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殿堂和他的树叶画_一竹斋主三秦游子_新浪博客

 

 

             安殿堂和他的树叶画

 

           杨文闯

 

 说起安殿堂,在美丽的青岛开发区,人们大都是耳熟能详的,他是名副其实的摄影人。因他的摄影作品屡屡获奖和见诸报刊,并在一些重大的摄影展览上频频亮相。难怪,每每区里有重要会议、活动和各级领导来区视察、工作调研时,总能看到他在现场奔忙拍照的身影。

 然而真正对他的爱好和生活,可能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是知之甚少的。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

 我和殿堂认识于闹非典那一年。那时,他在《青岛开发区报》做摄影记者、编辑。后来,他到开发区工(区)委办公室后,见面机会虽多了,但还是缺少深度的接触,只知他在文化生活方面有两大爱好:一是摄影;二是画装饰画。

 时值《西海岸》第二期出刊在即,主编嘱我采写一下安殿堂,不是介绍他的摄影创作,而着重推出他的树叶画,这让我有些惊讶。待和殿堂xxx接触,方知自己孤陋寡闻了。

 他拿出一摞照片说:“这些都是我的树叶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随手翻出几张,树叶形状各异,小的宛如巴掌,大的如同扇面,有的形似飞燕,有的好像蝴蝶……薄如蝉翼,叶脉清晰、色彩斑斓的一幅幅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树叶画真是堪称一绝。

 说起殿堂的树叶画,首先要说说他的画缘,殿堂迷上绘画首先是受母亲的影响,再是哥哥给他的一本书。母亲是个民间剪纸艺人,每逢春节许多亲戚和邻居纷纷上门,要他母亲剪一些窗花为春节增添喜庆气氛。由于母亲白天要忙于家务,只能晚上剪些牡丹、梅花、十二生肖等剪纸,当时家里没有电,殿堂的任务就是给母亲端灯,用小手托着煤油灯,直直地站在那里,一站就是很长时间,得到的奖励,便是母亲根据他的要求亲手剪的一幅剪纸,至今他还珍存着这些剪纸。再后来,殿堂琢磨着用泥巴包小树的办法,制作了一个稳固的灯架,这样,他就不用每晚再端灯了。母亲和姐姐在灯下剪纸,他就把自己学习用过的本子翻过来,画包公、岳飞、孙猴子、猪八戒等自己知道的戏剧人物。“哥哥送我的那本书,叫《芥子园画谱大全》,我对画画的兴趣从这本书开始更浓厚”。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并不支持他画画,认为只有读好书未来才能有饭吃,虽无机会接触画画的老师,但殿堂每天躲开母亲的视线,照着书上临摹是他童年{zd0}的乐趣。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新换一名班主任杨明海老师,他每天下午都要给学生上一节美术课,画的好就可以得到一张画纸的奖励,这对殿堂激励比较大,为此他得到的画纸也最多。当时他是买不起这样的画画纸的。从那时起,他渐渐知道了什么是白描、速写、国画和油画,也梦想着将来做一个画家。

 10岁的{yt},他随母亲去赶集,本来要去买些他喜欢的小动物,如兔子、小鸡等回家饲养,但到了集市上,殿堂被家具市场上的精美玻璃画吸引住了,但手头没有纸和笔,他就反复围着家具看了许多遍,直到烂熟于心。回到家,他一口气用白描的形式画出了白天所见的十余幅画图,母亲看在眼里,又惊又喜,随后还是一声叹息,仍然不支持他画画。在母亲看来绘画再好也不如学好文化课。随着年级和年岁增加,母亲管得更严,他的绘画也由“地上”转到“地下”,他每天把要做的作业和想要画的东西,分别放在两个高粱杆制作的长盘子上,用擀面杖隔开,分出上下两层,上面放作业,下层放绘画材料。一旦母亲来“巡查”,就拉过上层看起来他在做作业,母亲走后就推开上层继续绘画。读小学4年级,殿堂被送到一所叫小草泊的学校读书,崭新的学校使他和同学们感到新鲜,看到透明的玻璃窗上刷着白白的漆,如同一张大白纸,殿堂就拿出铅笔刀在玻璃上画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给了学校一份独特的见面礼。结果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并被处罚为:一是他自带白漆限期恢复原样,二是“承包”全班黑板报一年。因祸也得福,他得到了另一种不用纸可以绘画的新天地。心想露一手,便格外用心,黑板报在全校办出了名声,为此,班主任的“处罚”由有期变无期了。也许天性使然,绘画最终成为他的{zd0}偏好。

 

