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西属金,西部的“金矿”在哪里?_《遵义》杂志_新浪博客

                             西属金,西部的“金矿”在哪里?

    从中国的五行学说而言,东南西北中对应的是木火金水土,西部属金。而今天的中国西部的“金矿”都在哪里?

 


金属之金

    被国土资源部称为“{sjj}金矿”的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其中两个都在中国的西部。现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

    在黄金储量大、品位高,被誉为中国第二个“金三角”的黔西南州,所属8个县市均有黄金矿点分布。烂泥沟金矿成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探明的{zd0}金矿。水银洞金矿区,探明其金矿储量达54.7吨。这两大金矿的潜在经济价值可高达140多亿元。

    西部是我国地质成矿条件{zj0}、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据国土资源部的估计,西部蕴藏着我国59%的锌资源、55%的铅资源和65%的铜资源。我国未经勘探的矿产资源更多位于西部高海拔地区。

    从中国的金属矿为主的矿藏地域分布上看,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很大。中部内陆地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铜、铝、金、银的保有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居xx。西部地区,铬、钒、钛、镍、汞、铂、铅、锌、磷、芒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磷矿、铅锌矿储量均大于东部和中部之和。目前,西部铅、锌、铝土矿、金、磷、硫铁矿保有储量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或中部的两倍以上,可望发展成为 21世纪中国重要的稀有贵金属、化工非金属矿业基地。

    作为西部{zd0}的有色金属矿业企业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码601168),就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2004年入选2003年度铅锌采选业全国“效益xx”企业,并在同行业企业中排名{dy}位。公司下辖的锡铁山铅锌矿有年采选铅锌矿石150万吨、生产铅锌金属16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是国内{zd0}的独立矿山企业。

 

能源之金

    我国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蕴含了丰富的能源,由于人少地广能多,人均拥有量{zd0},但消费量相对最小。

    煤炭资源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zd0}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

    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按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煤。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但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同消费分布脱节,无论从每一能源种类或能源总体看,其分布与消费区的分布都很不一致。基本上是能源富区是消费穷区,而能源穷区是消费富区,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东的大量供应运输将是我国能源供需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 

 

医药之金

    除了矿藏、能源资源外,西部地区还有着丰富的生物医药和旅游文化资源。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民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藏、蒙、维、苗、傣、彝等多种民族医学体系组成。由于地源、环境和气候等多种因素,西部地区成为民族医药的重要盘踞地。

    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省份纷纷将民族医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云南的云药,贵州的苗药,青海和西藏的藏药,新疆的维药,内蒙的蒙药等,逐渐绽开了民族医药产业化的奇葩。

    有着“草药之省”称呼的云南省,现有中药资源6559种,其中药用植物6157种、药用动物372种、药用矿物30种,丰富多样的xx资源,为研究开发生物医药提供了良好条件。云南大力推进研制民族药、xx药、生物制品、疫苗等,使医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该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增长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

  1995年,贵州省民族医药产值仅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但到了2003年仅苗药工业产值就占到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发展民族医药被该省确定为优势产业之一。

    目前藏药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和产业规模,成为青海和西藏的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藏药企业西藏诺迪康药业成为西藏第—家上市公司。西藏上市公司奇正藏药生产的奇正消痛贴一个产品一年的销售就达2亿多元。

    西部各地政府把发展经济的一个重点放到民族医药上,正显示了它的增长潜力。但与此同时,由于诸多原因,小散乱也是西部地区民族医药产业的一个普遍特征,而这恰恰蕴含了巨大的商机。

 

旅游之金

    旅游业是{zfh}21世纪体验经济学理论的产业类型之一,具有生态性、环保性、重复性、持续性的优势。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所形成和留存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高山、极高山和冰雪旅游资源:我国西北和青藏高原有海拔8000米以上的极高峰9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数十座;高山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山地冰川,是世界低纬度山地冰川的主要分布区,具有发展登山和冰雪探险旅游的不可比拟的资源条件。

    河流和湖泊旅游资源:世界{dy}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国{zd0}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内陆{zd1}点的湖泊艾丁湖、神奇的哈纳斯湖、{zd0}的咸水湖青海湖和{zd0}的盐湖柴达木察尔汗盐湖等都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青藏高原和高山生态景观、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天山南北的高山草原风光、四川卧龙、新疆天鹅湖、青海湖鸟岛等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沙漠戈壁旅游资源:浩瀚的沙漠、戈壁和雅丹奇观构成具有特种功能的旅游资源。其中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中已建成横贯沙漠腹地的公路,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文化、云贵高原的民族风情、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等。

    2007年5月,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提出建立西部地区旅游高层协调会议和机构,共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开发建设规划,共同协调、管理西部旅游市场,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企业联合开发、联合经营区域旅游线路,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旅游集团,引导和鼓励境内外投资者独资或合资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新兴的重点和支柱朝阳产业。但整体而言,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这也就隐藏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地缘之金

