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有感(三) 之 先生言传身教_harry9511_新浪博客

   傍晚,先生至雕刻工作间,天已黑。先生顺手拿起三把未开锋的刀,径直走向阳台并将灯打开,借着幽暗的灯光便开始打刀,我蹲在一旁静静看着。砂轮机上的布是挡水的,当然也将这本不明亮的光线基本遮挡住了。就是这样,先生拿起刀,极其稳健潇洒地打出了六个刀口,有长锋的尖刀,有双面刀,不一而足,刀口线条干净利落。就是在这种条件,前后完成时间不足三分种。

   这给我们学生有啥启发?

   当自己在打刀的时候,有时几十分钟,几个钟头,甚至几天,还是出不来感觉,开不出理想的锋,不是嫌灯光暗,就是砂轮不平,总之,理由多的时候,忘记了持久的对臂力、腕力的稳健训练,忘记了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

   可能开刀或磨刀仅是个技术活,是“我亦无他,惟手熟耳”的卖油翁精神。但用先生的话说:“看一个人磨刀的态度就基本可以看出他的出息了。”

  开刀的时候果断稳当,磨刀的时候不急不厉,认真的态度,对耐心的培养,可能便是先生用磨刀考验学生们,观察学生们,培养学生们的深层内涵精神吧?!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确是可见一斑的!

 

  工艺美术对于刀的要求是极其高的,尤其以寿山石雕艺术为甚,但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不服气,以为挖得动石头就可以了!不以为然也是可以理解的,那就要看其对工艺美术,对艺术的要求多高,准备止步于哪个阶段决定了,那是其本身价值取向所决定的,甚至是其所追求的层次高度决定的。

  

   先生一直告诫我们“刀是我们手的延伸,是身体的一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正理解到位,难啊!磨刀和雕刻同是技法与艺术审美的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一生的努力与追求的没有止境的!

 

   工艺美术往往给人的错觉就是“匠气十足”!我相信,一件xx次的工艺美术作品,是不会输给任何一件“纯艺术品”的!因为其本身已经升华为一件真正从构思和技法都将人深深打动的纯艺术品了,前提是他不是冷冰冰,呆板板的,必须是xx、高层次的,是已被赋予了人文内涵的作品!

 

   几年前雕章时,经常听见有人说“匠”,问题是他也说不好啥是“匠”,也不会“匠”。高层次的人看见问题会告诉你该怎么改正下会更好。既然发现了问题,必要的时候,就应该点拨一下!

  不怎么喜欢评论者老拿“匠”字说事。“匠”本身就是一种技法,是花了心血的,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匠气”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还是抬高自己的垫脚石?!既然说“匠”,告诉人家怎么不匠不就可以了?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某些人不“匠”,而是可能他连最起码“匠”的技法都没有。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境界可不能混了,尤其是一和三!

 

  境界的问题需要我们究一生之力去体悟其真谛的!

 

 

  磨刀的过程,从某些层面看,确是可以看出一个人人生的长度、宽度、厚度甚至密度的!这可以便是寿山石这一文化载体所赋予我们的精神食粮之一吧!

 

                                  

   未完待续,打字太慢,先睡觉

   

 

 

 

                                                  ——于福州北山工作室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磨刀有感(三) 之 先生言传身教_harry9511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