 安殿堂于1968年出生于胶州一个偏僻乡村。1987年应征入伍,在武警北京总队新训结束后,被分到六支队十五中队成了军械员兼文书。工作之余,他被图文并茂的《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所吸引,并根据报纸所设“卫士”、“长征”等专栏,积极向报社投稿,结果几个月过去,稿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就这样,他一次次把希望寄出,又一次次收获着退稿的惆怅与失落……

 “安殿堂,你的稿件发表了!”1989年的冬天,通信员候景军兴冲冲地拿着一张《人民武警报》跑了进来。看着自己绘制的刊头设计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见报了,他高兴了好长时间,又不知疲倦地连续绘制了几十幅刊头设计投给报社。就在他期待有更多稿子见报的日子里,一件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yt},指导员喊他道:“小安,你的电话,武警报社张编辑打来的”。难道是集速写、题图、插图、装饰画、刊头设计、国画于一身的《人民武警报》的美术编辑张衣杰先生吗?他激动地接起了电话,一个温文尔雅的声音传过来:“你是安殿堂吧?我是武警报社的张衣杰,你什么时候方便来报社总编室见个面。我在武警总部18层……”好事接踵而至,就在安殿堂从报社回来的当天下午,中队接到了总队的通知:人民武警报社借调安殿堂到总编室工作。原来,《人民武警报》扩版,美术编辑需要个助手。自此,安殿堂将业余偏好当作主业来干了。

 在报社总编室,每天要面对全国数百封来稿来信,他不仅接触到全国各地不同行业人投稿来的一枚枚精致的刊头设计、装饰画、国画、漫画原作,而且还接触到许多自己以前从未涉及过的彩色版画、漆画、布贴画、藏书票以及画论文章等。这才明悟,自己过去稿子命中率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了,通过对比他才真正搞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为此,在接到报纸各个版面绘制题图、插图任务时,他总是以双倍的数量来满足版面的需求,天天忙到深夜,为了画出满意的图案,他有时{yt}只睡2-3个小时,尽管努力钻研,但仍有作品被严格把关审核的美术编辑和业务总编枪毙。对此,张衣杰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平常多画很重要,但更要多看、多学和多思考。白天,他默默接受张衣杰的言传身教,晚上向书本、画册、各种报纸请教,渐渐地绘制的题图、插图刊发率大幅提升了。

 1993年安殿堂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并且,几乎每个xx,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图书馆、王府井书店等地都能见到他汲取艺术营养的身影,在这里,他不仅欣赏到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李可染、张大千、吴作人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精品力作,还结识了刘大为、刘文西、吴东魁等一些当代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名作的熏陶,名家的指点使他受益匪浅。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高美术鉴赏能力,他不仅每逢画展必看,而且还经常观看一些摄影展、雕塑展等。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面拓宽,他画题图、插图,更加得心应手,越来越有新意,独特又美观雅致,不仅更多地在《人民武警报》发表,而且陆续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人民公安报》、《新疆军垦报》、《西藏日报》、《北京晚报》、《解放军画报》、《中国青年》、《解放军生活》、《橄榄绿》等200余家报刊发表,并被公安部《中国保安》杂志聘为美术编辑。期间,他在做好美术助理编辑同时还拍摄了大量风光、新闻照片以及采写的新闻稿件,数年间,有600余篇在《人民日报》头版、《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以及《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国际人才交流》、《金盾》等报刊发表。鉴于他取得的可喜成绩,xx4次为他记了个人三等功。他还成为文化部《文化月刊》特约记者、民政部《中国社会报》副刊编辑,所编辑的版面曾获社长奖。

 1999年,安殿堂来到青岛开发区在《青岛日报·开发区新闻》报社工作,继续用他的笔头和镜头记录并见证开发新区的发展历程,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地方新闻工作之中,也由此让开发区的更多人群,透过他的镜头和文字认识了他。

 进入新千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大量鲜活的照片替代了原来的黑白灰色调构成的装饰画和刊头设计,曾经光彩夺目的插图、题图、渐渐在报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开始找寻另一种能传承绘画的载体,拓展新的艺术空间,毕竞绘画的种子已根植到他的灵魂和血液中了。特别是他看到开发区周清独创的砂画艺术,也想有朝一日,自己结合自身的爱好和特点,创意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一门边缘艺术。

 

 开发区迎宾馆门前的樱花林,是殿堂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都被他定格到了镜头里。2006年的秋天,他和往常一样从这里经过,一片片金黄色的树叶随风飘落,他走上前去捡起一片,黄黄的树叶竟然没有一丝尘埃,尖尖的叶齿没有丝毫的损伤,小小几个虫孔如同天空的星际,是那样的妙趣天成,这片树叶被他带回了家中。

