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采购何去何从——电子企业面临下一波来自供应链的挑战| 深圳初创应用 ...

Barbara Jorgensen
?

?

?

?

?

?

?

?

?

?

?

?

?

电子产业供应链已经承受了各种全球化的挑战和影响:地震 (中国台湾,1999年)、千年虫(全球,2000年)、非典爆发(中国,2002年) 和恐怖袭击(全球,2001年至今)。事实上,供应链方面的高级管理人员都十分急迫地想预测出下一次全球化挑战将来自何方。对此,芯片生产企业IDT负责全球组装和测试运行的副总裁Anne Katz说:“我们想象不出哪些挑战没让我们碰到过”。

显而易见,日益发展的电子行业全球化进程已经使供应链管理比以往更为复杂。即使有了那些有助于弥合时间差的技术,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其他实时交换供需数据的技术,业界还是无法弥合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比方说您的原材料需要“大约”5周的时间从美国运抵中国,那么准时(Just-in time,JIT)生产就难以实现。让正确的原材料以正确的价格、正确的时间运抵正确的目的地,这样的问题仍然在困扰着这个世界上{zd0}的制造行业。

在当今供应链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有以下三种突出的全球化趋势。首先是所谓的“成员激增”,即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往往都仅在一个领域有专长,它增加了设计和组装最终产品所需要的供应商及生产工序的数量。其次,日益强化的监管环境(包括RoHS指令)正促使许多(但不是全部)电子企业向“绿色”发展。这又将要求供应链同时对含铅和无铅元器件进行处理。{zh1}一点则是与中国有关的问题:电子行业向这个低成本制造大国的转移已经为“远距离关系”(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这一术语赋予了新的含义。

对于这些挑战,供应链已经变得游刃有余,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们则日益依赖于他们具有这些能力的合作伙伴:例如特快专递(EMS)提供商和经销商,他们可以通过单一的采购点汇聚大量的原材料,然后将这些原材料配置给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但是专家警告说,要想应对RoHS和中国问题的挑战,仅仅依靠供应链是不够的。

OEM需要在两个方面对此行业进行引导:一是响应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二是对中国采取更为现实的态度。供应链咨询公司iSuppli的首席执行官DerekLidow认为,“RoHS只是各国政府要求业界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贡献的一个开始,对抗这些行动的企业必将失败”。Lidow等人还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各OEM企业转移生产能力的目的地,尽管有时这样做并没有意义。直到供应商、OEM和分包商达到同一发展阶段之前,全球供应链将继续向复杂化方向发展,而不会简化。

成员激增

短期内,供应链参与者的数量是不可能降低的。与以往相比,各OEM正在将更多的业务外包给众多的参与者来完成。几年以前,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原始设计制造商(ODM)这一名词,而现在它们却成为了业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供应商正在寻求管理这种复杂业务的途径。许多企业并没有减少供应链的成员数量,而是将经销商和快运公司作为针对大量元器件采购和加工处理的中央交换平台。

例如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每天会在全球运输约4000万个元器件。和其他许多供应商一样,仙童公司需要向位于全世界的多个生产厂址运输{zy}数量的元器件(基于OEM消耗量估算值)。对此,该公司负责供应链事务的副总裁Robin Goodwin介绍说,“在供应过程中会有更多的节点,而在其中任何一个节 点处,你必须对需求的易变性做好准备”。多数供应商都不具备以低廉成本进行运输的资源,而这一点却是实现准时生产(JIT)的一项要求。因此仙童公司正在增加其经销商的作用(见上图“销量分析”)。Arrow、Avnet和Future等全球经销商在世界各关键区域(美洲、欧洲和东南亚)都拥有百万级容量的仓库。仙童公司先将其产品运至这些仓库,然后再由经销商将这些产品转运至数百家区域性客户。由于货物就被存放在这些战略地点,经销商可以针对当地的需求波动情况做出快速反应。

举例来说,Avnet的一个客户希望该经销商作为其可编程产品的单一供货方。Avnet及其他经销商为那些不直接与Xilinx和Altera等芯片供应商联系的客户提供编程服务。为了成为该客户的一站式编程和采购店,Avnet需要与14家快运公司、11家元器件供应商以及300个可编程设备的代码写入点进行协调。Avnet负责供应链服务的副总裁Greg Frazier介绍说,“我们在美国与客户处于同一时区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指挥中心,从快运服务商和OEM处获得需求预测信息,并按照仿真检验对其进行比较。我们负责对全世界的存货进行平衡。”Avnet已经建立了若干全球可编程器件中心,全部都比照其仓库进行设计。现场可编程部分尚待编程的器件被存放在最靠近可能有真正客户需求的地方,在此,程序代码被电子化写入,经过编程的器件被运送至工厂。

