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设计中的计算和步骤_宇宙_百度空间


请大家以尊重知识的严肃态度查看此文。。。。。。有诚意者,愿共同探讨有深度的技术问题。。。。。
    本文以用于电动自行车能源的铅酸蓄电池设计为例,介绍有关设计中的计算和步骤,虽然针对铅酸电池系列,但其中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对其它系列的电池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铅酸蓄电池设计
本文以用于电动自行车能源的铅酸蓄电池设计为例,介绍有关设计中的计算和步骤,虽然针对铅酸电池系列,但其中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对其它系列的电池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设计要求:
电池用途和要求:电动自行车能源,行程50公里,时速20公里。
工作电压:24V 工作电流:9A    循环寿命:250个周期
电池组外形尺寸:233×133×204    单腔内格尺寸:60×33×178
设计:
一、确定单体电池数目:
单体电池数目 = 工作电压/单体电池额定电压 = 24/2 = 12(只)
另外根据给定的外形尺寸和内腔尺寸,确定电池组应由12个单元格组成双排结构。
二、单体电池的设计与计算:
1.电池容量的确定:提高電性能的途徑就是改善限制電極的性能因素,而降低成本則是降低非限制電極因素的用量!
(1)额定容量:根据给定条件,电池额定容量为:
    工作电流 × (行程/时速)= 9A×(50km/20kmH-1)=22.5AH≒23AH
(2)设计容量:1.1×额定容量=1.1×23=25.3(AH)
2.单体电池极板尺寸与数目的确定:
(1)根据给定的内腔尺寸,确定极板尺寸为:
    正极板(板栅):164×58×2.0;      负极板(板栅):164×58×1.4
    值得注意的是极板的厚度设计。由于极板厚度直接影响着活物质的利用率。极板放电产物PbSO4的比容较大,随着放电过程的加深,极板孔率下降,使H2SO4的扩散发生困难,因而极板越厚,活物质的利用率就越低,所以在选择极板厚度时应全面考虑用户提出的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首先应保证电池的性能指标,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次要的性能指标,如对电池主要要求大功率,低温起动,则设计极板应薄些,然而相应地电池寿命可能就会降低。反之,如对电池主要须耐较强冲击振动和较长的寿命,则就要设计极板厚些。另外,负极板厚度至少为正极板的70~80%以上才适宜。
(2)单片正极板容量:据阿仑特(Arendt)经验公式:C=L×H×0.154 式中:
C:单片容量;      L:极板宽度(cm);
H:极板高度(cm) D:极板厚度(cm)
每片正极板容量 Ct =5.8×16.4×0.154 =6.55(AH)
(3)单体电池极板数目:
    正极板数目=单体电池的容量/每片极板的额定容量=25.3/6.55≒3.7=4(片)
而对起动型铅蓄电池,其极板额定容量的标准化数据为14AH/片。
考虑到铅蓄电池正极易于脱粉,变形及利用率较低的情况,设计时总是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此外,本设计为保证电池的容量取正极5片,负极6片,因此利用隔膜为10片。
3.据极板厚度,参照有关文献数据,本设计电池活物质利用率估计为正极为42%,负极为50%。
4.极板活物质用量的计算:
计算的一般步骤为:先求出活物质的理论需要量,其公式为:
      理论需量值=设计容量×电化学当量
再据此值与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求出实际用量;其公式为:
实际用量=理论值/利用率
其中两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当量为:PbO2:4.463g/AH; Pb:3.866g/AH,综上所述,每片极板活物质的实际用量由下面公式给出;
