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绿色屏障 绿色长廊 绿色银行

  ——贵州省赤水市林业发展纪实

   文/本刊记者 邢章萍

  打开遵义市下属赤水市的政府门户网站,“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字幕在不停地滚动。赤水市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扬名。这座城市与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走进赤水市,你会因它秀丽的景色而驻足。满山葱绿的竹林把你带进了绿色的海洋。它拥有214.48万亩的森林资源面积,75.95%森林覆盖率,居贵州省{dy}位;“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使赤水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务院{wy}以行政区命名的{gjj}风景名胜区;它是原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2006年,国家林业局经重新复核评选,再次授予赤水“中国竹子之乡”称号。

  近十年来,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又促赤水市的生态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生态建设成就喜人

  历来重视生态建设的赤水市,被称为贵州的“生态边城”。从“中国xx竹乡”、“{gjj}风景名胜区”到“{gjj}生态示范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再到“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摄影创作基地”,这些荣誉向我们展示着赤水市的生态建设成果。

  赤水发展竹产业,为长江上游构筑了绿色屏障,为发展生态旅游建造了绿色长廊,为农民致富创建了绿色银行。

  2009年赤水市林业总产值已达1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44%,竹农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竹业的收入近70%。纸浆厂投入达产以后,竹业总产值可达30亿元,国家和地方可增加税收2亿元,竹农人均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赤水人将圆“扛着竹子奔小康”之梦。2009年,赤水河出境段泥沙含量比2000年降低了66%,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400万吨。同时,赤水重视对竹材的加工利用,实行以竹代木,每年替代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等于每年保护了6万亩森林。

  自2005年以来,该市一二三产业比例逐渐趋好,一产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二产和三产则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些都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竹业大市的发展。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发展竹业成为赤水市的{sx}。截至2009年,全市竹林面积已达到123万亩,竹林面积占赤水市面积的45.52%。随着20万吨竹浆项目投产,赤水市进入了“以竹产纸,以纸兴工,以工养农,以农护竹”的循环经济轨道。

  国家实施xx林禁伐和退耕还林工程后,赤水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12月第五次党代会上确立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正确的发展战略,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市乡两级一届接一届坚定抓竹业发展、干部群众一年又一年致力于竹业建设并最终取得生态建设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重声明:资讯 【贵州省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系列报道之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