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男孩为何在垃圾车上读书?
作者:吴永麟
前天上午,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星社区,一名清洁工拖着垃圾车在马路边扫地,垃圾车上坐着的小男孩正专注地看书,全然不为路边嘈杂的噪音和垃圾车的颠簸所动……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正在附近上班的蒋露莎,她用相机拍下了这动人情景,后来得知垃圾车上的男孩是女清洁工的儿子。提及孩子读书的事,47岁的清洁工程妙芳泪如雨下。(《》03-16)
程妙芳和儿子。 陈思福 摄
程妙芳打扫街道时,她的7岁儿子坐在垃圾车上读书。 报料人供图
据报载,垃圾车上的男孩是女清洁工程妙芳的儿子,程妙芳说,她的7岁儿子何耀铭目前在私立学校北亭小学读一年级,家里没人照看他,所以她就把他带在身边,早上出门时,儿子拿了一本一年级的语文书在车上看。她{zd0}的愿望就是儿子能进公立学校,不是因为教学好,而是那样就不用缴学费了,而私立学校一学期要缴2000多元学费,对家里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夫妻俩在松岗打工,可是丈夫“不争气”,拿不回一分钱,家里全靠她一个人,她当清洁工的工资不到1200元,每个月房租要250元,加上生活费,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程妙芳还有个12岁的女儿,想留在深圳读书,但因为没钱,只能在老家读四年级,寄养在外婆家。
女清洁工的孩子因没人照管,在垃圾车上读书让人心酸。更让人心酸的,还是她的孩子不能进城市的公立学校,不能免学费。她每月只有1200元的收入,每学期要向私立学校交2000元的学费,还要每月交房租250元,还要向老家汇钱,可以想象一下,她的家庭生活是如何的贫困。
从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是缺失什么呢?城市里不是缺失人本主义关怀吗?我们的城市,一味的追求发展,追求繁荣,追求流光溢彩的生活,但看到孩子在垃圾车上读书,我们是否很心酸?这是否暴露了我们城市的一份残缺,是对于人的的冷漠。清洁工为了城市的文明,供献出他们的汗水,他们是净化城市的一分子,也是一群为城市的发展而努力的人。但在他们的身后,那一份困窘谁来关注?谁来帮助他们?他们生活在城市里,为城市作出贡献,呵护着我们的城市,但他们的各种权利,被城市漠视、拒绝与剥夺,这是否是城市良知的缺失?
笔者思考,在垃圾车上读书的孩子,可以肯定孩子的勤奋与积极,孩子可能为此而比普通孩子懂事,可能形成孩子坚韧的个性。但事情总有两极性,在垃圾车上读书成长的经历,在他进入青春期后,这段经历会不会成为他心理上的负担?孩子本应快乐地玩耍,而他不能,这是否扼杀了孩子童年时期应有的天真与烂漫?常伴卑微职业的母亲,是否会扼杀孩子的自信,给孩子带来自卑的心理?在卑微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失社会的关爱,感受不到社会的公平,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反社会人格?这是让人深思的。
笔者在此提出,城市在追求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老百姓孩子的教育问题,关注他们的孩子成长,孩子入学是他们的一种根本权利,他们在为城市努力与付出的同时,也让保障他们最根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