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会业应该坚持走自己发展之路

中国展会业应该坚持走自己发展之路

2010-03-10 15:32:59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2008-09-05

       近年来一些会展企业十分热衷于“国际惯例”这一热门词,他们飘扬过海到各国取经,试图将国外会展运营模式复制到国内,认为国外会展业起步比我们早,经验比 我们丰富,这种“拿来主义”比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要便捷得多,是一条事半功倍的做法。我们应当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因为我国的会展有以下特 点:

       1.办展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但中国人的经营理念、交易习惯和成交方式与西方差别较大,中国人比较擅长举办综合 类展会。像“中国{dy}展”—广交会,自50年代创办以来参展参会和观众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成交额亦连年攀升,包括各地的交易会也常办不衰,且越办越火。而 中国的专业展会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很多都是有行无市,参展企业的贸易成交基本上都不是在展会上进行的,有的专业展会办了“首届”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 欧美和日本的展会基本上都是按专业举办的。如美国拉斯xxx的日用品及礼品展、芝加哥的五金工具展、德国纽伦堡的国际玩具博览会、英国伯明翰的国际安全防 护技术博览会、意大利的马契夫家居工艺展览会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连届性专业展会。

       2.展、销方式不一样。国外的展会基本采取“展销分离”方式,尤其是专业展。展会上一般是不销售的(办展商也不允许销售)。展销分离的优点是给采购商以 充分考虑、比较、协商和决策的空间。这种方式不仅可提高成交率,而且也可提高资金到位率;而我国大部分展会都具有销售环节,只不过是边展边销和先展后销之 分。“展销合一”的优点是通过展示同时可促进和带动销售。中国观众通常习惯于认可展品就马上买下它,省得日后再去商店折腾一次。这种方式尽管资金到位率不 如展销分离的方式高,但中国市场大,买家多,参展商一般不会计较到位率的高低,因为“广种薄收”的经营理念在中国仍占主流。
       3.办展商和参展商通常都注重“人气”。国内大部分会展企业不仅关注参展商家的数字,而且非常重视观众的多寡。参展商往往热衷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火 爆场面,哪怕专业观众较少,他们也认为企业和产品与观众混了个“脸儿熟”。日后还会有人回过头来买他们的产品。笔者在某大型交易会看见一家企业的大展台上 没有任何产品和广告,只有几个演员轮番在那里表演舞蹈、杂耍和魔术,以告知企业的“实力”。如北京国际汽车展,看热闹的观众挤满展厅,与模特和展车照像 的、排队领礼品的、带着好奇心问长问短的,真是好不热闹。一些专业观众很难静下心来与参展商交流,甚至有的专业观众无法接近参展商。但没有一家国内参展商 对此提出异议或表示不满。

       4.重复的展会和展品重复的展位有较强的比较性。尽管业内人士多次呼吁要减少和避免重复的展会,但企业对有关协会、商会三令五申视而不闻,屡禁不止。这些 内容重复,甚至连展出的时间也重叠就在于国内的重复展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异地的重复展吸纳的都是周边地区的观众,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花昂贵的交通费到远地 参展或参观,他们往往选择较近地区,这也就为办展商举办重复展提供了资源。另外,重复的展品可供采购方就其xxx和售后服务进行比较,参展商一般很难垄断 某类商品。

       如果脱离中国会展市场实际照搬外国会展模式,很多展会有可能流产。目前中国的会展业要想有一个长足、稳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会展市场实际,科 学地策划和管理会展市场,就一定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展会业应该坚持走自己发展之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