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9 22:34:15 阅读22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中文名称:潜江
行政区类别:省直管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
下辖地区:辖园林办事处等
电话区号:0728
邮政区码:433100
地理位置: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面积:2004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100万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xx景点:长江三峡水电旅游城等
火车站:潜江火车站
车牌代号:鄂N
潜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坐落着全国xx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 16 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 1994 年被列为省直管市。
潜江市位于东经
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6米至31米之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394公顷,城镇人口48.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36万)。辖15个镇、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管理区。境内有全国xx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16个县团
级国有农场。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始建县。1988年5月撤县建市,1993年11月被评为全国明星市,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此前由荆州地区管辖),多次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xx市。
潜江北枕汉水,南接长江,东邻武汉通黄石,西接荆州达三峡。
318国道和宜黄(沪蓉)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襄岳两条二级公路纵贯南北。是全省平原湖区惟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境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
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全市地下蕴藏石油
2亿吨、天然气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0倍),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均超过了国家开采标准,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号称 “天下{dy}台”的东周楚王行宫就在境内龙湾镇,东周楚灵王离宫章华台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龙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被定为2001年“全国xx考古发现”。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仅形成了潜江淳朴的民风,而且孕育了众多英才。仅近百年来,就有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先驱、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李书诚,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团体“日知会”发起人之一刘静庵,首任监察部长钱瑛,xx剧作家、文坛泰斗曹禺等享誉神州的杰出人物。
潜江,水乡园林特色独具。这里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xx作家碧野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
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目前,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拥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幸福实业等三家上市公司。石油钻头的生产,占亚洲市场份额的
50% 以上;拥有国家{wy}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潜江制药”;中国牛磺酸生产基地“永安药业”,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 60% 。目前长江路桥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主三化”的方针,围绕工业兴市目标,优化经济结构、增创竞争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市域经济在提升中提速。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0.92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4%;三次产业比为16.9:53.2:29.9;外贸出口19764万美元,同比增长54.8%,近三年年递增4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三32亿元,进年年递增2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7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进三年年平均递增18.9%;财政总收入达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5.4%,近三年年平均递增17.6%,占GDP的比重达8.6%,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收入的比重达70.6%以上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省{zj0}信用县市”、“湖北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潜江辖6个管理区(农场)、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 个办事处、10 个镇、3个原种场。
园林办事处 潜江开发区 竹根滩镇 西大垸管理区 总口管理区 高石碑镇 老新镇 杨市办事处 渔洋镇 周矶办事处 周矶管理区 张金镇 高场原种场 广华办事处
熊口镇 王场镇 龙湾镇 熊口管理区 运粮湖管理区 浩口镇 积玉口镇 后湖管理区
江汉石油管理局(广华、向阳、五七)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潜江市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
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东下竟陵,并分别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迁至竟陵;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本县属水网湖区,民国时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外,还苦于水患。由于距中心城市较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回旋,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苏区,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潜江城等处,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
