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回忆录《不断的海繵情结》 - 海繵山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

(原创)回忆录《不断的海檀情结》

2010-03-04 10:58:58 阅读27 评论3 字号:

回忆录《不断的海檀情结》

                  前言

 2004年11月,我和夫人XB一起来到我们愉悦期盼的海南岛海口市,短短的一周时间既体会了大海的椰风海韵,又拜访了分别多年的表妹QBH和久未谋面的表妹夫WYQ;另外,在BH家我有机会拜读她父亲QYL(XB舅舅)的回忆录――《苏州才女朱寿萱》,并受其启发顿时萌生撰写自己回忆录的强烈欲望,这种想法经过5、6个月的反复酝酿,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2005年7月开始动笔,我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兴趣,就应该脚踏实地、争分夺秒去完成此事。

另外,从客观上说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当时仍在单位里返聘,有一部电脑可以由我自由支配;况且近年来出书的悟性和较好的文学功底,并拥有完成本职工作后的宽余时间,我相信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一定能够将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在2006新年来临之际,回忆录的初稿如愿以偿,就算是我给亲朋好友的新年祝贺和小小的礼物吧!

2009年4月我开了自己的博客,在我的日志中仅仅发表少部分,经过大半年的写博经历,我想一次性登载我的回忆录,取名为:回忆录《不断的海繵情结》,特此感谢生我养育我的双亲、培养我成为一个科研人员的母校和我热爱的家乡---温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目录

一、少年时代                                       

1.{dy}次考试

2.一个药瓶

3.走差(温州方言)

4.出人头地                                                        

5.气象兴趣小组

6.对山的不解之缘

二、中学时代                                                  

7.榜上有名

8.上陡门,杨府山劳动

9.我的同桌

10.高中生活——老师、参观水电站、高考                                                                           

三、大学时代                                                   

11.初到大上海

12.大学一年级生活

13、四清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4、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四、踏上社会

15、去单位报到

16、天津xx农场劳动                                                 

17、下乡蹲点

五、科学的春天

18、真正的科研工作

19、从事病毒研究

20、几个科研合作伙伴                                                 

六、政治生命的开始

21、94年在病毒保藏中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22、{zh1}的考试

23、病毒标本馆的建设

24、武汉分院与病毒所的优秀党员                                                                                  

25、自己在学术上的评价

26、科学院生物局局长在病毒所鼓励慰问“禽流感疫源调查组”科考队员

27、病毒学基础知识书籍《了解病毒》正式出版发行                          

28、两次评为科普先进分子(附件1-2)

29、在武汉分院第三届田径运动会表现出色

30、《中国科普博览-----病毒馆》正式开通                                 

七、2004年光荣退休

 31、返聘

 32、媒体报道的文章选登1

 33、媒体报道的文章选登2                                             

 34、复旦大学百年大庆                                                 

 35、我的家庭

 36、业余爱好

 37、安居乐业

38、病毒所建所庆50周年征文稿----回忆病毒标本馆的建立与发展                                                                                                                                                39、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中国病毒标本馆科普能力的研究(摘要)

  40、入编“中国当代人生格言”

  41、学生张邵冲的来信

  42、给孙纪更所长的信

  43、媒体报道的文章选登3----守着“潘多拉的盒子”做实验

八、结尾语                

 

 

正文如下:

一、少年时代

 1.{dy}次考试

我是6岁就在温州市海坛区中心小学开始启蒙教育的,不像现在的小孩要进托儿班或幼稚园后才念书,学校离家很近,家门往西直走300米横过小弄堂再步行100米即3、4分钟就可以到达。

姐姐比我大1岁,妈妈携带我和姐姐莲华一起赴考,好让姐姐对我今后上学有个照应。当时考试的一些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妈妈后来聊天时也偶有谈起:我和姐姐被带到位于瓦市殿巷小学一个很宽畅的教室里,一位老师拿出装有棕色液体的2个瓶子,要我们马上指出哪一瓶是酱油、哪一瓶是米醋。我看见2瓶液体的颜色几乎相近,就打开瓶盖闻了一下,回答肯定正确;这件事后来被大人用来褒奖我的理由。

这就是我平生的{dy}次考试,直至今日还朦胧地有些记忆。

 

2.一个药瓶

记忆中可能是小学一年级(1950年)的事情。

我的奶奶是一个慈祥的佛教信徒,不知何时何故早已双目失明。她的生活空间是我家1楼中部被间隔的房间内,房间摆设极其简单,一张床铺和一张中间放置着摇摆式座钟的书桌以及一些杂物。

{yt}下午我到学校上学,奶奶将我平时玩的1个药瓶子摸翻,落地并打成碎片;当时奶奶心里老犯嘀咕——这下可坏事了,孙子“阿亮”回家一定要哭闹不休。可是当我知道药瓶被毁,却轻描淡写地对奶奶说:“奶奶,瓶子打了还好些嘛,我还可以要一个新的。”这一下可叫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后来凡是见人就说我善解人意,并成为儿时的一则美谈。现在回顾我的一生,主动为他人着想以我所能帮助别人,已经是我性格的重要部分。

 

3.走差(温州方言)

现在的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xxx的服务,有少数家庭甚至几代人将他们宠为“小皇帝”。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却充当了父母的好帮手。

记得小学3、4年级的时候,有{yt}下午放学回家,我摸摸老式灶台冰冷冰冷,知道妈妈还没有煮晚饭,我问妈妈“怎么不煮晚饭呢?”妈妈说:“正好你回来了,替我走一次差,去买2捆松树枝(当时温州没有煤球,更谈不上烧煤气)。”我放下书包,要了几分钱,一会儿到保生宫(地名)就把柴火买回来了。另外我自从1961年到上海读大学后,一般暑、寒期都回家乡看望父母兄弟,遇到大旱天,就和姐姐到离我家很近的六角水井一点点取水(60年代初期,温州已有自来水,每一担付一分钱,为了节省一般不用自来水),有时要半夜起来,然后我能够把两桶水挑回家。

我现在还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儿时购买酱油(涨桥头酱园)、米醋、粮食等和做家务劳动譬如挑水的一幅幅情景…。

 

4.出人头地

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记得从小学四、五年级起直到初中,学费都减免一半(小学学费是每学期6元),由于成绩较好,4上直接跳到5上,因此我大学毕业时正值22岁。

我小学5年级就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工作,现在已经不记得做过什么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脑子里还有一点点印象:站在操场的台子上给同学们发奖状和奖励品。后来在初中当过少先队队委,高中当过数学课代表,大学什么也不当。1967年参加工作后先后任病毒所团支部副书记、病毒保藏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和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在担任以上职务时,尽职尽责,不会以势压人、以权谋私,尽量为他人做好事。

