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5 14:51:38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林树奎,孙莉,赵志峰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400042)
备注:发表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9期
摘 要:本文对忠县长江大桥浅覆盖层和无覆盖层深水基础施工进行了介绍,该桥7#~12#墩全部为水中墩,各个水中墩设计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各不相同,有无底单壁钢套箱、异形刃角双壁圆形钢围堰、平底刃角双壁圆形钢围堰、平底刃角双壁方形钢围堰、有底圆形双壁钢吊箱和有底方形双壁钢吊箱,几乎堰涵盖了长江上游水中基础的各种结构型式,施工中应用了导向船、定位船、锚碇系统、浮式平台钻孔、支撑桩和钢围堰吸泥辅助下沉等施工措施,通过本桥的基础施工并结合近年来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浅覆盖层 无覆盖层 深水 基础 施工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Zhongxian Changjiang Bridge
under Thinnest Superstratum and Deep Water Condition
Linshukui,SunLi,Zhaozhifeng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400042)
【SUMMARY】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ep water foundation in thinnest superstratum and no superstratum of Zhongxian Changjiang Bridg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No 7~No.12 piers of this bridge are all underwater and every piers’ designed fabirc mode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is different.The forms of underwater foundation include: single wall suspended steel box-cofferdam without bottom, double walls circular steel cofferdam with abnormal cutting shoe, double walls circular steel cofferdam with level cutting shoe, double walls square steel cofferdam with level cutting shoe, double walls circular suspended steel box-cofferdam, double walls suqare suspended steel box-cofferdam, which covers nearly all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underwater foundation in Changjiang River Upstream Area. The 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related to each foundation form is introduced separately.
Orientation boat, alignment boat, anchor system, boring on floating platform, supporting pile, steel confferdam with soil suctioning for sinkage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applied.
Prob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detail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underwater foundation is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 WORD】Thinnest superstratum No superstratum Deep wate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1 工程概况