1988年5月撤县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编辑本段]交通条件
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潜江市是湖北省3个直管市之一,也是湖北省{wy}的“中国明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通武汉,南连监利,西邻荆州,北接荆门,隔汉水与天门相望,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公路与318国道横贯全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潜江市集中力量大办交通,办大交通,取得显著成效,是全省{wy}平原湖区公路网络试点和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密度和通达度均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64.64公里,21个区、镇、处、场通二级路,371个自然村、分场都通了公路。市域“五横三纵”(五横:广泽大道、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运拖公路、华容公路;三纵:潜监线、荆潜线、幸福公路)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一个干支相通,内畅外连的公路网络已具雏形。流经境内的汉江航运四季通畅,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红旗、泽口两个港口。全市交通正趋于国省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镇处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综合运输智能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交通现代化水平。
在交通硬环境改善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向客车舒适化、货车专业化、船舶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营运客车610辆13036座,货车3000辆12901吨,园林城区出租汽车250辆,镇处出租车193辆。2003年,全市共完成公路客运量9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35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409万吨,货物周转量48078万吨公里。全市客运班线已达141条,日发班次1350个,客运网络的触角已延伸到全国26个省市。乡村客运班线11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全市现有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以下乡镇客运站16个,另有一个一级客运站正在建设中。现有一类维修企业8家,二类维修企业34家,三类维修业户360家,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A级站1个,有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所;有装卸搬运业户10家,有各类运输服务业户27家。全市基本形成以园林和广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连通乡村,辐射市外的客货运输网络。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水利
潜江市,为古云梦泽一部分,长湖泄洪道田关河横穿东西,长江{zd0}支流汉江及其分洪道东荆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潜江得益于水,也受制于水。既有汉江、东荆河洪水之“外患”,又有内垸因降雨量不均导致的渍涝干旱之“内忧”。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潜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涝旱灾作斗争的历史。围绕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工程体系,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建国以来,全市人民以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争取国家支持投入两手抓,坚持防洪抗灾与水利建设两手抓,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抓,开展大规模的治水活动,水利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昔日“水袋子”、“旱包子”,成了今朝的“聚宝盆”、“大粮仓”。据统计,建国
52 年来,全市 168.2 公里长的汉江干堤和东荆河堤累计完成土方 5800 万立方米,石方 100 万立方米。汉江干堤和东荆河堤利用蓄洪区和和杜家台闸达到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完成土方 5 亿立方米,完成投资 2.6 亿元,开挖干、支、斗渠 2760 条,总长 4000 余公里。从 90
年代末至今,全市累计改造渍害低产田 30 万亩;水利结合灭螺 34 万亩;兴建电力排灌泵站 211 处, 463 台,装机 72567 千瓦,排灌流量达到每秒
8559 立方米。其中提排泵站 171 处, 379 台,装机 65215 千瓦,提排流量每秒 780.7 立方米。提灌泵站 29 处, 49 台,装机
3302 千瓦,提灌流量每秒 34.6 立方米。排灌两用泵站 11 处, 35 台,装机 4505 千瓦,流量每秒 51.6 立方米。兴建大中小型排水涵闸
586 座,自排流量每秒 1200 立方米。大中小型灌溉涵闸 657 座。
近十年,潜江市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成效十分显著。共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及世行xx 1.1
个亿,完成省办工程田关河疏浚固堤、兴隆二闸及其配套工程、谢湾灌区续建配套一、二、三期工程及兴隆东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骨干工程等重点工程,全市水利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水产
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全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潜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9—1988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最适宜温、热水性鱼类养殖,发展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潜江市发展水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水产业是潜江的特色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龙虾产业已成为该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
