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成品 ...
2010-2012年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成品报告) [原创 2010-01-03 14:48:41]   

2010-2012年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成品报告)
百德瑞祥(100derc)国际咨询--GBX行业报告   我们专业  我们用心
【报告价钱】 印刷版 9000    电子版 9600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或图书EMS
【释放日期】 2009年
【咨询电话】 133 6656 0688、139 1150 4520 
【24小时客服 】 高 秀
百德瑞祥(100derc)国际旗下:国博讯报告网:www.guoboxun.com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或者您对这份报告有什么建议,请您及时反馈我们。
    本报告由百德瑞祥国际原创,报告版权归百德瑞祥国际所有。本报告是百德瑞祥国际
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获得百德瑞祥国际授权,
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百德瑞祥国际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
请直接联系百德瑞祥国际咨询,以便获得完善的售后服务。
    本报告在客户购买后,电子版2小时内交付客户,图书版最迟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并且
目录后均有页码一一对应。如果没有版权声明、取掉页码的目录、不能及时送达的报告,
均为胡乱拼凑报告!请注意核实,避免对您的市场决策带来重大损失!

{dy}部分 行业分析 15
{dy}章 国际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15
{dy}节 国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5
一、2009年电动车小型车全球销售情况 15
二、2009年众车企寻求新能源代步工具 15
三、2009年美国金融风暴威胁绿色能源项目 17
四、2009年国外汽车企业靠新能源车“自救解困” 20
五、2009年各国汽车巨头加大新能源汽车投资力度 21
六、2009年跨国车企大力削减混合动力车型制造成本 24
第二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25
一、美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25
二、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 29
三、以色列电动汽车的发展 33
四、日本电动汽车的发展 34
五、韩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37
第三节 全球主要电动汽车企业发展概况 39
一、日产 39
二、克莱斯勒 40
三、现代 42
四、通用 43
五、丰田 45
六、其他 46
第二章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环境分析 48
{dy}节 电动汽车发展的环境分析 48
一、缓解石油能源短缺 48
二、缓解城市大气环境恶化 48
三、增强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 48
四、增强汽车厂商竞争力 48
第二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发展的战略导向 48
一、汽车能源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对策 48
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50
三、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 58
四、节能汽车日渐受到青睐 65
五、混合动力汽车:油耗与排放兼顾 67
六、我国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前景展望 69
第三节 面对能源短缺与环保需求的可持续交通策略 73
一、可持续交通面对的问题 73
二、应对策略——电动汽车 76
第四节 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 电动汽车大有作为 77
一、国际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提速 77
二、纯电动汽车面临新发展机遇 82
三、混合动力汽车已初步商业化 82
四、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更加深入 83
五、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条件与政策环境已具备 83
第五节 电力工业与纯电动轿车发展的相关性考证 84
一、电力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4
二、纯电动轿车运营的经济性分析 85
三、对纯电动轿车用电量的预测 87
四、发展纯电动轿车的基础设施投入小 88
五、发展纯电动轿车能够实现国家、企业和用户的多赢 89
第六节 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 91
一、国外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状况及战略 91
二、我国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现状 93
三、我国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98
第七节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评估 99
一、全生命周期分析和新能源汽车概述 99
二、新能源汽车对环境影响评估 102
第三章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05
{dy}节 电动汽车从研发走向市场 105
一、发展环境日益完善 105
二、国家电网积极发力 105
第二节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07
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07
二、整车开发进展情况 108
三、电动车关键零部件开发进展情况 110
四、专利、标准与规范的进展情况 111
四、电动车示范运行情况 111
第三节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优势及前景 112
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优势 112
二、电动汽车及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优势 113
三、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劣势 114
四、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或潜力无穷 114
第四节 中国电动汽车波特竞争模型分析 115
一、行业原有竞争者分析 115
二、潜在竞争者分析 116
三、替代者分析 117
四、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117
五、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117
第五节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7
一、续驶里程有限 117
二、蓄电池使用寿命太短 117
三、蓄电池尺寸和质量的制约 118
四、电动汽车价格昂贵 118
五、间接污染严重 118
第四章 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19
{dy}节 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分析 119
一、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布局显效 119
二、2009年中国电动汽车商业化上路 120
三、2009年比亚迪电动车上市新车分析 123
四、2009年新能源可望成汽车业自主品牌突破口 123
五、2009年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26
六、2009年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布局情况分析 126
七、2009年电动汽车行业标准{zx1}制定情况 129
第二节 2009年国内主要省市电动汽车发展综述 130
一、锡山崛起电动车产业集群 130
二、2009年山东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32
四、2009年深圳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132
五、2009年广东汕头市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34