回想往事,我总是嘱咐儿子和女儿倘若有机会当 “官”,不用推辞,而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既可以出人头地、修炼为人民服务的本事,又可以为集体、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5.气象兴趣小组

初中阶段我参加过学校气象兴趣小组。一个寒冷的白雪皑皑的冬天夜晚,正好轮到我值班,任务很简单——观察校园里百叶窗内温度计的温度和湿度。

离开暖融融的家舍单独一人步行在到中学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小路旁尽是菜园地,脚踩雪地发出唧嘎唧嘎的声音,10多分钟的路程遇不到一个过路人,心里真怕有鬼魂出现,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我硬着头皮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一步一回头拼命往前走,走到校园里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打开百叶窗用手电筒照着温度表,记录了温度和湿度。

回想这段难忘的经历,它锻炼了我的胆量、勇气与克服困难的毅力。

 

6.对山的不解之缘

温州老家有一栋二层楼的房子,位于涨桥头西边康乐坊28号,我们兄弟和姐姐就在这里长大成人的,房子是父母留给我们的{wy}遗产。

小时候,我常常独自站在2楼的窗户旁边,远望二座小山,前面是华盖山,后面是海坛山。我的少年时代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星期天或过年过节,我和小朋友们相约到山上玩耍,看风景、抓蟋蟀、放风筝、下军棋,无忧无虑;记得有一次初中的少先队队日活动就在华盖山的开阔地进行的……。

60年代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我还想在华盖山上开荒种山芋(含淀粉的植物),以弥补口粮的不足,但种上山芋后没有几天,就被人夷为平地,因为人为的破坏而未能成功。

温州的山山水水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亲切的,这也是我一生中钟爱祖国锦绣河山、利用出差之便越过诸多名山大川的缘由所在;我的足迹先后到过天目山、九华山,黄山、庐山、泰山、武当山、雁荡山、峨眉山、鸡公山、普陀山等。

二、中学时代

7.榜上有名

我的六年中学生活是在温州二中教室里渡过的。55-58年在五爱楼(初中),58-61年在三好楼(高中);位于‘五爱楼’东边是一个小花园,其西北边是‘三好楼’,‘三好楼’前方有一口水井和大约80㎡的荷花池,两栋楼均为三层,砖头结构。

当时,我国正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连书桌、板凳的式样也和苏联一模一样,连接在一起。书桌和板凳全是崭新的,涂有薄薄的淡棕色油漆,在平展的书桌上看书、写字感觉很好。58年我初中毕业考高中,记得在夏日炎炎的中午,我连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完,就连走带跑匆匆来到学校,当时在校门口的大片墙壁上贴着几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录取名单和分班信息,我一口气读下来,终于在高一甲班里找到了我的名字——榜上有名,从此开始我的高中生活。

 

8.上陡门,杨府山劳动

58年随着初中班的七、八个同学就读于温州二中高中部。在瓯江之滨,海坛山麓的高中生活是令我终生难忘的,甚至可以说影响到我的一生。

那时我国正处在大跃进时代,学校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每到夏收、秋收季节,校方屡屡组织学生下乡帮助郊区农民割麦、割稻。记得我们去过上陡门、杨府山等近郊劳动,我们小组的WZW、CJJ和我等几个同学还进行割麦子的比赛……。

劳动是辛苦的,但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在30多年科研工作中,我们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克服实验过程中种种问题,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9.我的同桌

   我高中时坐在教室的第三排,我的同桌是位女生,160cm的身高显得韵称,浓眉下有一双大眼睛;她学习成绩很好,又喜欢体育运动,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操场上,总可以看到她投扔标枪的身影,她还与女生搭档在街道小舞台上说相声呢!我很少和她说话,有时偶尔交换学习上的问题,可是在我的心里经常有她的影子晃动,也算是我高中时代的异性偶像吧!

   1961年高考我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她进了省府所在地的浙江大学,在xx期间在温州师院偶然见过一次面。在浙江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沈阳电机厂当高级工程师,后来调回温州工作。一晃就快50年了,如果有机会一定回温州看看高中时代的同学,看看我的同桌。

 

10.高中生活(老师、参观水电站、高考)

温州二中的老师们从严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在众多的任课老师中最使我难忘的是LSG和CLM两位老师。林老师教我们代数,他教书时声音宏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明节过后,他上课仍然戴一顶帽子),我特别高兴听他的课。陈老师教授物理,记得在教授电学部分时,他带领我们班同学到一个水电站参观,观看水轮发动机的发电过程;考察后的阶段考核中,我考了98分,陈老师还把我的xx作为标准答案在班上讲评。老师们从严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教风使我们莘莘学子得益匪浅。

经过三年的学习,61年夏天我参加当年的高考,高考前天气炎热(当时没有电扇,更谈不上空调),我曾在三好楼二楼的走廊中摆一张书桌备考。我是家里{dy}个考大学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中国有什么大学,当时的我,依自己的兴趣决定报考南京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当我把报考志愿书交给教导处ZAL老师时,她把我的{dy}志愿改为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她说:“我的成绩可以报考复旦,这是个冷门,今后会成为热门专业的”。当时,我二话没说就立即同意,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在家门口焦急等待、和收到录取通知单时的喜悦心情,装有录取通知单的信件厚墩墩的,里面有报到时间、注意事项等等。回想过去,是母校ZAL老师的指点,使我终生为生命科学而奋斗;如今我在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工作了40多年,每当我想起自己喜爱的专业,应该感谢培养我的母校和老师。

三、大学时代

11.初到大上海

       1961年8月下旬,我和温州勤俭中学DGC同学被复旦大学录取(温州只有2人),我们都没有出过远门,不约而同相约在一起,选择同{yt}赴东方明珠大上海。

众所周知,上海是世界闻名的具有现代文明的大都市,我怀着异常复杂的心情——既兴奋又惆怅,拿着录取通知单到所在的海坛派出所办理户口、油粮等异动手续,当父母、兄弟、姐姐到轮船码头送我上船的时候,我发现妈妈在悄悄地落泪,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海轮缓缓启动离开家乡的麻行码头,经瓯江口后就在一望无际的东海里奔驰,我迈步在甲板上,远望大海中星星点点的岛屿与紧随轮船尾部的雪白色的海鸥,思索并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心情逐渐变得高兴和激动起来,这是我{dy}次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又好奇的社会里闯荡啊!!

