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中国琉璃

                          独树一帜的中国琉璃

                                             薛世 平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五日 )

 
    漫步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无论是宏伟的北京故宫建筑群,还是泰山的碧霞祠;无论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还是洪洞广胜寺的飞虹塔,那古朴典雅的民族色调、晶莹透亮的艺术构件,真是千姿百态、富丽堂皇,使人眼花缭乱、令人叹为观止!而使这些厅塔楼阁显得如此绚丽多彩的,就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中的灿烂明珠——琉璃制品。千百年来,中国琉璃不仅在美化人们的生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与各国人民的交往中充当了友好的使者。


                                         一、起源与历史


    中国琉璃最早出现于何时?据历年各地古墓出土实物证明: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琉璃工艺。据此推算,我国琉璃已有两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了。但这时的琉璃多采自自然矿物。《汉书注》中写道:“璧流离,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恒”。人们将挑选出来的特殊石料——琉璃矿石经过加工,琢磨成璧、泌等贵族服饰佩件。因其稀少,视为珍贵的玉器。
    西汉晚期(约公元23年),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出了一种胎质为普通红色陶土,表面以低温烧成的釉陶,色彩有绿色、黄色或黄褐色。琉璃釉色至此真正出现。不过这个时期的琉璃生产规模很小,技艺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佛教盛行。与佛教有缘的琉璃得到迅速发展。《魏书.大月氏传》中记载:“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从此,揭开了琉璃工艺神秘的面纱。琉璃产量迅速扩大,制品由贵重的服饰点缀物扩展到器皿、摆设及宫庭建筑。
    唐宋时期,中国琉璃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琉璃产地也迅速扩大。三彩马、三彩骆驼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随着中西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陶瓷和琉璃制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技艺精巧的中国琉璃成为我国文明的象征。
 元、明、清以来,我国琉璃产地星罗棋布。山西的阳城、平遥、汾阳、文水、河津、陕西的朝邑,河南的修武,以及北京、南京、山东等部分地区,都出产过琉璃器皿,而尤以山西为最,是琉璃的重要产地。这个时期,我国人民烧制琉璃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品种和釉色都有增加。釉色从黄、蓝、绿三色发展到翡翠绿、孔雀蓝、紫晶、黑、白等十多种,品种从一般砖瓦发展到建筑装饰附件如兽头、螭吻(chi wen)及室内用品如座墩及民间实用的绿釉大小套盆等。北京北海公园的琉璃九龙壁、琉璃牌坊、山西平遥太子寺的九龙壁等,是这个时期留存下来的代表作品。


                                           二、名称与特性


     琉璃其名在典籍中的出现,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上》。文中记载:“[罽(ji )宾国]:出-----珠玑、珊瑚、虎魄、璧流离”。以后从文字到偏旁部首又有许多演变和不同的称法。如:汉桓宽《盐铁论•力耕》中有“口口    狐貉采旃(zhan)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颜师古注引《魏略》中称:“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而《翻泽名义集三•七宝》中则有“吠瑠琉、为佛家七宝之一”的说法。可见,我国古代因对琉璃的认识不同而有不少称法和写法。近代,则根据其性质特点,配以“玉”字偏旁,写作“琉璃”。至此,琉璃有了固定的名称。
    琉璃在熔融状态时液相粘度小、稀薄易流淌,不同釉色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其一大特性。从我国古代对其命名中也可看出:“流离”者,形体不稳定,易流淌可离异也!因视其如宝似玉,故称“璧流离”或后以“玉”字偏旁相配。
    我国古代的早期琉璃——璧流离是一种以氧化铅为主体的自然矿石。氧化铅俗成密陀僧或黄丹。它有两种互变体:黄红色四方晶体和黄色正交晶体。在空气中加热至500℃,既变成红色的四氧化三铅,俗称红丹。由于这种自然矿石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多变形,故《汉书注》中有“采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恒”之说。
    现代琉璃通常是一种与一般玻璃质釉料不同的特殊釉料。它的本质是一种以氧化铅为主的低温形成的有色半透明体矿石。它的这种本质差异使得它与陶、瓷、玻璃及料器有明显的不同而独具一格,自成一体。至于琉璃器皿物件,既不属于简单的陶器,又不属于瓷器,它属于釉陶的范畴。它是简单陶器在进一步发展中,渐趋于xx和高级的产物——琉璃产品。它与我国驰名中外的陶器是我国古老文明史上的一对孪生兄弟。它既有陶器那种五彩缤纷,多种色调和灿烂夺目的光泽等特点,又具有材料简单易得、烧成容易(低温煅烧)、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因此,琉璃制品不仅做为精美的室内摆设小件受人喜爱,而且被人们做为高级建筑材料装饰庙堂宫殿,厅塔楼阁。其富丽堂皇,流金溢彩,充分显示了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为世界所瞩目。
              

