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字 (13)_客居开元_新浪博客

    梦    “林”是森林,“夕”是晚上,晚上人入睡后大脑会出现一些景象活动,这种景象活动就是“梦”。

    我思索良久的是:为什么“梦”中有“林”呢?

   “林”是森林,森林是什么?

    低层次的认识是,森林就是密集的树林,所以中国有“植树造林”这个口号,“中国统计学”上也把城市林木都计算进“森林覆盖率”这个指标中。但国际上通常认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zd0}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这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现代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由蕨类植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面积的滨海和内陆沼泽森林,它们是石炭纪重要的造煤植物。中生代的晚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为裸子植物的全盛时期。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形成地球陆地上大面积的裸子植物林和针叶林。在中生代的晚白垩纪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草本相继大量出现,遍及地球陆地,形成了一直保存到今天的各种森林类型。森林的作用被人类严重轻视。它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是地球的氧气制造厂、是地球体系各种理化指标的xx调节器、更是煤炭的鼻祖。人类自认为生活水平很高,但如果没有森林的储水、防风、吸尘、隔音等功能,人类生活的状况就不知道要恶化到何等程度。仅从呼吸这个角度,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树{yt}能吸收10-15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yt}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再看森林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1公顷森林一年不仅能涵存上万吨水,还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土壤和空气长周期保持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把“森林与生命”定为199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很多人并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森林不是可有可无,它具有持久生产力的作用,即在为后代保存资源基础的同时,还不断满足着人类的各种生存必需。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绝大多数粮食作物会减产甚至绝收;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

    真到那时,人类能够依靠科学技术这个可怜的“{dy}生产力”实现自救吗?

    当我们了解了森林的xx重要性,便不难理解“梦”中为何有“林”了。人类在梦中不仅保留着以前的美好记忆,更充满了对森林被严重破坏之现状的xx忧虑。或许,这个“梦”字还预示着人类的未来命运——没有“林”就没有“梦”,树被砍光了,人类就交恶运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读字 (13)_客居开元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