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驱的简介

光驱的简介

2010-03-12 11:25:05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前面板: (2000下的文件sam删除)

    1、耳机插孔      连接耳机或音箱 ,可输出Audio CD音乐。

    2、音量        调整输出的CD音乐音量大小。

    3、指示灯       显示光驱的运行状态。

    4、紧急出盒孔     用于断电或其他非正常状态下打开光盘托架。

    5、打开/关闭/停止键  控制光盘进出盒和停止Audio CD播放。

    6、播放/跳道键     用于直接使用面板控制播放Audio CD。


光驱的背面由

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电源线插座;
 
    (2) 主从跳线,光驱和硬盘一样也有主盘和付盘工作方式之分,您可根据需要通过此跳线开关设置;

    (3) 数据线插座,目前绝大部分的
光驱跟硬盘一样使用IDE数据线。

    (4) 音频线插座,此插座通过音频线和声卡相连。  


机芯结构

  
    (1)激光头组件

  包括光电管、聚焦透镜等组成部分,配合运行齿轮机构和导轨等机械组成部分,在通电状态下根据系统信号确定、读取光盘数据并通过数据带将数据传输到系统。

    (2)主轴马达

  光盘运行的驱动力,在光盘读取过程的高速运行中提供快速的数据定位功能。

    (3)光盘托架

  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光盘承载体。

    (4)启动机构

控制光盘托架的进出和主轴马达的启动,加电运行时启动机构将使包括主轴马达和激光的头组件的伺服机构都处于半加载状态中。

 


光驱的技术指标:

  (1)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即大家常说的倍速,它是衡量光驱

性能的最基本指标。您知道什么是单倍速光驱吗?单倍速光驱就是指每秒可从光

驱存取150KB数据的光驱。想来您是没有用过的,因为它早已退休了。现在最差一

代的也有24或32倍速光驱每秒钟能读取3600KB和4800KB的数据,现在主流52倍速

用起来更爽!

  (2)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平均寻道时间是指激光头(光

驱中用于读取数据的一个装置)从原来位置移到新位置并开始读取数据所花费的

平均时间,显然,平均寻道时间越短,光驱的性能就越好。

  (3) CPU占用时间(CPU Loading),CPU占用时间是指光驱在维持一定的转速

和数据传输率时所占用CPU的时间,它也是衡量光驱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CPU占用时间越少,其整体性能就越好。  

  (4) 数据缓冲区(Buffer),数据缓冲区是光驱内部的存储区。它能减少读盘

次数,提高数据传输率。现在大多数光驱的缓冲区为128K或256K。  不要小看

这几个数字,它们是您购买光驱时最需要考虑的因素,

 


光驱的选购

  (1)接口类型,光驱常见接口有IDE、EIDE和SCSI几种(详见硬盘的接口介绍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选择价格便宜的IDE或EIDE接口光驱就可以了,因为SCSI

接口的光驱还得配买一块相应的SCSI卡。

  (2)数据传输率的高低,光驱的数据传输率越高越好。目前在市面上流行的是

52倍速。

  (3)数据缓冲区的大小,缓冲区通常为128KB或256KB,一般建议您选择缓冲区

不少于128KB的光驱。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光驱的简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