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10月25日,随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到张家口采风的同学,在展览前的留影。右起:长号专业姜大鹏、小提琴专业李毕华、小提琴专业庄惠南、钢琴专业李小平、当年没到张家口接受再教育,分配在国交的黑管专业蔻学文、双簧管汤铭、当年的二排长王开河、小名六六、屈家庄房东儿子、三次回张家口都是和他联系并引路的周振国。
当年,在4619xx11连的同学,把照片上的张家口展览馆,都称作“小人大会堂”。在那个年代的政治背景下,中国许多城市都建有类似的建筑。当时建如此规模的大建筑,其作用并不是会场,而是xxx思想展览馆。目前还保留在建筑上的xxx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xxx列宁主义”便是佐证。广场上的那座xxx塑像,已经日晒雨淋近半个世纪了。
这三次张家口之行,都少不了到这座张家口标志性建筑前走走,留个影。不少同学手头珍藏着当年在这里留下的青春照,对比之下,深感岁月就像河水一样流去。但可以欣慰的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没有辜负作为第四代电影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大量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均出自他们之手。不少第五代电影人,不是在学校就是到电影厂后,都是他们的门徒。而从中央音乐学院这个音乐家摇篮培养出来的这批同学,他们的足迹走遍世界各地,个个都是乐团里的骨干、台柱。当年的“花儿朵朵”已盛开在五洲四海,不少人至今还在为培养下一代而辛劳着。
2,2008年10月26日,由汤铭(右二)驾车,李小平(右一)夫妇陪同,从加拿大回国的黄安伦、欧阳(左起一、二)特意抽出两天时间,重返了一趟张家口,到故地一油。
3,2009年3月16日,11连回访团抵达张家口后,在{dy}个回访点合影留念。
4,两位回访活动发起组织者,原导61班史践凡(右,经济日报视听研究中心电视剧导演)和摄影系64班李绥生(左,中央电视台驻莫斯科首席记者)看到能组织起如此多的老同学回访,心中喜悦,挥舞起团旗。——摄影
李
5,大家都争着去拍合影,把这位电视剧《大宅门》的导演,原导演系59班的郭宝昌丢下成了光杆司令了。当年第五代电影人张艺谋、陈凯歌等,毕业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在郭宝昌支持指导下,较早地独立拍片了。——摄影
徐宗达
6,电影学院导演系博士生导师郑洞天(前,猫腰者),亲自端起相机为大家拍照。画面左侧左手搭衣的郭宝昌导演和右侧戴帽的珠影厂导演、摄影师王亨里都在观战。郑洞天身后几位拿相机的是,右起:原中国戏校王振东、原摄影系64班曾湘敏、原导演系64班、《重案六组》导演徐庆东、原摄影系64班、广西电视台金伟良。——摄影
徐宗达
7,这一会儿摄影师和被摄者换个了,音乐学院双簧管专业的汤铭(图中央穿皮夹克摄影者)不像在拍照,端着的架势像在指挥合唱。——摄影
吕英亮
8,参加回访的五位音乐学院同学哈斯(右一,声乐专业)、汤铭(右二,双簧管专业)、刘晓春(右三,声乐专业)、李小平(左三,钢琴专业)、李毕华(左二,小提琴专业)和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郑洞天(中)李洪生(左一)合影。当时黄小韶尚未赶到。——摄影
徐宗达
9,那天的合影大多是说法的,比如炊事班和司务长、导演系的、摄影系的……。可这张只能算“大杂烩”了,电影学院、音乐学院、戏校同学和原xx的都有。(右起:导64徐庆东、声乐专业刘晓春、导59郭宝昌、戏校表演专业王振东、摄64王亨里、摄64陆健伟、摄65徐建声、导61郑洞天、摄64赵海夫、摄64金伟良、戏校表演专业朱振林、原4619xx军医张瑞丽、摄64李绥生。站在后面高处的摄影者是摄61的吕英亮。——摄影
徐宗达
10,电影学院摄影系61班参加回访的四位,左起:北京摄影家协会迟削非、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李月斌、体育报摄影部主任吕英亮、山东电视台电视剧《水浒》摄影师曾乃义。——吕英亮
供图
11,前排左起:电影学院摄61的吕英亮、迟削非和音乐学院刘晓春、后排的汤铭合影。——摄影
徐宗达
12,大导演郭宝昌和摄影系的两位师妹迟削非、吕英亮合影。——吕英亮
供图
13,早已转业,从山东老家原二排长王开河,为能应邀参加这次回访,高兴得跳起舞来。图左摄64金伟良,图右摄65李凯。——摄影
徐宗达
14,电影学院摄影系65班得几位和原xx干部教导员崔建国合影留念。宋恺如要求一定要拍好!左起王家有、徐宗达、崔建国、宋恺如。从衣着看,拿相机的是他们同班同学徐建声。——徐宗达供图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