忠县长江大桥位于忠县县城上游8km处,东起康家沱,跨越马粪碛及长江主航道。桥位处江面宽约1130m,水深17m左右,深泓线偏忠县岸。忠县长江大桥主桥为205m+460m+205m的三跨斜拉桥,长江大桥主桥为205m+460m+205m的三跨斜拉桥,石柱岸主引桥为112m+200m+112m的连续刚构桥。其中7#~12#墩全部为水中墩。
桥型布置图
2 基础施工方案研究
工期32个月,自2005年8月25日开工,合同约定至2006年7月要达到+160m标高,即超过三峡蓄水水位+156m。工期非常紧,要在一个枯水期完成水中墩施工,有必要在方案上进行优化,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工期短的施工工艺且要满足对成本影响不大的条件。
2.1 7#墩
7#墩原设计为筑岛围堰,完成陆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后进行大开挖,进行承台施工。现场勘测地形和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有差异,水流流速大、墩位处地形陡峭,筑岛围堰施工不可行。召集业主、监理和设计在现场开办公会,确定由原设计的筑岛围堰变更为无底单壁钢套箱施工。
2.2 8#墩
8#墩墩位处河床无覆盖层,为弱风化细砂岩裸露,高程为118m~121m。原设计为为高桩承台结构,由14根直径φ250cm的钻孔灌注桩及圆柱形承台构成。钻孔灌注桩桩长35m;封底砼厚度为5m,承台直径为φ2500cm,厚度6m,顶、底面标高分别为133.28m、127.28m,承台砼方量为2945.2m3。 :
2.2.1 岸上加工钢围堰;水中定位船、导向船就位,安设钢围堰锚碇系统。
2.2.2 钢围堰拼装接高下沉至设计高程。
2.2.3 插打外围6根钢护筒入基岩,形成临时定位锚固桩,将定位钢护筒与钢围堰联接成整体;插打其余钢护筒并固结。
2.2.4 xx钢围堰底板杂物,浇筑封底砼;
2.2.5 钻孔灌注桩施工。
2.2.6 钢围堰内抽水,绑扎承台钢筋,浇注承台砼。
施工准备时利用测深仪进行了河床标高的测量,发现河床标高高差大、钢吊箱围堰底板与河床距离小,底板无法拆除,无覆盖层根本无法插打钢管桩和钢护筒,同时设计上的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根据黄石长江大桥施工经验,针对本桥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异形刃角钢围堰施工,并得到了业主、设计和监理的同意,通过开专家会{zh1}确定设计变更。
施工工序:
1)导向船就位
2)首节钢围堰拼装、下放
3)钢围堰接高
4)钢围堰着床、支垫、就位
5)钢围堰堵漏、钢护筒埋设
6)封底砼浇注
7)钻孔灌注桩施工
8)钢围堰内抽水,绑扎承台钢筋,浇注承台砼。
2.3 9#墩
9#墩墩位处河床无覆盖层,为弱风化细砂岩裸露,高程为118.98m~120.00m。过渡墩基础为高桩承台结构,由8根直径φ300cm的钻孔灌注桩及矩形承台构成。钻孔灌注桩桩长29m;封底砼厚度为6m;承台平面尺寸为31.8×12.5m,厚度6m,顶、底面标高分别为132.78m、126.78m,承台砼方量为2352.8m3。
原设计施工方法同8#墩,根据河床地形实际勘测资料,河床高差不大,高差{zd0}处约1m左右,设计变更为平底刃角钢围堰。
2.4 10#墩
10#主墩基础为低桩承台结构,由19根直径φ300cm的钻孔灌注桩及圆柱形承台构成。钻孔灌注桩桩长34.5m;封底砼厚度为6.5m;承台直径为φ3300cm,厚度6m,顶、底面标高分别为129.28m、123.28m,承台砼方量为5132m3。10#墩墩位处河床覆盖层为卵(砾)石,厚度3~5m,顶面高程为119.74m~120.68m,底面高程119.74m~117.16m。设计采用钢围堰吸呢下沉施工。
2.5 11#墩
11#墩处于三峡工程的回水区和长江航道的深弘线。三峡二期水位,施工水深平均23米,墩位附近流速1.7m/s,墩位处河床高程112.59m~117.54 m。覆盖层主要有细砂、卵石层,粉细砂层分布于墩位西部,厚度2.4m~5.9m,卵石层分布于河床表层,厚3.90-11.70m。和10#墩同为主塔墩基础的承台相同,承台下设置19根直径3m的钻孔桩,桩间距6m,桩长44.5m。钢吊箱为圆形双壁结构,外径36m,内径33m,双壁间距1.5m,和10#墩围堰不同的是带有底板,无须下沉着床着岩,吊箱底板系统为钢框架结构,底板总重265t。
先在墩位处拼装浮式平台,形成传统钢管桩才能成型的钻孔桩施工操作平台,克服了长江上游深水浅覆盖层的不利地质条件。钻孔桩成型后,利用嵌套在桩基上的钢护筒作为受力结构完成传统钢套箱的安装定位施工。在浮式平台成型钻孔桩的同时,可以进行钢围堰套箱的拼装工作。
2.6 12#墩
12#墩墩位处河床无覆盖层,为弱风化细砂岩裸露。过渡墩基础为高桩承台结构,由8根直径φ300cm的钻孔灌注桩及矩形承台构成。钻孔灌注桩桩长29m;封底砼厚度为4m;承台平面尺寸为31.8×12.5m,厚度6m,顶、底面标高分别为138.78m、132.78m,承台砼方量为2352.8m3。
设计施工方法为利用浮式平台钻4根支撑桩,而后进行下放围堰封底,再施工钻孔灌注桩。本墩xx按设计施工工艺施工。
3、浅覆盖层深水基础具体施工工艺及实施效果
3.1 7#墩无底钢套箱施工
