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进疆炒棉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会有浙商的身影。从炒煤团到炒楼团,浙商游资俨然成为中国一个流动的“金库”,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吸引我们去揣测——哪个产业是下一个投资热点?

  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从处于棉花销售终端的收购贩子到生产上游的棉花加工企业,其间不断增多的浙商身影已在说明浙商游资进疆了,他们带来的除了资金,还有新疆棉花市场及纺织产业的升级。

  2009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68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70万吨,降幅10%左右。从需求情况看,保守预计2010年纺棉1300万吨,产需缺口620万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使得今年棉花价格继续上行的概率增大。

3544171_502607.jpg

  “拎着现金也收不到棉花。”2月26日,已回浙江老家过年的王利(化名)在电话里告诉记者,1月份他在新疆巴州尉犁县揣着现金转了一圈,一点收获也没有,不但轧花厂的棉花难以低价收购,就连农户尾桃掰出来的棉花,每公斤都卖到了4元左右,而往年的价格不过两元。

  在王利看来,此次无功而返是因为有人提前“下手”了。

  尉犁县农户李建军就有王利留下的名片,当时他不愿将棉花卖给王利,是因为家里隔三岔五就有棉花贩子前来收购,棉花价格越来越高,当然是谁出价高就卖给谁。在棉花贩子里,操着浙江口音的人居多,他们大多将棉花运到纺织业发达的江浙地区进行销售。

  来自新疆浙江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疆的浙江商人有25万人,固定资产达1万亿元,随着新疆棉花价格一路上涨,至少有100亿元浙江民资撤离山西煤矿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转战于新疆棉花市场。部分游资已落地开花,有的游资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博弈,还有的游资则在等待入场机会。

  房产商种地首笔进账七百万

  浙商蔡方杰算是早早进场的精明人。

  2005年,跟朋友做房产生意的蔡方杰在兵团农二师30团承包了1.5万亩荒地,承包期为30年。从平地、压碱到锄草、施肥,样样农活堆到一直做生意的蔡方杰眼前,最终他没有退却。

  “我跑过内地很多地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拥有土地就有了依靠,土地是最踏实的。”蔡方杰这样评价自己从经商到种地的转变。

  和精力的投入比起来,资金的投入更多——2150万元,这笔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其中有三分之二是他在商海里打拼多年积累下来的。这些荒地能否变成良田、最终xx成盈利资金,当时蔡方杰心里没底,好在选择农作物上他又表现出浙商的精明强干。

  2008年年底棉价大跌,幸亏国储局开秤收棉抬升了棉价,但到了2009年春暖花开之际,许多棉农因担心棉价低迷不敢种棉,蔡方杰却在自己希望的田野上全部撒下棉花种子。

  去年秋收之后,棉花价格一路攀升,蔡方杰喜上心头。他的棉花亩产300公斤,除去每亩成本1200元,每亩能赚500元左右,全部土地能赚到700多万元,虽然离收回投资还有距离,但“今后地里能长出东西就都是赚的”,蔡方杰对未来充满希望。

  立足于棉田的他没有彻底脱离经商,不光有3家公司,现在的他还盘算着再投资熟悉的房地产领域。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控制房价,但他认为库尔勒市的房产远远没有饱和,仍有赚钱的机会。

  两兄弟掌控10万亩订单农业

  比蔡方杰更“出格”的是在阿克苏掌控10万亩熟地的浙商李长春。10万亩这个面积相当于新疆10个行政村,兵团的1个团,是温州永嘉的耕地之和,这在浙江是不可想象的。

  “不是承包,是公司和农户的订单农业。”李长春再三强调,自己的公司是把棉农的棉花收购上来,然后再卖给轧花厂,如果这么多土地属于个人承包,“那太夸张了”。

  事实上,李长春的弟弟李长亮4年前就在阿克苏投资1700万元成立了新疆阿克苏金诚棉业公司,主要进行轧花交易。

  分工不同,但两兄弟都涉足棉花产业,现在两人都已回浙江老家过年,公司里只留下财务人员看守。

  “棉花基本卖完,只是铁路运力紧张皮棉还没有全部出疆。”新疆阿克苏金诚棉业公司工作人员倪敏说,公司年加工能力为1.2万吨,去年由于棉花减产,公司只加工了不到7000吨棉花,机器远远没有吃饱。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的棉花加工已经结束,总产皮棉250万吨,减产已成定局。1月底,皮棉现货价格迅速反弹至每吨15000元左右,但金诚棉业已将棉花卖出,{zg}成交价每吨只有14700元,没赶上价格高峰。因看好皮棉后市价格,部分轧花厂眼下持惜售态度。

  利益与政策吸引群商入疆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活跃在新疆的棉花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多是浙江人。

  比如王利,原来在山西大同开煤矿,去年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王利的煤矿不达标,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补救,最终王利卖掉煤矿,带着数千万资金赴疆收棉,想赚点差价。

  像王利这样的棉花贩子,由于他们来自纺织行业发达的家乡,熟悉棉花现货和期货的交易流程,且拥有大量流动资金,在现货采购环节,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要做的就是入疆收棉赚取差价。

  新疆浙江商会办公室主任王艳红告诉记者,从山西煤矿出来转战新疆棉田的浙商不少,她手里就有一些“新手”的名单。

  而浙商资金多是参与棉花现货交易,“比较直接,也容易运作,是最常用的交易方式。”王艳红说,铁路运输成本{zd1},从阿克苏运到杭州的实际货运成本约为每吨310元;货物在杭州入库,仓储费用为每吨45.87元;还有每吨50元的其他隐性成本,去除棉花收购和运输等综合成本,只要存在利润,就会有人进行投资。

  既然有利可图,这些浙商就担当起棉花流通领域的“经纪人”,一方面游资入市推升棉价,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人一起炒棉。

  除了利益之外,全国棉花存在缺口和新疆棉花产业优惠政策的陆续推出也吸引着浙商拥入新疆棉田。

  据自治区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山东等棉花主产区和新疆一样减产,全国棉花总缺口600多万吨。而去年年底纺织行业回暖,纺织企业生产恢复和补库需求均拉动棉价上涨,造成棉花供应紧张。

  现在南北疆正加快阿克苏、石河子两大纺织基地建设,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浙资落地,雄峰、华孚、雅戈尔等浙字号集团纷纷选择在疆投资建厂,产业链延伸到印染、服装领域,促使纺织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用棉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

  石河子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孔石泉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中国{zd0}的彩色纺纱生产企业——华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的纺织项目开建,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两万吨染色棉的生产能力。

  同时,华孚控股有限公司还将重组天宏新八棉产业有限公司和新疆新润气流纺有限公司,用于今后发展彩色纺纱项目。这一切都需要棉花资源做保障。

  新疆浙江商会会长葛永品表示,新疆棉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硬件设施、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掣肘了纺织产业的转移速度,如果产业链能够衔接上,新疆棉花和棉纺产业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今年,浙江省将率团来疆考察,届时,浙商对新疆的投资会进一步扩大。(记者贾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浙商进疆炒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