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和菌种病虫害的防治阿里巴巴syxdj88的 ...

随州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和菌种病虫害的防治

          -- 随州市随缘食用菌消毒剂厂总经理袁世平先生在随州市食用菌协会年会上的讲话稿

首先,我感谢食用菌协会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此和大家一起学习。演讲正题前,我想借此机会向协会领导和各位朋友汇报一下我的企业—随缘食用菌消毒剂厂目前的经营状况。其实,凭资历,在座各位都是我的前辈,但,我凭着自己天生不服输的精神,一直都在顽强的拼搏,几年来,除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和钻研食用菌病虫害的专业知识,我办公桌上堆积的食用菌专业书刊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説为随州同行之最,购书金额达4000余元。几年来,我利用到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带着相机,每到一处种植基地,首先拍摄的就是污染的菌袋。如在今年浙江龙泉召开全国食用菌会议后,我和随州食用菌协会的同仁们在去福建古田调研的路上,每到一个种植大棚参观时,当同去的同伴们查看菌袋出菇情况和向当地菇农询问种植收入情况时,我首先就是寻找污染的菌袋拍照,然后再去听菇农讲解自己的种植经验,每次出差回家后,我都会根据专家的文献资料,查找拍摄的杂菌的病因,然后再想方设法试验药品来杀灭这些杂菌,当我钻研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总是不间断的向有关专家请教,几年来我先后请教过中国科学院的卯晓岚教授、华中农大的吕作舟教授、福建三明的黄年来教授以及中国农大的彭友良教授等等xx的食用菌专家,学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经过几年的钻研和学习,我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自己研制的产品有几个产品做到了全国{dy}:如,全国{dy}个xx毛木耳疣巴病(四川人俗称牛皮包)和xx香菇烂袋的{tx}药品--施耳康,由我发明成功,并于08年2月投放市场,经过一年多的推广,现在该产品也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至今没有人超越;{dy}个防治鸡腿菇鸡爪菌的药品----鸡爪菌绝杀王;全国{dy}个不熏眼、不刺鼻、不伤手的强力烟雾xx王(xx盒),也由我研制成功,该产品因其独特的xx效果,2009年2月被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评为国家质量监督检测合格产品等等众多的荣誉。短短几年的发展,我的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中{wy}一个杀虫剂、消毒剂、xx剂、增产素等品种最多、产品最全的厂家,尽管现在农药管理部门一直在农药许可证方面和我们发生摩擦,但丝毫不影响我的产品的销售量。我的产品现在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

现在随着我的企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每天不间断的接到全国各地的菇农朋友的咨询电话,询问食用菌各种杂菌的防治方法。我记得去年的5月1日凌晨,我接到山东冠县王当铺子乡王保存朋友的来电,说他们那儿种植的灵芝在养菌期间出现大面积的烂袋现象,问能否去人作技术指导?我二话没说,安排好厂里的事情后于当日下午3点从随州直奔信阳,从信阳乘火车至邯郸时是夜里凌晨3时,接着转车去冠县,上午7点到达现场做了技术讲解后,又立即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邯郸拜访客户。

08年,在震惊世界的“5.12”大地震发生时,我和我厂销售经理王辉明先生在开xx国食用菌会议后,正在四川绵竹市的玉泉镇给菇农朋友做技术指导讲课,因当时我在空旷地带木耳棚外给当地的耳农讲课,才幸免遇难,当初面临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的情况下,我们历经艰难,九死一生,才逃到成都,谁知因铁路中断,被困成都火车站4天4夜,终于才在5月17日回到家里。我回家后随州日报和武汉晚报等媒体先后对我进行过专访报道。。。。。。

所有这一切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今日的硕果累累。如今,随缘企业已成为“中国菌业xxxx”。 

几年来,我在食用菌界老前辈们的丰富理论指导下,我利用一切机会经常深入到全国各大食用菌主产区,开展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调查和防治研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诸位同仁的资料,对食用菌的病虫害作了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并通过自己刻苦的工作实践,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和验证,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8年8月,在中国食用菌协会李树萍会长的关心和鼓励下,我将多年来积累的研究资料汇编成册,编撰了一本大型食用菌工具书《食用菌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大全—全彩图谱》,该书厚达500余页,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病虫害症状均用彩图描述,直观易懂,真正做到看图识病害,轻松治菇病。此书书稿已经完稿,目前正在北京请中国农业大学有关教授审阅之中,很快就会交给金盾出版社出版了,不久大家在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都能见到我编写的这本书了。

