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状(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床模式
地质构造背景
构造位置 矿床出露于板块缝合带的蛇绿岩套中。
成矿环境 矿床形成于扩张洋脊环境的岩石圈下部(莫霍面以下2km范围内),因洋壳俯冲作用而残留于俯冲-碰撞带。
赋矿岩石 为蛇绿岩套下部的镁质超基性岩,常见岩相组合为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岩石通常已塑性变形和蛇纹石化。
成矿时代 显生宙。
伴生矿床 可见石棉矿床、滑石矿床、菱镁矿矿床、蛇纹岩矿床。
矿床特征
矿床成因
的增加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将依次进入熔体,产生大量的玄武质岩浆和方辉橄榄岩、纯橄岩等地幔残余。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在不一致熔融过程中除形成玄武质岩浆和橄榄石外还因释放其晶格中的Cr而产生铬尖晶石,这些尖晶石与地幔中原有的尖晶石随之一起融化。由于Cr2O3与玄武质岩浆间的不混熔作用导致二者分离,后者上升形成蛇绿岩套中、上部的辉长岩、辉绿岩和拉斑玄武岩;前者因比重大趋于以小的熔滴在地幔残余中富集或在岩浆槽穴中聚积成铬铁矿的矿浆,最终冷凝结晶形成最初的矿体。随着板块向大陆边缘的运移,矿体及其位岩受到强烈的水平拉伸和塑性剪切变形,趋于形成与页理整合的扁豆状矿体(图3)。经洋壳板块的仰冲、碰撞使矿床最终就位于板块缝合带中。
图3 蛇绿岩中(阿尔卑斯型)豆荚状铬铁矿矿床模式图(引自郝梓国等人,1995)
1-镁铁质堆积杂岩;2-纯橄岩方辉橄榄岩杂岩带;3-方辉辉橄岩二辉橄榄岩杂岩带;4-堆积成因的铬铁矿矿体(浸染状);5. 豆荚状矿体(①不整合;②次整合;③整合);6-页理及剪切方向
找矿方向及标志
(1)不同时期板块碰撞带蛇绿岩套中由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构成的镁质超基性岩块;(2)与上地幔相比,上述岩相具有高的MgO含量和m/f值(>6),低碱值、TiO2(多<0.2)和ΣREE。(3)矿体主要产于纯橄岩相及方辉橄榄岩相,纯橄岩相越发育者矿化越好。
主要参考文献
1、裴荣富,1995,中国矿床模式,地质出版社,111-113
2、D.P.考克斯、D.A.辛格,1986(宋伯庆等人(1990)译),矿床模式,地质出版社,33-44
3、《中国矿床》编委会,1994,中国矿床(中册),地质出版社,553-587
4、鲍佩声、王希斌,1997,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地球学报,1997年第1期,25-37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