轮船经过20多小时的航行,缓慢地驾驶在黄浦江上,江面上停泊着许多挂着五彩缤纷的外国货船,轮船过了外白渡桥后,南京路外滩的宏大建筑物就映入眼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这就是我{dy}次看见的东方明珠——大上海。

一个在外滩金陵中学工作的远房舅舅来到十六浦码头接我们,看到我们两个像地道的农村来的“乡巴佬”,指点一下如何搭车后,也就匆匆忙忙上班去了。记得我们搭55路bus到江湾五角场,再转3路电车到复旦大学报到,行李非常简单:是用草席包捆着的棉被、装着衣服的竹箱和脸盆等生活用品。

 

12.大学一年级生活

我们宿舍8人一间,4张高低床铺,4张书桌、8个书架和小柜子。室友有来自广东的LWT和GFT、福建的LMC和HYJ、上海的XDM、XZQ、LYY和来自浙江的我。开的课程有无机化学、高等数学、俄语、生物学引论、动物学与植物学和化学实验,除俄语外其他课程都是大班上课。我化费半年时间,基本听懂了上海话,熟悉了大学的生活。

为了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dy}个寒假我没有回温州过年(学校伙食标准16元/月,我每月助学金11元),正月初一有大米红枣粥和枣泥馒头,粥可随便添加,我现在还记得那天的早餐是我生平吃的最多的。另外我利用寒假时间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口腔科做了良性肿瘤手术,后来相隔3个月左右到市区牙科医院配置义齿,一直使用至今。

 

13、四清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自从1961年开始在复旦大学念书起,我对共青团组织慢慢有了一些认识,周围的班干部和团员的模范行动也时刻地影响着我,在大三时我开始积极靠拢班级团支部,努力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65-66年5月份我校生物系在上海虹桥医药公司、北新径镇商业系统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由于工作比较认真积极,由LSH同学介绍加入团组织,生化班团支部在北新径镇的宿舍里举行会议正式通过我加入团组织。

 

14、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5月参加复旦大学生物学的研究生考试,导师是系主任王MQ。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笔试,但是天有不测风云,6月份{swql}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了,导师王MQ教授被打成为反动学术xx,研究生制度也被砸烂了,因此也没有公布录取与否。紧接着的是无休止的批斗会、大字报、全国大串联(与人类专业班ZZG同学一起到东北三省、重庆、成都、武汉等地)、无限期的等待毕业分配。时间悄悄地转过一年,由于当时的红革会当权,不同观点的或者外地同学往往被分配到外地,67年9月我和YCG被分配到武汉微生物研究所工作。

 

四、踏上社会

 15、去单位报到

    1967年9月我与同班同学YCG被分配到湖北省武汉市工作,我先到单位报到的。9月上旬的{yt},我携带大学所学的书本和资料以及铺盖离开复旦,记得是GFT或是LSH同学送我到复旦门口3路电车站,分别同窗好友后,直奔十六铺码头搭乘长江轮船到武汉(GFT和LSH毕业后保持联系,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时见面,LSH于2009年上海病逝)。

    因为是{dy}次乘坐长江轮船,心情非常好,加上分配之前我曾到图书馆查过武汉长江日报,武汉的天气、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江南风格--吃的是大米、不缺水、可以经常洗澡;另外我已经身在上海他乡,再到武汉去感到就是离温州稍微远一些而已;况且大哥在四川工作,武汉是四川到温州必经之地,我在武汉能够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事隔43年(1967-2010年),现代交通发达,从成都-武汉-温州的飞机、火车非常方便,我感到当时的选择还有点先见之明呢。

    轮船抵达汉口码头记得是上午10时左右,等了半小时取出行李,叫了一部人力三轮车(当时没有的士),经过汉水桥和长江大桥时,看车夫步履艰难的样子,我还下车帮忙推上桥梁的顶端;到单位时已经下午3、4时分,我被分在单位大楼的西北角一个平房里,与65届大学生ZFZ同住一个宿舍。记得后来党委书记LR还亲自找我们谈话,殷切期望我们好好为单位努力工作...。

 

16、天津xx农场劳动

   1968年9月,66届分配到科学院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集中到天津小站4703xx劳动。小站稻米以国宴用米而闻名于天下,我们有幸从68.9-70.1整整劳动1年5个月,吃的就是国宴米,我们经历了挖土制土砖、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施肥、收割、打谷入仓等全过程。

    一年多的劳动是辛苦的,幸亏我那时只有26岁,总算扛过去了;但是也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例如水生所的LHM、WQF、地震所WGY、LAR等,给我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xx劳动时吃的苦,这些困难就都不在话下。其劳动、学习的情景见我已经发表的日志《一个老乡和同学尘封30多年的日志》。

 

17、下乡蹲点

    1970年从xx农场返回武汉单位,我被分配到工业研究室纤维素酶小组工作。组长是WZF、LJM,业务工作分两方面工作:1纤维素酶提高出酒率的研究,2猪饲料的研究。70年我在武汉酒厂进行纤维素酶提高出酒率的研究,春节回温州探亲后将被派到湖北省浠水县酒厂,接着在浠水十月大队蹲点,分别和LJM、ZLQ、XMH、ZL、ZKR等同志共事。让我终身难忘的是我与ZLQ在十月大队蹲点时住和吃饭的情景,我们俩一起烧炉子烤火和交流阅读«钢铁是这样练成的»的体会......。‘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的研究’后来由DDM任组长,终于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开始了科学的理性研究,一直到1978年才结束,‘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的研究’1978年获得湖北省科学大会奖、中科院三等奖(排名第八);从此,我离开工业微生物研究室和农村蹲点的生活,开始我真正的病毒学研究的生涯。

五、科学的春天

18、真正的科研工作

   78年1月我回温州办理母亲的后事,回到武汉就到ZLR领导的病毒形态结构组工作;一直到1983年,主要的研究课题有家蚕软化病、太子参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昆虫病毒的一些工作,太子参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在我所病毒学杂志发表了2篇文章,并参加全国生物化学年会,因为不能看电子显微镜等原因,我决定跳槽。先在XTE昆虫病毒组,后到所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主要从事昆虫病毒的增殖与提纯、人白细胞干扰素的生产和肝素钠的研制、肝炎ELISA药盒的生产;1989年最终跳到病毒保藏研究室一直到退休。现在退休下来(反聘了三年半,直到2008年6月才不去单位上班),回顾一生的工作,有两点体会非常重要:1、要跟随一个好的领导,有个伯乐;当你需要重点栽培时能够及时地推荐你;2、要有思想或者讲要有一点雄心壮志,心中指望着干些什么的才行,即所谓的雄心壮志。自从1989年在病毒保藏研究室工作19年来,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自己感到有一种成就感。

