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女人谈妇女解放_小屋一隅_新浪博客

   一直以来,对女性的诸多问题有诸多迷茫和困惑,三八节庆祝过了,全国人代会也开过了,这种迷茫和困惑仍然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偶然发现一篇<智慧女人谈妇女解放>的帖子,特收藏在小屋,供自己释疑xx吧.

 

    在几个月之前,《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就开始讨论“三八”百年,我们该怎么纪念。后来经过几番讨论,决定请一些智慧女性来谈谈妇女解放,“百年妇女解放,你如何解读?”我们用这样的提问组稿,她们的文章很有深度,很有思想,在今天我们全中国的妇女都来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的时候,我把《中国妇女》第三期上的这些来自智慧女性的文章发表在这里,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分享。

 

铁凝:“解放”应该有新的内涵

铁凝,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

 

《中国妇女》杂志在“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之际再提“妇女解放”的话题,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
    中国的妇女解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多项重大变革中,表现非常耀眼非常突出,可以用“xxxx”来形容,呈现出历史性的大进步。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今天的中国妇女解放是走在前列的,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状况还要好,社会地位还要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妇女一直在进步,突出的标志是中国妇女总体经济地位的上升和独立,经济人格凸显。我不是研究妇女问题的专家,但我接触过各行各业的妇女,我自己也xx过很多女性,在今天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打开自己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新形象被世人瞩目的大前提下,妇女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她们不只是经济独立,还有内心精神的觉醒。仅就文学艺术界而言,就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她们出色的艺术实践,对心灵的自由、解放和独立有特别准确、坦率和深刻的表达。还有大批女性作家、艺术家迅速崛起,呈现出一种群星璀璨的阵势,证明着中国妇女在今天的中国所受到的瞩目、尊重和赞美。
    过去女性作家写了不错的作品,可能有人会加一句:一个女人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现在很多女性作家被注意不再因为她们名字前面冠有性别,而是作品本身的优秀足以让她们和很多男性作家比肩而立,读者不再在意她们的性别,而是被她们的作品所感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女性作家和女性学者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社会和时代给了她们尽情施展迸发自己才华和智慧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中国妇女解放的大命题,60年来做了很多非常好的大文章。
    但是,我个人认为,走到今天还是要提妇女解放。毕竟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消极的积淀,这让我们的社会还残存着相对比较隐蔽的但其实仍很牢固的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有些领域,就业求职,女性会遭遇隐性的歧视。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妇女,包括进城务工女性和留守女性,很多人自身根本意识不到需要解放自己,意识不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独立的存在,尚不可能进一步要求自己的文化权利。
    另外还需要警惕的是,即使一些知识女性也仍喜欢用男人的眼光、中国传统文化里男性的规范价值观来看待自身;不少女性也有被看的心态,不然出不了那么多“美女作家”“美女官员”,好像加上“美女”二字就能让社会的眼光特别集中,先强调容貌,接下来才是她在自己领域里的表现。基于这一点,我个人以为今天的妇女解放不仅仅是争取经济独立争取居住空间这么简单。
    “解放”这个词,到今天应该有新的内涵。跟旧中国相比,今天“解放”的含义应该包括女性自身从自我禁锢中解脱。尽管我们受的教育是新中国以后的男女平等的教育,但女性下意识里的自我禁锢是血液里带来的东西,是传统的潜移默化在意识深处的行为方式。女性把自我禁锢变成真正的自我觉醒,需要全社会的深切xx。

 

夏吟兰:通过改变观念改变法律

夏吟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市妇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婚姻法执行状况调查》、《婚姻家庭法学》等。

 