7#墩是连续刚构桥主墩,位于水陆交界处,采用KT320挖机开挖陆上部分,水下采用水下爆破长臂挖机开挖,开挖到位潜水工水下整平,60t浮吊
安装钢套箱,潜水工进行钢套箱支垫、水下袋装干砼堵漏,安装钢护筒及钢护筒内填卵石,浇注1.5m厚封底砼,利用封底砼内预埋钢管桩做支撑,上部用贝雷梁和I25型钢搭设操作平台,钻机安装,钻孔灌注桩施工,承台施工。
整个施工一气呵成,非常顺利,解决了因地形陡峭筑岛围堰无法形成的困难,同时根据施工工期安排避免了汛期进行水下大开挖的施工风险,保证了在蓄水+156m前达到+160m标高的合同要求。
3.2 8#墩异形刃角钢围堰施工
3.2.1 基础结构型式示意图
基础结构型式示意图
3.2.2 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3 导向船系统设计与施工
导向船结构示意图
1)导向船采用两艘400t方驳,局部龙骨加强;
2)主锚:4个5t霍尔锚;Ф43、M2级有档锚链,每个锚配2节锚链;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主锚锚位距桥轴线取500m;尾锚:尾锚数量按主锚的40%配置。尾锚配置2个5t霍尔锚。锚链和钢丝绳配置同主锚。尾锚锚位距桥轴线取500m;边锚:每侧2个5t霍尔锚,选用φ43的M2级有档链作为边锚链,锚链3节,部分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
3)围堰上游下拉缆选用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2根,作为围堰下拉缆,其钢丝绳长度与主锚相同。围堰两侧下拉缆在岸侧下拉缆用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1根与岸上地笼连接,江侧下拉缆用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1根与导向船连接,形成对称,保证围堰顺利施工。
4)对拉测力、理顺主锚缆
利用导向船的调缆设备,收紧1根尾缆和1根主锚缆形成对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主锚缆受力200kN时即松缆。然后再收紧尾锚和另一根主锚缆形成对拉,象这样的依次进行,以调直主锚缆。调直的先后为:先放的缆后调,后放的缆先调。锚着力测量:在对拉的同时测出锚开始滑动时的主缆受力R。
5)主锚缆测力和调整装置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各主缆受力容易出现不均衡现象,所以在每个锚缆滑车组钢丝“死头”末端串联250kN弹簧测力计,以便监视主锚受力,一旦出现主锚受力不均,利用与滑车组钢丝绳“活头”末端相联接的倒链滑车进行调整。
3.2.4 首节钢围堰拼装及下放
水上拼装平台采用400t方驳6#、7#及Φ800×10mm钢管桩组成。在平台上设置中心点,首节钢围堰分块拼装就位根据中心点到各分块围堰相应位置的距离确定。
首节钢围堰下放利用导向船联系梁上安装承重梁,布置四个吊点,采用滑车组、钢丝绳、卷扬机整体下放,绳头设拉力计控制各点的荷载差异。
3.2.5 钢围堰接高下沉
注水下沉,接长后干舷高度≥2m。
围堰在悬浮状态时,江面水位高出隔舱水位不得大于6.0m。下沉落床后,隔舱水位不能高于江面6.0m。浇隔舱水下砼时,隔舱内水位不能高于隔舱外水位2m。
按上述步骤重复操作,焊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再如上所述向隔舱内灌水下沉,将围堰渐次接高下沉,直至刃脚底口与河床距离为1.0m左右。
3.2.6 钢围堰着床、支垫
8#墩钢围堰位置,无覆盖层,基岩高差大,为保证围堰刃脚全线着岩,一是利用河床勘测地形展开图与钢围堰刃角形状展开图对比,寻找最理想的重合点;二是在围堰难以得到均匀可靠的支撑,故可在{dy}节钢围堰制作时,预先在对应于每个隔舱板的刃脚位置增设8个供刃脚支垫用的倒钢牛腿。围堰部分着床后,利用围堰仓内加水调平后潜水工进行水下探摸,确认着岩情况,用钢支垫、混凝土块、钢板、麻袋混凝土等将混凝土等将倒牛腿与岩面间塞紧垫牢,并用麻袋混凝土将支垫周围保护起来。同时围堰外抛石笼防护。
3.2.7 钢围堰刃角防护、堵漏
钢围堰支垫完成,复测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同时在抛石笼防护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围堰的位置变化,潜水工水下利用麻袋混凝土进行刃角堵漏,刃角悬空的地方麻袋混凝土依附在外围抛填的石笼上,保证围堰内侧全部封闭,防止找平砼流失。
钢围堰刃角防护、堵漏示意图
3.2.8 水下找平砼、封底砼浇筑
为了防止一次性封底砼浇注高度过大,导致砼流失和钢围堰移位,分水下找平砼和封底砼。找平砼高度2m左右,即{zg}处刃角底口上来50cm,同时找平砼的浇注方便护筒的埋设。封底砼6m。砼流动半径按5.5m计算,封底效果较好,砼面较平整。
3.2.9异形刃角钢围堰施工实施效果