 

19、从事病毒研究

    在病毒保藏研究室工作19多年,主要从事动物病毒、昆虫病毒的收集保藏与分类鉴定以及病毒资源的开发工作;对禽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兔出血症病毒、鹦鹉幼稚病病毒与茶毛虫NPV多角体病毒以及动物灭活疫苗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2004年禽流感爆发期间,我们和北京动物所的同事通力合作在全国各地采集禽类咽拭子、肛拭子或者内脏器官,在P2实验室内经过ELISA初筛、鸡胚组织培养取得19株H5N1病毒株、由尿蘘液中提取RNA、PCR、测定核酸的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已在JOURNAL VIROLOGY,Dec.2005,p.15460-15466发表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本人要求名字安排在文章感谢部分)。

   另外从2000年开始的病毒标本馆建设,党委书记LXG的评价是:“比较大气”。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是功不可没的!

 

20、几个科研的合作伙伴

   在病毒所工作一辈子,使我感受最深的、或者就配合默契程度和搭档时间长短而论,CDH、ZL、ZLQ、CMB与LTX五个科研合作伙伴是值得一提的。CDH她思维及其敏捷、讨论问题论点明确、工作计划性强。ZL和ZLQ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在工业微生物室和病毒保藏室二度共事,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相互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CMB也在同一课题组工作过,1996年9月我们相约在杭州碰头,一起游览西湖苏堤、白堤;平常有事没事打个电话相互聊聊天,退休后成为知己。LTX与我配合默契、搭档时间都有10多年之久,李在争取课题经费和抓数据库、科研合作和成果上,尤为突出和优秀;她比我小10岁,工作上是正副职关系,我尽力扶助她;她也非常照顾我,退休后留下我继续工作3.5年,增加一些经济收入,同时使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提升了自己从事微生物事业的乐趣。

六、政治生命的开始

21、94年在病毒保藏中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1989年调入病毒保藏研究室工作,那一年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4年12月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ZL、ZLQ。96年任病毒保藏研究室党支部书记、98-2000年任研究室副主任,2000-05年任研究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一直到退休。加入党组织是我的平生政治观点的归属,回忆我的成长历程,没有政府、没有共产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22、{zh1}二次的考试

   1999年3月27日我参加湖北省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的研究系列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英语考试,考试成绩是77分。在中科院武汉分院4楼参加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研究员)英语考试中,我胸有成竹而心情平静,翻开xx首先浏览一遍后,开始有条不紊的回答题目--先易后难,{zh1}还仔细检查一次,几乎是{zh1}一分钟交卷。这就是我平生的{zh1}一次考试,并取得90分的优异成绩。但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在1999年晋升正研究员时没有批准,这也是我一生的{zd0}遗憾。

 

23、病毒标本馆的建设

  1999年我任研究室副主任,正直中国科学院标本馆网络工程建设启动,由我起草一份申请书。2000年申请被中科院批准执行,大楼5楼原玻璃温室拆除,拟改造为建筑面积达450m2的病毒标本馆,病毒保藏大楼进行全面装修,整个大楼外墙贴瓷砖,使大楼外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2001年我室配合各个施工单位完成了大楼内装修、主要工作是:实验室更换试验台、完成无菌室改造(面积40m2)、实验室仪器的更新换代工作(增加了价值90万的仪器设备)、2—3楼走廊安装了13个宣传栏(即所谓印象工程),使实验室步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为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002年在室内同志共同努力下,以及所内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了病毒标本馆展厅装饰工程设计与布置、展示内容的审定、喷绘等工作;并且完成一套多媒体光盘的设计制作。这些工作时间要求紧,必须在5月16日之前完成,全室同志团体一致、抓紧时间、加班加点,赶在科技活动周开幕前基本完成,按时参加了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活动。

    标本馆展厅装饰工程和展示工作跨度长,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施工合同签字、质量监督和审计等工作,历时10个月之久,我们自始至终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尽量使工作做的xx一些,因为我们深知标本馆工程是我所对外的一个窗口,直接影响到我室和我所的声誉。

    并且完成各种病毒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一共有34个病毒模型,03-05年大约有15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

    5月22日 参加了中科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召开的“全国青少年走进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的授牌与命名仪式。同时接待了参加科技活动周的中、青年学生,本所离、退休职工,中科院、生物局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新闻记者与一般群众来参观标本馆共达2000余人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为我所创新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病毒标本馆03-08年都参加科技活动周,2004-08年中国病毒标本馆均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周优秀活动奖,2005年本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湖北省科普先进个人。

 

24、评为武汉分院与病毒所的优秀党员

   2003年春天,突然袭来的SARS风波肆虐中华大地,我所顺从时代潮流开展SARS方面的工作,可是新实验大楼正在建造之中,因工作会议频繁,经常借用我们研究组的会议室:我当时是研究室副主任(LTX在计划处任处长),所里有很多事情来找我,我凡能够解决的都千方百计给予解决;另外在SARS科普宣传等方面和本室同仁一起,尽心做了一些工作,在评选优秀党员时赢得行政支部的推荐,并被评为武汉分院与病毒所的优秀党员。

 25、履历表——主要是自己在学术上的评价

1944年11月出生,浙江温州市人,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的研究,动物病毒、昆虫病毒的收集保藏与分类鉴定以及病毒资源的开发工作;对禽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兔出血症病毒、鹦鹉幼稚病病毒与茶毛虫NPV多角体病毒以及动物灭活疫苗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纤维素及其应用”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三等奖、湖北省科技大会奖,“兔出血症病毒两种提纯方法的比较研究”获199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鹦鹉集约化养殖病毒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获200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2005年主持中国病毒标本馆的工作,2004年和2005年均获得湖北省科技活动周优秀活动奖。获得发明专利1项:“鸡新城疫病毒保藏剂的制配方法”,获得冠状病毒模型等外观设计专利10项,主编《了解病毒》科普图书1册。发表有价值的科研论文40余篇。曾经任中国病毒资源与生物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病毒学》第五届编委。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武汉分院与病毒所的优秀党员。人生格言:“正直、真诚、勤奋、拼搏为立身之本,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4年至今任武昌区水果湖街科协委员。

 

26、科学院生物局局长在病毒所鼓励慰问“禽流感疫源调查组”科考队员

   2004年3月31日上午,科学院生物局KL局长和武汉病毒所HZH所长等领导,看望了由LFM教授主持的“禽流感疫源调查项目组”的北京动物所和武汉病毒所的部分成员,他们是YZH、LMY、LHB、GXB、CSL、ZHF、LZZ、KZ、ZZ等科研人员,他们已在湖南、广东、广西、安徽、浙江等地野外持续工作了30余天。

