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的活字印刷、贝多芬、莫泊桑拜师、福楼拜家的星期

刘丽编辑

4---0000107   《毕升的活字印刷》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xx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yt},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4---0000108 贝多芬百年祭 作者:(英)萧伯纳

 

一百年前,一位虽然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zh1}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去世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

 他穿衣服之不讲究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xx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哪就是说比亨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负为灵魂比巴哈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象是一种使音乐节奏成为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象“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象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zh1}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而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xx溶化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地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而疯劲上来之后,他总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为管不住的人了。

 他不认任何人为师,他的同行里的先辈莫扎特从小就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前举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彭巴杜夫人发脾气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亲我呢”,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象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海顿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称呼比他年青的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贝多芬。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yt}他是要出名的。”

 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这不是一顶空洞的高帽子,它的的确确就是说莫扎特是个为作曲家们欣赏的作曲家,远远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他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同样地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在贝多芬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划分开了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但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可不如海顿,因为他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了象德行那样奇妙。如同每一个真正激进共和主义者都具有的,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对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启示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各种创新的可能。因此贝多芬上溯到亨德尔,一位和贝多芬同样倔强的老单身汉,把他做为英雄。亨德尔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鲁克,虽然在亨德尔的《弥赛亚》里的田园乐是极为接近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奥菲阿》里那些向我们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个场面的。

 

 

4---0000109《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xx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yt},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yt}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哟?那富丽堂皇的马一回事,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4---0000110《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dy}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时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zh1},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zh1}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4---0000111  《齐白石的一分钟水墨虾》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所画的虾是非常有名的。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后来有不少人学齐白石画虾,但这份功力都是望尘莫及。与齐白石有过交往的吕宜园所撰写的《看齐白石作画》一文就详细地写到了齐白石画虾的情景。

 

吕宜园自幼喜爱书画。有{yt},随齐白石的同乡应邀到齐宅小酌,屋中的地上还摆满了画,墨色淋漓,并没有干透,正在那里晾着。吕宜园开口向齐白石讨要一张画,老人凝神定气,濡染大笔,饱蘸西洋红,先画了两个大桃子,再换笔蘸墨,很快画好了桃枝。吕宜园连连感谢齐白石慷慨赠画,还略带遗憾地说道:“久闻齐先生画虾精妙,可惜我没见过,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烦了。”齐白石也不答话,又拿出一张纸,抄起大笔,先在调色盘中把墨调匀,再从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笔头和根部――他要演示虾的画法。齐白石让笔尖向左,笔头与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给冲淡,所以纸上便现出了一个极淡的圆点,他又随手在圆点的右下角补了一笔,一半压住前一笔,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虾的头部,并在两侧各点了一下;画完这些,他握着笔,一节套一节,以向上隆起的形状画了六节作为虾的身子,再趁势向前一拉,又侧着笔上下两抹,就画好了虾尾,接着添上足和螯,然后用更浓的墨画上虾眼,又在背部点了一下。至此,虾的主体就画完了。齐白石换成小笔,开始画虾须。眼见他只是简简单单地从虾头的前部向后撇了几条长须,一个大虾就画好了,前后所耗费的时间真的还不到一分钟。

 

后来吕宜园又去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正在画虾的齐白石当即把纸一翻,在纸的另一面画了一只头朝左的虾,再翻过来,虾头就朝右了。两人相视而笑。

 

4---0000113  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 

作者:刘曦林

 

齐白石之所以是齐白石,因为他压根就是一个"乡巴佬",一个勤劳朴实的老农民,始终保持着农人本色的伟大的艺术家。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映照着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这无疑都是其真心即本心的流露。

 

齐白石热爱他的家乡,就像农民离不开养育他的土地。他在自传中曾言及57岁时即将离开家乡北上时的心情:"当时正值春雨连绵,借山馆前的梨花,开得正盛,我的一腔别离之情,好像雨中梨花,也在替人落泪。待他到了北京,艺术上的处境亦不好,自称: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

 

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念乡心。围拢在一起的青蛙,就像是开故事会的一群顽童;画着小鱼围逐钓饵的《我最知鱼》;77岁画墨猪出栏,是因为他有一颗"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他画那些黑蜻蜓、红甲虫,是他还记得乡里人叫黑蜻蜒作"黑婆子",叫小甲虫是"红娘子",这正是农民眼中的草虫,是农民的审美情趣;画鲇鱼题"年年有余",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这正是民间艺术喻意象征的特色。齐白石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他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在他的艺术故乡里,他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他艺术中的乡土气息,都根源于他的劳动生活,根源于作为"农夫"的本质。

 

