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催化剂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一周多的时间,生活又慢慢地回归正轨,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养成一个好习惯,早睡早起,经常到这里来记一些流水账。 这学期的课上起来挺有意思的,一下子教了八个班的英美文学课,平常没有感觉备课的辛苦,反而是上课的时候每次都有不小的乐趣。现在的希望是能够因为课上的欢乐和思考感染更多的学生,让他们也能更多地体会文学本身带来的快乐与启发。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刚开始读英语的文学原著感觉都是痛苦更甚于快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语言本身是很多中国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经常是读着一知半解的,只能囫囵吞枣而过,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对英文作品的理解或者是理解的深度。其二,对英文作品理解深度的欠缺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发觉不出英文作品吸引人的地方。既然看不出英文作品的美妙在何处,很多学生很快地就对英文作品失去兴趣,特别是很多初尝英文作品的学生通常是一受打击便再也不问津这些作品了。 这样看来,让学生对文学留住并增加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的学生,光讲深奥的文论、用文论来解读作品并晓之于学生恐怕是不够的。中国讲英美文学的老师或许更应该仔细思考文本与读者之间微妙的关系。我更倾向于把老师(或者广义上的critic)的角色看成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坚信文本的美能够打动学生(读者),我们坚信学生(读者)的心具有感受到这种美的潜质,{wy}需要的是有催化剂的存在,从而降低文本与学生(读者)间反应的门槛。 Comments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