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企业发展之路

一、规模扩张之路:区域称王→全国扩张→国际化
1、区域称王
中国很多成功企业都有做“区域王”的历史,企业通过对产品创新、对消费需求细分,锁定区域进行密集的广告投放、全面的渠道推广,同时强化既有的厂商关系维护,通过特色产品、特色渠道和特有客情,实现其对区域市场的独占,打造自己的区域竞争优势。如“小洋人”,正是由于其对农村市场了解深入,对河北、河南相对熟悉,更推出具有特色的“妙恋大果粒”品项,实现了对河北、河南等区域的强势覆盖。
2、全国扩张
“区域称王”后,全国扩张便被提上日程,企业通过全国化的生产基地布局、便利化的物流配送安排,选定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品项,聚焦使用企业资源,强势拓展全国市场。如“快活林”通过大规模的广告传播、广泛渠道招商,同时强化“摇一摇”的生动产品诉求,布局全国,快速推进企业成长。
3、国际化进军
全国性企业是具有规模优势的,而国际化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中国食品企业更多的介入国际市场竞争,或在国外设厂,或在国外销售,或收购国外企业,快速走向国际化。
二、口味升级之路:独特口味→改良口味→复合口味
1、独特口味
中国食品的初始往往“口味独特”,以独特的口味赢得消费者青睐,以独特的口味促进消费者持续购买,“独特口味”使中国食品企业站住了脚跟,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此种“独特”也是其产品创新的重要基因。如椰树椰汁的“口味”,别致爽口,助其开创了“中国椰汁饮料”{dy}品牌。
2、口味改良
“独特口味”助中国食品获得了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了产品销售,但“独特的口味”也使产品消费受限、人群狭窄,产品要真正的实现“常销”、“畅销”,就要对“口味”进行必要的改良,实现“口味优化”,如王老吉对产品“口味”的改良,使其口味更加优化,更适于北方消费习惯,使其走向全国。
3、复合化口味
消费者的消费日益时尚化、个性化,对口味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吃一种食品,得多重享受”早已深入人心,“口味复合化”已是大势所趋。为适应此类需求,食品企业奋争不断,或是“跨品类创造”,如“啤儿茶爽”的推出;或是“工艺革新”,如乌江榨菜“三腌三榨”的提出。
三、包装升级之路:基本化→便利化→情感化

1、基本化包装
初期阶段的中国食品多是“基本化”包装,侧重于产品运输和内容物保护,主要功能是产品的有效保护,基本化包装适应了中国食品初期“工业化”的需求,以产品的规模化、销售的跨区域来获取市场,实现产品的快速周转;如炒货类食品,大量产品至今仍是“无包装”销售,以散称居多,即使已经包装化的产品,也是基本的“保护性包装”,对于产品包装的“美观”设计、标准色应用、原料显性化等均未有良性规范展示。
2、便利化包装
随着食品销售扩大、产品竞争加剧,包装的便利化日益明显,食品包装日益凸显产品特点、原料特色,同时包装更加便利,更便于消费者购买,pET、铁罐、铝罐等日益得到应用。如pET包装在“饮料行业”的大规模使用、利乐包在“牛奶”行业的广泛应用等。
3、情感化包装
消费者需求日益升级,在食品完成其既有的“充饥”“解渴”等基本功能后,环保、美观、个性等需求凸显,更多的消费者希望找到能表达自己情感、彰显自己个性的食品,食品不仅用来消费,更变成了自己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是自己生活价值的一种延续,前段时间“Hi食品”流行就是此种趋势的具体体现,如“减压食品”的推出、“口红糖”的出现等。
四、品牌打造之路:无品牌→空心品牌→系统品牌
1、无品牌
中国食品起初往往是“没有品牌”的,在改革开放之初尤其如此,大量的食品是走量的,品牌打造远未提上日程,这点在炒货行业、面粉行业、大米行业等尤为明显,无品牌销售使中国食品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部分品牌完成了产品构建、品质提升、形象建立等必要动作,也为后期的品牌建设奠定了部分基础。
