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农资”亟待政府亮剑_中国企业名录_百度空间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随着春播的临近,沉寂了很久的农资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大量的农资产品被运送到农村,其中不乏不法商贩的“问题农资”。

     “问题农资”危害极大,动辄就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极易引发农村群体投诉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业内人士建议,在继续加大检查力度的同时,应探索成立农资协会,实现农资xx。

     “问题农资”几度伤农

     春耕将至,“高原夏菜”主产区榆中县定远镇一家农资商店进进出出的农民络绎不绝,但记者观察到,询问的人占多数,真正买的人却很少。

     “现在种子品种这么多,而且一年换一个名称,每年种地时最愁的就是不知道买哪个品种好,都是店老板介绍的,所以先看看别人买什么品种。”从十里外赶来的胡家营村村民胡耀军告诉记者。

     对农资产品尤其是种子,许多农民眼看“锅开”,却不敢“下米”。“要是买了假籽种,今年就会颗粒无收,即使补种,也会错过节气。”胡耀军说。

     “前几年我们这里方圆十里的人都吃过一次大亏。头一年甘丰的菜花好,菜叶茂密、菜心白、产量高,菜农都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大家抢着种这种菜花,结果菜籽是假的,长出来的菜又黄产量又低,损失非常大,一年的庄稼就这样糟蹋了。”定远镇菜农张虎说,“现在买菜籽时大家都觉得前一年收成好的先预买一部分,再买一部分新品种,混搭着种,甚至有些人一亩地种几个品种。”

     张虎说的这种“笨”办法,在我省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去年洋葱获得大丰收的民勤县,今年各式各样的种子让当地老百姓难辨真假,“多种几样,总有一样是真的”。“xx式”购买种子,是“问题农资”肆虐之下的不得已之举。

     “问题农资”频频引发纠纷

     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习惯由传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的过程中,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已经远远高出以往。而假农资导致的“高投入、零回报”,引起许多农民与商家“对簿公堂”。

     2009年开春,兰州市城关区石沟村的陈老汉播种了2亩西瓜,到了出苗时间,别人家的西瓜个个都破土发芽了,可他家的瓜田里发芽的瓜种却寥寥无几。找到农资店老板后,店老板无偿给他提供了一些西瓜种子补种。虽然种苗补齐了,但与别人家的瓜苗长势相差甚远。陈老汉估算,补种的西瓜贻误了{zj0}生长期导致减产,加上推迟上市,将造成一定的损失。鉴于此,他决定向种子经营者廖某提出赔偿,但几次交涉无果,后经辖区工商所调解,才获得了500元的经济赔偿。

     2008年4月,肃州区几位农民来到某农机厂欲购买几台洋葱播种机。经咨询,该厂技术员告知有蔬菜播种机可以改装使用,双方协商后以每台200元的价格购进6台。使用过程中这些农民发现,改装后的蔬菜播种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遂与厂家协商再次改装、调试,但仍不能正常运行。这些农民打算退回播种机,但厂方只答应更换同等价格的农机具,不予退款,双方一直闹到了消协,农民的播种机才得以退货。

     省消协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我省农资产品问题突出,农资投诉量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现在市场上农资产品种类繁多,各种品牌的标示功效让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少数经营者受利益驱使打价格战,并推销廉价低质的农资产品,{zh1}坑害了农民,误了农民一年的收入。

     成立农资行业协会是出路

     针对农资产品投诉量增多,农村消费者利益频频受损的现状,省消费者协会分析认为,农村消费能力逐年增强,但农村消费者识假辨假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给不法经营者带来可趁之机;一些流动商贩走村串户推销劣质农资产品,农民上当后无法找到投诉方,致使身心健康、切身利益受到很大危害。

     “现在市场上种子代销户之间互相串货、假劣农资泛滥、农民盲目追新求异、农资经营者销售农资后不开票据、农资购买人不索要票据的现象非常普遍。”榆中县农牧局副局长白守孝告诉记者,这直接导致了假种坑农和农民维权。

     农资问题涉及范围广,是关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大事,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引发群体投诉,影响社会稳定。为维护农村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每年春播时省上各相关部门都会开展护农行动。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检查虽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我省应成立农资行业协会,再辐射到各地区。协会专门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求信息,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同时为农民提供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并反映会员们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制止各种侵权行为,调解内外纠纷,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记者 蒋文艳 宋 珍)



郑重声明:资讯 【“问题农资”亟待政府亮剑_中国企业名录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