一只青蛙被水草拴住了后腿,另外三只暂不救助,坐而旁观;两只小鸡争食一条蚯蚓,但又免不了"他日相呼";一只老鼠跳到秤钩上戏耍,画家谑其为"自称";一群蝌蚪明明看不见水中的荷花倒影,却争相追逐……这种趣味,不像古代文人画家的艺术趣味那么高雅,它带一点土气,又带一点孩子气,还有点不讲理,然而又处处合于艺术的情理。他是把山川草木、鸡鸭鱼虫当作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来画的。"他日相呼"的两只小鸡就是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自称》中的鼠儿不就是生活中喜欢称体重的小孩吗!那些小鸡、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身上,最见齐白石的一片童心,诚如李贽所言: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4---0000114  《梅兰芳尊师白石》

 

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他不仅酷爱京剧表演艺术,而且酷爱书画,师从名画家白石,是老得意的弟子。

   

有一次白石到一位朋友家作客。这天宾朋云集,客人都是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人。个个长袍马褂,西装革履。老较之这些人,穿着自然寒酸,不引人注目。梅兰芳也应邀作客。因他是名份很大的京剧大师,一出现,客厅里的人便蜂拥上前,把他了起来,并同他握手道安。可梅兰芳己得知齐白石也来赴会,他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于是很快走到他面前,对着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老师,请受弟子一拜。在座的人见状都很惊讶,齐白石亦为之深受感动。隔了几天,特向梅兰芳馈赠了一幅《雪中送炭图》并题诗: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先生和白石先生同为我国文化艺术界泰斗,为我国文化艺术都在各自领域中做出过杰出贡献。从梅先生这段看似普通的尊师故事中,足可以xx出梅先生的学品和人格。足可以给我们以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启发和教育。常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庙堂之上,师者赫赫位列其中。足见师者地位何其举足轻重。无师则无以传道、授业、xx。无师则无以立人。无师则无以立国。无师则无以兴天下。尊师乃做人之要,亦乃国家发达兴盛之要也。

 

4---0000115 《梅兰芳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艺术家。1932年,梅兰芳全家迁居上海,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梅兰芳与叶恭绰一起编演了《抗金兵》。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身居沦陷区,他不为敌伪的威胁利诱所屈服,毅然蓄须明志,8年不曾登台演出。由于长期停演,梅家经济陷入困境,他只好把北京的住宅卖掉。后来又靠卖画甚至典当度日。这段期间,他曾作《达摩面壁图》,上面题了双关的跋语:“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

 

1938年,梅兰芳迁居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日军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强行将梅接去,当时梅兰芳蓄须已久。酒井惊讶地问他为留须,他回答说:“我是唱旦角的,年岁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应该退出舞台了。”酒井无奈,终于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又有一次,在酒井举行的茶会上,许多新闻记者想把梅兰芳和酒井握手的镜头抢拍下来,用作宣传,梅机智地避开了。以后,日军几次请梅兰芳唱一出京剧,他又以牙痛为由回绝了。

 

1945年8月8日,抗战胜利的消息一传出,梅兰芳高兴得当天就剃掉了唇髭。没出两个月,他就在上海美琪大剧院重登舞台了。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为我国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0000116 《梅兰芳夫人甘做无名小草》 

 

“人家都以为我这个梅太太,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殊不知抗战八年期间,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中……”梅兰芳听了夫人的这席话,百感交集地说:“名人总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xxx接见福芝芳时,也称赞道:“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抗战夫人’。”

 

福芝芳为了丈夫梅兰芳的“大业”,甘愿告别了自己的舞台生活,肩负梅门老宅的家务、事务和剧务重任。福芝芳持家有方,任劳任怨。因此,“梅太太”的芳名,在上海滩颇受人敬重。

 

福芝芳房中,挂有一幅颜体楷书:“悬冰百丈耐寒梅”。其用意正如她所说,梅兰芳为世人皆知,当好他的家,就一定要有时刻面对“悬冰百丈”的心理准备。

 

1941年12月,日军以重兵包围香港,梅兰芳正在访问途中,不想被围困在于德道8号他的私人寓所里。由于日特的严密监视,他与外界断绝了音讯。

 

日军为了征服梅兰芳,逼他就范于“天皇”脚下,一边派出伪国民政府秘书长兼外交部长褚民谊,专程赴香港,胁迫他到南京参加所谓“中日建交”大典。另一边,不断寄信、打电话给福芝芳,时而说梅兰芳撞车而死,时而称他心肌梗塞,猝然昏亡,时而又讲梅兰芳坠机遇难,甚至扬言他被抓进牢狱,变节自首后隐居东京,还讨了个如花似玉的日本小老婆……

 

这些谣传通过伪报纸、电台,向社会传播,以至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搞得大家惶惶不安。福芝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为勉励一家几十口人度过难关,却不露声色,常召集大家说:“知夫莫若妻,谁也没有我福芝芳更懂得梅兰芳。诸位别相信这些吓唬人的鬼话,梅先生肯定会尽快安全回来的!”