 儿子安宁看到后说:“爸爸,这个树叶真漂亮,你能给我做个树叶画吗?老师让我们做呢”。趁日头还没落山他和儿子一起出门捡树叶,晚上又和儿子一起做了一幅15寸大的树叶画《放鹅图》。第二天,送儿子去幼儿园,面对老师、孩子们惊喜的表情,安殿堂顿感一扇新天地的大门徐徐向他敞开。树叶画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像国画一样欣赏,还能装饰美化空间,举一反三,让人们懂得珍惜大自然的美,懂得把平淡的事物变成美丽的东西。从此,他的树叶画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从纸上用笔作画到拿树叶手上作画,是xx不同的两种形式。树叶毕竟不同于画布、纸张,要找到合适的叶子并不是件易事。首先得确认什么样的树叶适合作画,其次,再考虑做成什么,这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晚上,成堆的各类树叶摊在桌上,有时也令他黔驴技穷,设计不出满意的画面。做什么好呢?有时困扰的他夜不能没寐,食不思味。

 收集树叶自然也成了他闲暇时和摄影同等地位的爱好。树上的、路边的……只要看到各种叶形、叶色的叶子他都把它们当成宝贝带回家。就是这一片片不起眼的树叶子,一到了他手中,如“妙笔生花”,就被他摆弄成了色彩绚丽的艺术品。树叶画如同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问题在于你对生活的敏锐,再把这种感悟通过树叶体现在“不言”或“无画”之中。不仅要见解独到,而且在画面组合上,也需要利用比喻、比兴、夸张、隐曲、折射等多种创作手法和艺术构思,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同时,只有得神似又有艺术美感才能成为艺术品,所以用树叶作画,难度也是很大的。造型和构图上得下一番苦功夫,将国画的功夫隐藏树叶之中。他沉醉树叶画中,在常人眼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他却做成了大名堂。

 “当时知道树叶画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没见过,我拿出自己的画给朋友看,好多人都觉得很新奇,当场说要买下来,还有一大酒店老总找到我要专门挂我的树叶画。”他从朋友们惊奇的眼神里感受到一种信息,那就是树叶画会受到欢迎的。慢慢地,他尝试将自己的作品示众,得到是的一片赞语,这更激发了他坚持做下去的信心。  

 任何艺术,都有其产生的背景,搞树叶画创作,对殿堂来说亦不例外。如果没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是说,没有他画装饰画的扎实基本功,树叶能成画吗?殿堂就是以其感人的热诚、独特的思维和灵性去表现他心目中的树叶的。他以自己的审美和学养,找到了适合他自己,而又非他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树叶的艺术语言。看上去顺眼悦目,酣畅淋漓,清心醒脑,一种特别的纯真、高洁、生动之美扑面而来。说它特别,就是一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美感,这正是殿堂树叶画的独到之处。

搞艺术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其作品能让人顺眼,看上去舒服很难。有位美学理论家曾说过:“什么叫美?看上去舒服就是美。”这话,我觉得很朴实也很有道理。殿堂的树叶画很自然地让人看了舒服,这是很可贵的。

他的外表和他的性格一样,敦厚、淳朴而富有内涵。说话不多,却直来直去,对生活、人生有着极强的通透。从他的树叶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悟绿叶的品格。绿叶其貌不扬,但从骨子里发出的清香、不染尘埃的内在之美,千百年来曾引得多少有识之士、文人墨客去赞美她、描绘她。“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他用树叶作载体来进行艺术习作的最初启示,也是殿堂树叶画的发韧。

 “我创作树叶画,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是在用树叶等形式展现自己感悟生活的心迹,我认为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需要日常用心来体会和珍惜。”除用树叶画外、他家的扇贝、西红柿、树皮、草莓、菜花、辣椒、苹果、桔子等都是他入画的选材,成品耳目一新、妙不可言承载着他感悟生活的心迹也展现着他美好纯净的心灵。”

 来开发区十年间,安殿堂看到了开发社会生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从海草屋到高大的楼房;从自行车到家用轿车;甚至就拿一个普通的修鞋匠来说,从一把锤子、一个铁鞋掌、一个小板凳,到电动修鞋机、缝鞋机等,这些看来细微而实则巨大的变化时刻撞击着他的心扉,启迪着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对生活的种种感悟便很快流泄到他的镜头和画笔里,那是这个海滨新区众生相的真实写照,又是改革开放大潮所迸发出的朵朵浪花。