下面依我的浅薄知识谈谈随州食用菌菌种行业面临的问题和菌种病虫害的防治

一:随州菌种行业面临的问题

1:随着“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和“中国香菇之乡”的授牌,随州的食用菌已成了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加之政府的引导和重视,菇农种菇热情不断高涨,在众多的市场菌种需求下,催生了全市大大小小在册菌种厂200多家,草店、殷店、小林等随北乡镇农村更有许多农民朋友看到自己的亲戚生产菌种赚钱了,也焊上几个菌种周转框、买点锯木屑,一个简易菌种厂就诞生了。他们由于没有知名度,其生产的菌种,菇农一般不敢购买,怎么办?就交给自己的亲戚代卖或依靠低廉的价格吸引其他乡镇的菌种厂来调运销售,我相信在座的特别是随南或随中乡镇以及市区的一些菌种厂一定有许多人去随北调运过他们的菌种。由于这些作坊式菌种厂生产的菌种鱼目混珠,质量低劣,常常导致菌种不出菇或出菇异常,造成种植户与菌种厂纠纷不断。

2:近年来浙江木耳菌种畅销随州市场,我发现有许多菌种厂不在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有的干脆找来一个浙江人帮自己做几天菌种,他的目的不是借梯上墙,而是偷梁换柱,在菌种外包装袋上印上浙江某厂生产,用来扩大销路,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菌种厂在品牌上要向秦大海学习,尽力打响自己的品牌。我在河南、安徽、陕西、江苏等地出差时,谈起菌种厂,菇农们都説湖北随州有个秦大海的菌种做的好。足见“海斌菌业”的知名度之高。其实凭心讲:我发现随州范围内正规菌种厂生产的菌种菇农反应大部分都还是不错的,但由于这些老板只图眼前效益,没有注重品牌效应,除了在本地市场能销售外,进入外地市场的比例太少太少,很多局限于随州及附近的县市市场,10人来抢一碗粥,能吃饱吗?你们中又有几人象秦大海一样注册了自己的菌种商标?

3:在市场销售上,我们很多菌种厂还在沿用以往的销售方式,没有借用网络来扩大知名度和提高销售量,殊不知,在现在的信息高速发展形势下,网络,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知名度,我在网上搜索了多次食用菌菌种这个关键词,在1576条菌种厂家信息中,全随州市200多家正规菌种厂中只有随县食用菌研究所作为随州的{wy}代表名列榜首,其余的全是外省市菌种厂的信息,这与我们的食用菌大市形成强烈的反差。此刻我在想,我们其余的有心扩大自己菌种厂品牌知名度的老板们是否该向许景闻同志学习一下网络推广技术呢?在网络推广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本人有足够的实战经验,能让你花小钱办大事,让你的菌种品牌在3个月左右位居全国前5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时和我联系,我愿意免费为你们提供技术指导。

4:在菌种品种上没有一人敢于创新。随州食用菌发展近30年来,菌种厂生产的菌种品种至今没有自己的品牌,用的香菇、木耳母种全是在外省购买的试管回家转扩,而远安的森源公司就有森源2号、森源4号等自己的品牌,这次我们在河南鲁山考察时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森源公司的菌种在鲁山的销售反应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我建议有心做大菌种产业的老板们应该创新自己的、适合随州生长的品种。现在国家发改委对创新品种的企业给予80万人民币的奖励。我建议大家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你们可以和有关香菇出口企业合作来创新品种,试想,你的新品种菇形好,产量高,还愁菌种不好销售吗?