  康L局长听取了项目组成员YZH、LTX对野禽、家禽及家畜的样品采集及病毒分离鉴定的情况汇报。在会上,康局长着重强调了这次禽流感疫源调查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科考队员的工作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把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抓紧做好;同时殷切地询问了大家的生活情况等,使队员们倍感亲切,并受到很大的鼓舞,我们非常感谢生物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7名科考队员已于4月1日上午启程赴湖北疫区继续相关的调查与野外采集样品工作。

 27、病毒学基础知识书籍《了解病毒》正式出版发行

    为了满足公众对生物学知识,特别是病毒学一般知识的广泛了解,由本人、LTX主编编辑出版病毒学基础知识图书《了解病毒》(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2004年3月第1版,开本:787㎜×1092㎜1/32 , 字数:124千字)。

本书共有八章,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毒的发现与阶段性研究历史、病毒的分类和命名以及基本特性,并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当今人们普遍xx的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常见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的基础知识,旨在为公众提供一本认识病毒与丰富病毒学知识的参考书籍。本书可提供大、中学生及其教师,从事生物科学、医学科学的工作人员与生物爱好者阅读。

 28、两次评为科普先进分子

2004年5月15-21日是全国第四届科技活动周,湖北省科技厅、中科院科普办公室与武汉分院都高度重视与支持科技周活动,病毒所病毒标本馆精心筹备科技周的具体活动内容。

首先,全体人员积极地参加中科院武汉分院组织的科普文化广场活动,提供2004出版的科普书籍,耐心、详细地解答市民提出的问题。

在科技周期间,总共接待了小记者团,武汉理工大学生物系大学生和来自武汉三镇的市民15批次800余人。小记者团记者参观标本馆后踊跃投稿,据初步统计,6月份在湖北青年报少年特刊上发表文章就有6篇,表明病毒科普知识的传播在少年儿童中已经初见成效;武汉理工大学生物系老师表示拟以病毒标本馆为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病毒学知识的教育;湖北青年报、湖北日报、武汉晚报和武汉晨报等新闻媒体对中国病毒标本馆进行了采访并作了相关的报道。通过科技活动周活动,病毒标本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较大的提高了病毒所的知名度。

病毒标本馆已把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为科普事业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9月1日病毒标本馆和水果湖街科协正在联合举办街道科普橱窗---《病毒科普专栏》,时间为9月1日-11月30日,总共3期。由于出色的工作,胡所长提名经病毒所党委讨论决定我被评为2004年我所首次科普先进个人。2004-05年中国病毒标本馆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周优秀活动奖,2005年本人被评为湖北省科普先进个人。

             附件1:         报告(推荐书)

CSL同志是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自从1999年中科院启动生物标本馆网络工程以来,一直协助室主任负责中国病毒标本馆的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

在中科院和病毒所领导的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他与我室同志一起勤奋工作、敢于创新,为标本馆的建设出谋划策,病毒标本馆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与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科技教育基地的称号;2000年以来积极参加历届全国科技活动周的科普宣传活动,2004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活动周优秀活动奖的殊荣;另外在标本馆的病毒模型设计、申请专利、编写《了解病毒》科普图书、建立虚拟病毒标本馆以及举办街道科普橱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详见附录----先进事迹介绍),较好地发挥了病毒科普基地和我所对外窗口的作用。

鉴于多年来在科普工作中的优异成绩,我室推荐CSL同志为2004年度病毒所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是否有当,请批示!

                                                               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   2004 9 29

 

             附录2:  CSL同志先进事迹

 CSL同志担任病毒资源和信息中心副主任以来,工作踏实、任劳任怨,除搞好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外,协助研究室主任,负责中国病毒标本馆的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在中科院和病毒所领导的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他与我室同志一起勤奋工作,主要的先进事迹如下:

(1)为标本馆的建设出谋划策

本馆2000年进行改、扩建工程,经过1年多的工作,改建后展示厅面积500M2 ,多媒体演示厅60M2,采用了声、光、电相结合的演示手段,并以大量彩色喷绘展版、等比例放大的各类病毒模型与宿主标本等展示方式,反映了病毒学科的发展历史、病毒分类、病毒的基本特性、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我所有关病毒学研究的{zx1}进展与成果。

病毒标本馆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与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科技教育基地的称号;2000年以来积极参加历届全国科技活动周的科普宣传活动,2004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活动周优秀活动奖的殊荣;并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1项,已授权专利5项。

(2)在SARS流行期间,他认为能为抗击非典出份力量,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2003年4月,正值武汉非典流行时期,他应水果湖科协的邀请,赴水果湖第二小学给全校2000多师生作了预防非典的科普报告,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为增强群众抗击非典必胜信心取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5月11日湖北省罗清泉省长等一行与分院领导来所视察病毒所抗击非典工作,当时省长指示我所病毒标本馆要增加抗击SARS病毒的科普展板。所、室领导非常重视非典宣传工作,决定马上动手赶制,他与室里同志一起,连夜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展架与喷绘等准备工作,连续奋战2天,于5月13日上午建成并对外开放,按时完成了抗击非典科普宣传展板的制作任务,图文异茂,通俗易懂。湖北电视台记者闻讯赶来进行拍摄并及时进行宣传报导,为我省2003科技活动周网上开幕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3)初步建立《病毒虚拟标本馆》

中科院网络新闻中心得知病毒所搞了有关SARS病毒的宣传展板,要求我们马上将有关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他们,急中科院网络中心所急是我们病毒所科普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我们密切配合下,院网于5月20日制作成“科普专题——认识SARS和冠状病毒图片集”,在院网首页播出。2003年12月武汉病毒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就关于合作建设《中国科普博览-----病毒馆》签订了合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年的编辑、加工、美术设计和页面制作等工作,病毒馆于2004年10月25日《中国科普博览》迎来5周岁的生日之际正式开通。目前共有认识病毒、病毒警报、利用病毒、病毒影院四个栏目,病毒模型与阻击病毒栏目将要上网公布。网友点击进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网站“科普博览”栏目即可浏览。

(4)  2004年禽流感流行期间,始终站在科普宣传{dy}线

  2004年科技活动周的{dy}天, 病毒标本馆的全体人员来到武昌区水果湖步行街,满怀热情地参加中科院武汉分院组织的科普文化广场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一本认识病毒与丰富病毒学知识的科普书籍《了解病毒》,并耐心、详细地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种有关病毒学方面的问题。

