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总体状况(2008)
我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总体状况
   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原电子部七七四厂(即现京东方的前身)七七○厂、上海电子管厂为代表的作坊式TN-LCD实验线开始到现在,中国的LCD产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经历几次大的投资浪潮之后,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世界{zd0}的TN-LCD生产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产基地,从2003年又开始大手笔涉足TFT-LCD,以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收购韩国现代三条TFT-LCD生产线和所有LCD业务以及京东方和上广电又分别投资在大陆建设二条第五代TFT-LCD生产线为标志,中国成为世界LCD产业第四极力量乃至更强的预言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年表上,中国的起步时间并不算太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清华大学、长春物理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以原电子部七七四厂、七七○厂、上海电子管厂为代表的企业都开始涉足LCD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样品制做,但一直到84年,无论是自主拼装设备还是从美国引入的设备,都是作坊式小规模的实验线,没有形成批量的生产规模,但这些实验室和实验线却奠定了中国液晶产业的基础,在这些实验线上曾经工作过的一批人,在后来中国LCD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TN-LCD
   1984年,深圳中航天马公司建成{dy}条4″规格的TN-LCD生产线,七七○厂建成{dy}条7″规格设备较先进的LCD规模生产线(主要设备通过香港从日本引入)。继这之后,深圳的先科集团和新加坡辉开集团合资成立了深圳深辉公司,他们也是一条7″规格的LCD生产线,深圳晶华公司也差不多同时建成一条TN-LCD生产线,在香港LCD产量占据{dy}位的康力公司生产线也转移到了广东惠州。随后天马二期、晶蕾、华泰等又相继建成12″以上规格更大规模的TN-LCD生产线。除上述内资建设的生产线外,以信利为代表的香港很多企业在那个时期也纷纷在大陆兴建TN-LCD生产线。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LCD产业的{dy}个黄金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相当的TN-LCD产业规模,深圳天马公司从4″线开始,很快又建了1条7″线,在90年代初又建成1条12″线,在当时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奠定了其在业界的影响。
   2、STN-LCD
   中国大陆涉足STN-LCD是从九十年初开始,国家八五开发项目“640×200超扭曲液晶显示项目”由七七○厂和清华大学、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93年以后,天马三期{yt}骏项目、河北冀雅、无锡夏普、汕尾信利二期、上海广电液晶、迈尔科特等都先后建成12″×14″或14″×14″规格的STN-LCD生产线,生产大中尺寸的STN-LCD产品,而鞍山三特电子(现鞍山亚世光电)、汕头超声等公司建成的STN-LCD生产线,则以生产中小尺寸STN-LCD产品为主,其他技术水平较高的TN-LCD线也在这个时期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局部改造兼容生产STN-LCD产品,如深圳晶华、上海海晶等,但以上建成的STN-LCD生产线除无锡夏普能生产彩色STN-LCD外,其他生产线均只能批量生产有色模式和黑白STN-LCD产品。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进入彩色STN-LCD生产线建设热点时期,飞利浦在上海建成二条14″×16″彩色STN-LCD线,与前期已在上海建成的STN模块生产线一起,力图打造上海飞利浦LCD城,而信利在将单色STN-LCD生产线改造成CSTN-LCD生产线后,又投资建成了一条专门的彩色CSTN-LCD生产线,日资企业日本新电器则在广东东莞建成一条CSTN-LCD生产线。爱普生和OPTRIX则分别在苏州和张家港成立苏州爱普生和张家港光王电子并建生产线,专门生产中小尺寸的STN和彩色STN-LCD,深圳天马在2003年完成四期天龙工程,以一条14″×16″的CSTN生产线生产以手机屏、PDA为主的彩色STN-LCD。韩国三星继STN模块生产线之后又在东莞建成一条彩色STN-LCD生产线,长春的联信在长春建成的彩色STN-LCD生产线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深圳比亚迪公司、汕头超声也在进入2004年以后相继建成彩色STN-LCD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和批量生产彩色STN-LCD。
   3、TFT-LCD
   2000年以前,中国在TFT方面的工作xx于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一些小范围的研究上。2000年,吉林电子集团从日本购进了一条{dy}代的TFT—LCD二手线,在生产一些中小尺寸的TFT产品。2003年2月,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用3.8亿美元成功收购韩国现代3条TFT生产线和业务,并在当年全球大尺寸TFT销售额上排名第九,该现并购进入03年中国xx成功并购案之列。2003年6月,京东方又宣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2亿美元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2003年10月,京东方TFT模块生产线落户北京,这个生产线也是京东方TFT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2003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投资1146亿日元在上海莘庄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玻璃尺寸与京东方一样也是1100*1300,目标产品是笔记本电脑、监视器以及电视用显示屏。在南京,新华日购进了NEC的{dy}代TFT二手线,投资约在5400万美元,总投资比彩晶小,目标产品也是定位在中小尺寸上。
   4、LCD模块
   TN-LCD和STN-LCD的模块生产线由于投资小,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在中国大陆的数量比屏的生产线数量要大很高,其布局也比较分散,早期的模块厂以个人或小企业投资为主,规模较小。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大陆手机生产数量的大幅增长,对配套器件本地化的要求,以及模块产值较大和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吸引力,使很多拥有屏生产线的厂家和下游整机厂家也都开始兴建自己规模较大的模块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飞利浦、北京三五电子、东莞三星电子、张家港光王电子、深圳天马、广州精工、上海广电液晶、京东方等一批有屏生产线的厂家,也有如深圳TCL、大连大显等有整机背景的厂家。