5:我发现随州的好多菌种厂没有自己的栽培试验基地,听説哪个品种好,就马上跟着去购买试管,你们想过没有,试管买回后就扩管,等你扩管几代后其基因变异没有?你自己没有经过试验栽培,也许扩管几代后早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菌种卖出后,栽培中就会出现各种情况,让你焦头烂额。

面对上述5个问题,我坚信大家在戚会长的带领下,一定会很快重视起来,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接下来我谈谈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分析的有欠缺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二: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措施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比其它农作物的防治困难更大。一方面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质,空间相对密闭,温度适宜,阴暗潮湿,也非常适合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害虫杂菌往往发生在培养料内,与食用菌的菌丝体混生在一起,难以分开来单独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食用菌的食用部分---子实体都是裸露的,没有其它保护组织,又是健康食品,菇体的吸水力强,一旦在出菇期采用不得当的农药防治,就会造成农药的残留。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食用菌生产获得高产、高效、优质、无公害的重要保证。

1)杂菌的防治原理与控制措施

杂菌与食用菌的关系相当于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它们并不像病原菌那样直接侵害食用菌,而是通过在培养基上的生长,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同时形成毒素来抑制食用菌的生长。因此,我们常称其为竞争性杂菌。危害食用菌的杂菌主要是霉菌类、少数的高等xx、xx和黏菌。

熟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熟料栽培的杂菌污染源主要有培养料带菌(xx不彻底)、菌种带菌、接种工具带菌、接种操作时外界杂菌侵入和培养期间的外界杂菌侵入等等。因此,防治要点是在接种操作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一级种转管的次数不能太多、菌种长满菌袋(瓶)后要及时使用,防止菌种过度老化。

2)食用菌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线虫一旦侵入菌袋后,由于菌丝细胞被不断破坏,菌丝就会变得稀疏、黏稠,培养料渐渐潮湿、发黑,常成片下陷,并有特殊的腥臭味散发—食用菌的产量会慢慢减少,菇床表面枯死的原基会不断增多,渐渐扩展为无菇区。线虫的存在是培养料不合格的标志。

   食用菌减产的程度取决于线虫最初侵染的时间和程度。如果发生早而且线虫数量多,则足以毁掉全部菌丝,使栽培xx失败。而后,又由于xx的作用会使受侵染的培养料发黑而潮湿。如果在出菇的后期感染线虫,只会造成少量的减产,而菇农可能不会引起注意。

   线虫在潮湿的环境里随处可见。如土壤、厩肥、秸秆、污水等等环境均是其理想的活动场所。其生存能力特强,能借助多种媒介和不同的途径进入菇房进行危害。一条成熟的雌虫能产卵1500-3000粒,数周内能增殖10万倍。

   线虫在低温下不活泼或不活动,干旱或环境不利时,它会呈假死状态,能休眠潜伏几年。线虫不耐高温,在45℃处理5分钟即可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

①         播种前,可以利用温度和xx把培养料及菇棚内的虫源彻底杀灭。有条件的地方能用蒸汽升温是最理想的。同时,要配合xx防治,如菇房在使用前,用菇虫一熏净进行封闭熏蒸,或用虫螨净拌料处理。

②         菇棚处理。首先,选择的菇场排水条件要好,老菇棚在使用前,有条件的要对地表进行暴晒,或在使用前用石灰拌一些沙土对地表进行普撒处理,或在栽培期间每隔7-8天对地表喷洒1:800倍的虫螨净。

③         管理用水要xx处理。老菇区,特别是病虫害感染严重的地区,用水更加要注意。不要和上游染病菇棚使用同一水源。如果条件特别艰苦的地方,没有办法更改用水条件,可在水中加适量明矾沉淀净化后再使用,还可以按每吨水加半斤漂白粉净化处理。

④         提前出菇,减少损失。在线虫发病区要促使早出菇,保证前期产量,缩短出菇时间。

⑤         彻底清理,防止循环侵染。 出菇结束后,要把废料全部清理出菇场,远离处理。以免对下季栽培制造麻烦。

3)食用菌害螨的综合防治技术

害螨,俗称菌虱。是食用菌制种和栽培中危害{zd0}的害虫。食用菌上常见的有蒲螨和粉螨两种。蒲螨体型小,呈咖啡色,喜群居、行动缓慢,而粉螨体稍大,粉白色、喜独行、行动快。它们繁殖能力极强,分散活动时肉眼不易发现,但当其大量发生而被发现时,已对栽培造成了麻烦,使人防不胜防。螨类常常孳生于鸡舍、粮库等地,一般通过麦麸、棉籽壳、菌种、蚊蝇及工具等带入菇棚。螨虫对食用菌的菌丝香味特别敏感,嗜食菌丝,在制种、发菌及出菇期均可发生危害。