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各类渔场175个。2007年,渔业养殖面积26.4万亩,其中,发展虾稻连作面积10.8万亩,网箱养鳝48.2万口;水产品产量10.44万吨;水产品加工量达到7.73万吨,出口创汇达到5236万美元;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5.2%。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0万亩,已建立四大高效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即以积玉口、龙湾、浩口、渔洋为重点的10万亩虾稻连作养殖基地;以熊口、浩口、张金、龙湾、周矶等地为重点的50万口网箱养鳝基地;以龙湾、张金、浩口为重点的5万亩鱼猪鸭鹅联养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重点的5万亩鲫鱼、黄颡鱼、才鱼、团头鲂、鳜鱼等优质鱼养殖基地。
水产加工业优势明显。2004年7月,省政府将潜江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纳入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板块基地建设范围。加工园区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家,拥有固定资产5.6亿元,占地面积28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企业获得全球食品B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xxxx”。加工园工已初步形成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薰鱼、鱼片、田螺、青虾、南美白对虾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
以打造“中国淡水水产品加工{dy}市”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引导、xxxx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产业化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空间,而且使潜江迅速崛起为全国{zd0}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dy}话语权。2008年,全市养殖小龙虾15万亩,产值达3.52亿元;小龙虾加工出口5.8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的74%,占全省小龙虾出口的65%。龙虾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平创收764.3元,占2008年农民人平纯收入的15.6%。
中介服务组织配套齐全。全市已成立了市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熊口水产协会、荆楚水产合作社等14家水产品中介服务组织,覆盖全市各镇处,有会员7000余人。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企业和农户建立了纽带,形成了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密切了xxxx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推动了全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潜江水产业今后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建设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实行产品与市场对接,企业与基地对接,建设具有潜江特色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和水产品加工园区。在基地建设上重点发展“一虾两鱼”(小龙虾、鳝鱼、斑点叉尾鮰),即以积玉口、浩口、张金、龙湾、渔洋、总口、后湖、西大垸等地低湖田和精养水面为重点,着力发展虾稻连作和鱼虾混养模式;以熊口、周矶等地为重点,建成50万口网箱养鳝养殖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重点,突出发展斑点叉尾鮰、黄颡鱼、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建成10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在加工园区建设上建成以熊口、浩口、后湖三地核心企业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园,年加工能力16万吨以上,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带动农户10万户,安排就业人员2万人,促进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00元以上的加工企业群。努力建成产业带动力强、产品质量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强、经济效益好的集养殖、加工、贸易、检测、研发、推广于一体的现代水产品加工园区。
林业
潜江素有“水乡园林”美誉。1986年被中央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以来,先后获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营造林先进地市”等荣誉称号;市境内高石碑镇等1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和“全国造林绿化400佳”,1999年以来市林业局连续三年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红旗林业局”。
新时期,潜江林业又有新发展,造林绿化规模不断扩大,造林绿化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道路河渠绿化为骨干,城镇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点紧密结合,乔、灌、花、草相配置的平原绿化体系。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16.1%,活立木蓄积量151万立方米,农村村庄绿化覆盖率68%,道路绿化率96.5%,农田林网绿化率92%,,水系绿化率93.8%,城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6%。
潜江林业在继续承担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突出林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资源培育与管护,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成了以苗木花卉产业为基础,以杨木精深加工为带动的新型林业产业化格局。全市杨木加工年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产品科技含量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值过亿元;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1.5万亩,年销售额过亿元,林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己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增长的新型朝阳产业。
潜江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十分注重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和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水杉扦插繁殖技术及水杉无性系种子园建设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黑杨派南方无性系引种与推广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又先后建起了中日合作杨树对比林优系扩繁基地等一大批杨树新品种试验示范林。在造林新技术应用方面,大力推广杨树大苗定向培育,杨树留根育苗、截干造林等实用技术,整体提升了潜江造林绿化水平。
