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赵林源的人,都评价他爱动脑筋,在工作中是个有心人,这从他给机械密封件建立档案这件事可以看出来。
面对密封件管理不完善、损耗严重的现状,赵林源决定从严细管理入手。他带领班组成员走遍了全厂15套装置,逐台泵地测试技术参数,将机泵的名称、型号、介质名称、介质温度等各种技术数据全部输入密封台账。同时,建立了密封配件收支明细台账,在账、物、卡清楚无误的基础上做到日清日结。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特意参观了赵林源班组的密封件库房。8个货架、3000多套(件)密封,整齐划一地排开,比百货大楼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商品还整齐,每个密封件都是锃明瓦亮、一尘不染。与之相应的密封件台账记录得清晰、完整,不管要找哪个密封件的货样、相关资料和记录,赵师傅都能马上拿出来。
赵林源还为机械密封件建立了“病例档案”。每次更换的机械密封件,都留下记录,故障分析、设备台账、部件图纸等资料一应俱全。有了这些记录,赵林源就潜下心来对各种数据进行认真的技术分析,总结归纳出密封故障的25项内容,哪项出现的问题最多,就从哪项着手解决。
可别认为赵林源的“病例档案”是个摆设,它的作用可大着呢。有一次,石油三厂一台转油泵频繁出现故障,一周就更换了6套密封。赵林源通过查找该泵的相关记录,发现密封都是撞击性损坏。赵林源据此判断问题出在生产工艺上。但是,车间工艺员却不承认是工艺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后来,果然在管线中发现了一块砖头。工艺员这才心服口服,不由得感慨:“赵师傅真厉害,通过密封损坏还能查出工艺问题,我们服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赵林源不忘借助现代技术。1999年底,赵林源把别个部门淘汰的一台486电脑当成宝贝捧了回来,搞起了“数字化管理”。这个消息一传开,支持、敬佩者有之,怀疑、嘲讽者有之。但是,他并不理会这些,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拿这台电脑“开练”。
半年多时间,连汉语拼音都没学过的赵林源,竟然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还学会用电脑打字。掌握了电脑技术后,他把密封班的各项工作记录及图纸全部输入电脑,实现了班组的网络化电脑管理。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立刻调出全厂密封件的图纸、历史档案,还可以回溯密封班近年某{yt}的工作内容。这在很多人连电脑是何物都不知道的当时,赵林源的“神奇”让工友们惊讶得目瞪口呆。
如今,赵林源还学会了用专业的CAXA软件制图,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讲义。现场演示时,只见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灵活地游弋于键盘之上。短短半个小时,一张件的三维立体电脑图纸就画了出来。那样地灵巧、自如,想让人相信他不是专业设计人员都难。
赵林源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2000年底,工程三公司内部整合、精简人员,赵林源班组由12人减至4人。当时,车间领导心里也没底,只是说运作一段时间看看,不行再增加人。然而实践证明,这4个人xx
能应付下所有的工作任务。班组成员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那叫一个累啊,一年有150多个夜晚都是在厂里检修设备,一听到电话就头皮发麻。现在人少了,工作反倒轻松,基本每天都能准时下班呢!”
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赵林源也没有忘记帮助、培养年轻工人。他专门编写了《实用技术讲义》,制作多媒体电脑演示文稿,把自己的绝活毫不保留地传授出来。近年来,赵林源向职工授课2000多人次,开办理论、实践课650多个小时。 如今,他带的青工学徒大多能独当一面,随时处理生产上的突发事件。当有人提醒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时,赵林源哈哈一笑,回道:“企业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掌握新技能的团队。仅凭我一个人,全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