减少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了施工风险,简化了施工工序,异形刃角钢围堰很好解决了河床标高差异大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节约工期近60天,同时通过变更设计降低施工成本,为三峡蓄水+156m前达到+160m标高起到决定性作用。
3.3 9#墩平底刃角矩形钢围堰施工
3.3.1 设定位船一艘,无导向船,60t浮吊在施工期间作为导向船;
3.3.2 主锚采用2个5t的霍尔锚,选用Ф43的M2级有档链作为主锚链,每个锚配2节锚链,选用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作为主锚的钢丝绳,长度为500m;
3.3.3 尾锚配置1个5t霍尔锚,缆绳及锚链大小、长度同主锚;定位船在两侧各设置2个5t和2个3t的霍尔锚。为便于工作船的停靠,两侧边锚采用4节Ф34锚链,加上部分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其长度有现场定;
3.3.4 围堰设置4个5t的霍尔锚作为围堰的边锚,并且在岸侧各配3节Ф43的M2级有档锚链再加部分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在江侧各配5节Ф43的M2级有档锚链再加部分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
3.3.5 围堰下拉缆,为控制钢围堰下沉时下端位置,在距围堰下端约3m处的围堰壁上附有1个转向滑轮(围堰中心线上),引上定位船的收放装置,供调整定位用。与定位船的主锚锚链相连接。选用6×19—37—1700—光—右交钢丝绳1根,作为围堰下拉缆,其钢丝绳长度与主锚相同。
3.3.6 9#墩钢围堰基础施工方法同8#墩。
3.3.7 9#墩平底刃角矩形钢围堰施工实施效果
本桥墩采用平底刃角钢围堰,钢围堰着床后局部高差达到1.5m,利用支撑钢管桩调节钢围堰着床位置和保证钢围堰就位精度,围堰夹壁内加适量的水把围堰稳定住,通过钢管桩导管定向抛填块石防护,防止钢围堰移位,而后利用袋装干砼堵漏。通过设计变更,减少了施工机械设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8#墩一样节约大量的工期。
3.4 10#墩大直径钢围堰深水基础施工
3.4.1 导向船采用两艘1500t方驳;
3.4.2 主锚:6个8t霍尔锚;Ф53、M2级有档锚链,每个锚配2节锚链;6×19-46-1700-光-右交钢丝绳;主锚锚位距桥轴线取500m;
3.4.3 尾锚:尾锚数量按主锚的40%配置。尾锚配置2个8t霍尔锚。锚链和钢丝绳配置同主锚。尾锚锚位距桥轴线取500m;
3.4.4 边锚:每侧2个5t霍尔锚,选用φ43的M2级有档链作为边锚链,全锚链6节,部分6×19-36-1700-光-右交钢丝绳;
3.4.5 根据地勘资料显示,墩位处河床较平整,钢围堰着床采用平稳灌水下沉,局部吸泥,钢围堰着床始终保持围堰顶部水平,逐步实现围堰刃脚全线着床。因冲刷或地勘误差,实际墩位处河床不平整,设置预偏值,其原则是略偏河床高的一方着床,以便抵消下沉过程中不平衡土压力造成的移位。预偏位大小以不超过1/2允许偏位为原则。
3.4.6 吸泥下沉的船机设备有:20m3/him空压机4台,100D45×5离心清水泵2台,潜水泵10台,400t方驳一艘作为空压船,Φ300空气吸泥机2套,70t桅杆吊1台等。下沉方法采用不排水除土下沉的方法,除土用空气吸泥机。围堰着床平稳后,2台Φ300空气吸泥机用桅杆吊移动,对围堰内分层吸泥除土,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使围堰内河床形成“锅底”,这样围堰在下沉重力作用下,克服阻力下沉。围堰内除土应尽量均匀,使其保持平稳下沉。而且围堰内泥面不可低于刃脚太多,不均匀吸泥造成局部过度吸泥会导致涌砂。
3.4.7 钢围堰在吸泥下沉过程中出现地质勘查资料与实际不符,在原设计标高以上2.5m位置钢围堰已经着岩,无法下沉,经业主、设计和监理开现场工作会确定钢围堰不进行下沉,抬高承台标高2.5m;
3.4.8 10#墩钢围堰吸泥下沉施工实施效果
10#墩钢围堰采用两艘1500t驳船配16个霍尔锚(6个8t主锚、6个5t边锚、4个5t尾锚)作为围堰定位、导向的锚碇系统,首节围堰在浮式平台上拼装,采用贝雷桁架作为起吊承重梁支承于导向船的联结梁顶,8t卷扬机配50t滑车组整体起吊下水,其余节段围堰分块加工制作,采用1400t.m桅杆吊分块安装接高,注水下沉。在围堰着床后,采用两套Ø325mm和一套Ø377mm吸泥机配80m3/min空压机抽吸堰内砂卵石覆盖层,20天内完成吸泥,围堰着岩。
由于石柱岸基岩面比忠县岸低,故在忠县侧围堰先着岩后,通过石柱岸堰内壁三根调平钢管进行调平,再进行刃脚处支垫和袋装混凝土封堵,堰外抛填石笼进行防护。护筒定位采用两层定位架,底层用钢管固定,上层采用贝雷桁架搭设,同时作为封底和钻孔平台。由于围堰下水及拼装接高过程中,长江水位还维持在洪水期,流速大,根据现场实测,{zd0}表面流速达1.8m/s,故在导向船系统设计时,将{wn}杆件联结梁由拟定的6m宽6m高增加至6m宽8m高,拟采用的两艘800t驳船作为导向船更换为两艘1500t驳船。在吸泥下沉过程中,由于围堰顶部高出水面较多且砂卵石覆盖层较密实,采用两套Ø325mm吸泥机,效果不甚理想,移动次数多,后改用Ø377mm吸泥机配80m3/min空压机,有效地改善了吸泥效果。