  科技活动周期间,病毒标本馆分4批接待了由湖北省团委少年部组织的小记者团,500名小记者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病毒标本馆,并观看《认识病毒》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防治》两部科教片。同时还热情地接待来自武汉三镇的市民60余人,武汉理工大学生物系150余名大学生,武汉理工大学刘东等老师表示拟以病毒标本馆为今后的一个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病毒学知识教育。

在科技周期间, 湖北青年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就2004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情况对我们进行了采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所的社会知名度。

(5)举办《病毒科普专栏》

为了满足大家了解病毒学一般知识的迫切愿望,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他积极联系水果湖街科协联合举办《病毒科普专栏》,专栏共3期,展出时间:9月1日-12月30日。

他经常与全室同志说:尽管科技活动周已经结束,但是科普活动依然在进行,病毒标本馆将把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为科普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      2004 9 30

29、在武汉分院第三届田径运动会表现出色

    2004年6月12日至13日,武汉病毒所派出52名运动员参加了中科院武汉分院第三届运动会,取得良好成绩,表现出色,并被授予组织奖;本人积极参加运动会。

 运动会期间,美丽的珞珈山下,激烈的田径场上,处处都留下了武汉病毒所职工团结、拼搏、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届运动会,得到了全体职工和研究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所党政领导、研究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所老年男子接力的老师(ZZP、YJP、我和LFH)也毫不示弱,在比赛中表现出{jj0}的进取精神,一步一拼,分秒必争,在4×100米的接力赛中获得第三名。60岁的我以顽强地毅力在1500米的老年男子组中跑出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30、《中国科普博览-----病毒馆》正式开通

   武汉病毒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于2003年12月就关于合作建设《中国科普博览-----病毒馆》签订了合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年的编辑、加工、美术设计和页面制作等工作,病毒馆于2004年10月25日《中国科普博览》迎来5周岁的生日之际正式开通。目前共有认识病毒、病毒警报、利用病毒、病毒影院四个栏目。网友点击“科普博览”栏目即可浏览。()

2004年,“中国科普博览”被中国网络文明工程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2005年9月,“中国科普博览”在{dy}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科普网站奖”和“技术奖”;2005年11月16日,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突尼斯阶段会议上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在电子科学组以{zy1}的电子内容及创意摘冠,勇夺本次大奖。年终我收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感谢信。感谢我在建立《中国科普博览—病毒馆》中的贡献。  

七、2004年光荣退休

31、退休、返聘

   2004年11月16日我60岁,正式办理退休手续。这一年里成绩斐然:发表科普图书、参加运动会、赴四川九寨沟疗养、病毒虚拟博物馆开播、评为所科普先进个人、禽流感的分离和鉴定工作取得可喜进展等。但是有一些工作还没有完成,为了搞好这些工作,研究室决定反聘我,继续工作3.5年时间。

主要负责病毒标本馆科普宣传工作、昆虫病毒的收集和活化增殖、参加研究室承担的科研项目(禽流感、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协助研究室主任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等。

 32、媒体报道的文章选登(1)

                    迁徙鸟大批飞到湖北 专家提醒:尽量不与接触  

眼下,候鸟大量飞到湖北。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CSL提醒:为防禽流感,尽量不要和候鸟接触。 CSL说,禽流感病毒变异很快,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人。万一必须和候鸟接触(如从事鸟类资源调查),一定要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穿工作服。 鸟类专家已在湖北省湖区发现先期飞来的白鹤、小天鹅、白琵鹭等候鸟。鉴于以前湖北曾发生非法偷猎候鸟的现象,他提醒,偷猎候鸟也可能感染禽流感。

                                         (楚天都市报 宋效忠 余平凡 刘铮)  2005年11月15日

 33、媒体报道的文章选登(2)

                                      科学家CSL在马房山中学与学生说病毒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主任CSL,来到马房山中学,与同学们谈病毒。一个小时过去了,不少学生感慨,其实病毒并不那么可怕,还能从中悟出些道理。

                               病毒的发现才100多年

  早在古埃及塑像中,就有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儿童形象存在。这一症状,现在人们俗称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尽管病毒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它却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CSL说,直到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杰林克才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现在,全世界已知的病毒种类达4000多种,在人类、动物、植物、xx身上,均已发现病毒。研究表明,病毒有原始的生命特征,在细胞内寄生,能够自我复制。

  病毒的形体非常微小,绝大多数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现身”。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大多数病毒粒子直径在10纳米左右,10万个病毒粒子排列起来,才勉强能用肉眼看到。不同病毒的形体差异很大,最小的联体病毒直径仅18-20纳米,{zd0}的动物痘病毒直径可达400纳米。

                            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今年7月以来,一度肆虐亚洲的禽流感再度卷土重来。继罗马尼亚、希腊、俄罗斯出现疫情后,英国和克罗地亚10月21日也首次拉响禽流感警报。一时间,人们再次谈“禽”色变。

 “据文献记载,禽流感最早发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此后,这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CSL说,禽流感一旦发生,会导致家禽大量死亡,给家禽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同时严重影响贸易发展。

    CSL说,尽管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未掌握有效的预防和xx方法,仅能以xx、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等方法防止其蔓延,但它目前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健康生活防病毒

  除了禽流感之外,人们对“SARS”病毒的危害还记忆犹新。2002年11月16日,“SARS”最早出现在广东的佛山市,那时,它的凶狠本质还没有xx暴露出来,少数患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撤销了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其从疫区名单上删除,意味着中国科学抗击“SARS”取得了胜利,这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战胜疾病的历史上。

  CSL认为,禽流感的肆虐、“SARS”的流行,会促使人们对自身的某些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从而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例如不随地吐痰,经常通风,不吃野生动物等。同时,人们从中认识到,提高自己身体的免疫能力,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2005-10-25 :楚天都市报 )  记者 陈道林 通讯员 沈汉斌

 

34、复旦大学百年大庆

2005年是我的母校--复旦大学的100年校庆,我于9月22日搭乘火车次日中午抵达上海,在CQX同学事先安排的离火车站很近的普通旅馆住下,在登记时很巧遇到YXL、XXF夫妇,多年未见显得特别亲切。

24日上午8点我与YXL、XXF夫妇一起共进早餐,9时一起到复旦参加校庆活动。61届生物系的同学相隔38年几乎认不出来了;生化班应到33人,实到15人,大家彼此都还认识;HYJ自从毕业后头一次碰到,他下午急于乘飞机回美国,显得来去匆匆没有闲谈的机会。下午WBW、GFT、ZMJ、LXH与我分别在生物楼、江湾新校区前拍照留念并共进晚餐。LSH刚刚开过刀,我特意送保健药品给他,起辅助xx作用,25日上午他邀请我、CQX、YXL夫妇到他家白相,并设午宴款待我们。