    西部地区尽管处于内陆,按过去的思路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状况,显然处于地缘劣势,但如今随着中国与西部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善,交通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对外开放的思路的拓宽,与15个国家接壤,西部地区的地缘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凭借地缘、族缘优势,西部地区同中亚、南亚等周边国家开展边贸和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日渐改善和西部开发的实施,西部目前的地缘优势增强,成为中国向西开放,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门户所在。尽管与我国西部接壤的周边国家经济并不发达,但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国家有着xx的文化联系,而且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近,资源结构和经济技术有明显的互补性。近几年,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关系的明显改善,以及趋同的对外开放政策,为我国的边境贸易和西部同周边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蒙古、巴基斯坦相邻,中国的轻纺工业相对发达,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弥补中亚及蒙古诸国在这方面的不足,虽然中亚和蒙古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但它们在木材、钢铁、水泥、化肥、重型机械等行业具有相对优势。同时,西北地区与中亚哈、吉、塔三国有3306公里的共同边界,其间对中亚开放的各类口岸有十余个,并有铁路与公路相联,中亚是中国西出亚洲至欧洲的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中国则是中亚国家进入太平洋并跻身国际市场的出海口,双方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西南地区连接着南亚和东南亚市场,西南五省区可以与印度东北部和东部、缅甸全境、孟加拉全境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西南地区可以和东南亚的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老挝和越南等国进行资源型的互补余缺。如以西南的蚕茧、丝绸、名酒、中药材,同东南亚国家的橡胶、玉石、石油、木材、椰油、贵金属进行交换,同时西南地区在电子、航天、机械制造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东南亚国家的轻纺工业则更具潜力,双方可以在这些领域进行互补。

    利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将改变中国单一的沿海开放格局,拓宽合作领域,为实施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战略提供便利,而且能沟通东亚、中亚与南亚等潜在市场的经贸往来,创造数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区域市场,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我们可以扩大市场空间和商品流通领域,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西部作为通道和桥梁作用的区位优势;可以创造投资需求和投资热点,以区域为整体来吸引外资;可以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充分发挥能源、交通和通讯信息网络化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然,目前该地区还存在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地形结构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高、成本大、见效慢等不利因素。但近年来,该地区经济、政治、安全与国际环境正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发展,区域经贸合作条件已基本成熟。目前,西北与中亚、西南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起步,这将成为我国有效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不容低估的经济增长极。

 

政策之金

    2001年1月1日,为体现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国务院制定并开始实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

    2006年7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产业是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促进其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包括:

    一、重大项目布局实行同等条件西部地区优先。合理调整全国产业分工格局,同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重点产业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按照统一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具备基本条件,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就地加工转化。

    二、坚持政府投入倾斜。从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投资补助和贴息,对西部地区给予倾斜。对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枯竭矿山治理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适当照顾。

    三、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西部地区符合信贷条件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有效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在西部地区组织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支持西部地区以股权投资方式吸引外资。

    四、支持合理的用地需求。对西部地区重点支持的6大特色优势产业在4类增长极地区布局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在土地供给方面国家依法保证。

    五、改善发展环境。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地,要加强供电、供排水、供气、道路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依托重庆、成都、西安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整合物流资源,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六、推进东中西互动。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引导东中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促进东中部地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七、扩大对外开放。加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特色优势产品出口,支持边境口岸和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边境贸易。

    而实际上,自从1999年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投资开发西部的优惠政策措施。

 

成本之金

    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中的{zd0}经济比较优势之一就是劳动力和房地产成本低廉,随着东部沿海地区成本价格的抬升,西部地区的这一优势相对更加凸显。

    随着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西部的交通瓶颈逐渐缓解,加上以网络和移动通讯为{lx1}的通讯事业的更加发达,西部过去的信息闭塞的问题在硬件上得以突破,尤其是对西部接壤国家的开放和日益繁荣的边境贸易,都使得西部不再“偏僻”,而这一切都极大地缩小了企业成本。

    更何况,由于上述六大优势,企业的生产要素在西部地区不仅能够得以就地解决,而且因为就地取材,所以价格自然更为便宜,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这也是越来越多东部企业选择在西部资源供应地建厂封装,然后高价销售到东部地区的重要原因。

    1990年代后期,东部沿海企业逐渐出现内迁现象,西部资源富集、能源便宜,原料低廉,土地征用价格较低所形成的低成本是主要动因。金融危机之下,成本因素更加重要,因此,现在可以说是又一个{zh0}的到西部地区投资、迁移的时代机遇。

 

市场之金

    按传统的地域划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十个省、区、市。国家在制订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将原分属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广西与内蒙古也纳入战略适用的范围,新定义的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区、市,土地面积68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5%,人口约3.58亿,占全国人口的28.9%。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西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无论从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还是人均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类似于城乡差距。如果说,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是世界{zd0}的市场,从国内角度看,农村是中国{zd0}的潜在市场,从区域角度看,无疑西部地区是中国{zd0}的潜在市场。可以这么说,中国是世界上{zd0}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和西部是中国{zd0}的发展中市场。正因为是发展中,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就比较大

    市场来自于需求,商机来自于差距。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类似于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但根据市场发展到{zh1}必然均衡化的规律,这种差距就是{zh0}的商机,也是{zd0}的未来市场。

    更何况,由于上述七大优势,尤其是从中央到地方,正在采取种种政策措施,来培育发展和鼓励刺激西部地区的消费需求的有效性,提升其购买力,不断扩大其市场空间。(署名)文 / 拾零

郑重声明:资讯 【封面故事:西属金,西部的“金矿”在哪里?_《遵义》杂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