矿产
一、土地资源结构
全市土地总面积
2894263.5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4%。2002年底耕地面积1667325亩,占57.6%;园地面积25978.9亩,占0.90%;林地面积10637364亩,占3.68%;草地182.5亩,占0.006%
;水面731697.15亩,占25.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241.75亩,占7.0%;交通用地77449.5亩,占2.68%;未利用地75775.05亩,占2.62%。
二 、矿产资源结构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积约
2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
1、资源储量
60年代以来,在江汉盆地找到了王场等25个油田和一批含油结构,控制含油面积139.1平方公里,其中潜江境内有16个油田,共87.6
平方公里。经测算,江汉盆地的石油远景含量达2亿多吨。
潜江凹陷卤水分布面积达 1200平方公里,卤水地质储量227亿立方米,含盐量为100— 300克
/升,盐类资源量为51亿吨。卤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氯化钾储量4590万吨、铯储量2.72万吨、铷储量8.35万吨,而且,富集程度已达到和超过工业开采品位。
潜江凹陷岩盐分布面积约 2000平方公里,岩盐累计厚度约 1800米 ,矿产埋藏深度 700— 2145米 ,估算盐岩的地质储量为
7900亿吨,相当我国盐都自贡市的20—30倍。其中,潜江境内的潜一段到潜四段下均有盐层富集预计厚度大于 1800米 ,经湖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鄂储决字
[1991]02号和鄂储决字[1991]05号划定可供开采的3.45平方公里湖北省潜江市王场油田北部潜江段和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盐矿区蔡湖矿段可供开采0.66平方公里的盐矿面积中,盐岩储量分别为13.64亿吨,芒硝储量为1.18亿吨,盐层氯化钠含量为64.11%至85.47%。C+D级盐矿石量3675.1万吨,纯盐量3302.8万吨,硫酸钠(Na
2 S0 4 )为 68.9万吨,氯化钠(Nacl)平均品位为89.9%,矿段内还探求了表内 级纯盐量3526.7万吨,表外E级纯盐量5361.9万吨。
潜江凹陷还发现钾盐矿藏,矿产深度为 1643— 3040米 ,矿产厚度 0.42— 1.32米 ,预测分布面积为
110平方公里,钾盐矿层主要是钾芒硝,无水钾镁矾。
另外,潜江地下有矿泉水两处,分布在西大垸农场和张金镇,储量为 700m 3 /a和 600m 3 /a。还有陶土资源,储量约15万立方米。
2、资源地位
在潜江市域内,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
7种主要矿产占湖北省1985年统计的地下资源探明储量71种矿种的9.8%,占全国1985年底探明矿种的144种的4.86%,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矿均在全省名列{dy},特别是钾盐、石油、天然气填补了湖北的空白。仅盐卤化工产品其潜在价值约10万亿元。
[编辑本段]农垦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xx的鱼米之乡。所属的6个管理区(总口、西大垸、运粮湖、后湖、熊口、周矶)前身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在荒湖、荒滩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开垦出来的国有农场,经过几代农垦人几十年的开垦建设,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鱼、商品猪基地。农垦经济是潜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潜江农垦下辖6个管理区,1个原种场,总人口9万人,国土总面积357.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6.5万亩。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观光于一体。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骨干企业有3家棉纺企业(江汉棉纺纺织厂、金松纱业有限公司、宏毅棉纺织厂);3家制衣企业(赛格、康强、江兴制衣公司),6家棉花加工企业(6个管理区区办企业),2家油脂加工厂(华垦粮油、熊口油脂),2家冷冻厂(后湖冷冻加工厂、运粮湖冷冻加工厂),1家医材企业(湖北福好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2家饲料厂(后湖楚佳饲料厂、总口饲料加工厂)。主要农产品有棉花31万担(种植面积16.3万亩)、油料10.8万担(种植面积8.6万亩)、水产品1.2万吨(精养面积2.9万亩)、生猪9.3万头(共有5个万头养殖场),农业总产值3.94亿元。后湖管理区万亩果园基地和万亩水面的返湾湖旅游风景区,是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02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农村体制改革精神,对所属的农场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农场设立了管理区,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相当于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了相当于县一级的财政预算决策制度,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农场体制改革后,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农场人均占有耕地近3亩(不含水面、林果业面积),具有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二是管理优势。农场“统”的功能较强,可以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科技和人才优势。农场科技兴农水平较高,原来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还留在农场。四是交通、区位优势。几个农场都紧邻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潜(江)监(利)公路、运(粮湖)拖(市)公路、襄(樊)岳(阳)公路等交通要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五是资源优势,潜江农垦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积累了大量的资产存量,是招商引资的富贵资源。
[编辑本段]畜牧
[自然资源]
1、饲料资源。每年粮食产量稳定在36万吨以上,稻草、麦秆、花生藤、红苕藤、玉米秆、大豆梗等可利用秸秆60万吨,棉粕、菜粕、糠麸等优质副产品3万吨。
2、草场资源。全市有汉江、东荆河堤成片草场面积9000亩,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面积3000亩。
[规模生产]
结合区位优势,已建成生猪、江汉土鸡、水禽、草食畜禽四大养殖基地,基地年出栏(笼)生猪30万头,江汉土鸡600万只,水禽140万只,牛1万头,羊2万只;总投资1000万元的优质三元猪、渔猪联养、渔鹅联养四个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市有万头猪场9个,年出栏14万;5000只以上家禽养殖场269个,年出笼135万只。农户养殖逐渐向大户集中,养殖专业户发展到6401户。
[品种改良]
1、生猪。自1998年以来,该市通过实施生猪“四化”、瘦肉猪基地建设和“三优”等项目,使生猪良种率不断提高。全市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比重已占到生猪饲养量的40%,基地镇处三元杂交猪的比重占到了70%以上。