CQX是我们的老大哥(调干生),到过朝鲜战场,与我在同宿舍住过,他自始至终负责组织百年校庆活动,对于70岁的老人来说确实不易;我送一个菊花石笔筒给他留念(他会书法,写一手好字)。

CQX11月邮来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DVD光盘,从中我得知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前任校长、复旦的校训:团结、服务、牺牲。

 

35、我的家庭

   我1972年由武汉纺织研究所孙YY工程师介绍和XB认识,74年5月办理结婚手续,6月份到上海与温州旅行一趟,路过苏州、杭州等地。75年、79年CL、CG分别出生,现年35、31岁,他们分别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和武汉工业大学,女儿后来在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女婿在北大方正集团工作;儿子在武汉某电脑公司任程序员,搞Java编程工作。我们一家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和睦的氛围,使家庭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个健康细胞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宁静港湾。

 

36、业余爱好

我从大学开始跟随兄弟WY,在暑假里到温州师范学院学习游泳,WY从小在瓯江里游泳,水性较好,到大学毕业时我仅仅可以游25米左右。到武汉工作后,夏天天气炎热难忍,下班后几个单身相约,到水果湖游泳池玩水,慢慢地能够游一百米左右,1968年参加我所组织的横渡东湖活动,估计大约有300-400米。

74年成家后,我和夫人有时也去东湖、武汉大学东湖游泳池游泳,后来分别带女儿和儿子到武汉测绘学院游泳池学习游泳,因此我们一家人都能游泳,儿子现在自由泳一口气能够游1000多米;可以说游泳已经成为我们家庭成员共同的业余爱好。

从2003年开始我们购买英东游泳池的合家欢卡、通用年卡,几乎天天有人去英东游泳。游泳能够锻炼身体,同时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决心一直坚持运动下去的,因为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快乐和健康。

 

37、安居乐业

 我1967年到武汉工作,75年成家后住房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自从16平方米的平房到11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楼房,总共搬过8次家。在20平方米的平房住过3次,然后过渡到1.5间、2间、2.5间,到现在的3间;独身时仅仅有可怜的几件行李,但是现拥有冰箱、电扇、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冬天单位还有暖气供应,住的非常舒服。如果与上海的一些同学相比,不论在住房、工资待遇与安居环境等方面都好一些,因此我自己感到非常满意;另外我们膝下有一女一男,家庭生活是美满与幸福的,我心态也很平和,我经常告诫自己:‘知足者、长乐也’。

退休后,我还在研究所内发挥余热;同时也比较注意锻炼身体,保重身体;如果有条件的话,希望和夫人一起到福建厦门、海南、上海、西安、成都、温州等地旅游,有可能的话,争取到西欧旅游,在自然界中陶怡情操、追求一个好心情。

 

38、病毒标本馆的建立与发展(病毒所50所庆的征文稿)

                      中国病毒标本馆的建立与发展

1992年由所计划处积极筹划并得到中科院生物局的支持,在室主任ZL、ZLQ的领导下,中国病毒标本馆开始筹建。原来展示厅面积仅有60M2,采用图片、文字、模式标本和宿主标本为展示手段,1993年正式向社会开放。该馆于1998、1999年分别被授予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见图1,DH摄影)。

2000年中科院生物标本馆网络建设项目工程启动,病毒标本馆碰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病毒所领导和我室全体同志抓住这个机遇,进行标本馆改、扩建工程。

工程主要内容如下:1、大楼5楼原玻璃温室因长期失修而严重渗水,必须拆除并决定改造为面积达500M2 的病毒标本馆;2、病毒保藏大楼进行全面装修:大楼外墙贴乳白色瓷砖,使大楼外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我室配合各个施工单位完成大楼内的装修,包括主要实验室更换新试验台、完成无菌室改造 (面积40 M2)、实验室仪器的更新换代工作(增加了价值90万的仪器设备)、2—3楼走廊安装了宣传展板(印象工程)等,使实验室步入崭新的工作状态,为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3、展厅的布展工作:包括展厅装饰工程设计与制作、展示内容的审定、喷绘以及多媒体厅的设计等。

在所领导和有关研究组同仁的通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室同志团体一致、努力拼搏、加班加点,经过1年多的努力工作,完成了病毒标本馆展厅装饰工程设计、展示内容审定和喷绘等工作;并且完成了多媒体展厅的制作,按时参加了200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活动。改建后的中国病毒标本馆面貌焕然一新(见图2)。

2003-2005年申请并获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专利14项,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弧型围柱式展柜’、“病毒标识体”;同时采用了声、光、电结合的演示手段,以及大量彩色电脑喷绘图版和等比例放大的各类病毒模型等展示方式;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毒的发现与阶段性研究历史、分类和命名、基本特性,并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当今人们普遍xx的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常见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的科普知识。

以2002年科技活动周为例,接待了中、青年学生,本所离、退休职工,新闻记者与一般群众共达2000余人次,受到中科院生物局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肯定;2002年被中科院等单位授予“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2003-2005年病毒标本馆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全国、湖北省科技活动周活动,同时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被湖北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评为2004、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周优秀活动奖。

中国病毒标本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14个年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中科院其他标本馆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加倍努力工作,为宣传、普及病毒学知识和我所创新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39、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

本书于2006年6月6日由《中国当代思想经典》编委会编辑、中新出版社出版,我的学术观点在p86页面上。

                           中国病毒标本馆科普能力的研究(摘要)

生物标本馆依据生物种类不同可分成动物、植物、水生生物标本馆等,中国病毒标本馆是以病毒为对象的生物标本馆;主要功能是开展病毒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活动,作为对外宣传窗口,提升病毒所的社会知名度。

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微小的生物,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手段是以病毒模型、图片和宿主标本以及多媒体放映等方式,展示病毒学科的发展,病毒特性以及病毒和人类的关系等。

采取的措施:

1、根据新生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增添标本馆展示厅的展示内容;2、到中小学校进行科普讲座;3、举办街道科普橱窗;4、通过网络,广泛宣传科普知识;5.出版科普图书等。

 从病毒标本馆开展科普工作的基础条件以及标本馆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标本馆开展科普工作是可行的。