100年来,从法律角度来看,妇女从无权到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权利再到有选择权,妇女地位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生在这个时代的很多女性都觉得男女平等挺正常挺自然的,事实上,仅仅60年前,我们的祖辈还生存在一个xx没有地位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之前,妇女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而是家庭的附庸丈夫的附庸,一生都从属于男性,没有财产权,没有姓名权,没有住所权,没有婚姻自主权新中国{dy}个法律1949年的《共同纲领》开始写入男女平等原则。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是新中国{dy}个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制度上男女平等。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性的变化。从此中国的妇女有了权利。1954年的《宪法》让男女平等成为宪法原则,其他所有男女不平等的规定就都是违法的。19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全面、系统、综合性地规范和确认了妇女的六大基本权利,可以说它是妇女宪法,我们叫妇女基本法,它更xx妇女各项权利的确认以及具体落实和实施。
    过去的法律法规更强调一种责任,女性就应该工作,就应该干跟男人一样的事,强调一致性。但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多元化和选择性,法律规定以人为本,是权利本位的。女性可以选择工作,也可以选择不工作;《妇女权益保障法》保障女性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这正是“解放”的含义:我们享有了权利,我们有了自由,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女性必须要认识到,如果你有选择权,就必须承担因为你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女性要慎用自己的权利。
    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代社会,女性还是处于弱势地位,法律虽然规定了教育是平等的,但在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同等的就业机会给她们。为什么很多单位不想要女性?因为女性要承担生育的责任,企业不肯付出这个时间。
    就我了解,在很多国家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以法官职业为例,一些国家首先不允许在挑选法官的时候有性别歧视,其次如果法院一共有10个女法官,考虑到女法官要生孩子,甚至不止生一个两个,那么在她的生育期间一定要有人来替代,所以,如果男女法官一共20个名额,就会规定多出5个,变成25个名额,以保证女法官可以轮流回去生孩子。生育完了回到法院,还要给她培训的机会,以便她顺利回到原来的岗位,并且不影响晋升。
    所以我们除了有法律规定以外还需要配套的制度,让法律得以真正的落实。我相信离制度健全的那天不会太远,10年之内,最长20年吧,毕竟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了。
    国家有经济能力了,社会保障好了,包括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权利就都会得到保证。关键是经济发展以后钱用在哪儿?有多少能投入到社会保障这一块?这就需要我们的呼吁。NGO组织讲倡导,通过倡导改变观念,通过改变观念就会改变法律,通过改变法律就改变了这个社会。所有的立法都是我们一点点推动的,只要你觉得有问题就要说出来。反家暴的时候,我们对家暴受害者强调的一个观点就叫SPEAK OUT。有人问为什么反家暴10年了,报案的人越来越多呢?我说这就对了,这就是进步,挨打的人敢站出来说,打人的人才会有所忌惮。这就是观念,只要改变观念,社会一定就能改变。

 

 

于丹:解放相关的是心灵与自我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文化学者。主要著作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等。

 

我觉得“三八”国际妇女节到了100周年,提“妇女解放”的概念还是必要的,但是要看在哪个层面展开。我更期待的是妇女的自我解放和心灵解放。
    今天,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等空间确实都在扩大着,但是为什么很多职业女性还饱受困扰,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徘徊挣扎,患精神抑郁的人和在生活上有不安全感的人数量都在增加?今天有太多太多的概念,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伪命题而无法解脱,而很多概念是可以打破的。
    {dy},“牺牲”究竟是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媒体经常说,中国妇女伟大坚韧包容忍辱负重,为丈夫为孩子为事业为他人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牺牲真的是美德吗?我觉得过分提倡牺牲和责任会剥夺女性内心的幸福感和主动的动力,女人所做的一切有时候是因为责任,有时候仅仅是因为爱,她付出的时候会获得幸福,她付出是女性自我角色的一种完成。牺牲是什么?是被剥夺了生命的祭品,为了一个崇高的理由被放在祭坛上。牺牲只看到了责任和剥夺,忽略了内在的动力和快乐。
    一个女人为人妻为人母包括为人女,享受其乐融融中爱的渗透,享受生命的承诺,所有这些对女人来讲是她天赋的权利。如果一个女人觉得她是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跟丈夫的爱是不断建设而不是停留的,她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牺牲,也就不会是一个怨妇。每天对孩子叨叨说,妈妈都是为了你才这么蓬头垢面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考好!跟丈夫说,我就是为了这个家才丢了工作,你没有理由嫌弃我!这种抱怨就是心理学上说的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绑架,总以牺牲作筹码,是一种强迫性的交易,只会把丈夫和孩子推得越来越远。所以,我想,100年了,妇女的解放能不能完成一个主动空间的提升,让我们少提一点牺牲?
    第二,我们内心的解放是什么?
    媒体采访的时候经常问,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当你的工作和家庭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如何取舍?这又是一个伪命题。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独立的现代女性,社会为她付出过那么多资源,辅助了她的成长,她必须要回报社会,担任一个社会角色,这是她的权利也是她的义务。但身为女人,为了职位为了晋升就可以拖着不结婚不生孩子吗?这是借口,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不要把家庭和工作对立起来,不是非此即彼的。这种问题提多了,人就被绑架了,会越来越强化这种冲突,然后在职场上抱怨老板,回家抱怨家人。结婚生子,这其中有一个女人的幸福,也有一个女人的承诺,很多人是因为心理原因不愿意长大才不承诺,并不是因为她工作太忙。女人过分夸大二分法和一元论,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呆板的思维而失去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我一直很喜欢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zd1}一块板,而不是{zg}一块板。人生有几个95分不重要,关键是你不能有一个59分。有一个59分,你总体的水容量就是不及格的。你得去看你{zd1}一块板在哪儿,并且不断把它往上提一提,让你的水容量永远不低于水准。这种女人就比那种老在高板上琢磨着怎么让95分变成97分智慧得多。改变思维方式就叫解放——女人的解放就是生命的权利在自己手里,而且能够对更多的人承诺幸福与快乐。
    第三,你能从笼罩自己的负面情绪下尽快解放出来吗?
    现代社会,男人拿愤怒当名片使,女人拿感伤当口红用。男人动不动就愤怒,训斥一下下属,觉得自己很重要很精英。女人动不动就感伤一下,觉得自己很小资,我偷的不是菜是寂寞,我唱的不是歌也是寂寞。寂寞到底是什么?你能xx吗?女人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情绪披成一件华彩的外衣,然后自己津津乐道地笼罩在里面,久而久之会走不出来。
    一个生活特别有效率的人并不是她一辈子遇到的负面挫折比别人少,而是她修复的能力比别人强。假如我们一辈子都要平均遭受10次挫折,我的修复期每次需要1年,你的修复期每次只需要1个月,那么我的生命修复时间耗掉的是10年光阴,而你只有10个月,比我多出9年零两个月用于幸福和建设。
    人有时候喜欢放纵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说我是小女生嘛,你们都要让着我;三十多岁的时候说我是妈妈我又是中层骨干,每天焦头烂额,你们为什么不让着我;到四十多岁了说,我闹更年期,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嘛。一闹闹十年。这一切都是女人的借口,一个女人推脱的时候撒娇的时候哭泣的时候,都是因为她觉得这个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她希望男人来哄她,男人来分担,男人来宠爱。这其实是自我的约束和捆绑。
    所以我理解的妇女解放都相关心灵与自我,社会正在解放我们外在的空间,我们不能再给自己的心灵上枷锁。解脱自己就是解放,砸开心灵的枷锁就是解放。