由于河床覆盖层较薄,同时河床表面不平,致使围堰着岩后部分刃脚进入覆盖层较浅,为了防止封底混凝土流失,确保封底成功,围堰着床、调平、支垫后,采用麻袋混凝土进行堰内刃脚封堵,堰外抛填石笼进行防护压脚。施工实际证明,通过刃脚支垫和麻袋混凝土封堵及堰外石笼防护,对于围堰的稳定和封底混凝土的顺利浇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未发现混凝土流失和围堰变位。
封底混凝土分两次浇注,{dy}次混凝土主要是找平河床,第二次混凝土方量大,持续时间长,采用超缓凝混凝土(初凝时间50h),中心集料斗布料,布设18根浇注导管覆盖整个围堰,在实际浇注中,45h内顺利完成了5000m3封底混凝土浇注。
3.5 11#墩大直径钢吊箱深水基础施工
3.5.1 在码头组拼浮式工作平台,浮式平台利用四艘400t甲板驳船组成,驳船两两对接,接头处采取固接措施;
3.5.2 将拼装好的浮式平台用牵引锚索固定在拖轮上,调整好走行方向,拖运到墩位处。将锚绳系于浮式平台栓锚桩上。通过调整锚绳的松紧程度进行浮式平台xx定位;
3.5.3安装护筒导向架,进行定位钢护筒施工,定位钢护筒的作用在于将平台xx牢固、定位,以满足其他钢护筒的准确定位需要;
3.5.4上钻机进行钻孔施工。钻孔同期进行钢吊箱加工工作。底节吊箱侧板分块加工完成后,在码头利用2艘800吨驳船组拼成拼装平台将底节12块吊箱侧板组拼成整体,将吊箱底板系统同时安装完成。
3.5.5 钻孔桩施工结束后,将钢护筒在计算位置割掉,退出浮式钻孔平台。将在岸边拼装好的底节钢吊箱(含底板系统)浮运至墩位处,接高已割除钢护筒,安装吊杆系统,在底节吊箱拼装船内注水,使之下沉到与吊箱脱离,吊箱重量转移到钢护筒上,完成体系转换。
3.5.6利用吊杆系统下沉吊箱,接高吊箱并下沉至设计位置。进行吊箱封底施工,{zh1},抽水施工承台。
3.5.7 11#墩大直径钢吊箱深水基础施工实施效果
先采用浮式平台施工钻孔桩,后通过体系转换将钢吊箱下沉到位。该方案在钻孔桩施工的同时,完成了钢吊箱的分块加工和底节钢吊箱的整体拼装,在前期工作紧凑的情况下为后续工作赢得了时间。
采用浮式平台结合钢吊箱围堰进行体系转换施工深水桩基础和承台的的方法,在工艺上是一大创新,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浮式平台上安装龙门吊,大大降低了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费,但浮式平台也有它明显的缺点,就是钻孔时候钻机的布置数量受到浮式平台的承载能力限制。
浮式平台结构示意图
3.6 12#墩钢吊箱深水基础施工
3.6.1 施工方法
12#墩利用浮式平台完成钻孔桩2根,2#和5#桩,其余钢护筒已振动到位,进行了锚固桩施工,在钢护筒内钻进岩石3米后,浇注6米高锚固混凝土。然后,钻孔平台退出,在钢护筒上焊接牛腿。拼装底节吊箱。利用吊杆系统下放吊箱至自浮状态,接高吊箱,注水下沉到位,进行封底施工。然后布置钻孔平台,用2个循环,完成剩余6根桩基钻孔施工。钻孔完毕后,抽水,施工承台。
3.6.2 12#墩钢吊箱深水基础施工实施效果
12#墩基础结构型式同9#墩一样,通过12#墩与9#墩的施工对比,在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12#墩的施工工期较9#墩长50天左右,12#墩施工前因桥墩处河床高差大进行了水下爆破和清渣,从而看出针对本桥墩采用异形刃角钢围堰较合理。
4 浅覆盖层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总结
忠县长江大桥工程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基础施工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4.1 地质条件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4.1.1 10#墩地质条件与地堪资料不相符,围堰范围内{zd0}不平整度达到了3m左右,覆盖层漂卵石{zd0}粒径达到30cm左右,给围堰吸泥下沉、着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延长工期20天左右。
4.1.2 8#、9#墩无覆盖层,岩面不平且落差大,原设计为有底双壁钢吊箱,8#墩设计变更为异形刃角双壁钢围堰,9#墩设计变更为平底刃角双壁钢围堰,减少了施工工序,实现了可操作性,节约工期60天左右。
4.1.3 地勘资料显示岩层强度{zd0}为70MPa左右,钻孔过程中钻渣取样表明局部岩层达到了80多MPa,对钻孔桩施工影响较大,超出了计划工期,同时对钻具的磨损较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4.2 水文条件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4.2.1 三峡蓄水后未形成有规律、可靠的水文资料,给施工带来了不利影响。锚锭系统设计、导向船设计、钢围堰设计、钢吊箱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等与水位、流速、波高、波幅等参数是息息相关的。