   螨虫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致使培养料变黑甚至腐烂。子实体发生螨害时,大量螨虫会爬上子实体,取食菌褶中的担孢子,并栖息于菌褶中,被害部位会变色或出现微孔,影响鲜菇品质。

 防治方法:

①     菇房、菌种厂要远离仓库、鸡舍等。

②     药剂拌料:用1:500倍虫螨净对培养料和覆土分别拌料处理。

③     熏蒸处理:封闭菇棚,按每立方米50克的比例用菇虫一熏净熏蒸处理。

④     诱杀灭螨。糖醋药液诱杀法:1份醋、1份水、0.2份糖,混匀后滴入一些虫螨净配成糖醋药液。用纱布或棉布浸泡药液中后,拧干药液后将布铺在料面上,{yt}后可见布上会有大量的死亡螨虫。如此反复。此法对菌袋内的螨虫使用效果也很好。只是要将药液喷洒在菌袋口上即可。如遇低温季节,可将上述糖醋药液喷洒在料面上后,盖上薄膜,然后升温,藏于深处的螨虫都会趋温聚于菇床表面吸食糖醋药液死亡,少量没有死亡的可用500倍虫螨净喷洒杀灭。

菜籽饼诱杀法:首先菜籽饼粉碎成粒状,在炒香的菜籽饼中加入糖、醋、虫螨净药液后,撒入菇床进行诱杀。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一级种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制作或盛装培养基的器皿,不能使用铁锅或铜锅,以免铁锈或铜锈混入培养基中,使铁或铜含量过高。一般使用搪瓷缸或铝锅。

(2)制成的培养基,在使用前应做无菌检查,方法是将其置于27°左右的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证明无菌后方可使用。

(3)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用完,不宜久存,以免降低其营养价值或成分上发生变化。

(4)制备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标好标签,注明菌种名称。接种日期和转管次数,尤其在同一时间几种不同的菌种接种时,一定要严防混杂。

(5)一级种转管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以5-6次为好,不能超过10次,否则,由于移植时所造成的机械损失,以及培养条件的变化,会削弱菌丝活力,导致遗传性状变异,降低出菇率。因此,引进或育成的菌种在{dy}次转管时,可较多数量扩转,并以不同方法保藏,按计划使用。

(6)切勿使用无标记或判断不准的菌种,以免使用后造成损失。

(7)不要使用培养基已干缩或老化的一级种,以免影响菌种成活率或导致生产性状的退化。长期保藏的菌种,用前应放在恒温箱中活化培养,并逐步提高培养温度,活化培养时间一般为1-3天。如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超过3个月,{zh0}转管培养一次再用,以提高接种成功率和萌发速度。

(8)启用保藏的一级种,应认真检查是否有污染现象。如试管斜面上呈现明显的黑色、绿色、黄色等菌落,则説明已遭受霉菌的污染;将试管迎亮光观察,如果在气生菌丝下面有黄褐色圆点或不规则斑块,説明已遭xx污染;被污染的菌种{jd1}不能用于扩大生长。

(9)接种块不萌发或不吃料的原因:菌种在0°甚至以下温度保藏,菌丝已冻死或失去活力;菌龄过老,生活力衰弱;接种操作时,母种块被接种铲或酒精灯火焰烫死;母种块没有贴紧原种培养基;菌种萌发后缺乏营养死亡;接种块太薄太小干燥而死;母种培养基过干,菌丝无法活化或原种培养料偏干,菌丝无法吃料生长;培养料配比不当,或菌袋内有氨气或其它不良气体,致使酸碱度不宜;菌袋接种前冷却不彻底,或培养温度过高等。

(二)、   二、三级菌种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基含水量  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与培养基含水量有关,只有含水量适宜,菌丝生长才旺盛健壮,通常要求培养基含水量在60%-65%之间,即手握紧培养料,以手指缝中有水外渗往下滴1-2滴为宜,没有水渗为过干,有水滴连续淌下为过湿,过干或过湿均会对菌丝生长不利。

2)培养基的PH  一般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定范围的PH值,木生菌要求偏酸性,即PH值为4-6,粪草菌要求中性或偏碱性,即PH值为7.0-7.2。由于我们xx时常使培养基的PH值下降0.2-0.4。因此,xx前的PH值应比指定的略高一些。