 

李银河:解放是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

李银河,社会学家,长期从事社会学与性别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婚姻法修改论争》、《同性恋亚文化》、《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等。

 

当今世界,虽然各国风俗与观念各不相同,但是许多文化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规范都有相似之处。例如,把女性概括为温柔的、弱小的、驯顺的;要求女性安于次要的地位;要求女性为男性的利益奉献牺牲自己;要求女性依赖于男性,等等。
    为了证明女人不如男人,那些反对男女平等的人从宗教、神学中引经据典,并且从科学,诸如生理学、心理学中寻找根据。就连在人们心目中远比东方社会开明、进步的西方社会也不能免俗。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对女性有两个重大的负面评价:{dy}个是将她列为万恶之首:人类最初的堕落是因为夏娃偷吃禁果所致,她是使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罪魁祸首。对女性的第二个负面评价就是:她是男人的附庸,她的存在的最初理由就是给男人做伴的——上帝之所以造女人,仅仅是因为那个男人“独居不好”。就像《xx》上所说女人是上帝用男人的一条肋骨做成的那样,很多人还持有男人是xx意义上的人,而女人只是男人的变异与正态的偏离的观点。
    将中国妇女的状况同西方妇女加以比较,仅受礼教束缚的中国妇女的地位略微强于受宗教教义束缚的西方妇女的地位;中国妇女地位同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也略高一些。有些西方学者持类似看法,认为中国妇女与日本、印度妇女相比,有更多的自由,地位也更高一些。他们曾分析其中原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与传宗接代相比,性生活微不足道;中国人虽然喜欢性,却又不认为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女人常常可以与丈夫平起平坐,并参与他们的事业。英国甚至有观察家认为,中国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远不是印度式的,而是现代西方式的,有些连西方人都不愿接受的观念都能被中国人迅速、彻底地加以采纳。曾到中国讲学的罗素就有这样的印象。
    传统中国文化的性别理念同西方文化不同。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中国文化视两性的分别为自然的,也能够自然地接受和承认女性及与女性有关的一切。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女人从未像男人那样自然地、容易地被世界所接受,或者说,被认为是平等的、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女性一方面被降低为男人附庸;另一方面又被抬高为虚假的理想人物。其次,东西两种文化在性别问题上的差异表现在中国文化讲究的是阴阳调和,不仅反对阴盛阳衰,也要反对阳盛阴衰,因而其理想状态不是阳压倒阴、阳灭掉阴,也不是阴压倒阳、阴灭掉阳;而西方文化中却有强调二者之间的矛盾的意味,因此会有厌女症、仇男症一类的情绪和倾向。在中国文化中少有这种倾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中国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低于男人的。这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男子休妻的“七出”之条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阳还是比阴优越一些;即使柔弱能够胜刚强,柔、弱、暗、下毕竟是卑微的,刚、强、明、上则是尊贵的。二者虽然应当调和,但还是有尊卑上下之分。所以,中国文化中的性别理念同其他文化中的性别理念虽有文化上的差别,但是并没有xx脱离男权主义的藩篱。中国女性要争取到xx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智慧女人谈妇女解放_小屋一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