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肉食鱼类影响儿童生长导致男性不育

被污染肉食鱼类影响儿童生长 导致男性不育
2010年03月15日 作者:《向肉食说NO》 来源:中华素食网编辑 【字体:减小 增大】【推荐给好友】
2、多氯联苯,毒害几何
        多氯联苯这种工业化学品共有209种。1881年,德国科学家首次合成,1929年美国开始生产。多氯联苯具有结构稳定、毒性大、残留性和富集性高、不易降解等特点,是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

         多氯联苯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功能、肝脏、皮肤等有不良影响。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多氯联苯列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质和动物已知的致癌物质。我国于1965年开始生产多氯联苯,到20世纪80年代初停止生产,但是在环境中仍然有多氯联苯残留,且聚集在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的脂肪组织中。如龚钟明等在《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第2期《夜鹭卵中几种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特征》一文中,分析了江苏无锡鼋头渚和江西共青城夜鹭卵中多氯联苯同系物的残留状况。无锡地区样品中检出6种多氯联苯同系物,共青城样品中检出3种多氯联苯同系物,因为无锡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共青城。相关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多,请参阅本节的深度阅读。
        对多氯联苯毒性极为敏感的生物是海洋哺乳动物,它们可将多氯联苯生物放大到1000万倍。美洲五大湖地区植物类浮游生物多氯联苯的含量为湖水的250倍,浮游生物多氯联苯的含量为湖水的500倍,糠虾多氯联苯的含量为湖水的4500倍,鱼类多氯联苯的含量为湖水的83万倍,黑背水鸟多氯联苯的含量为湖水的2500万倍。
         台湾环保署环检所从1995年至2000年长期追踪检测淡水河、新店溪、大汉溪、头前溪、中港溪、朴子溪、二仁溪、东港溪及高屏溪等过去遭多氯联苯污染的河川中的鱼类,发现这些河川中的鱼肝脏的多氯联苯含量为2.3PPM(百万分之一),鱼卵部分的多氯联苯含量为4.6PPM,均高出台湾的食品卫生标准。
        动物实验表明,多氯联苯对皮肤、肝脏、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病变甚至癌变都有诱导效应,还会使人记忆力衰退,降低成人的生殖能力。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已在人乳中检出一定量的多氯联苯,蓄积在母体脂肪组织中的多氯联苯可经胎盘和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
(1)多氯化联苯影响儿童成长
        2002年,日本群马大学医学系鲤渊典之教授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浓度极低的多氯联苯就能阻碍促进大脑发育的蛋白质的合成。

        甲状腺xx在即将出世的胎儿大脑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脑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后就能分泌促进大脑发育的蛋白质。科学家们此前认为,多氯联苯会抑制甲状腺xx的活性,进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Dusseldorf)的吉哈德•维尼克(Gerhard Winneke)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多氯联苯可以通过血液由母亲传给胎儿,在婴儿出生后也可以通过乳汁传播。人体中的多氯联苯大约有95%来自于食物中,其中主要来自于奶制品和动物脂肪。维尼克等人对171名健康妇女及其婴儿进行了长达3.5年的追踪观察,他们采集脐带血、血样和乳汁,并检测其中的多氯联苯含量。他们发现,母亲乳汁中多氯联苯含量较高,与30个月后的婴儿精神和身体发育较慢存在相关性。
        维尼克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证实,现在环境中的多氯联苯水平对婴儿和儿童的精神和身体发育有副作用,这种不良影响将至少持续到儿童长到42个月以后。”多氯联苯在人体中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饮食、生活方式和他们所生活的地区。生活在美国的年轻人血液中多氯联苯平均浓度大约为2:100000000。年龄大一些的人血液中的多氯联苯含量会高一些,经常吃被污染鱼类的人血液中的多氯联苯含量也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xx或方法能够使多氯联苯从人体中排泄出来。
(2)多氯联苯降低人类生育能力
        1978~1979年间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台湾约2000人食用了受多氯联苯和多氯联二苯并呋喃污染的食用油。美国新泽西州医学与口腔大学的乔治•兰伯特(George Lambert)与其同事在研究后,证明食用这些油后,男子形态异常的精子数量增加、精子活动度下降和受精能力降低。这首次表明直接暴露于多氯联苯和多氯联二苯并呋喃后对男性精子产生有害作用。
        要知道,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监测,2007年,苏北浅滩近岸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多氯联苯的轻微污染,珠江口个别站位沉积物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南海外海沉积物已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温州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多氯联苯污染,福建宁德近岸海域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粤东近岸沉积物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很多专家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近海的水产品已经受多氯联苯污染。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钟硕良、蔡玉婷、董黎明、吴立峰发表于《海洋水产研究》2008年第2期《海水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的分布和积累研究》,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4种养殖贝类体中石油类和多氯联苯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养殖贝类体中石油类和多氯联苯含量范围分别为2.89~34.6mg/kg。