                                           三、工艺与用途


    玻璃工艺的出现,是我国人民对铅化合物长期研究的结果。铅的熔点很低,为327.5℃。铅的许多化合物,色彩缤纷,可用作各种颜料。如铬酸铅是黄色颜料,碘化铅是金色颜料,至于黄丹(氧化铅)呈黄色,红丹(四氧化三铅)呈红色,方铅矿(硫化铅)呈蓝色,早为人们所了解。碳酸铅,早在古代就被人们用作白色颜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会炼铅的国家之一。早在殷代末年纣王时就开始炼铅。公元二世纪,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专著。书中有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记载,并提出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配方比例的粗略概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正是在了解掌握铅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对各种矿物质颜料的知识,创造出了色彩绚丽的琉璃釉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琉璃工艺。
    琉璃制造工艺与土陶工艺相似,但多一些工序。一般先经过打泥:将高岭土加水拌成泥状,加工成坯泥,然后用手工将坯泥装入模具,用力挤压、造型,然后整理,使之光洁整齐,再装上捏制的花、鸟等图案或适当雕刻加工,放置阴凉干燥处阴干。待各种坯泥自然干燥后,装人高温室内,用煤做燃料于1200℃左右烧制,使坯体坚硬、定型。这个工序叫“素烧”,即不上釉烧制。素烧结束后,将半成品从窑内取出,冷却后将事先配制好的各色釉料均匀地涂在烧件半成品上,然后装入窑内,进行低温釉烧。釉烧不用煤碳而用木质坚硬的木柴做燃料,烧制24小时后冷却取出,即成美观大方、光彩照人的琉璃成品件。
     琉璃制品晶莹夺目、色彩斑烂,且匀色自然用途广泛,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一开始品种稀少,价格昂贵,只能为贵族,帝王之家所独有。《世说新语•汰侈》中记载:“武帝尝降王武子(济)家。武子供馔(zhuan),并用琉璃器”。以后随着琉璃工艺的成熟,品种和产量均有扩大,其用途逐渐扩展到窗扉等局部建筑构件。如《西京杂记》中有“昭阳殿窗扉多呈绿琉璃”。唐宋时,琉璃制品已扩展到高级城垣、楼台、厅堂等建筑物,在古诗、古画及戏文中有不少描绘。如:五代南唐画院待招周文矩曾作画描绘唐开元时江宁县丞、名诗人王昌龄和他的朋友在县衙后厅琉璃堂下宴集的故事,取名为《琉璃堂人物图》;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二)•碧楼》诗中有:“烟互叠琉璃,危楼半空倚”句;元代杂剧《西厢记》里也有“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的唱词。佛教故事里,也有不少关于琉璃建筑物的记述。如《杂宝藏经》中说:“波罗柰(nai)国有慈童女,家贫、卖薪养母。一日至山中,见琉璃城,有四玉女擎四如意珠,作唱伎乐来迎”等等。
    中国琉璃不仅作为建筑艺术的珍品大放异彩,而且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的建立,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当了友好的使者。
          

                                           四、发展与前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琉璃传统工艺的发展,认真采取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掘、恢复和开发工作。全国xx的北京琉璃厂,解放初期已能制造二十余种釉色产品。在装点首都人民大会堂等大型建筑物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琉璃之乡”的山东博山美术琉璃厂,解放后,美术琉璃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他们不仅生产技精艺绝,被国外收藏家益为“山东画派”的内画瓶,而且生产晶莹夺目、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在国内外独树一帜的各种花球和造型古朴、洗炼,憨态可掬的各种料兽及各种琉璃料珠。
    博山的“鸡油黄”色料,俗称黄玉。光泽温润、质地凝重,黄中透亮,可与美玉相媲(pi)美,主要用于制作xx雕刻工艺品,是民间难得的名贵色料;另一色料“鸡肝石”,色如鸡肝,纹如佳石,用它制作的笔筒、笔洗和花瓶等,古朴凝重,典雅大方。这两种各贵色料,国内外久负盛名,但清末已失传。经琉璃老艺人苦心钻研,终于研制成功,1967年已恢复生产。
    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华民族发祥地古耿河津,元明以来,烧制琉璃已名闻遐迩。全国许多名胜古迹如芮城的永乐宫、解州的关帝庙、太原的晋祠、定囊的五台山、浑源的悬空寺、洪洞的广胜寺以及北京的故宫等,都有河津制做的琉璃构件。特别是广胜寺琉璃飞虹塔,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多色琉璃塔而列入中国之最。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级,高47 米,外表几乎全部以黄、绿、蓝三色琉璃构件镶嵌,包括斗拱、角柱、栏板、佛口、仙人、鸟兽、花卉等,造型无一重复。其中有的是浮雕、有的是悬塑、十分精美,釉彩色调富于变化。塔身在蓝天白云下,五彩缤纷,犹如雨后长虹,飞虹塔因以得名。飞虹塔的琉璃构件,充分显示了河津琉璃工艺在历史上的艺术成就,也推动了地方琉璃工艺不断进步。近年来,河津琉璃工艺系列产品如古建构件、园林点缀、工艺陈设、三彩壁画等已达八百多种,釉色由原来的八种增加到三十余种,河津琉璃已成为全国xx琉璃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琉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广大琉璃艺人和专业工作者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潜心钻研,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使琉璃品种逐年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琉璃饶成工艺已改土窑为机械化隧道窑,改二次煅烧为一次煅烧,改人工看火为电子自动控制;琉璃制品在造型上已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兽头、螭吻及园林点缀,而且可以制成台灯、壁挂、大型立体壁画等现代日用品和观赏品;在艺术形式上也不仅局限于传统绘画手法和色彩,而且借鉴了国外抽象派、印象派等现代装饰画风格,使琉璃工艺的道路更加宽广、前景更加迷人。
    中国琉璃不仅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展望未来,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彩,在现代文明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在担任山西省硅酸盐学会会员、运城地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时而作)
                           (本文在打印中,因个别老体字不全而暂用口补位,特此说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独树一帜的中国琉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