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资讯】解决“三农”难题应侧重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流通模式,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形式已步入多元化,诸如生鲜超市等新型经营业态出现在销售终端,并有广泛推广之势。据四川日报消息,经检验,四川省2009年无公害生产基地的产品全部合格,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抽检合格率均为{bfb},全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近一半。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生鲜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我国大中城市,超市超越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的主要零售渠道。在如此良好的发展前景背后,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使得农户面临着经营条件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中国农业的规模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农户常常抱怨产品销售困难,销售价格低廉。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市场体制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产─供─销链条还不够完善。

    在扶持“三农”政策上,政府除了需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外,还应该致力于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行有机衔接产─供─销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农业经济形态,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服务内容。

    作为一类特殊的变质产品,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时鲜性、季节性、地域性、随机短生命周期等特性。而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蔬菜和水果采摘后的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这种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日本仅有1%~3%,粮食平均损失也有14.8%。其中广东省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重庆仅新世纪百货超市因生鲜损耗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1亿元。

    黎雪荣指出,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导致:{dy},市场体制不健全,产业组织不成熟。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相对还比较少,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不利于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作业。第二,流通渠道层级复杂。比如供应商过多、流通渠道过长、农贸市场运作管理不规范等。第三,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物流服务商专业水平有待加强。此外,还有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超市内部管理水平等问题。

郑重声明:资讯 【【冷链资讯】解决“三农”难题应侧重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