2、江汉土鸡。江汉土鸡是该省重要地方品种,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品质在我国属上乘。目前,该市正在江汉土鸡养殖基地镇——老新镇实施“江汉土鸡提纯夏壮项目”,致力于江汉土鸡整体质量。
3、肉牛肉羊。引进了原种波尔羊种公羊,原种西门塔尔种公牛。建成了市乡两级冻精配种网络,冻精配种站点达23个,冻配面达80%。
[服务体系]
形成了以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各基层畜牧兽医站、畜牧生产销售协会为依托,畜牧业科技示范户、畜牧养殖大户、运销大户为基础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及完备的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已开通潜江畜牧信息网,涵盖全市的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建设中。
[编辑本段]外贸
2003年,该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09万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外贸出口2661万美元,同比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额1061万美元,同比增长32.3%。外贸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均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新增协议外资额2714
万美元,是2002年的3倍。亚利服饰、福好医疗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福好医疗、金港科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百优”外商投资企业。
2003年,该市外贸出口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出口格局进一步调整,出口规模逐渐扩大。市外资企业出口增长迅速,共完成出口额
114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外贸流通企业出口稳步发展、分别完成出口额946万美元、57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的35.5%、21.6%。今年,全市52家外经贸企业中有出口实绩的19家,其中:年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有7家,江汉石油管理局年出口突破500万美元,福好医疗、永安药业、亚利服饰年出口突破400万美元,江赫医材年出口突破300万美元,潜江制药、昊江工贸、莱克水产、八达色素厂等四家企业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
——化工医药、医用材料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商品结构渐趋合理,优势突出。全市化工医药产品出口
910万美元,占出口比重的34.2%,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硫磺酸、xx色素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共出口45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7%,是去年的两倍;医用材料出口743万美元,出口比重为28%;服装产品出口680万美元,比重从去年的59.6%降到25.5%;农副产品、机械产品出口显著增长,分别完成218万美元、110万美元,其中水产品即龙虾深加工出口取得突破,出口217万美元,是去年出口额的14倍。
——外贸出口全部来自本地产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了该市目前外贸出口的实际水平,也表明该市外向型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潜江撤县建市。建市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城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一手抓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走出一条两个文明互为推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实行了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家国卫生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3年、1995年、1999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wy}的中国明星城市,2002年在全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检中,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的称号。
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市紧紧围绕以建设具有浓郁水乡园林特色中等城市为目标,树立“大城区、大园林、大手笔”理念,东、西城区联动,大力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启动xx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先后投资近5亿元,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城市道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截止目前,城区道路达271条,面积491.24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3㎡;敷设下水道255.46公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排水系统;新装路灯4761盏,路灯达10821盏,亮灯率达99.5%;新铺设彩色人形道板17公里共13.2万㎡,并对城区主要街道所有架空线路实行了地埋;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城区所有临街道所有架空线路实行了地埋;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城区所有临街单位安装了霓虹灯、轮廓灯、射灯,充分展示了文明开放的现代化都市风采。
园林绿化特色显著。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公共绿化和社区庭院绿化建设,形成了以游园、广场、公园以及一大批街头小游园为点,以道路绿化和东西城区干道绿化长廓为线,单位及社区庭院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9%。
城市供水、供气得到有效保障。为策应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投资1300万元对汉江泽口码头取水头部工程进行了改造升级,日取水能力达10万吨/日,完成了4公里Φ1000mm主供水管道扩网,用水普及率、水质综合合格率、自备水源合格率均达{bfb}。大力推行小区管道供气,城区居民燃气使用率达{bfb}。
公交事业发展迅猛。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鼓励社会办公交,促进了公交事业的发展。城区有公交车辆306辆,公交线路398公里,每万人拥公交车辆12.7标台,有效地解决了城区居民行路难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居民住房作为一项德政民心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促进了住宅小区的发展,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城区共有5个小区获全省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共中向阳小区、盐化小区获{gjj}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
