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二十:听说的粮食的故事2_管见愚话_新浪博客

  我和我们点的一个同学,去了离我们很远的另一个公社的一个大队的知青点串门,那可真是深山老林啊,大山蔽日啊,这儿的农民更苦了,粮食的产量由于自然条件的关系,生产力的关系,就更低了,但还没有吃返销粮。(农民打的粮食连口粮都不够,国家又从粮库拨发的粮食)这里由于天高皇帝远,公社有时也是鞭长莫及,有些犯规的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里的青年点的同学都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他那里是一个小队一个青年点,人也不多,从伙食上看的话,比我们明显的好了许多,他们甚至可以每月吃两回豆腐,平时还能吃到干豆腐呢,我们下过乡的人都知道,在辽宁东部山区,每年过年每家做一回豆腐,还得请队里的人来吃顿饭呢,剩下的一冻就变成了冻豆腐了,这就是过年的好伙食了。这个中的原因就是每年的油豆(其实就是黄豆,因用其做豆油而得名)按人头定量太少了,当时,辽宁省城市居民的定量是每人每月三两油,在农村的定量是连每月二两都不到,黄豆的缺乏导致了社员普遍的缺乏营养。那么,他们点里的伙食怎么就比我们高了许多呢?

   吃过晚饭后,我们也没有别的什么活动了,只能在被窝里躺着唠嗑了,当时我们大队是捅破窗户纸吹喇叭名声在外啊,同学就问我们点里伙食的情况了,当然,这是一等一的大事啊,我们如实道来,他们一听就觉得不可能啊?先进大队的青年点,怎么就比不上落后大队的青年点的伙食呢?

    经过我们的详细了解,才知道了他们小队黄豆充足的实情,他们的豆油也不够吃啊,小队就想办法了,在春天报春耕计划时,黄豆的种植面积都是按照上级的规划报的,实际在种植时也是按照春耕计划面积进行种植,这是因为,当时方方面面对黄豆的种植面积太敏感了,然后,在其他的种植计划内偷偷地增加黄豆的种植面积,往往都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外人平时都不注意的地方种植的,打下了黄豆,一部分留在了队里,小队又开了豆腐坊,社员可以廉价买到豆腐,这都是可以记账的,秋后算账。另一部分,小队派可靠的人去油坊换豆油,然后分给大家,当然是按劳动力分的,也要花点钱的,也可记账。这是当时典型的偷换种植面积,廉价偷卖大豆的事情啊,被人知道了,生产队领导是要遭殃的,但我的估计是:即便抓到了现行,问题也是不大的,因为他们都是收了大豆钱的,且钱都归了集体,并不是xx的私分啊!睿智的农民啊!

   在那里,我的同学们生活的是比较好的,这也归功于我们那些可爱的睿智的农民朋友们。(待续) 

我的知青生活---二十:听说的粮食的故事2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知青生活---二十:听说的粮食的故事2_管见愚话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