3)装好袋的培养料应及时xx  培养料装完袋后应立即上锅xx,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严禁把培养料放置过夜,以免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导致培养基酸败,造成杂菌的滋生,危害菌丝生长。

4)菌种长满菌袋(瓶)后,应及时使用  一般来説,二级菌种满瓶后7-8天,最适合扩转三级种,三级种满袋后7-15天最适宜播种。如果不及时使用,就很容易老化而影响菌丝的生长。

三)、菌种萌发不正常及发菌不良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1)菌种萌发不正常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不萌发或萌发缓慢;二是萌发出的菌丝纤细无力,扩展缓慢。我们分析的思路应为:培养温度---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原料质量---xx规程及效果---母种。对于菌种不萌发,或萌发缓慢,或扩展缓慢来説,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必有其一,甚至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共同影响。

   1:培养温度过高:   造成菌种不萌发、萌发迟缓、生长迟缓。

   2:含水量过低:  尽管拌料时加水量充足,但由于拌料不均匀,造成培养基含水量的差异,含水量过低的菌种常干枯而死,发生这种情况,及早补水尚可挽救。

   3:培养料原料霉变:  正处霉变期的原料中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耐热性极强,在高温下不易分解变性,甚至在高温高压下仍保持其毒性,接种后菌种不萌发。

  4:xx不彻底: 培养基内留有大量xx,而不是xx。培养基中残留和继续繁殖增加的xx,多数情况下无肉眼可见的菌落,有时在含水量过大的袋壁上,在培养基的颗粒间可见到灰白色的菌膜。这一原因可通过培养基的分离培养得到证实。

 5:菌种菌龄过长:菌种生产者应使用菌龄适当的母种,多种食用菌母种使用{zj0}菌龄都在长满斜面后1-5天。在计划周密的情况下,母种和原种生产的紧密衔接是xx可行的。如母种长满斜面后一周内不能使用,要及早置于4-6°下保存。

2)发菌不良   发菌不良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生长缓慢;生长过快但菌丝纤细稀疏,生长不均匀,菌丝不饱满,色泽灰暗等。造成发菌不良的原因主要有:

  1:培养基酸碱度不适  可将发菌不良的菌袋的培养基挖出,用PH试纸测试。

  2:原料中混有毒害物质  如松、杉、柏、樟、桉等树种的木屑,原料有过霉变,有霉菌毒素。

  3:xx不彻底  培养基中生长有肉眼看不见的xx等。

  4 装料松紧不妥当  装料过紧,水分过少、透气性过差。

  5:温度和湿度过高  培养室温度和湿度过高,空气流通交换不够。

  6:培养基含水量过大,装得过紧 这种情况下,往往菌丝长至菌袋中下部后,菌丝生长开始变缓,甚至不再生长。

(四)、杂菌污染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

   在正常情况下,原种、栽培种或栽培袋的污染率在10%以下,各个环节和操作规范者,其污染率只有1%-5%。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应该认真查找原因并施以控制措施。

(一)   xx不彻底  这一原因导致污染发生的特点是污染率高,发生的早,污染出现的部位不规则,培养料的上中下各部均出现杂菌。这种污染常在培养3-5天后即可出现。影响xx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培养料的原料性质  不同材料导热性不同,微生物基数不同,xx所需时间也不同。因此,xx时要根据培养料的不同来掌握xx的时间。

  从培养料原料的营养成分来讲,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越高,传热性越差,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xx时间就相对要长一些。

  从培养料的自然微生物基数上看,微生物基数越高,xx需要的时间越长。

2:培养料的含水量和均匀度  水的传热导性能较木屑、粪草、谷粒等的固体培养基要强得多,如果培养料配制时预湿均匀,吸透水分,含水量适宜,xx过程中达到xx温度需时短,xx就容易彻底。