六、2009年天津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36
七、2009年北京市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38
八、2009年武汉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41
九、2009年河南省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41
十、2009年湖南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145
第五章 2009年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48
{dy}节 2009年纯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48
一、纯电动汽车概述 148
二、世界纯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50
三、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53
四、200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156
五、纯电动汽车发展方向 157
第二节 2009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分析 160
第三节 中国轻型电动车发展状况 163
一、轻型电动车多项技术{lx1}世界水平 163
二、中国电动车业呼唤强势品牌 167
三、我国发展轻型电动车的优势分析 169
四、电动车企业:突出重围的五大战略法则 180
第四节 超微型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184
第五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86
一、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慨况 186
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结构布置 188
三、燃料电池的类型 189
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190
第二部分  政策、技术分析 194
第六章 政策、法规对电动汽车的影响分析 194
{dy}节 发达国家采用的政策 194
一、经济上扶持 194
二、政策优惠 194
三、法规上强制 194
第二节 我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与支持体系 194
一、国家“863”计划 194
二、国家“973”计划 195
三、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 196
四、中国政府的采购 197
五、电动汽车国家标准体系 197
第三节 标准经济条件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化标准框架构建 198
一、标准经济的内涵与作用 198
二、标准经济与电动汽车产业化 200
三、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现状 202
四、电动汽车标准框架构思 204
第四节 2009年我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与支持 205
第五节 我国电动汽车迅速发展还需政府支持 207
一、政策政府支持是关键 207
二、政策要能引导和鼓励消费 209
三、政策需要细化和有连续性 212
四、新能源汽车成本偏高需要政策支持 214
第六节 我国政府出台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尤为必要 216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简况 216
二、政府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功能 216
三、政府关于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政策 218
第七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政策发展分析 220
一、发达国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政策 220
二、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政策及现状 224
三、我国HEV开发与国外水平的差距 225
第八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26
一、制定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 226
二、有效运用经济激励政策 226
三、简化设施建设、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审批手续 226
四、实施电动汽车牌照、税收、购置费等税赋优惠 226
五、健全技术研发体系 227
六、强化立法措施,限制排放超标汽车 227
七、加强公众宣传与参与,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227
第七章 电动汽车的研制和技术状况分析 228
{dy}节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228
一、电池技术 228
二、电力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229
三、电动汽车整车技术 231
四、能量管理技术 231
第二节 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232
一、电动车新技术面临多项抉择 232
二、200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攻克技术难关 236
三、2009年北京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战略 238
四、我国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状况 239
第三节 2009年纯电动汽车电子的技术发展动态 248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 248
二、超快充电技术 248
三、电池与电容相结合技术 249
四、CTC电车蓄电池和360°聚光太阳能电池车载充电技术 249
五、电动轮技术 249
第四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主要技术的发展状况 250
一、概述 250
二、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厂商 250
三、混合动力主要技术 250
四、双向大功率DC-DC变换器技术现状 252
五、电机驱动技术现状 254
六、能量管理系统 256
第八章 我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的电动汽车项目 258
{dy}节 我国企业的电动汽车项目 258
一、一汽集团 258
二、东风汽车集团 261
三、上汽集团 262
四、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265
五、长安汽车公司 266
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67
七、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268
八、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70
九、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270
十、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 271
十一、舜天电动车技术发展公司 272
十二、雷天电动源(深圳)公司 273
十三、明华集团 273
十四、钜华集团 273
十五、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274
十六、北京捷恒信能源公司技术公司 274
十七、北京时光科技有限公司 275
十八、万向集团 275
十九、洛阳乾元纯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276
二十、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276
第二节 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电动汽车项目 278
一、清华大学 278
二、北京理工大学 278
三、同济大学 279
四、哈尔滨工业大学 280
五、合肥工业大学 281
六、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 281
{dy}节 电动汽车蓄电池供应商 283
一、湖南神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3
二、青岛澳柯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284
三、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85
