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 似乎泾县的江南味更足一些。 一道青弋江, 两岸碧玉山。 县城街宽路直, 建筑新派有序, 整个小城清爽豁亮。
我们下榻在荷花塘边的泾川宾馆。 石块镶边的荷塘很大, 而此时多数小荷才露尖尖角, 也有的舒展黄卷, 平铺水面。 泾县人爱锻炼,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 就已有许多人沿着这荷花塘跑步。 我们每天就在这“ 踏踏” 声中起床, 画画。
虽然不是绿染横塘、
亭亭玉立、
菡萏花开的时候,
外公还是在这荷花塘畔画了许多幅红荷墨荷。我也试着临了许多张,外公高兴地为我题字鼓励。
印象中,
我学画荷花就是从这荷花塘起步的。
在这之前,
我主要随外公学画兰竹。
外公说:
学画应先从一两种题材入手。
兰竹,
没有藏头,
一笔就是一笔,
画起来很难出色,
全凭功力。
所以古人
“兰一生,
竹半世”
的说法,
是有道理的。
从兰竹入手,
几天后, 我们在县领导的陪同下, 应邀来到了泾县宣纸厂。 外公很早就有这个心愿, 今日得以满足, 他很是兴奋。 在路上, 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 我画了一辈子的画, 天天和宣纸打交道, 还没见过宣纸的生产过程呢。
宣纸厂坐落在一个山沟里。 厂房鳞次栉比地排列在一条名为乌溪的水边。 据说乌溪水中有些特殊的元素,决定着宣纸的质量。有关方面也曾试着把厂办到交通方便的地方, 纸虽然都也造出来了,但皆因水质关系而不如在此生产得好。 县、厂的有关领导贵忠诚等陪同外公参观了从制料到出纸的整个生产过程。 外公感慨地说: 真不容易, 生产一张宣纸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 我们这些用纸的人应该感谢你们, 没有你们就没有宣纸, 没有宣纸,书画家就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就没有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画艺术。 他又转过脸来对我们说: 咱们用纸就更得爱惜才是。
厂里抱来各种类型的宣纸请外公试笔, 最适宜大写意的特制净皮也是随意使用。 外公兴致好, 画了不少好画。 但是他一再叮嘱我们要珍惜用纸, 任何时候画画都要认真, 不可因纸多就草率。 想好再画, 成竹在胸, 力求成功, 别糟蹋了纸, 养成不好的习气。 他说李可染画画就特认真, 一张画挂在墙上反复看、 反复推敲, 反复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 他说起一些人率尔操笔, 不满意就揉就撕, 屡画屡败, 扔得满屋都是纸团的作风就非常气愤, 称之为 “败家子”。 对一些有小毛病的画,他也总是尽量补救,不忍轻易丢弃。
这次他特意让厂里找了些残次纸、 包皮纸供我习画用。 并亲自给我在这些纸上示范, 边画边教导我: 看看, 小纸照样画大画, 孬纸照样出好画。 其实外公这话已给我讲过不知多少遍了,给我作示范用的纸, 统计一下其种类,也不下十种: 毛边纸、 过滤纸、 报纸、 硬板纸、 图画纸、 信纸…… 甚至我在上初中 “走五七道路” 学工时手造的颜色灰黑、 质地粗糙的草纸, 我想在外公的话后面还可加上一句: 关键看你会画不会画。 因外公有高超的技艺, 才能在不同质地性能的纸上,画出同样大气精美的画。 当然,我更深知外公的良苦用心, 那就是要我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
外公的节俭表现在多个方面。 衣食住行一律以简、 俭二字为准。 单说这次在宣纸厂吧, {dy}顿饭后他即给厂里说: 不要太复杂, 只要有青菜鸡蛋就行了。 负责接待我们的曹明德非常热情, 每天从山下给我们把吃的拎上来。 而鸡蛋炒得总是分量很多, 外公总是让我尽量把菜吃完, 不要剩, 不要浪费, 以致这段时间我吃鸡蛋吃到见了就厌恶的程度。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