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伦纳方法·电镀镍一磷合金 1946年由勃伦纳(A.Brenner)发明镍磷合金电镀法一直到目前仍在使用。此法与化学镀法不同之点是:亚磷酸仅作为镀层中磷的来源,金属镍是靠镍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还原而生成。 1 勃伦纳方法的优点 ①在低温下合金析出的速度较大。 ②镀液稳定性好,金属镍离子的还原与亚磷酸无关,仅提供磷的消耗。 ③镀液成分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④镀层平滑,光泽性良好,耐磨、耐蚀好。 ⑤可控制镀液中亚磷酸添加量,调节镀层中的磷含量。 ⑥沉积速度快,可沉积较厚的镀层。 ①基于对亚磷酸体系电镀磷一镍合金过程中磷析出的特性,新工艺提高了镀液中的亚磷酸的用量,使磷一镍合金镀层中含磷量达到10%~l3%。 ②新工艺采用了络合剂和稳定剂,降低了镀液中氯离子的含 量,以及采用了阳极电流偏流元件,使镀液稳定性提高。 ③新工艺在光亮电流密度范围、镀液极化度、分散能力、深镀能力、耐蚀性比勃伦纳的工艺好。但电流效率低些。 2004年沈阳理工大学张春丽、周琦等提出在镀镍液中加入次磷酸钠获得镍磷合金镀层,比亚磷酸型镀液有更好的光亮度、更快的镀速及更高的镀层硬度 武汉大学黄清安、高士琼、宋毓秀等于1995年对镍磷合金镀液稳定性作了探讨。他们成功找到改型DSA电极,在酸性亚磷酸体系中使用稳定,对氧析出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它与镍阳极配合使用可以使镀液的pH和镍离子浓度稳定,从而解决勃伦纳溶液的不稳定。 北京科技大学卢燕平于l993年用线性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研究电沉积Ni-8.7P合金和Ni-19.2P合金在1mol/L HCI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D03,表明Ni-19.2P非晶态合金稳定电位高,极化阻力和反应阻抗大,腐蚀速率小,具有优良的耐蚀性。 燕山大学邰光杰等研究不同磷含量的镍磷合金镀层在氯化钠介质中的耐蚀性,电沉积镍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随镀层中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其耐蚀机理与表面磷化钝化膜的生成及溶解有关。 邰光杰等发现电沉积镍磷合金镀层初期沉积受基体材料组织的影响,优先在晶界及渗碳体表面形核,以纳米尺度的晶粒聚集形成多晶体,在侧向二维生长的同时也进行三维方向新一层多晶体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