        那么,海洋的多氯联苯来自于哪里呢?显然是陆地上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由此说明,多氯联苯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关注我们的食物,少吃肉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 多少海鱼蓄毒
(1)深海鱼的毒素可致命
        43岁的郑女士在2004年11月12日晚前往广东中山市某三星级酒店赴宴时,根本没想到一道常见的深海鱼石斑会让她痛苦多年。
        她吃了石斑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后经医院确诊,属于雪卡毒素食物中毒。在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她先后到多家医院住院xx和门诊xx。2007年3月8日,经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鉴定,郑女士被评定为十级伤残。
        她仅仅是2004年11月12日和13日,中山市两宗食用“老虎斑”而致200多人中毒事件中的一位受害者。
        2004年年底,粤港等地区先后发生多起因进食珊瑚鱼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广东省汕头市有59名市民因吃石斑鱼引起中毒;江门市有16人因进食一条5公斤重的红曹鱼而中毒;香港也一再出现市民吃珊瑚鱼引起中毒的事件。
        这些中毒事件都是由于深海鱼体内的雪卡毒造成的。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有毒藻类分泌产生雪卡毒素,老虎斑、西星斑、杉斑、老鼠斑、鬼头斑、瓜子斑、油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红曹鱼等众多珊瑚鱼类,吃掉以这些藻类为生的小鱼后,雪卡毒素便在经由“藻类—草食性鱼—肉食性鱼”的食物链传递中,毒性逐渐加强。
        雪卡毒素不会对这些鱼造成影响,但是,每公斤体重食用0.5mg的雪卡毒素,就可能致人死亡。食用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在食后2~10小时出现,中毒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xx、腹泻、口和手部麻痹、冷热感觉颠倒、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症状。食用高浓度的雪卡毒素会直接抑制心脏功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病变,此外还会伤害xxxx系统,导致多脏器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因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更可怕的是,即使痊愈,发病者的神经系统也处于脆弱状态,以后都不能喝酒、吃花生或豆类食物,否则可能引起中毒复发。专家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万雪卡鱼毒的中毒者。
        由于雪卡毒不会使鱼生病,目前又缺乏快捷而可靠的测试方法,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找到有效方法直接测出一条鱼是否有雪卡鱼毒,因为构成这种毒素的分子极为复杂,并且不同地区呈现的分子特点不同。所以,目前人们无法从鱼的外形、肉质和气味等方面来辨别哪条鱼含有雪卡毒。况且这种毒素不能通过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xx,也没有{tx}雪卡毒xx药。更糟糕的是,一般医院也没有完善的设施诊断患者是否中毒。因为中毒者症状多样,医生有时会将中毒误诊成疲劳症或其他疾病。这样,就可能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前几年,美国研究人员就发现:至少有1200种有毒鱼类。鱼类学家威廉•史密斯博士和博物馆馆长沃德•惠勒在2006年6月份的《遗传杂志》上发表报告说,这1200余种鱼都不是新发现的,但此前科学家们不了解它们的毒性。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33种鱼的DNA序列进行了分析比对,绘制了棘鳍鱼类的新谱系图。这一家族包括多种豹蟾鱼、鲉鱼、刺尾鱼、鲭带鱼、狗鱼和剑齿鳚鱼。谱系图显示了这些鱼的进化关系,研究人员据此能判断某种鱼是否有毒。为检验谱系图预测的准确性,史密斯解剖了102种鱼。过去认为其中仅21种鱼有毒,而依据新研究成果预测有61种鱼有毒,解剖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2)海鱼造成组胺中毒
       2002年4月,沈阳发生鲐鱼食物中毒事件,53人入院,9人病重;
       2003年11月25日,南京医科大学{dy}附属医院收治因食用马鲛鱼致急性组胺中毒28例。
2006年5月,衡水几个村的20多名村民因食用盒装“三无”咸鲅鱼后中毒。
2006年6月22日,福州马尾区某企业约150名员工在食堂就餐,因为吃鲐鱼,造成27人中毒。
        2008年10月中旬,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某公司百余名员工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均食用公司食堂提供的鲅鱼。
         2008年,北京同仁医院接诊了北京某公司的70余名病人,他们都在中午食用了单位食堂的红烧鲅鱼。

    这一系列海鱼中毒,都是鱼体内的组胺造成的。很多海产品都富含组氨酸,一旦不新鲜或变质了,组胺等物质含量就会大大增加。组胺高的鱼类主要是青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如鲣鱼、鲐鱼、鱼参、秋刀鱼、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青鱼等。这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经某些xx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鱼肉中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秋刀鱼素。组胺一旦在鱼肉内形成,即使烹调也不能把该化合物分解,单凭鱼肉的外观或气味,也难以判断其组胺含量。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型食物中毒,其主要症状为: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xx、头晕、胸闷、呼吸促迫;部分病人出现结膜充血,口唇肿,或口、舌、四肢发麻,以及恶心、呕吐、xx、腹泻、荨麻疹等。有的可出现支气管xx、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3)常见鱼毒还不少
     实际上,无论是海鱼还是内陆鱼类,含有的毒素并不少。相关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事不关己,人们很快就淡忘了。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些鱼类的毒素。
     某些海产鱼类的肝脏可引起剧烈中毒。如鲨鱼、鲅(马鲛)鱼、旗鱼、金枪鱼、鲟鳇鱼以及鲸鱼等的肝脏都含有毒素,若误作菜肴就会发生食物中毒。
    有的鱼毒素存在于鱼的卵中而鱼体xx,故又称卵毒鱼。国内现已知道的卵毒鱼有70多种,大都分布在湖泊河流等淡水区域,如青海湖的裸鱼、云南的光唇鱼、浙江温州的厚唇鱼等。海洋中也有少量分布,如海产鱼类中的线鱼等。
     这种鱼肉质细嫩味美,民间普遍捕食,因误食鱼卵中毒的最多。
有的鱼毒素存在胆汁内。如青鱼、草鱼、鲢鱼、胖鱼、鲤鱼的鱼胆均含鱼胆素,误食后可发生中毒。据报道,近年来有人用鱼胆治病,因食用过量而死亡,这种不该发生的事件很多地方均有发生。
    有的鱼毒素存在于鱼的血液中。这种鱼包括鳗鲡、黄鳝、海鳝等,其血被误食后,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无力、多涎、皮疹等症状,严重的可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转自:中华素食网
原文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被污染肉食鱼类影响儿童生长导致男性不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