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维权难上难(新华社记者屈凌燕吴丹)2010,继续拷问怎样维护消费者权利
“要换机,必须先从消协撤诉”——近日,四川消费者杨帆向媒体提供一份客服录音,将深陷“黑屏门”的惠普公司又一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个“3·15”,惠普的日子不会好过。与之相对应的,成千上万权益受损的消费者也在为此烦心。在第24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保障情况到底如何?
现实
消费者权利难保障
回首2009年,中国消费者的“四项权利”保障情况如何?首先,安全保障令人忧心。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卷土重来,海南毒豇豆事件最近闹得市场沸沸扬扬。在食品安全被损害的同时,丰田这样的大品牌威胁着全球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2009年,浙江省共受理无店铺零售方面的申诉2728件,互联网购物占申诉总量的40%,电视购物占51%。消费者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广告宣传虚假夸大,产品质量低劣,与承诺严重不符。
绑定消费、霸王格式合同仍无所不在。陈麦夫妇去年10月在某家电销售网上订购了42英寸平板液晶电视,却被告知要另为底座支付200元。购买空调同样没让小两口省心:买一台1匹的空调虽然只花1480元,但连接管线走了10米,以每米收费80元计,配件共花掉800元。“配件费用差不多都能再买一台空调了。”
分析
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
数据显示,全国各地消协在2009年共受理63万多件投诉,投诉量下降0.3%,近5万件未能解决,投诉解决率下降3.1%。
维权成本偏高,阻碍着消费者维权,尤其是大件商品的维权。浙江天卫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赵丽华分析,住房、汽车等大件商品由于举证困难、信息不对称、法律保护不够完善等原因,维权成本非常高,许多消费者甚至主动放弃了维权,只得“认栽”。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叶元春表示,近年来,消费纠纷呈现出数量大、种类多、群体性投诉增多和新型纠纷不断出现等特点。
2009年7月,因交房后发现地面起皱、墙面空鼓、车库停不进车、绿化不达标等问题,浙江省嘉兴市丽池家园80多位购房户打算起诉房产公司,但是他们委托的律师取证遭遇重重困难,嘉兴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始终不配合律师取证,建设局一领导甚至将群众反映问题的材料扔出办公室。
赵丽华还表示,面对行业的垄断性“潜规则”,独立的个案更是难以撼动。即使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赔偿金额也十分有限。
xx
完善法律 勇于维权
最近,针对惠普黑屏事件,由200多名受害消费者组成的网络申诉团队向质检总局提起行政申诉,80余名律师表示声援。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以{lx1}其他国家的速度增长。”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认为,要把唤醒中国人的维权意识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赵丽华则认为,面对越来越多的维权难题,法律规则的完善十分必要。例如,在专业性较强的商品维权方面,应重新分配举证群体,可通过生产厂家举证、消费者比照受损程度的做法,降低维权举证难度,从而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深圳药监揭秘药市xx骗术(商报记者 赵鸿飞通讯员申曜轩 宛鲍)
深圳市xxx根据近几年来投诉和案件办理情况,昨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市民警惕药品市场上出现的xx典型骗术:
一、网站“研究、院专家”多为假
——勿邮购或网购药品;二、义诊讲座莫轻信,巧舌如簧为掘金——老人勿购买非法义诊和讲座上的“神药”;三、免费体验挖陷阱,喊爹叫娘为推销——任何一种器材都不能治百病,有病要及时就医;四、“高科”产品治百病“老友”搭腔可以买——能治百病的药械多为无证产品,市民不能购买;五、“奇效”产品当小心,致癌致病还毁容——美白化妆品购买要谨慎使用,不当恐致病致癌;六、买一送一藏玄机,走过路过小心过——“赠送药品”多有问题;七、快速见效有代价,禁用成分往里加——治病勿贪快,安全最重要;八、名头尽往大里套,“组织”安排来卖药——“来头”很大的保健品和药品可能有诈;九、午夜广告多忽悠,患者电话尽是托——警惕广告购药“黑色陷阱”;十、非药化装成药品,包装说明难分清——买药认准“国药准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