四、雷天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 286
五、深圳中星汽车制造公司 287
第二节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供应商 287
一、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287
二、上海博能同科燃料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289
三、北京世纪富原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290
四、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93
五、珠海亚特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94
第三节 电动汽车电机供应商 294
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294
二、启特动力(上海)有限公司 296
三、兰州环电科技有限公司 297
四、深圳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 298
五、清华大学 299
六、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 299
第四节 电动汽车超级电容器供应商 301
一、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01
二、北京集星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02
三、石家庄高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02
第五节 电动汽车充电机供应商 303
一、北京机电研究所 303
二、北京核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303
三、深圳市强能电气有限公司 304
四、抚顺市望花恒源智能充电机设备厂 305
五、北海中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305
第三部分  产业化分析 307
第十章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现状 307
{dy}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307
一、我国电动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 307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渐行渐近 307
三、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尚须过三关 309
四、政府作用举足轻重 310
第二节 我国不同类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情况分析 310
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310
二、蓄电池电动汽车 312
三、燃料电池汽车 314
第三节 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制和产业发展现状 320
一、全球{zd0}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在天津建成投产 320
二、关键零部件技术获得突破 321
三、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成果 324
第十一章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途径与构想 325
{dy}节 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途径 325
一、依靠市场拉动,促进电动汽车市场走向成熟 325
二、依靠政府主导力量,促进电动汽车市场产业化 326
三、顺应传统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 327
第二节 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新途径 327
一、制定专门标准 327
二、纯电动汽车的机会 328
三、有益的政策探索 329
四、向小型化发展 330
第三节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的关键点 331
一、发展规律 331
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332
三、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 333
第四节 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产业化构想 334
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334
二、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公交客车产业化分析 335
三、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公交客车产业化建议 338
第五节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选择 339
一、建设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 339
二、产业化中心城市的区位因子分析 339
三、产业化中心城市评价选择模型的建立 343
四、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战略实施建议 344
第六节 基于钻石体系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345
一、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345
二、各制约因素间的互动作用分析 347
三、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349
第十二章 我国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探析 351
{dy}节 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功能定位 351
一、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意义 351
二、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政府职能性质 351
三、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服务属性 352
四、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特征 352
第二节 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探析 353
一、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研究 353
二、不同模式的优缺点 356
三、三种模式适用条件的比较分析 357
第三节 我国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营模式探讨 358
一、电动汽车运营实体构成 358
二、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营车型选择 359
三、电动汽车运营方案 360
四、国家优惠政策 362
第四节 纯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经济性探讨 363
一、国内外电动汽车运营模式 363
二、电动汽车运营基本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365
三、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以及运营模式的探讨 366
第五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共生模式研究 370
一、共生的概念及共生模式的分类 370
二、影响电动汽车产业共生模式的因素 370
三、电动汽车产业共生模式选择 372
四、结论 374
第十三章 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376
{dy}节 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76
一、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现状 376
二、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发展趋势 377
第二节 2009年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项目情况 379
一、武汉电动车示范化运营情况 379
二、天津成电动汽车研发基地龙头 379
三、2009年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情况 380