实施“三化”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在抓城市管理上,实施了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交通秩序管理“一元化”、城建监察管理“专业化”。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编辑本段]城市“品质”
潜江身处江汉平原富庶腹地,又是武汉城市商圈1+8的成员之一,汉宜高速公路跨境而过,交通便利,经济人文基础厚实,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正赶上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城市的品位品质也需要一个提升来更好地参与市场的竞争和与其它的城市合作。
“品质”的实现与城市品质联系在一起,开发商不仅是商业空间的提供者,更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提供者。水牛城、世贸广场等地区性建筑,从建筑规划到物业管理到商业管理到文化渗透,开发商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潜江这个水乡园林城市整体的商业格局。
水牛城5万平方米纯商业的建筑和经营,对于江汉平原来说,都是一个无可比拟商业巨擘,肯德基、中商集团等诸多国际国内一线品牌的抢滩登陆,品质、品味亦并一同提升。
[编辑本段]旅游观光
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园林”的美称。被旅游界专家誉为“水乡园林生态旅游城”。潜江东有全国特大城市武汉市,西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电旅游城和荆州古城,南有千古名楼岳阳楼,北有隆中和武当山,是三峡、三国、三楚旅游线的必经之地。汉宜高速公路和
318 国道横贯东西,襄 ( 阳 ) 岳 ( 阳 ) 公路纵贯南北。
潜江的生态环境优势非常突出。潜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林是潜江的特色树种,全市绿化覆盖率 35
%,基本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河在城中,城在河畔”的水乡园林特色。潜江市多次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明星城市等光荣称号。潜江的生态环境优势在全国平原城市中独树一帜。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一河、一江”。即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
森林公园。位于东城区杨市办事处,占地 100 公顷,种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杨等,是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水杉公园。位于西城区广华办事处,是江汉平原{zd0}的人工水杉林,园内开设多种健身、娱乐项目,是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返湾湖。原为洞庭湖泊的一个支湖,湖泊水面 1 万亩,是潜江境内{zd0}的自然湖泊。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返湾湖开始旅游开发,现已成为颇具水乡情调的休闲度假胜地,湖区有别具水乡特色的餐饮、住宿、游乐等设施。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面积 5 万亩。是一个集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优良旅游资源,现在正在开发中。
田关河旅游风景区。位于田关河排灌站,其过河索道、人工水杉林等构成独特的河滩风景。
汉江民俗风景区。以汉江泽口、红旗两个码头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民俗风情区。
潜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潜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
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2000 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xx考古新发现”之一。
曹禺著作陈列馆。位于潜江东城区,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曹禺的生平史迹。曹禺之墓设在潜江森林公园内。
李汉俊陈列室。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是潜江袁桥人,在袁桥修有李汉俊纪念碑和李汉俊陈列室。
[编辑本段]特产
一、潜半夏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xx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xxx。
二、锅奎
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考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奎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出炉后,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还可充当干粮。砍锅奎是潜江最早的锅奎,最xx的锅奎,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锅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词,加“砍”(还有人加“白”〕是人们为了以此区别于其他锅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
,好的砍锅奎(或白锅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潜江人常爱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并视此为{zh0}的早点。
三、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四。五七油焖大虾
一、五七虾市的形成
2002年江汉油田五七钻前小区零零散散出现几家经营龙虾食品的个体户,颇受部分食客的欢迎。江汉油田五七社区中心敏锐嗅到龙虾市场的商业气息,经过一年多的筹措,2004年夏季占地4000平方米油焖大虾美食城开业,将五七油焖大虾一炮打响。生意火爆不仅吸引油田人,周边地区的食客也纷纷赶来品尝这诱人的火红龙虾,五七虾市由此正式形成。
二、五七虾市的现状
如今,以社区为主,所种经营形式并存,仅美食城共有44间,13家门店,除此之外,沿马路还有个体经营72家摊点。每当夜幕降临,店门外开始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往,不宽的公路两旁和好美佳超市门前不大的广场已经整整齐齐的停放着吃龙虾的客人从仙桃、宜昌、荆州、荆门远至武汉各地开来的各种各样的车辆,特别是xx,外省的车辆飙增,那些外省人除了自己美美饱餐一顿外,走时还外带一份回家。龙虾引来百业兴,席间不时有卖各式卤菜、毛豆、冷饮等生意的小贩叫卖声,还有烤鱼的香味阵阵袭来。热气腾腾的一盆盆大虾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被分享,五七虾市为龙头,带动了五七油田、五七地区的餐饮业。五七虾市成为区域经济的风景眼,据不xx统计,五七虾市{yt}可以卖虾两吨以上,就五七社区每年创收都在数十万元,如今在大力发展虾市商业的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石油饮食文化氛围。
三、五七虾市的发展
五七虾市火爆,它的发展走向成为江汉人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据分析:
1.