3:容器  菌种玻璃瓶较塑料袋热传导要慢一些,在使用相同的培养料、相同的xx方法时瓶装菌种要比袋装菌种xx时间长一些。

4:xx方法 相比较而言,高压xx可用于各种培养料的xx,而常压xx对于xx难度较大的粪草种和谷粒种或麦粒种要达到xxxx效果就很不容易。目前国外的专业菌种厂已采用超高温瞬时xx技术。高压xx的关键是要排放干净冷空气。而常压xx时如锅小、锅口小、水少、蒸汽不足、火力不足、常是常压xx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5:xx容量和堆放方式  以蒸汽锅炉送入蒸汽的高压xx锅,要注意锅炉汽化量与锅体容积相匹配,自带蒸汽发生器的高压xx锅,以每次容量200-500瓶(每瓶750毫升)为宜。这样,可使培养料升温快而均匀,培养料中自带微生物繁殖时间短,xx效果更好。xx时应随容量的增大而延长xx时间。

  xx锅内菌袋的堆放方式对xx效果影响显著,如袋料菌种,受热后会变软,如装料不紧,叠压堆放,极易把升温前留有的间隙充满,不利于水蒸气的流通和升温,就会影响xx效果。袋料菌种摆放时,应以叠放3-4层为度,不可无限叠压,锅大时要使用铁筐。

(二)   封盖不严  主要出现在用罐头瓶做容器的菌种中,在用塑料袋作容器的折角处也时有发生,聚丙烯菌袋经过高温xx后比较脆,在搬运过程中遇到摩擦,紧贴袋口处或折角处极易磨破,形成肉眼不易看见的沙眼。

(三)   接种物带有杂菌  如果接种物本身就已被污染,再扩大到新的培养料上必然会出现成批的污染。这种污染的特点是杂菌从菌种块上长出,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且出现早,接种后3-5天就可以用肉眼鉴别。

(四)   菌种厂设备设施过于简陋引起xx后无菌状态的改变

本来经过xx后的菌袋已经达到了无菌状态,但由于xx后的冷却和接种环境达不到洁净无菌,特别是那些简易菌种厂和在家里自制菌种的菇农,其生产设备和生产环节分散,又往往忽略场地的环境卫生,忽视冷却场地的洁净度,使本已无菌的菌袋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在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袋内气压降低,冷却室如果灰尘过多,杂菌孢子基数过大,杂菌孢子就很自然的落到了菌袋的表面,而且随内外气压的动态平衡向袋内移动,当棉塞受潮后就更容易先在棉塞上定植,或等待接种操作时随手的碰触而落进袋内。当菌袋外附有较多的灰尘和杂菌孢子时,就会成为接种操作的污染源。

(五)   接种操作的污染  其发生特点是分散出现在接种口处,比菌种带菌和xx不彻底造成的污染发生稍晚,一般接种后7天左右出现症状。接种操作的污染源主要是接种室空气和菌袋冷却中附在表面的杂菌,有的接种操作人员自身洁净度不良,也是很重要的污染源,违反接种无菌操作规程等都是接种操作的污染原因。要避免或减少接种操作的污染需注意以下环节:

   1:不让棉塞打湿  xx摆放时,切勿让袋口棉塞贴近锅壁。当棉塞向上摆放时,要用牛皮纸包扎。菌袋xx结束时,要自然冷却,不可强制冷却。当冷却至一定程度后在掀开锅盖,让国内的余热把棉塞的水汽蒸发。

  2:洁净冷却  规范化的菌种厂,其冷却室是高度无菌的,空气中不可能有可见的尘土,xx后的菌袋不能直接放在有尘土的地面上冷却。冷却室使用前可用烟雾消毒剂或金星xx液进行空间xx。

  3:接种室和接种箱使用前必须严格xx   接种室墙壁要光滑、地面要洁净、封闭要严密。

  4:接种过程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尽量少走动,少搬动,不説话、尽量小动作、快动作,以减少空气震动和流动,减少污染。

 5:在火焰上方接种  实际上,无菌室内相对无菌的空间只在酒精灯火焰周围很小的范围内。因此,接种操作,包括开盖、取种、接种。盖盖,都应在这个{jd1}无菌的小区内完成,不可偏离。接种人员要密切配合。

 6:拔出棉塞要缓劲  拔棉塞时,不可用力直线上拔,而应旋转式缓劲拔出,以免造成袋内负压,外界空气突然进入而带入杂菌。

 7:湿塞换干塞   xx前,可将一些备用棉塞用塑料袋包好,放入xx锅同菌袋一同xx,当接种时发现菌袋棉塞被蒸汽打湿时,要换上这些新棉塞。

 8:接种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力争一次接种不间断,一气呵成。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湖北随州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和菌种病虫害的防治阿里巴巴syxdj88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