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共工的京韵印象之三

引用 共工的 京韵印象之三

2010-03-07 10:50:16 阅读27 评论1 字号:

 

引用


京韵印象之三

         ——演奏之韵味篇

共工

       大家等着看“之三”呢吧,5日晚应邀去采访一个大的活动,直到6日凌晨1点钟才回到家,故这个“之三”只能迟至7日凌晨放上去了。抱歉。看看下面这个场景吧,现在的背景幕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子大屏幕。从现场效果看,电子屏幕越大越有震撼力!

      

       他们的节目中也有京剧联唱,但没有乐队,用的是伴奏带。

      

       堂会在筹备的时候,我曾对戴琛说过,何不唱一出评弹?戴琛答道:没有伴奏乐队。我说用伴奏带也可以嘛。戴答:堂会必须用乐队伴奏!

       实践证明,有没有乐队大不一样!

       下面就开始说说咱们堂会的乐队。

       我在“之一”中说,这次堂会共来了两个乐队,后来发现成了“老黄历”。戴琛“之一”中留言说:“那天来了三套文场(乐队)、两套武场(鼓、锣、铙钹、小锣)。除了会友,展示技艺,也和打擂没啥差别了。”所以这次堂会,除了有众多大腕、票友前来演唱助兴之外,还有实力强劲的多支乐队,由于相互之间有点暗中“较劲”,乐队本身也是一个{jd1}的看点。也正因为他们的较劲,让我们一睹大师们的神韵,大饱耳福了!

       这是几张乐队演奏的照片。

      

       

       

       

       文场

       先说说文场。文场中当然要先说说六大京胡大师。下面我们按出场先后顺序:

       张茂启。张启茂在六十团京剧合唱队去老山文化馆排练时给我们伴奏过,但827正式演出时却不是他的伴奏。

       戴琛在“之二”中留言:更大的海腕儿是张茂启老师。等全版录像上来大家再注意看。他的京胡出神入化,那才叫精彩绝伦。不信先看看塔头墩录制的曲牌片段。我看了无数遍还没看够。这可是即兴表演。台上几人从没合作过,原定曲牌为万年欢。由于缺了堂鼓,临时改小开门。

      

       由于卖力,脸上渗出了汗珠。 

  

      仔细看看…… 照片压缩后一些细节丢失了,原大的照片上还是挺明显的。

      

   庞岩。庞岩的形象有点洋气,与其他几位京胡大师比,他的外形可能比较像拉西洋乐器的,比方说拉小提琴的。

 

 

   武治庆。这位大师我们应该比较熟悉。去年827晚会上我们的京剧联唱就是他的京胡伴奏。

 

    他闭着眼演奏,看来已经陶醉其中。

  

   王美敬。没想到竟然是一位“小姑娘”(实际年龄不敢猜,但无疑是六大名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而且是{wy}的一名女性京胡大师。

  

                             这是王美敬在给戴琛伴奏。

             

武伟。武伟好像仅仅拉了一个段子,就是武萍唱的《杨门女将》中的一段。

   

郑鸿刚。看了一下节目单,发现郑鸿刚演奏的全部都是现代戏中的段子,看来他最擅长样板戏的演奏。看看他的第二张,他也沉浸其中……

  

                   

其他乐器的演奏

京二胡、月琴、中阮、三弦  

    

右下方的这位月琴演奏者名叫王春来,827时也给我们伴奏过,当时她坐在乐队的中央,是扬琴的演奏员,为了上这次堂会,她改练月琴,仅用了两个月便达到熟练程度。

 这位弹三弦演奏员由于太卖力气,竟然把弦子弹断了。图为他在演奏中快速换弦,而且脸上还带着微笑,看来虽然弦子断了,但心情还不错。他的这一瞬被我抢拍到了。

     

武场

 武场中最重要的当属鼓师,他在京剧乐队中的地位类似于指挥。这次堂会来了两位鼓师。

 李连生。这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他去年827就担任我们京剧联唱的鼓师。这次我们的京剧联唱仍然由他担任鼓师,可以说是合作多次,比较熟悉我们的演唱风格。

  

 

 

张伟。看上去挺精干的一个人,他打的鼓点也与他的人一样。

 

据戴琛介绍,这两位是“天下{dy}锣”与“天下第二锣”。戴琛在“之二”中留言说:中国{dy}大锣卜栋根先生的小月锣。一下下在乐曲后半拍准确切入,天衣无缝。

铙钹的演奏者。

      

补充:

 

1, 文场乐队缺了两张特写,大阮和秦琴。大阮是京剧低音贝司。尤其是青衣唱段和样板戏,缺了大阮可不成。秦琴比较少见,只有相当整齐的乐队才具备这个家伙。一般场合见不到。

 2, 唱京剧需要讲究,尤其小型演唱会。演员和乐队一定要用原声。用伴奏带等于“假奏”。演员就跌份,乐队也跌份儿。如果上了伴奏带,对演员,乐队,尤其是观众很不尊重。本次演唱会有些演员要求用伴奏带,结果都被否决了。

  3,我在介绍庞岩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仔细看看他的手”。正好,你的特写就给了这个画面。毫不夸张地说,庞岩是个天才琴师。他的手型很小,非常柔软。像女人手【和xxx的手长得一样】。^_^ 但他的力度,厚度和劲头儿超过很多专业琴师【如张派的一些唱段,经典样板戏】。实属罕见难得。大家再听听“望江涛”和“红云岗”,一定会有不同感受。

  4,武伟虽在六大之外,但他是武萍带来的私人琴师。我还没看到录像。不知道他的琴有何特色,能不能列入七大之列。^_^

  5,郑鸿刚是这次演出文场总调度。资历深,技艺高,他的乐队有近四十年的合作经历,在北京负有盛名。几乎可以演奏任何曲目。就这一条,估计任何专业乐队只有瞠乎其后。现在专业乐队的年轻琴师,没赶上样板戏时代,要求他们演奏出那个时代的旋律,那就难了。

   6,老潘断了弦儿,那是我惹的祸。G调太高了,京胡需要换高音胡琴。平时没人唱,琴师也不会调那么高的音儿。我原来担心月琴断弦儿,月琴没断,而且当场奏出了非常悦耳动听的弹拨旋律【月琴高音区】。没想到三弦断了。此类场面少见,算一段小花絮。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共工的京韵印象之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