目前的虾源可以稳定保证,五七虾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潜江市积玉口一位普通农民发明的“虾稻连作”模式带动了销龙虾养殖社产业的大发展,去年,销虾稻连作面积达到130多万亩,出口创收将近1亿美元,居全国{dy},水产业赞誉“世界龙虾在中国,中国龙虾在湖北”。
2.
由于五七油焖大虾的经营十分红火,食客越来越多,近年来周边地区有些餐饮业经营者打着xx油田“五七油焖大虾”的招牌,在潜江、沙市、荆州、北京、山东等地都有这种现象发生。可见,“五七油焖大虾”向外扩张的条件初步成熟,“五七油焖大虾”经过几年的经营,名气越来越大,已具有初步的品牌效应。因此,利用“五七油焖大虾”的品牌优势走出江汉油田时机已经到来。
几点建议
1.
利用“五七油焖大虾”提高潜江市知名度。潜江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五七油焖大虾”的经营发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和油田有关部门一起制定做强做大的发展规划,由此进一步提高潜江市的知名度。
2.
对现有“五七油焖大虾”的市场,进一步规范提高硬件设施。特别是对沿马路的72个摊点存在的饮食安全和治安隐患,以及交通安全和环境进一步改善,进行综合治理,并和油田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对现有的“五七油焖大虾”市场如何逐步取消摊点经营。
3.
潜江市有关食品厂,是否可以将“五七油焖大虾”开发出真空包装家用食品,使“五七油焖大虾”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家庭一年四季可以享用的美味佳肴,由此促进我省的养虾事业。
4.
五七虾市必须走品牌经营和联盟经营,是有效提高潜江的知名度途径之一,尽快将“五七油焖大虾”注册商标品牌,由潜江市有关部门牵头,设法在周边城市开设连锁店,利用品牌优势走出油田,走向全国各大城市,让“五七油焖大虾”成为全国xxxx。
五。黄湾藕
黄湾藕是潜江市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曾有很多外地人试图引种黄湾藕,都没有成功。为了保护这一名贵土特产品不变质,黄湾人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不让藕池受到任何污染。
六。尝相思
湖北省潜江市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色调味品、风味菜肴和其他风味食品的研制与开发的专业企业。
公司的前身是国有潜江市尝香思调味品厂。2003年10月,在潜江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战略决策的指引和周矶管理区党委的领导下,该企业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民营化改革。改制后的公司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公司现有主导产品“尝香思”牌“香辣牛肉酱”系列、“香辣三丁菜”系列和“香辣脆脆响”系列,系发掘民间工艺秘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炼而成。产品以“观其色华润悦目,闻其香温馨诱人,品其味浓郁醇厚”而卓然成家。一经面市,便得到国家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达到国内{lx1}水平”的xx评价,从而在繁花似锦的调味品与风味食品市场上独领风骚。
自1999年至今,上述产品先后两度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xx产品”殊荣和两度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产品”称号。2002年,“尝香思”成为“湖北省精品xx”和“湖北省xx商标”。2003年,企业顺利通过“ISO
9001”质量认证。目前,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资产已逾5000万元,产销能力已逾2000吨。公司计划三年内再投入2000万元,拓展规模,提升档次,突破1亿元产销额,做成全国xxxx,进而走出国门,一竞风流。
“品质为本,诚信兴业”是公司不变的宗旨,“敬业、务实、诚信、创新”是公司永恒的理念,“尝香思”——潜江特产,潜江特产——“尝香思”,是百姓长久的口碑。人杰地灵的潜江孕育出美丽的“尝香思”品牌,将潜江的物华天宝张扬于天下,是“尝香思”光荣的抱负。衷心祝愿广大消费者好景天天有,好味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