 

翌年端午节后不久,上海文汇报社驻香港记者冯力悄悄进了梅家,送来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梅兰芳通过西欧媒体,发表了致妻子儿子的一封公开信。冯力还带给福芝芳一幅梅兰芳的自画像。他在自己嘴唇上面画了一撇胡须,背后还写了四句诗:半生氍毹唱皮黄,更思归曲翻新腔。无奈日毒梅花荡,蓄须明志别芝芳。

 

冯力走后,福芝芳重复念了{zh1}一句“别芝芳”时,忍不住抱头抽泣起来。当夜,她将激情化成一首“答夫”诗:水淌大江几多愁,尝胆卧薪不低首。思幽幽矣慢悠悠,明月总是随君走。

 

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侵华日军{zg}司令长官冈村宁次被迫改变了策略,决定由“便衣”监视,将梅兰芳遣送回上海。福芝芳看见丈夫消瘦苍老,面容憔悴,没有在家人面前叹一口气,还笑着问子女,爸爸的胡须美不美孩子说,太难看了。福芝芳抬高了嗓音认真说:“你们应该知道,爸爸的胡子,亿万观众都喜爱。要剃,非要到抗战胜利后,他自己剃。”

 

梅兰芳咬嚼着这些话,望着离别几载的妻子,无限感叹道:“知性者常居,咱俩二十年的伙伴,没有白搭啊”

 

日伪见淫威难以压倒梅兰芳,便又施一计,通过官方渠道,冻结了他在香港英国银行的全部存款。不久,汪精卫的走狗褚民谊一伙来到梅家。梅兰芳以病推托,拒绝会见。褚民谊讨了个没趣,便转而劝说福芝芳:“我知道梅博士和梅太太是一对知心夫妻。不过太太是识时务的女士,请你慎重转告梅博士,去南京演出,汪精卫主席已同意撤销。但是,由他率团赴东京,是政府既定了的。要知道日本警备司令部的黑木太郎,可不是好惹的,他是出名的而且说干就干的暗杀专家。”

 

福芝芳不卑不亢地回敬道:“你褚部长应该知道,梅先生的个性是响当当的。他一生宁折不弯,卧薪尝胆可以忍受,强项低头{jd1}做不到的!”褚民谊被泼一盆冷水,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福芝芳还从何香凝坚持民族气节,写给蒋介石的“闲来学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两句诗中,受到颇大启迪。她对梅兰芳说:“我们要坚信一点:路不绝人!你的师兄弟程砚秋,能在北京学种菜养活自己,你梅兰芳就不能以何香凝女土为榜样在上海卖画度日吗?”这席语重心长的话,说得梅兰芳茅塞顿开。两三个月工夫,梅兰芳就画出花卉、虫鸟、仕女等几十幅作品。上海观众长久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对梅兰芳的画当然爱不释手,一个上午,所有的画幅便销售一空,订货者还络绎不绝。

 

梅兰芳售画的消息,震动了大上海。戏剧界、新闻界、企业界的进步人士,为了声援梅兰芳蓄须明志、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他们筹集资金,由汤定之,吴湖帆等画家牵头出面,决定在福州路的都城饭店,举办“梅兰芳先生画展”画家叶玉虎也有部分作品同时展出。1945年4月4日,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梅兰芳夫妇兴高采烈,提前一个半小时,去参加“画展”的开幕式。

 

出人意料的是,挂在墙上的画幅,件件边角都用大头针别上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汪主任订购”、“周佛海院长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别着“送东京展览”。

梅兰芳气得两眼冒火,嘴里嚷道:“芝芳,咱们要抗议,要申诉!”福芝芳瞟了一眼桌上的裁纸刀,轻声说:“畹华(梅兰芳字),你难道要向汪精卫申诉,要向冈村宁次抗议?在这妖魔横行的世道里,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咬咬牙横横心,毁了这些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梅兰芳听了,拿起裁纸刀“哗哗哗”,刹时大厅里的国画,撒满一地。储民谊进了大厅一看,惊得脊梁骨都透凉了。他擦着满头的冷汗说:“梅博士、梅太太,你们这种举动,太令人遗憾了。” 福芝芳将裁纸刀扔在地上,回敬道:“真正遗憾的是,部长大人至今还不知道梅兰芳的脾气,他卖艺决不卖心!”说罢,梅兰芳夫妇扬长而去。

 

盛名之下甘为小草。福芝芳临终前,托请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记下了一句遗言:“梅先生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毕升的活字印刷、贝多芬、莫泊桑拜师、福楼拜家的星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