四、深圳市将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 380
第四部分  趋势及策略 382
第十四章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382
{dy}节 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环境 382
一、电动汽车发展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382
二、相关政策、标准和法规的实施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82
三、重大国际和国家活动将为电动汽车的初期市场培育和市场导入提供良好的契机 382
四、外部因素的推动 382
第二节 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分析 383
一、世界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383
二、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383
第三节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预测 384
一、2009年成为汽车电动化元年 384
二、新能源汽车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尚需时日 385
三、2010年电动车市场预测 386
四、电动车将开启下一轮车市争霸战 386
五、全球车企未来能源方向预测 389
第四节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预测 393
一、中国将成为电动汽车中心 393
二、中国有望{lx1}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394
三、2009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395
四、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预测 397
五、2012年我国新能源车预测 400
六、“十一五”引导环保汽车 重点城市发展电动车 401
第五节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402
一、新能源汽车近期方向预测 402
二、纯蓄电池驱动的超微型汽车 406
三、驱动电机呈多样性发展 407
四、混合动力汽车 408
五、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竞争的焦点 408
第六节 “十一五”期间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若干重大取向 408
一、我国加速发展轻型电动车的基本定位 408
二、我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 410
三、加速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2
第十五章 电动汽车研制与技术发展趋势 414
{dy}节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 414
一、概述 414
二、纯电动汽车(PEV) 422
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423
四、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426
五、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27
六、电机及电动车轮 428
七、小结 429
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30
一、概述 430
二、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431
三、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究现状 434
四、发展趋势 438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及前景展望 438
一、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可行性 438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及其特点 440
三、我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443
四、混合动力汽车已初步商业化 447
五、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景展望 447
六、2010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448
七、小结 448
第四节 超级电容电动汽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449
一、概述 449
二、超级电容器的机理及特点 449
三、超级电容器在混合能源电动汽车中的作用研发情况 451
四、以超级电容器为{wy}能源的电动汽车研发情况 455
五、以超级电容器为{wy}能源的电动汽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56
六、小结 457
第五节 锂电池研究进展与趋势 457
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市场热点 457
二、新日锂电池电动车助力环保奥运 458
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 458
四、日本一些大企业合力开发新一代汽车锂电池 459
五、锂电池大战 中国跨越战略再受考验 460
六、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462
第十六章 百德瑞祥对行业发展策略分析464
{dy}节 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策略分析 464
一、定位标准 464
二、定位依据 464
第二节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464
一、国外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策略 464
二、国外电动汽车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474
第三节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优劣势与对策 475
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475
二、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对策探讨 477
三、几点建议 478
第四节 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推广策略 479
一、概述 479
二、电动汽车推广的条件分析 483
三、电动汽车推广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488
四、电动汽车推广的措施 492
五、电动汽车推广的方法——兼析产业发展布局方案设计 493
第五节 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策略 495
一、混合动力车成为突破口 495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 496
三、一切需稳步前进 497
第十七章 百德瑞祥对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502
{dy}节 电动汽车投资策略与建议分析 502
第二节 电动汽车高成本因素与策略分析 503
一、高成本原因 503
二、新的思路 507
图表目录
图表 1  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 113
图表 2  几种常见燃料电池的性能与特点 188
图表 3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197
图表 4  2008年财政年度日本政府对电动汽车补助的{zg}限额 217
图表 5  各种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 228
图表 6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性能比较 229
图表 7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系统 230
图表 8  世纪富原公司大事记 289
图表 9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环保型电动中巴车 294
图表 10  太阳电直流有刷永磁电机 296
图表 11  各城市智力密集因子得分排序 339
图表 12  各城市开发性技术条件因子得分排序 340
图表 13  各城市汽车产业基础诱发的集聚因子得分排序 340
图表 14  各城市现有电动汽车基础因子得分排序 340
图表 15  各城市基础设施因子得分排序 341
图表 16  各城市政策因子得分排序 341
图表 17  各城市经济体制因子得分排序 342
