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许许多多的百元超市,有的从一层一直开到七层,里面卖的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国的产品,每件价格只有100日元。”王治全算了一笔账:在日本,100日元只能买到三两猪肉,却能买下一件中国制造的小家电。 回国后,王治全怎么也忘不了徜徉在东京秋原电器街的感受,他在想:为什么每人年均收入3.75万美元的日本(东京地区每人年均收入则超过了5万美元),却能买到那么便宜的电器? “整整一条街上都是家电商铺,但其中每家的产品都不相同,在那里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创新家电。”王治全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相比之下,我们家电的创新能力就差得太多了,所以我们的家电有时连猪肉价都卖不到,只好卖个萝卜价。” 中国家电应更重视创意 晨报:中国家电创新设计的现状如何? 王治全:比10年前大大提高,但差距还很大。国外大型电器厂商平均每3个月就会推出新款,比国内快两三倍。此外,国外电器款式间变化特别大,而我们的差别就不那么明显。 晨报:为何中国家电创新弱? 王治全:我们一些家电厂商已经习惯了用价格做生意,利润空间低,没钱投入设计和技术开发,投入少自然创新能力就较差。 晨报:是否有技术落后方面的原因? 王治全:从技术上说,中国家电现在并不差,最缺的还是创新能力。以U盘为例,国外{zx1}款设计的价格能比咱们高出20倍,其实二者在功能上xx一样。 有的设计太离奇 晨报:这些年电器行业不也推出了许多创新产品吗? 王治全:确实如此,但我们有的创新太离奇。比如冰扇,想法挺好,但现实却卖得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市场调研不够,没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仅有创意是不够的。 晨报:您的意思是,做好调研创意才能成功? 王治全:不仅是前期调研,后期推广也必不可少,如果推广不力,创新产品同样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很多设计师在蒙事 晨报:您认为如何才能提升创新的效率? 王治全:创新的核心是人,要创新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家电厂商要反省:你给设计师什么待遇?企业有怎样的文化?一些中国企业习惯了“中国制造”的模式,可制造的核心是设备,用制造业评估成本的标准来评估创新,自然会有落差。一个设计师的年薪可能是几百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的上百倍,一些厂商不愿意负担这个成本。此外,制造业的管理是集约化的,强调纪律,但你用这种方法去管理创新肯定不行。 晨报:但现实是很多企业确实是这么管的。 王治全:所以设计师只好蒙事,他们更多在揣摩领导意图,而非研究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因为领导说好才算好,消费者说好没用。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可想而知,脱离市场、缺乏激情、互相抄袭等制约了家电产业的发展。 要有更开放的平台 晨报:那么,发达国家的家电设计是怎么做的? 王治全:它们的规范性强,有专业团队做市场调研。此外,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会结合成小组,这样设计人员能及时了解技术发展的状况。比如苹果电脑半透明的壳体设计,采用了当时{zx1}的材料,如果设计团队中没有材料专家,普通设计师怎么可能懂这个呢? 晨报:为何国内设计师要单打独斗? 王治全:主要是缺乏更开放的平台,公众、设计师、厂商彼此信息没有真正实现共享。厂商在设计时往往会找一家公司做好几年,因为用顺手了,能降低沟通成本,但代价是产品彼此雷同,缺乏个性。 晨报:因价格原因,消费者可能不太接受创意设计。 王治全:不是这样的,据“世纪电器网”2009年度前三季度的回访调查显示,78%的消费者愿意享受xx化创意消费。今天人们普遍接受创意设计,关键是厂商能否提供这样的设计。 网络提升创意 晨报:在日本,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电器吗? 王治全:相对于国内而言非常少,以中国家电网购{dy}门户“世纪电器网”为例,今年销售额大概是3.5亿,超过了日本家电网上销售的总额。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互联网产业比较{lx1},并且用户多,也比较认同这个渠道;第二,国外电器卖场高度成熟,消费者更习惯那种卖场的氛围。 晨报:网络家电卖场更有利于家电创新? 王治全:肯定有帮助,中国家电行业利润组成中,渠道占的部分太大,厂商拿不到足够多的钱,就不可能更多投到设计上,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越没钱,就越不投入,越不投入,就越卖不出好价格来。网络不仅可以给消费者省钱,厂商也能节省渠道上的投入,这是大家都有利的事。相比之下,国外消费者收入高,厂商规模大,所以对渠道投入不太计较,我们还没发展到那一步。 晨报:您认为,我们还要做出哪些努力,以进一步提升家电产业的创新能力? 王治全:有些东西是发展来决定的,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很多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拔苗助长没必要。今天中国家电的创意比5年前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未来5年对中国家电产业很重要,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关键阶段,只要把握机遇,我相信中国家电的创意会不断提升,那时,我们将有更多的利润空间,中国电器将不再是只卖个萝卜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