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常见问题之峰型扭曲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之峰型扭曲

2010-03-01 00:08:40 阅读8 评论0 字号:

1、所有主分峰变小减弱

 起因

 建议

a、进样针缺陷或者堵塞。 溶剂清洗进样针或者更换新的无缺陷针
b、进样后样品渗漏。例如隔垫失效(进样次数超出范围)  判断样品渗漏点,并进行维护。如更换新的隔垫。
c、吹扫气体流速过高或者分流比过大  调整气路流速和分流比
d、分析大分子量或者低挥发样品时,样品的气化温度或柱温过低  提高样品气化温度或柱温。使用升温程序时要特别注意色谱柱的极限温度。
e、NPD检测器的铷珠氧化污染或者流失  更换铷珠
f、检测器(色谱柱)与样品分析不匹配 选择对样品有充分响应(分离)的检测器(柱子)
g、输出信号幅度不足  检测信号输出的衰减设定或者信号连接输出端子是否正确
h、样品的挥发 调整样品的浓度或者选择适合的溶剂 
i、基线本底过高掩盖了部分信号  判断引起基线过高的原因。若是柱子就老化柱子或更换新柱,若检测器就老化检测器等等。

2、平头峰

3、鬼峰(图谱中不明组分的峰)

 起因

 建议

 a、以前分析的样品在进样口或柱子残留,常在提高进样口温度和柱温时出现鬼峰。

 1、提高停止使用的色谱柱柱温,并延长运行时间,让保留其上的样品能够被充分“清洗”掉。

2、如果鬼峰持续出现,参考《进样口的清洁篇》

3、在比使用方法更高的温度(不允许超过柱子的极限温度),调大载气流量和分流,烘烤柱子。

4、切除接进样口和检测器端(伸进仪器部分),将柱子反接在系统(残留不多可以保持原有的连接方向)。通载气进行烘烤柱子。

5、可采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残留严重的必须更换柱子。

 样品进样过程的反闪造成样品在进样口附件的残留。反闪是指当样品体积超过衬管体积,多余的部分从衬管中溢出的现象。溢出的蒸气在隔热、载气进口、进样口等温度较低的区域冷凝浓缩形成残留。在后续的进样过程中,残留再次被气化,形成鬼峰或者对样品的干扰。

 

 反闪影响被以下方式减小:

a、更换隔垫。

b、减少进样量。

c、使用大容积的衬管。

d、选择适宜的进样温度。

e、使用气体压力脉冲程序。

 进样隔垫老化、流失以及碎屑进入衬管和色谱柱。  清洁进样口,更换隔垫、衬管和玻璃纤维。

峰高峰面积不重复

 负峰

 检测器与数据处理系统的信号连接极性相反,呈现几乎全部负峰  将信号连接倒置
 如果样品组分的热导系数高于载气的热导系数,使用TCD检测器时,出现负峰属正常  选择数据处理系统“负峰清理”
 选择性检测器测某些特殊元素的检测器过载,如ECD、NPD、FPD等,能产生正峰和负峰  使分析的化合物或其他高浓度的化合物在不同时间到达检测器,氢气在TCD和氦气为载气下能产生负峰。
 ECD检测器在被污染后,可能在正峰的出现后跟随一个负峰  参见如何清理或更换ECD检测器

 无峰

 注射器损坏造成进样失败  使用新的或者无损的进样针
 进样后样品在进样口发生渗漏  清洗进样口,更换隔垫,拧紧松动部分
 载气流速出现异常  重新调整载气流速
 色谱柱在错误检测器上或者进样口上,甚至色谱柱发生断裂  重新安装色谱柱或者更换色谱柱。
 检测器没有工作,或者检测器没有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  观察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判断FID的火焰是否点燃);检查检测器与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通讯连接。

对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下降

 色谱柱、衬管被污染,造成对于乙醇、胺类和羧酸等活性物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下降

a、清洗衬管。

b、使用溶剂清洗色谱柱。对样品的选择性下降严重时,更换色谱柱。

c、高温烘培色谱柱。

 进样时的样品渗漏使样品中组分峰减小。对于易挥发的样品,相应造成的灵敏度下降尤其明显。  查找渗漏点,并按照仪器“操作维修手册”进行维修。
 使用分流气化进样模式时,色谱柱初始温度过高,致使样品气化后扩散加剧,对于低沸点样品,可能引起分析灵敏度的下降。 使用低于样品溶剂沸点的初始柱温。使用高沸点的溶剂。

