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简析A_luobingzy_百度空间

2005年以来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美在高度xx中东的同时,曾力图向“9·11”以前的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回摆。一方面应对中东局势,同时力求保持亚太基本稳定。美国借口朝核问题、台海局势等问题在亚太地区适度制

造紧张,借机在安全战略和军事部署方面进行大幅调整,力图加深美与其亚太地区盟国和准盟国的战略关系,保持对亚太地区局势的主导优势。在谋求控制东亚局势的同时,谋求掌控东南亚和南亚局势发展。因此而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战略合作,美日联合作战计划公然将合作目标涵盖中国的台海地区。美国将部分军事指挥中枢职能前移至日本本土,并把相当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力量进行重新部署。美日双方互有所求,日政府借机在军事建设、海外派兵等一系列方面加快步伐,不断出现实质突破。在提升美日同盟关系的同时,美国还继续强化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菲律宾的传统合作关系,以恩威两手牵制其独立外交倾向,保持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主导权,平衡处理和拉拢南亚大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并以海啸救灾、经济合作、联合军演等诸多缘由和手段,加紧拉拢印尼、泰国、越南,寻求以反恐名义介入马六甲海峡,力图加入东亚峰会和共同体框架,迟滞东亚合作进程。尤其是2005年以来,美印之间的核合作出现实质突破,印度总理辛格访问美国,在印度尚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情况下就允许美国公司向印度转让核技术,标志着美对印度的核政策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尽管如此,印度国内牵制印美核合作的力量始终存在,印度自身也努力保持平衡和不结盟的大国外交政策。

  (二)美国因素对中国周边形势影响依然突出。尽管中国周边的中亚、东北亚、东海等地区安全形势变化剧烈,但中国秉承睦邻外交政策,努力为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但必须要清醒地看到,美国因素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增多。美国依然担忧中国真正发展后影响其利益,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中国保持警惕、防范和压力,想方设法延缓和遏制中国崛起,为其自身维持霸权和发展优势争取15年的战略机遇期服务,并同时努力引导中国融入美国主导和构造的国际体系。美国继续在中国周边谋篇布局,目的是在目前战略力量被牵制在中东的情况下,不放松对东亚的平衡,不放弃维护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和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在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新西兰、菲律宾等传统盟友关系的基础上,美借印度和越南、印尼、泰国等关系的发展与加深。特别是美日同盟深化,给中国周边安全和国家统一大业带来隐忧。美国2005年一度在中亚发动轰轰烈烈但昙花一现的颜色革命。朝鲜半岛局势依然充满变数,美国对中国的希望和压力同时增大。

  (三)在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仍不时被保守势力挑起。一些人士和媒体煽动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歪曲声调再度甚嚣尘上。2005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在新加坡多边军事会议上散播中国军事威胁论。美对欧盟推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施加强大压力,并压以色列甚至乌克兰等国停止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要求以梳理以往与中国的军事合作纪录,从严掌握尺度。特别要指出的是,美国防部发表所谓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不断毫无根据地攻击中国国防现代化,无端声称中国已成为第三大军费支出国,中国军事快速现代化将在亚太地区对美国和其他军事力量构成威胁;蓄意夸大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实力之优劣,企图以此为借口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实际上,所谓中国实际军费开支已居亚洲{dy}、世界第三的说法毫无根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此举再次表明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对美国此举表示强烈抗议和反对。

  (四)美国的对外政策日益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和金融安全。在贸易领域,美、欧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限制中国纺织品、鞋类等产品的出口。中美贸易争端背后实际上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政治因素。今后,中国的纺织品将大量出口美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呈现上升势头。西方国家借中国的经济贸易持续发展和上升,以及对外部资源和能源的严重依赖而强烈渲染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导致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复杂因素。国际能源与资源争夺日益加剧,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而伴随中国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国对海外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上升,而美、日等国趁机利用垄断抬高价格,或从中作梗,并散步中国能源威胁论。实际上,中国在世界能源领域占有的消费份额依然有限,国际油价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布什政府的战争政策和操纵手法,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导致的油价上涨非常有限。同时,美国对中国与拉美、非洲和中东国家密切联系颇有微词。美国2006年以来,不断借口进口玩具以及食品安全对中国的对美贸易进行刁难。美国还联合西方国家强迫中国人民币升值使中国的金融安全面临一定干扰。



郑重声明:资讯 【中美关系简析A_luobingzy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