另外,从我国公众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城市强于农村,中青年强于老年人;因此对广大的农村更需要加强有关科普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科普经费的支持力度,病毒标本馆也得到中科院经费支持,在病毒学的科学普及方面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今后病毒标本馆在科普工作的方法上要大胆创新,利用网络系统进行科普宣传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决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在科普工作中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当代思想经典》入刊登记表    FX-219

 

40、入编“中国当代人生格言”

 本书于2006年5月由《中国文化报社》总编室编辑、中央文化出版社出版,我的人生格言在p87页面上。由于撰写的人生格言积极向上,思想内涵深厚,语言优美,被评为优秀作品,并发荣誉证书。

人生格言:“正直、真诚、勤奋、拼搏为立身之本,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1、学生ZSC的来信

 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寄推荐信给Dr. Nohturfft和您的鼓励。

照片已经收到,您和师母照得很好,剩下几张也挺特别的,是在日本照的吗?我也随信附上几张照片,希望不会塞满您的邮箱。

另外,哈佛医学院有一位老师Professor Daley也要推荐信,请问您可否将推荐信寄给他。他的E-mail地址是   george.daley@childrens.harvard.edu

他的地址是

George Q. Daley, M.D., Ph.D.

Karp Family Research Building 7214

Children's Hospital

300 Longwood Avenue

Boston, MA 02115

1-617-919-2013 (phone)

1-617-730-0222 (fax)

george.daley@childrens.harvard.edu

                                                                      此致敬礼   学生ZSC

 

42、给孙纪更所长的信

尊敬的孙纪更所长和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是一位退休的科研工作者,因工作需要还在原单位返聘;由于我一贯比较注意身体锻炼,平时经常参加跑跑步、游泳等运动,因此身体还算健康。但是近2年来随着年纪的增大,老年常见病――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悄然出现,自我感觉尿等待、尿不尽、夜尿次数3-4次,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2005年12月在武汉友好医院确诊为前列腺增大(4.9*3.9*4.1)。

因此从去年开始,我非常注意寻找该病的有效xx方法。经朋友介绍我购买了2瓶美国热销产品保列TLC,因为价格、服务方式等没有坚持服用。后来在报纸上得知贵所免费赠送中医自治前列腺疾病的图书,我欣然写信告诉自己疾病症状并希望得到孙纪更教授编著的书。没有几天贵所就给我免费邮寄赠书,收到后我仔细阅读并学习到有关前列腺疾病的知识,我心想:补虚化瘀法对于像我这样初患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效果一定不错,同时可以免除手术xx的痛苦。

2006年1月,我决定购买成药 “圣方”,经过电话联系,得到贵所专家的热情指导,并很快邮寄1盒“圣方”,我按医嘱每日3次、每次5颗胶囊,服用10天左右,感觉到尿不尽现象有所好转,之后我连续服用5盒“圣方”,期间多次电话联系都得到贵所专家的悉心指导。经过4个月的成药 “圣方”xx,目前尿等待、尿不尽、夜尿次数多的症状基本消失,睡眠的质量得到提高,身体的康复使我精神、工作愉快。特此,向孙纪更所长和各位专家致谢,感谢你们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风医德;并表示我自己乐于与其它前列腺疾病患者交流防治该病的心得和体会的愿望。

                                   致礼                                                     CSL 2006 4 30

 

43、守着“潘多拉的盒子”做实验

 病毒所有个特殊的部门——病毒资源和信息中心。这里保存着900多种贴着标签的病毒,如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及xx病毒等。医学病毒中包括各种传染病毒,xx就是一个病毒“大本营”。记者置身其中,看着眼前那些写有“水泡性口膜炎病毒”、“肝炎病毒”、“爱滋病毒”、“狂犬病毒”、“禽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字样的标签,想象它们曾经在人类面前露出的“狰狞”,心里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所有装病毒液的玻璃器皿,都是先装进封闭的铝盒,然后再放入摄氏零下80度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有些烈性传染病毒则保存在密封的液氮罐里,那里面的温度一般达到摄氏零下196度。冰箱外用铁链缠捆,还加了至少两把锁。病毒资源和信息中心CSL副研究员告诉记者,平时他们要取病毒做实验时,都要经过登记批准,并且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场。“这些病毒就像‘潘多拉的盒子’,如果被不法分子偷去,那对社会危害可就大了。”CSL说。

病毒中心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病毒的收集、分离鉴定,以及建立病毒数据库等。数据库的作用就相当于为病毒建立的档案。比如,研究人员会给病毒的基因“画图”。画图前,专家们会把病毒基因里的DNA和RNA(核糖核酸)抽取出来,经过许多复杂的工序,然后放大、照相,在电脑里描绘出具体的序列构成。在专家的描绘下,病毒的基因图是一张类似心电图的长条波型图,不同的病毒基因图放在一起,就可以逐段进行比较。“这是为了发现病毒间的亲缘关系,就如同xx排查犯罪嫌疑人一样。”陈绳亮给记者做着比喻。

他们还会把像禽流感这样的病毒灭活,“就是用化学的方式破坏病毒的核酸部分,只保留蛋白。说通俗一点,就是把病毒‘砍手砍脚’,把‘内脏’拿出来。就好比动物园里的毒蛇被拔掉毒牙一样,病毒对人体就不会产生危害了。”

在病毒资源中心保存的病毒中,有些已被人类制服,有的甚至已被消灭,那又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病毒呢?CSL副研究院神色凝重地告诉记者,病毒一直在伺机侵害人类,就是那些早已被制服了的病毒,近年来也正以新的面目卷土重来,令医学难以对付。比如说禽流感病毒,会在自我复制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它的每一次复制所产生的新病毒都可能与“原版”不同。“有的病毒眼下看起来没起作用,但保存在那里,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楚天金报记者胡诚采访本人写的报道,登载于楚天金报2006.7.25冰点焦点栏目)

 

 八、结尾语

  为本人生于浙江温州市,在家乡渡过幼年、童年和少年,17岁离开父母到上海念书,在我的回忆录中曾经描述过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特别是温州市二中就座落在海繵山麓、瓯江之滨,我在那里渡过6个春秋,那里有我敬爱的老师;有初中、高中时代的同窗好友;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海繵山是我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圣地。为了报答家乡的滋养之恩、母校的培育之情,我想将回忆录定名为《不断的海繵情结》。

在2010年春节之后,我的回忆录初步定稿。现在展示出来,献给一贯关心、支持、呵护我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们;同时也恳请您们-------博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或者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修改奠定基础,我谢谢各位朋友。                   

                             

                                                         CSL 于武汉小洪山      2010年3月4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回忆录《不断的海繵情结》 - 海繵山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