峰分叉

 进样过急、不平稳,形成二次进样。

a、加强手动进样练习。

b、使用自动进样器。

 色谱柱安装失败  重新安装色谱柱
 柱温波动  修理系统的温度控制部分
 不分流进样时,由于进样量大,进样时间长,希望利用“溶剂效应”进行谱带浓缩。如果用的溶剂对固定相的润湿性差,溶剂将在柱中形成几米长、厚度不均的溶剂带,破坏正常的谱带深缩,样品被分离后的谱峰会被拉宽分叉。  在毛细管色谱柱的前端连接5米左右的去活、未涂覆固定液的毛细柱管。
 不分流进样或者柱头进样时,样品溶剂的混合。  使用相同的样品溶剂

峰拖尾

 衬管、色谱柱被污染,或者有活化中心点。

a、清洗、更换衬管。

b、使用溶剂冲洗色谱柱。

c、不要使用含玻璃纤维的衬管。

 衬管、色谱柱安装不当,存在死体积。 a、注射惰性样品(如甲烷)。如果出峰拖尾,表明色谱柱安装不当。
b、重新安装色谱柱。

 色谱柱柱头不平。

用宝石头笔或者陶瓷切片平滑地切开色谱柱保护层,然后在刻痕处折断柱体。用20×放大镜仔细检查切口,如果切口不平,有裂痕或有碎屑进入柱中,重新切割。切割后地柱头保持向下,安装卡套和螺母,防止切割碎屑进入色谱柱中。
 固定相的极性指标与样品分析不匹配。 选择其它型号地固定相。一般非极性或不干净地色谱柱分析极性样品时,经常发生峰拖尾。
 在样品流经地路线中有冷阱 xx在样品流经的路线中的过低温度区。
 衬管或者色谱柱中堆积切割碎屑。  清理更换衬管。切除柱头10厘米。
 进样时间过长  缩短进样时间。
 分流比低  增加分流比,至少大于20/1。
 进样量过高  减少进样体积或者稀释样品。
 醇胺、伯胺、叔胺和羧酸类物质的分析易产生拖尾。

a、选择更高级性指标的色谱柱。

b、对样品进行衍生处理。

保留时间漂移

 柱温变化  检查柱温箱的温度
 气体流速变化  注射不保留,可被检测的样品(例如甲烷)测定载气的线速度,调节载气压力。
 进样口泄漏

a、检查进样隔垫,如果损坏,立即更换。

b、判断其它泄漏处,维修泄漏处。

 溶剂条件变化  样品与标准品使用同样条件的溶剂。
 色谱柱被污染

a、切除色谱柱柱头10厘米

b、高温烘烤色谱柱。

c、溶剂清洗色谱柱,或者更换新的色谱柱。

分离度下降

 色谱柱被污染

a、切除色谱柱柱头10厘米。

b、高温烘烤色谱柱。

c、溶剂清洗色谱柱、或者更换新的色谱柱。

 固定相被破坏。这种情况多为固定相的过渡流失。  更换新的色谱柱。
 进样失败

a、检查泄漏,维修泄漏处。

b、检查温度的适应性。

c、检查分流比。

d、检查吹扫时间。

e、检查衬管中是否积污。

f、检查衬管中的玻璃纤维。

 样品浓度过高

 a、稀释样品。

b、减少进样量。

c、采用高分流比。

溶剂峰拉宽

 色谱柱安装失败 重新安装色谱柱。
 样品渗漏 判断其渗漏点,维修渗漏点。
 进样量高 提高气化温度,保证进样后样品瞬间气化。高于色谱柱连续使用温度的气化温度,不会破坏色谱柱的使用。
 分流比低 提高分流比
 柱温低 提高柱温。使用更低沸点溶剂
 不分流进样时,初始柱温过高 降低初始柱温。使用高沸点的溶剂。
 吹扫时间过长(不分流进样) 定义短时间的吹扫程序。

柱效快速下降

色谱柱断裂

 重新安装色谱柱   注意:

a、防止损坏聚酰亚胺涂层。

b、避免使用在高于370度的温度下。

c、防止色谱柱的磨损擦伤(例如色谱柱安装不当,轻微的震荡会使色谱柱与柱温箱内的锐边接触,擦伤保护层)

d、不要过分地弯曲过扭曲柱体。色谱柱地断裂不一定在保护层被破坏后立刻发生,但保护层地损坏却常常是致命地。

 色谱柱在过高地温度下长期使用。  更换色谱柱。降低使用温度至安全地范围内。
 有氧进入色谱柱中,特别在升温地过程中。

a、使用纯净地载气。

b、查找气路中地泄漏点,并及时维修。

 无机酸、碱对色谱柱地毒害。

 避免让无机酸、碱进入色谱柱中。

 不挥发、难挥发物质对色谱柱地污染。  防止不挥发、难挥发物质进入色谱柱中,建议使用保护柱。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之峰型扭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