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把土豆做成“金豆”需多方支持_昔阳空间走进昔阳gotoxiyang_百度空间

  导读:“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dy}大生产国,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但我国马铃薯单产仅960公斤,列世界第93位,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郭凤莲在建议中不无忧虑地说,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何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就显得尤为迫切。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在两会上提出了“尽快确立马铃薯的主粮地位”的建议,希望马铃薯产业能够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刘烨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现在这句话用在土豆身上最恰当不过了。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在两会上提出了“尽快确立马铃薯的主粮地位”的建议,这份“土豆建议”在网上红极一时,并引发数以万计网民的参与讨论。

  郭凤莲在博客里将自己的建议详细列出,并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呼吁国家尽快将马铃薯列为主要粮食作物,享受和小麦、玉米、水稻同样的扶持政策,认为这对于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的粮食

  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农民常说“土豆丰收半年粮、土豆欠收心发慌。”郭凤莲介绍说,在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区,老百姓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口粮,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大约有30%的人都依赖土豆为生。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因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甚至提出“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我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过去传统农业中,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马铃薯被当作主粮;在中原地区,马铃薯是兼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农作物;在南方地区,马铃薯是水稻冬闲田增加农民收益的主要农作物。

  我国着名的土豆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屈冬玉说,相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马铃薯的增收潜力要大得多。马铃薯也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可以贮存15年至20年不变质。而马铃薯全粉是营养丰富的粮食,通过加工转换成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马铃薯产业链很长,变性淀粉更是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工、医疗、钢铁制造、污水处理等几乎所有行业,世界上目前有马铃薯变性淀粉2000多种。

  小土豆呼唤大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dy}大生产国,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但我国马铃薯单产仅960公斤,列世界第93位,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郭凤莲在建议中不无忧虑地说,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何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就显得尤为迫切。

  据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脱毒种薯少,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不牢。马铃薯单产和质量的提高,最关键的因素是种薯。传统马铃薯生产用自留薯种的方式,因病毒导致种薯退化,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我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由于种薯带毒,马铃薯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目前,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的脱毒种薯生产操作规程,缺乏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种薯质量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二是专用品种少,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撑不强。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鲜食食用、抗病为主,忽视了加工等专用品种的选育,导致马铃薯品种单一。国内专用薯比例仅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多在70%以上。由于缺乏适合加工全粉及炸片、炸条的马铃薯品种,许多加工企业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市场需求主要靠进口解决。

  三是大型企业少,提升产业效益的平台不稳。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虽然有4500家左右,但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只有100家,大多数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特别是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技术水平低,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地区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方式粗放,特别是生产机械化水平落后,农机作业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马铃薯贮藏基本以农户分散贮藏为主,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损耗大,远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与加工的需求。

  因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需要从战略高度来审视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真正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专家认为,作为世界上马铃薯{dy}大生产国,我国的马铃薯生产无论面积、单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马铃薯产业吸纳了近5000万农村劳动力和200万城镇人员就业。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高人民收入可发挥重要作用。但要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必须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和关键因素,借鉴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继续提高我国马铃薯种植水平。马铃薯作为我国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优势作物,正在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今后目标应该是向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产量发展。积极推进种薯良种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对马铃薯保鲜、贮藏、流通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研发。而加工业则要充分发挥市场和加工的拉动作用,以建立马铃薯专用生产基地,订单生产等方式,促进适合加工需求的马铃薯专用品种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加工利用率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提高马铃薯加工利用率,对于已具备一定规模特别是具备国际先进生产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要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国产化马铃薯加工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满足更多马铃薯产地加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措施和综合利用,逐渐使马铃薯产业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

  加强技术创新,满足美味方便与营养健康需求。继续提倡大力开发新产品,改变目前xx于薯片、薯条几种产品的局面。鉴于国内外消费者普遍倾向减少家庭烹饪负担,结合中国餐饮食谱中各式各样的马铃薯菜肴,开发出更多适合消费者一日三餐方便、可口需求的马铃薯菜品、制成品、半成品、冷冻产品等,既满足消费者美味方便与营养健康的需求,也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增长点。