   在TFT模块上,台湾、韩国、日本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LG-Philips在南京、翰宇彩晶在南京、友达在苏州、中华映管在吴江、奇美在上海、东莞,三星在镇江、日立在苏州,夏普在无锡都有自己的TFT模块生产线。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被认为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未来市场的看好,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5、LCD配套材料
   伴随着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数量和规模的增大,为LCD配套的材料和设备也得到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是液晶材料和ITO玻璃。我国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1969年,以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北化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力量,198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液晶的研究成果在石家庄开始批量生产,并供应给LCD厂,这个现名石家庄永生华清的公司目前仍是国内品种{zg},产量{zd0}的液晶材料厂,由清华大学与其他公司合作将清华化学系液晶材料研究技术产业化的还有另外一家公司:清华亚王液晶材料公司,他们也可以批量生产TN液晶和中低档的STN液晶,石家庄永生华清与清华亚王一起的中低档液晶市场份额在中国大陆已占到70%以上,低档TN占到了80%以上,并有单体提供给日、德的其他液晶材料公司。除这二家之外,西安近代研究所和西安瑞联公司也在从事液晶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但以液晶单体为主配有部分混合液晶生产,另外还有如江苏高恒化工、烟台等多家企业在从事液晶材料的单体和中间体的开发和生产。在ITO玻璃方面,中国{dy}条用于LCD的ITO玻璃生产线是深圳南亚在87年建成的。这条线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后来在其他ITO玻璃生产线上的很多技术管理骨干都曾经在这条线上工作过,继南亚之后,深圳莱宝、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华益等又相继建成规模更大的ITO玻璃生产线,他们不但在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上做出了贡献,也在出口供应日本的一些LCD企业,在TN液晶和ITO玻璃上,目前已能xx实现本地配套,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主要有深圳深纺乐凯和温卅侨业二大家,批量供应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东莞福地在前几年从日本日合引入日合一条旧的偏光片生产线,但调试后运行状况一直不是太理想。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已建成日熔量250吨的超薄基片玻璃线并已开始向ITO玻璃厂供货,这是国内很多企业曾经努力但一直没突破的领域。在掩膜版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应从TN、STN到CF用的菲林、铬版型掩膜版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dy}家专业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产品的产量和规模上居于{lx1},其公司文化和质量管理得到业界的好评,在04年获得全国质量奖,并被做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克劳斯比学院的教学案例。
   在彩色LCD用的关键材料彩色滤光片上,深圳莱宝和深圳南玻已开始批量生产,深圳比亚迪引入一条线用于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剂、光刻胶等,国内厂家也都能部分供应。
   6、LCD配套设备
   在配套设备方面,经过多年来各方努力,我国大陆已能生产部分LCD制造设备及测试仪器。测试仪器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如清华大学、长春物理系都开发生产定型了如液晶盒厚测量仪、予倾角测量仪、液晶光电参数测试仪等测试设备,而制造设备从最初的玻璃切割机、偏光片切割机、灌晶机等单台设备发展到可以生产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设备和摩擦线、对版线等要求更高的设备,专业生产液晶设备的厂家有北京京城清达、太原二所、深圳虎神、深圳润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京城清达是由北京量具刃具集团与清华大学、日本饭沼制做所共同合资的公司,太原二所是一家从事半导体相关工艺研究的专业所,他们都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中国大陆液晶设备就其规模和水平来看,与LCD器件和相关材料比,仍显得滞后一些,与日本韩国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xx。
   7、开发和研究
   中国大陆在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从20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包括清华大学物理系、化学系、长春物理所、北京化学所等单位在七十年代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后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南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南京五十五所等单位也相继介入这方面的研究,这些基础和应用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虽然由于资金投入较小,没有{sjj}大的创新性成果,但在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大学和研究所背景下成立的清华液晶中心、北方液晶中心也是专门从事液晶显示技术研发的单位,一些大的集团如京东方、上广电、TCL等也有企业自己的研究院或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北方液晶中心侧重STN-LCD、a-si TFT、p-si TFT-LCD、液晶器件参数测试仪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项奖励,清华液晶中心侧重STN工程化技术研究以及相变液晶、宾主液晶、宽视角等一些个性化的器件开发和导波技术在液晶中的应用、模式设计等一些偏基础性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等奖励,近年又在人才培养上展开工作,面向平板行业举行各类技术培训班。五十五所则在STN、TFT及BTN液晶显示器件及整机xx液晶加固技术上开展工作,在加固方面拥有几项专利,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总体状况(2008)】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