每片活性物质的用量=电池设计容量÷单体电池片数×电化学当量÷活物质利用率
所以:每片正极的PbO2实际用量=25.3÷5×4.463÷0.42=53.76(g/片)
      每片负极的Pb实际用量=25.3÷6×3.866÷0.5=32.60(g/片)
5.生产上铅粉用量的计算:
由于生产上不是直接将一定量的正极(或负极)活物质涂在板栅上,而是将一定氧化度的铅粉涂在板栅上,经过化成制得活性物质,所以,还必须将上述计算活物质的量折算成铅粉的量。
每克铅粉能生产出氧化度为此75%的铅粉量为:
氧化铅的分子量÷铅的原子量×0.75+0.25=1.057(g)
那么负板每片需用铅粉量=32.60×1.057=34.46(g/片)
1mol铅可转化1mol PbO2,对于正极板:
正极板每片需铅粉量: 25.3÷5×3.866÷0.42×1.057=49.23(g/片)
6.生产铅膏量的计算:
(1)本设计拟采用的铅膏配方:
            原料
极板类型    铅粉    BaSO4    活性炭    纤维    H2SO4 (d=1.10)
正极    250kg    -----    1.25kg    70g    37L(40.7kg)
负极    250kg    0.7kg    1.25kg    70g    37L(40.7kg)
(2)两极板中的铅粉含量:
正极铅膏中的铅粉含量= =85.61%
负极铅膏中的铅粉含量= =85.4%
设计中按铅膏密度为4g/ cm2计算。
(3)据设计容量计算铅膏需用量:
每片正极板所需铅膏量=49.33÷0.8561=57.51(g/片)
那么铅膏体积为=57.51÷4=14.38(g/片)
每片负极板所需铅膏量=34.46÷0.854=40.35(g/片)
铅膏体积为=40.35÷4=10.09(cm3/片)
三、板栅的设计与计算:
极板尺寸确定以后,板栅的设计主要解决板栅的结构,板栅合金组成,板栅的体积和重量。
1.选择板栅筋条的截面形状及板栅的结构:
板栅筋条的截面形状,常见的有三角形,菱形和椭圆形。它们各有其特点:三角形截状板栅的主要优点是在铸造时易于脱模,但对活物质的保持能力较差。菱形截面筋条对活物质保持能力较强,但要求模具精度要高且脱模较三角形困难。圆形截面筋条主要优点是耐腐蚀能力强,因为在其截面积与其它形状相同时,具有最小的同界长度;在其活物质保持能力和脱模难易方面界于三角形和菱形之间。
按本设计要求,可以选定板栅纵筋截面形状为菱形,横筋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面形板栅中纵筋和横筋的排列结构既会影响电流的均匀分布程度,也会影响活物质的保持能力,为较好地保持活性物质,通常是采用纵筋粗而少,横筋细而多的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并参照极板尺寸数据,确定极板结构参数列与下表:(单位mm)
名称    正极    负极
板栅高度(H)    164    164
板栅宽度(B)    58    58
板栅厚度(b)    2.0    1.4
纵向边框宽度(A)    3.0    3.0
横向边框宽度(A’)    2.5    2.5
纵筋条数(n)    3    3
横筋条数(n’)    32    32
菱形短对角线(a)    1.2    1.0
三角形底边长度(a’)    1.2    1.0
极脚高度(d)    3.0    3.0
极脚宽度        1.0    1.0
极耳宽度             16      16
2.板栅筋条中心距的计算:
由于选定正负极板栅的筋条形式,数目及板栅高度,宽度均相同,因而正负极板栅的筋条中心距也相同。
纵筋中心距=(板栅宽度 - 2 × 纵向边框宽度)/(纵筋条数+1)=(58-2*3)/(3+1) =13.0(mm)
横筋中心距=(板栅高度-2×横向边框宽度)/(横筋条数+1)=(164-2*2.5)/(32+1)=4.8(mm)3.板栅体积计算:
板栅体积可以分成由纵筋,横筋,纵向边框,横向边框,极耳和极脚等若干部分所组成,其体积可以按各部分的几何形状分别计算加和而成。
(1)、纵筋体积计算:
据本设计确定纵筋截面为菱形如下图所示:



郑重声明:资讯 【铅酸蓄电池设计中的计算和步骤_宇宙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