  郭凤莲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准的高度,组织有关方面,尽早研究制定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的规划。同时,对马铃薯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采取扶持政策,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此外,从事马铃薯科研的单位要加强联合,携手研究和开发急需的适宜品种,不断提高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技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和因地制宜的栽培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李孟刚认为,在目前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环境下,需要掌握好补贴对象、性质、目标和方式选择等问题。特别是要对种薯进行良种补贴,迫切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脱毒种薯。既保证农民高产、高效,也保证种薯企业利益,促使我国马铃薯种薯产业良性发展。

  为尽快在全国普遍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实现增产增收,郭凤莲则进一步提出:建议国家尽快把马铃薯列为主粮,像重视玉米、水稻、小麦一样重视马铃薯,积极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育种、推广。从国家支农项目或农业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块,对马铃薯高科技育种企业扶持。协调农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马铃薯良种企业给予xx贴息。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企业的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建议直接补贴原种;在种薯推广中,给予薯农良种补贴。加大对马铃薯全粉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保障薯农丰产后畅销;鼓励马铃薯消费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对马铃薯食品相关企业进行扶持。同时加大马铃薯营养价值的宣传力度,促进马铃薯的消费。

  四合力助发展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很快,目前产业正在形成区域化发展格局。同时,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逐年减少,粮食安全等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在一份报告上批示:“我们xx应该并且能够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这就需要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今年中央下发1号文件,也重点提到了对马铃薯实施良种补贴。

  实际上,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xx的热点。去年4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由中央财政对马铃薯原种生产给予每亩补贴100元。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由于财力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造成宁夏马铃薯品种专用化、脱毒化、种植标准化、贮藏规模化的程度较低,更新换代慢,时常遇到销售困难等问题,宁夏代表团就提交了《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议》,希望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xx马铃薯产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等难题。

  这一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确定由农业部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办理。全国人大民委、农业部等部委高度重视建议的办理工作,并专程前往实地调研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初步办理意见。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批办意见,财政部列为该建议的协办单位之一。在充分调研论证之后,财政部协同相关单位,结合国家现有支持政策,对宁夏马铃薯产业研究提出了8项具体扶持措施。

  一是通过种子工程建设资金,对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供应中心、脱毒种薯快繁育中心和种薯质检中心等3类项目建设予以重点倾斜。二是在农业综合开发马铃薯专项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脱毒马铃薯种薯原种基地建设。三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加大力度支持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四是通过农产品(14.33,0.00,0.00%)批发市场专项资金,继续支持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五是在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资金中,对马铃薯原种繁育和一级种薯繁育给予重点支持。六是通过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宁夏购置马铃薯生产农机具。七是统筹现有财政补助资金,加大对马铃薯秋覆膜技术推广的支持。八是多方筹资,支持种薯窖和商品薯贮藏窖建设。

  据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测算,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宁夏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稳定在400万亩,专用品种面积达到80%,年产鲜薯600万吨,每年累计繁育原原种1.5亿粒,原种3万吨,一级种60万吨,每年向周边和南方冬作区提供优质一级种薯30万吨,脱毒化率达到90%,标准化率达到75%,机械化率达到50%,当地农民每年人均增加收入可望达到500元以上。(详见本报3月4日三版《塞上马铃薯“旱年”逢甘霖》)

  据了解,目前,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xxxx,已在马铃薯新品种培育、脱毒种薯规模化生产及推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新品种已在山东、山西、内蒙等地大面积种植,收效明显。对此,屈冬玉认为,有了政策到位、科技支持、企业参与、农民努力这四个合力,就一定能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正如郭凤莲代表所言:只要国家像对待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一样重视马铃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增产增收、质量提高以及市场消费都必然进入良性循环,为粮食增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富民强国做出巨大贡献。

  来源:农博网--《中国财经报》



郑重声明:资讯 【真正把土豆做成“金豆”需多方支持_昔阳空间走进昔阳gotoxiyang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