捧着殿堂树叶画的图片,一幅幅精心读下去,我感到一股火热、一阵震颤、一种激动,其良苦用心跃然纸上。博大的胸怀,深沉的忧思,执著的追求,刻苦的探索尽在画中。它一定会给人们带来美的感觉和妙的享受,也会使殿堂焕发起艺术的青春。作为挚友,我诚恳地期望这是他艺术的又一次长征。殿堂用情甚笃,坚持不辍,悟性加思考,成就惊人,已原创了几百幅树叶小品画,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高兴他的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和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

许多朋友看了殿堂的树叶画跟我说:“殿堂的树叶画那么好,将来肯定派得上大用场”。把中国画的元素溶进树叶画,还可以摄影等形式来展现。我认为技法可以学到也可以传授,但是画面中之灵气,绘画之创意是学不到也不好传授的,是生之俱来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积淀。殿堂的树叶画能达今日之功,决非偶然,也非询阅几次技术性的问题可以奏效的,是他的悟性、学养、经历、勤奋……的集中体现”。

 一花一世界,一鸟{yt}堂。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他的“树叶画” 巧借绘画、剪纸等艺术特点,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画面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颜色也由单一变得色彩斑斓。写实作品妙趣横生,抽象作品意境悠长。更可喜的是,现在已由经验积累过程,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了一种艺术感觉。这对于殿堂来说,他从内心感谢树叶画所带来的巨大的乐趣,尤其是当一片落叶经他之手变成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时,那种喜悦往往是难以形容的。

他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

而创作之路正在脚下延伸,因为他用一双“鬼手”圆了多年要让树叶说话的梦,也让更多无生命的树叶开口说话。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我和他探讨树叶画的有关问题时,他说,树叶的形状各异,仪态万千,不同形状的树叶可以激发我无限的创作灵感,而且叶和画的有机结合,可以使人感受到叶中有画、画中有叶叶外无画胜有画的奇妙境界。再者,树叶画是“绿色艺术”、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来随形依势作画,是人与自然的共同之作,可谓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艺术再现。我发现,他常常盯住一个目标不放,似乎正在把那个我们无法看到的东西扑捉到自已的心里。我想,那时他已经进入了对自己所热爱的艺术执著追求的痴迷境界中。
    他说,特定的年代和环境,造成许多的先天不足需要及时补课。他对新生一代现在的学习和创作环境羡慕不已。他在努力读书,摄影,作画和积累素材,可谓一日不曾闲过。所以,他不满足于现状。“艺无止境”、“未来路远”,我不能奉承他,“艺术的大道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人类早就发现植物的叶面是记录信息、传播思想的xx材料。以叶作画自古以来就有,可以追溯到汉代。简单地讲就是将树叶经过处理后,直接作为画纸在其上作画写词。而树叶画利用茎脉的网状空间和形态结构结合起来达到一种画纸无法表达的立体书画感。唐代诗人柳宗元就有“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的诗句。历来中国的书画家有利用植物叶来作书作画抒写胸怀、寄托情感的传统。大书法家怀素“学书贫无纸,曾种芭蕉万余株,取叶练字,名其居为‘绿天庵’”,清末风俗画家吴友如曾绘有《怀素书蕉图》。善绘道释人物的明代画家丁云鹏则用菩提叶作《罗汉图》多帧,所绘罗汉线条流畅,“丝发之间,而眉目间态毕现”,为佛教艺术珍品。

但殿堂不想效仿古人,他是直接用树叶拼接成画,利用叶的外形美,使叶脉肌理与线条色彩融为一体,呈现出大自然生动、多彩的绮丽境界,使观赏者犹如远离尘俗,置身密林浓荫之中,感受到亲近大自然的趣味。他巧妙地利用树叶形态各异的优美外形和自然肌理,把他的拟人化思维和谐地与树叶的自然美融汇一体,营造出别具韵味、灵秀自然的艺术境地,给人美的享受,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就是这样,在小小的树叶上,殿堂开掘着自己人生的价值,编织着绚丽多彩的人生。他的树叶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结合摄影的手法和时尚精致制作方式集艺术观赏性、环保性,实用性于一身,迎合人们崇尚xx,返朴归真的心性,且携带方便、堪称独具特色的一种非常精美的纪念艺术品。

他成为青岛开发区{dy}个用树叶作画的人。

“根深所以叶茂,画艺永无止境”。他说:“能不能把树叶画作到{zh0},这不很重要,但感受生活之美、创作生活之美的脚步一刻也不会停止”。

秋风劲吹,落叶纷飞,艺无止境,追求永恒。愿更多的树叶经殿堂之手点化,而化蛹成蝶。

 

 

                        2009年7月28日初稿

                                8月3日改定  一竹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安殿堂和他的树叶画_一竹斋主三秦游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