4.2.2 开工时的水位变化大、流速大,无法确定今后能降低到某种程度,只能取蓄水后几年内的资料,实际施工期间,水流流速比预计流速偏小很多,造成部分措施设计保守、资源浪费。
4.3 工期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4.3.1 工期短,自2005年8月25日开工到2006年6月达到+160m标高,主要工作量为钢围堰制作、拼装和下放4300t,河床维护水下抛石8900m3,钻孔桩1915m,钢筋4248t,砼40000m3。
4.3.2 为满足工期要求,必须同时开工,水上施工组织难度增大,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投入增大。{zg}峰时期现场60t浮吊2艘,1602搅拌船1艘,大小船舶近20艘,大小桅杆吊3台,塔吊4台。
4.3.3 工期短对施工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了施工风险。
通过对浅覆盖层深水基础施工研究,吸取国内同类桥梁施工经验,立足工程实际,针对目前拟建的特大型公路桥梁——忠县长江公路大桥的具体工程情况,分析其结构特性和施工难点,依据不同墩位的地质地形条件,从超大直径双壁钢围堰深水基础施工及浮式平台和钢围堰结合进行深水基础施工、采用平刃脚围堰施工和高低刃脚围堰进行不同河床地形条件深水基础施工两方面研究出一套适合于该工程深水基础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分析和验算,确保该方案的安全经济可靠可行。
该施工技术并不局限于忠县长江大桥的应用,它能够在解决忠县长江大桥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工程问题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共性的和前瞻性的问题深入研究,其实质是在已有的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或开发新的施工技术措施,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并为日后的同类工程积累实践经验和技术储备,推动大型桥梁深水基础的施工技术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本桥双壁钢围堰无论尺寸和深度在长江上都是{zd0},目前没有同类桥梁的施工经验,国外也很少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采用浮式平台和钢围堰结合在浅覆盖层中进行深水基础施工,在国内属首次;针对河床地形陡峭的特点,在个别墩位采取异形高低刃脚钢围堰,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运用、实践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套{zy}化的类似深水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三峡库区三期蓄水的到来,库区水位继续增高,江面变宽,还将有大型桥梁修建,随着桥梁设计水平的发展,桥的跨度和基础不断增大,本工程的施工经验希望能给今后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
5 结束语
忠县长江大桥基础结构型式基本涵盖了长江上游桥梁基础结构型式,在对忠县长江大桥各种桥墩基础施工技术总结的基础上,若没有个别墩位相应的变更,可想而知{zh1}的结果是什么,那么针对长江上游浅覆盖层和无覆盖层的地质条件下,设计上合理选用基础结构型式,施工单位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将避免走很多弯路,仅供同仁参考。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林树奎:1976年11月3日,辽宁省瓦房店市,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港口及航道工程
孙莉:1975年1月1日,湖北省广水市,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港口及航道工程
赵志峰:1978年7月19 日,新疆奇台县,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陆仁达.《公路施工手册 桥涵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桂业昆、邱式中.《桥梁施工专项技术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李自光.《桥梁施工成套机械设备》.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杨文渊.《起重吊装常用数据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