图表 18  各城市生活、生产与社会文化环境因子得分排序 342
图表 19  各备选城市综合得分表 343
图表 20  两种车型的对比 366
图表 21  不同类型的汽车使用成本比较 367
图表 22  不同类别的汽车使用成本对比 367
图表 23  基于组织角度的4种共生模式特征比较 369
图表 24  形成期各因素影响表 372
图表 25  成长期各因素影响表 372
图表 26  成熟期各因素影响表 373
图表 27  衰退期各因素影响表 373
图表 28  Nissan Electric Vehicle 508
图表 29  Nissan Hybrid Vehicle 508
图表 30  Nissan锂电池 508
图表 31  电动汽车能源的多样化 509
图表 32  各种汽车的综合效率比较 510
图表 33  全球汽车产销量(按地区分)单位:辆 510
图表 34  部分国家汽油价格 520
图表 35  1865-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520
图表 36  2010-2020年全球混合动力车预测情况 525
图表 37  2010-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预测情况 526
图表 38  2008-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预测(单位:辆) 526
图表 39  2010-2020年中国汽车、电动汽车预测情况 526
图表 40  1971-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增加趋势 526
图表 41  世界石油产能预测比 万桶/日 527
图表 42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产能预测 527
图表 43  世界常规石油资源量预测(1995-2025)亿吨 528
图表 44  2009-2012年能源需求预测(分地区)(千万亿英热单位) 529
图表 45  国际能源机构的能源需求预测 亿吨油当量 529
图表 46  世界能源需求参考情景 530
图表 47  欧洲替代燃料使用率预测 530
图表 48  我国车用替代能源技术发展状况 530
图表 49  醇类燃料与汽油理化性能比较 531
图表 50  生物柴油可能引起的问题 532
图表 51  较常见的新能源汽车 532
图表 52  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温室气体排放评估 532
图表 53  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臭氧前驱物(NOx和NMHC)排放评估 533
图表 54  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颗粒物排放评估 533
图表 55  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与能源转换效率评估 534
图表 56  几种典型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分析和比较 534
图表 57  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 535
图表 58  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6DM” 535
图表 59  比亚迪F3e 536
图表 60  几种常见燃料电池的性能与特点 536
图表 61  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系统指标体系 537
图表 62  各国电动车组织管理政策优惠政策 538
图表 63  各国电动车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 539
图表 64  各国电动车市场推广政策 539
图表 65  各国电动车技术研发政策 539
图表 66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考核要求 540
图表 67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 541
图表 68  2008财政年度日本政府对电动汽车补助的{zg}限额 542
图表 69  国外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鼓励政策 543
图表 70  各种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 543
图表 71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性能比较 544
图表 72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544
图表 73  国外主要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545
图表 74  国内主要生产和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的厂商 545
图表 75  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图 545
图表 76  混合动力用电动机性能对比 546
图表 77  BLDCM工作特性 546
图表 78  电解电容、超级电容以及铅酸电池的性能比较 546
图表 79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混合动力汽车项目开发历程 546
图表 80 120KW第3代燃料电池大巴发动机特性参数 547
图表 81  120KW第3代燃料电池大巴发动机 547
图表 82  第3代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特性参数 548
图表 83  第3代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 548
图表 84  东博会上的中巴车 549
图表 85  中巴车燃料电池系统集成 549
图表 86  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系统 549
图表 87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环保型电动中巴车 550
图表 88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50
图表 89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电动汽车概念车 550
图表 90  太阳电直流有刷永磁电机 551
图表 91  国内混合动力电动公交客车研发情况 551
图表 92  各种电池的主要性能/价格参数 551
图表 93  美国USABC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目标 551
图表 94  国内外各种纯电动车辆数量/性能和价格/性能曲线 552
图表 95  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与汽车功率的混合度和汽车的生产成正比上升 552
图表 96  丰田Prius与Corrolla对比实际节油率汽车 552
图表 97  国外四种典型城市工况下汽车制动消耗能量(油耗)所占比例 553
图表 98  1.4万美元乘用车改为HEV和PHEV后的性能与价格 553
图表 99  四种不同类型乘用车,它们的蓄电池容量与汽车价格、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的对比关系 553
图表 100  燃油内燃机与锂离子电池随着技术进步和产量的扩大其能耗费用的变化曲线 554
图表 101  四类电机比较 554
图表 102  美国“影子”串联式浑厚动力越野车主要技术参数 554
图表 103  电动轮要求的电机扭矩特性 555
图表 104  国家“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布局示意 555
图表 105  电机比较 555
图表 106  工业用与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主要差别 556
图表 107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基本结构图 556
图表 108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基本结构图 556
图表 109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基本结构图 557
图表 110  不同混合动力系统中电动机与发动机的功率分配情况 557
图表 111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558
图表 112  储能元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比较 558
图表 113  混合电动汽车及其超级电容器组 559
图表 114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生产的超级电容器组 559
图表 115  超级电容器组规格 559
图表 116  2010年超级电容器机动车市场需求 559

 

郑重声明:资讯 【2010-2012年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成品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