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价格分享条款去留未成共识{dy}轮中外铜谈判僵局解密- 银行营销 ...
10%价格分享条款去留未成共识 {dy}轮中外铜谈判僵局解密 [转贴 2010-03-14 06:08:33]   
10%价格分享条款去留未成共识 {dy}轮中外铜谈判僵局解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尽管8月9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月期铜小幅下跌到7785美元,但之前的伦敦时间8月7日,该合约价格已再次突破8000美元的关口。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伦敦期铜6月中旬调整基本结束的一个信号,未来多头预期成为市场主流。

          暴涨趋势主导了2004年以后的国际铜价市场,国际资本赚得盆满钵满。而在世界{zd0}的加工基地——中国,铜加工企业仅根据PP条款(价格分享条款)获得了铜价暴涨10%的微薄利润。

          然而,8月初在上海进行的国际铜精矿供应商与国内加工商的{zx1}一轮年中谈判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意图攫取所有利润的国际供应商已经决定拒绝中国分享铜价暴涨的收益。

      PP条款之争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8月4日表示,在截至当日19时的国际铜原料{dy}轮年度谈判结束,中国加工企业与国外供应商之间没有达成共识,该轮谈判结束。但是同时作为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组长的杨军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谈判细节。

          CSPT成员之一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年中谈判主要针对部分加工企业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加工费。主导谈判的双方,主要是中国的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B)。尽管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企业的谈判计划在年末进行,但此次的谈判结果将影响年末的谈判进程。

          据该人士透露,双方主要谈判焦点在于中国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中,PP条款是否仍然继续执行。原有的PP条款是由于精铜价格一直好于预期,铜加工企业获得的一个补偿,通常铜生产厂将获取全部价格分享——90美分/磅(约2000美元/吨)以上时价格的10%,按照8月7日每吨8000美元的期货价格,该价格分享大约是每吨600美元。

          在本轮谈判中,以BHPB为首的国际铜精矿供应商要求取消这一分享计划,但是中国加工商拒绝这一提议,因此首轮谈判在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结束。

          国际市场铜精矿供应紧张是国际供应商要求取消PP条款的主要原因。尽管之前90%的铜价上涨利润已被这些铜矿供应商取得,但利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BHPB一再称到2008年前铜精矿会一直短缺,而冶炼能力会一直增加,所以该公司强硬地要求获得全部铜价上涨利润。

          由于劳资谈判无果,全球{zd0}的铜矿——智利Escondida——在当地时间本周一起宣布罢工,致使该铜矿的产量急降至平时的四成。而BHPB拥有该矿57.5%的股权,是{dy}大股东,这也是谈判中BHPB态度强硬的一个重要理由。

      铁矿石谈判翻版?

          尽管{dy}轮年中谈判破裂,但正如CSPT中某铜加工企业进出口部负责人所称,企业必须要进口原料。面对几乎垄断铜精矿供应的国际供应商,国内企业的谈判空间确实不大。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该集团并未参与此次谈判,但这次的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将于年底与国外供应商进行的原料进口谈判。

          迈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沈海华认为,尽管中国企业巨大的进口量是一个谈判砝码,但是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在目前世界铜矿资源不断向大型矿山企业集聚的情况下,未来几年铜原料谈判将有可能成为“铁矿石谈判”的翻版。

          而且,日本企业也正在与国际供应商进行类似谈判,日本谈判的结果将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谈判结果。日本矿业协会主席吉川裕和曾表示,日方在7月25日起的{dy}轮谈判中拒绝接受BHPB取消PP条款的要求,将进行第二轮谈判。

          前述企业进出口部负责人表示,BHPB等企业已经在铜精矿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而且在铁矿石等谈判场的获胜,令他们的谈判态度更为坚决。

          从TC/RC费用(矿产商和贸易商向冶炼厂支付的、将铜精矿加工成精炼铜的费用)的谈判中也可以显示出这些供应商的巨大能量。2004年下半年TC/RC费用曾经达到200美元/吨和20美分/磅(相当于产出1吨精炼铜获得1100美元左右的加工费),但随着铜精矿的不断紧缩,BHPB主导的加工费谈判使得该费用一度下降到85美元/吨和8.5美分/磅(相当于每吨精炼铜获得500美元加工费)。

          铜价暴涨使得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铜冶炼能力不断扩大,造成铜精矿的供应小于需求,矿石供应商可以降低加工费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而由于PP条款的存在,铜加工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的补偿——以每吨8000美元计算,降低之后的加工费加上价格分享补偿,铜加工企业的利润与之前高加工费时期相当。

          但一旦该条款被废除,加工企业的前景马上将变得恶劣。

      铜价偏离下的“中国危机”

          国内某大型铜企业高层称,如果没有PP条款,中国一些企业精炼铜矿可能亏损。也就是说,以铜价8000美元/吨、加工费500美元/吨、价格分享补偿600美元/吨计算,加工一吨精铜可获得1100美元收入,扣除成本,600美元将是绝大部分利润。

          该高层表示,由于日本企业的原料进口和产品销售都根据LME的期铜价格为基准,即使没有补偿也能获得利润。

          但是中国企业则不同。

      中国企业进口铜精矿是根据LME的期铜价格为基准,但是产品销售则是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铜价格为基准,由于上期所期铜价格长期偏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小,单纯的加工费收入可能达不到500美元,若加工费的下降且没有价格补偿,企业将产生亏损。

          期货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国的期货市场严格的与国际市场分割,造成资本没有合法的渠道进行套利,国际、国内的价格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偏离。同时,国内市场规模很小,难以充分交易以产生合理价格,国内机构为对冲产品销售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大量的空头套保,高位市场空头投机力量的存在,都造成了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局面的长期存在。

          “中国的企业将陷入很大的危机。”上述进出口部的负责人表示,国际供应商的垄断,国际、国内市场的隔离以及国内价格的扭曲将使得国内很多铜企业危机四伏,“可偏偏这些问题都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解决的。”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10%价格分享条款去留未成共识{dy}轮中外铜谈判僵局解密- 银行营销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