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域金融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一年前,《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的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需要与之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重任落在上海,而时间只有十年,在这一进程中,金融业应如何更好抓住机遇,担当重任,实现多赢发展?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本报专家组成员阎庆民。

    “统筹区域发展是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坚实基础。”阎庆民表示,区域振兴既是生产力经济学的核心课题,是经济地理学的门槛,是宏观经济资源配置调控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前题与条件,更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实现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强有力保障与有效抓手。

    上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又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对此,阎庆民表示,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地方,特别是2009年初,在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上海经济形势更加严峻的背景下,中央及时发布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对提振上海金融市场的信心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

    “如果说过去上海金融市场一直是出效益、出成绩、出经验的地方,那么,经过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惊涛骇浪的洗礼,今后的上海金融业将更加珍惜这一难得机遇,要在完善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理念、转变金融经营模式、践行金融企业责任、锻造金融信息化国际标准中枢等方面勇于开拓、创新和奉献。”阎庆民告诉记者,上海金融业要紧密围绕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海市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都把新能源产业放在xx),勇于开拓创新,要率先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体制,全力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产业金融体系建设,不辜负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

    阎庆民认为,首先要加大总部经济建设力度。要在推动首脑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好产品研发中心的推手、决策咨询中心的助手、资金管理中心的能手、信用增级中心的帮手等作用。

    其次,建设战略产业金融创新试验中心。阎庆民表示,要紧密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以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在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特殊优势,在战略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试验、核心企业并购工具与平台创新试验等方面,建设高、精、尖教研室与实验室,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金融创新模式。

    第三,率先推进绿色金融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视编写产业梯度转移的市场通用“教材”,打造低碳金融信贷“教学示范”中心。要在区域产业转移财务顾问、国内金融产权交易“课堂”、创新企业金融“孵化教室”、过剩产能国际流转金融服务窗口、低碳金融期货交易中心等方面,下功夫,带好头。

    “此外,应探索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阎庆民认为,首先要重视金融服务标准示范中心建设。要在区域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区域信贷分类评价标准、区域并购xx交易标准、区域金融业务风险评级标准、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定价标准等方面,规范竞争秩序,夯实区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稳定基础与持续条件。其次,探索区域资源合作利益共享机制。要与长三角周边省市以及全国中心城市相互之间逐步达成金融业务错位交叉、金融机构能级互补、金融创新利益分摊的良好合作局面。第三,打造世界{yl}私人银行中心。通过xx个人理财服务、国际财富管理服务、跨国资本流动服务、综合金融投资服务、政府资产增值服务等领域的金融创新突破,充分发挥上海的国际信用链接优势与市场有深度有弹性优势,从完善微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产业金融服务的市场化、国际化管理模式。  

附件: 来源: 金融时报

郑重声明:资讯 【探索区域金融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