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志》详解中华xxx“片仔癀”_史文海_新浪博客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泉州开元寺秋水祖师创办“秋水轩药铺”,制“百草神曲”,(曲为曲剂:指xxx经过发酵后制成的固体制剂)可截疟、开脾、消积、通便。明、清两朝,泉州生产神曲的有种德堂、述济堂、紫华斋等数家药铺,各家神曲的配方和制作工艺都不一样。漳州有采芸居神曲、存恒神曲等,福州有存仁堂神曲、振兴神曲等。以范志万应神曲最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生产的曲剂有漳州制药厂的片仔癀(现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建曲,泉州制药厂的老范志万应神曲、香莲建曲、建曲,厦门中药厂的八宝丹、肝皇丸、新癀丸,闽东建曲厂的闽东建曲,福州中药制药厂的六神曲等。出口产品有片仔癀、老范志万应神曲、八宝丹、肝皇丸、新癀丸、建曲等。


    名优产品其中有“片仔癀”


  片仔癀,原名“八宝丹”,由漳州市璞山岩寺僧侣创制。具有xx、清凉xx、消肿止痛等功能。可xx急慢性肝炎、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引起的疼痛、发热等症,并对癌症,尤其是对消化系统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治病时,只要服用一小片,即可退癀(即消肿xx),故得名“片仔癀”。由于,片仔癀xx和工艺源于和尚秘方,先取名为僧帽牌八宝片仔癀,1965年改为荔枝牌片仔癀。


  相传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一御医不满朝政,隐姓埋名在漳州璞山岩寺出家为僧。片仔癀乃宫廷秘方,对跌打xx有{tx},遂成该寺传世珍宝,秘不外泄。


  民国初期,得此嫡传的延侯和尚(俗名黄拢)还俗,娶漳州馨苑茶铺李珠为妻,自此,茶铺兼制售片仔癀。当时,年产仅数百粒;每粒重一钱(3.125克),售价银元5元。1956年公私合营,该店并入漳州同善堂联合制药厂(漳州制药厂前身),片仔癀成了该厂xx产品。由于发酵和干燥工序“靠天吃饭”,当年产量仅2432粒,全部出口。1957年片仔癀停产。1959年恢复生产,产量4288粒,出口2182粒。


  60年代,共生产片仔癀15.73万粒,出口14.30万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90.91%。1966年产量{zg},为5.84万粒,出口5.74万粒。1977年投资11.5万元,建片仔癀车间。1979~1980年,又投资40.1万元扩建车间,添置生产设备。车间安装空调机,使温度、湿度得到控制。随着工艺流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片仔癀产量逐年增长,1970年产量为7.44万粒,1973年为29.93万粒,1977年为37.87万粒,1979年为69.18万粒。70年代共生产片仔癀287.65万粒,出口269.31万粒,占产量的93.62%。1978年,片仔癀获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79年,片仔癀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由于麝香、蛇胆、牛黄等原料涨价,片仔癀的成本不断上升。1977年,每粒片仔癀工厂成本为1.00元,1979年为1.15元,1980年为1.52元,1986年为3.73元,1989年为11.55元,1990年为13.56元。

 


  1981年,漳州制药厂通过选育菌种,实现片仔癀人工发酵,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1982年,漳州制药厂投资67.9万元,外汇17万美元,引进西德水泡眼包装机,用于片仔癀包装。每分钟可包装片仔癀50粒,提高了劳动效率;装璜美观,防潮性能好,并能防止重装假冒。1983~1985年,该厂投资64.4万元,建片仔癀大楼。1984年,片仔癀获国家质量金质奖;1988年获全国首届百病克星大奖赛金奖。1988年起,漳州制药厂开发片仔癀系列产品,有片仔癀软膏、片仔癀肝宝、片仔癀牙膏等。80年代,漳州制药厂共生产片仔癀1705.04万粒,出口907.82万粒,占产量的53.24%。其中,1988年片仔癀产量{zg},达245.06万粒,出口148.42万粒,创汇1000余万美元,是全国中成药创汇额{zg}的品种之一。


  1990年,漳州制药厂生产片仔癀184.33万粒,出口77.92万粒,占产量的42.27%;片仔癀是福建省出口创汇最多的中成药。

信息来源: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医药志》详解中华xxx“片仔癀”_史文海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