2、空心品牌
经历了“无品牌”的操作,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竞争,部分优秀厂家开始了自己的“品牌之旅”,尝试着整合产品、建设品牌和进行必要的品牌传播,但此时的品牌操作是粗放的,没有系统的品牌规划、品牌设计欠整合、品牌传播无协同、品牌管理欠缺,最终的结果是“品牌空心化”,品牌仅仅成了“一个形象”“一句广告语”“一个代言人”,其对销售的拉动作用仅仅表现为“广告传播”引起的销量上涨,真正的品牌价值倒无从谈起了。
3、系统品牌
“空心品牌”对销售的拉升作用是有限的,无法长期促进企业销售的持续增长,而传播的高费用更使企业“谈品牌色变”,系统品牌便呼之欲出。品牌需要系统规划才能彰显品牌价值,才能使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美誉度持续完善、忠诚度得到培育、联想度得到强化、影响力得到巩固、传播力得到整合,使品牌管理得以规范、品牌价值得到彰显。如王老吉对于“凉茶饮料”的xx展现,汇源果汁对于“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持续诠释。
五、营养升级之路:营养较少→营养丰富→营养复合
1、营养较少初期食品的营养是比较少的,食品的作用仅仅是“充饥”“解渴”等,其诉求也多限于人对食品的基本需求,高营养的满足是较少的,如方便面行业初期仅仅是为了“吃饭时更方便”,面块的功能xx于“干吃干泡兼顾”,料包也只有单料、双料包。
2、营养丰富
经济持续发展,消费者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向健康等需求升级,食品的发展也向营养层面过渡,大量的营养类食品涌现,营养补充极大化丰富,如方便面行业就体现出营养升级的态势,面块功能从“干吃泡吃兼顾型”升级为“干吃、泡吃细分型”,同时出现了“煮吃型”面块,而料包也升级为“三料”包(粉包+酱包+菜包)。
3、复合营养
消费者对营养的要求是不断升级的,对营养的补充日益看重,营养的复合化日益凸显,消费者希望“吃一种食物补多种营养”、“吃一种食品尝多重美味”,口味越来越多元化,营养消费越来越复合化,如方便面不但出现了“康师傅”的“美料”、“今麦郞”的“弹面”,更出现了斯美特的“辣面”,市场一再细分,营养多次复合。
六、消费拓展之路:小众消费→分众消费→大众消费
1、小众消费
食品总是先为小部分人优先试吃试尝,再为更多的人接受享用,每个人对食品的诉求不同,有的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注重“味道美”,有的注重食品的“科技含量”,众口难调,每一种食品都会有自己的首次消费者和重度消费者,大众食品是如此,珍稀食品更是如此。如“王老吉”凉茶是先从岭南开始消费,多为小部分“上火”人群所追捧,其原先诉求的主要功能也是“上火”;而更多的海鲜珍品至今也只能由“少数富贵人群”享有。
2、分众消费
小众市场成功后,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了食品口味、功用,接受了此种食品消费,持续的购买使其“小众市场”不断扩大,销售额持续上升使其消费效应集聚,口碑传播使其消费人群增加,“分众消费”应运而生;如王老吉经过多年经营,市场由岭南拓展至广东市场。
3、大众消费
“分众”消费集聚到一定程度,更多的消费者乐于消费产品,更多的客户愿意协同运作,企业顺势而为,启动了“大众消费”,渠道细分覆盖便利其购买,广告传播激发其消费热情,多种手法打造优秀品牌,强化激励驱动客户快速回货,以“大众消费”体现企业价值,如王老吉以“怕上火喝王老吉”来凸显产品卖点,以渠道精耕操作市场,掀起次次热销浪潮,成功启动“大众消费”。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食品企业发展之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