Avnet每两天会从各快运公司和供应商处收集一次信息,之后进行一次电话会议,讨论需求变化或可能出现的缺货情况。它会将信息集中起来,再将其反馈到客户。据Frazier介绍,“客户将最终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所有需求变更”。到目前为止,Avnet已经运作此项目两年了,由此“从未导致过生产线停产”。

反过来,快运公司也在实现着同样的职能,它们充当一站式采购店的角色。以前的情况是,快运公司接受某个客户的材料清单(BOM),针对该单个项目采购元器件。每个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采购订单:一份给DRAM供应商,一份给电容器供应商,等等。而快运公司所服务的广大客户及多种项目却要频繁地使用同类的元器件。现在快运公司会查看他们所接到的所有BOM,组合每种元器件的需求(例如DRAM),仅生成一份该元器件的购买订单。据Celestica的首席供应链和采购官John Boucher介绍,他们现在就是将许多客户的需求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购买节点。他估计Celestica每天要汇总价值约2,000万美元的元器件,这在以前需要由100个公司来处理。

?

?

?

?

?

?

?

?

?

?

不过外包采购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尽管各个快运公司和经销商使元器件物流流水线化了,它们也许会疏远与供应商和OEM的关系。例如,元器件供应商通常会与OEM共享其技术路线图,并让其先行采用{zx1}的产品。然而最近以来,供应商们都是一直在向掌握{zd0}采购量的快运公司提供这些服务。一些行业观察家们认为,OEM厂商可能因此失去过去通过尽早了解供应商“新开发产品”而获得的一切技术优势。Frazier不久前就同这样的一个客户进行过交流,该客户对一切业务都进行外包,让其快运合作伙伴尽其所能完成采购,而他现在却认识到,没有人再给他的公司带来新技术了。因此“必须找到能够将这些合作方重新联系在一起的途径”。

使用技术是一个方面:企业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元器件跟踪计划,以此在元器件沿供应链移动时保持工作同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仅仅知道在进行什么是不够的:iSuppli报道称,一些OEM正在将采购工作收归其内部。其他OEM则保持了与关键供应商(即那些为终端产品提供专利或重要技术的供应商)的直接关系,其他业务则交给经销商和快运公司处理。在依靠供应链合作伙伴和掌握自身命运之间,OEM厂商继续在寻求着平衡。

RoHS和官方要求

管理一个供应链已经是够困难的了,而RoHS的出台则意味着许多企业要同时应对这两大挑战。到2006年7月1日之前,含铅的电子产品将不能再在欧盟市场销售。尽管许多国家(如日本和中国)已经或正在考虑出台类似的限制政策,但并非所有的电子业制造商都在进行产品和工艺的无铅化处理。由此,包括IDT和仙童公司在内的许多供应商都在同时生产两种类型的元器件:一种含铅,一种不含铅。仙童公司的Goodwin说:“仍然有客户需要我们的含铅型产品,而且它们还都是大客户。

我们不能轻易舍弃这样的业务,但从生产角度讲,这不是高效率的做法。”

同样,从供应链角度来看,这也不是高效的做法。即使供应商们愿意生产两种类型的同一型号的元器件,许多厂商还是不愿意将更多的新元器件产量分配到无铅设备上。更改元器件编号并完成相关工作是一项耗时而高成本的工作,其中包括发布新的数据清单、通知客户,以及发布其他信息等。所以,许多供应商对于含铅和无铅元器件都使用了同样的元器件编号,只是通过无铅符号或其他标记进行区分。

OEM、快运公司和经销商联合起来订购某些编号的元器件,而一些供应商则对此做出响应。但是这些产品仍然需要分别进行存放和组装,含铅和不含铅的产品是在有很大差别的温度条件下被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

大量购入元器件的经销商、快运公司以及ODM企业,可能需要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来测试这些元器件,而不是采用条形码和扫描器。“从ERP角度而言,我们正在为元器件制定内部编号,以便于库存管理”,Sanmina-SCI负责供应链管理的执行副总裁Tom Clawson这样介绍说,“物理控制越来越困难,我们必须将材料在车间地板上分隔开来,因为它们的工艺要求是大不相同的。”

RoHS还要求企业对其产品进行文档记录,以表明其合格。对于供应链中的许多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要采集、存储进货信息,并在元器件出厂时进行信息汇总。对于一般的BOM来说, 就需要跟踪数百个元器件的数据。对此,Clawson抱怨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能够以电子形式采集、汇总信息,并生成合格证书。为此,我们必须将它们全部从数据库中取出。目前{zd0}的问题是要有适当的软件,但在,此领域只有很少几种产品能做到这一点。”

有些O E M正在与其供应链进行同步转变。据Clawson称,Sanmina-SCI的一些客户就走在了前面,他们已经在开始研制xx无铅的原型产品。但并非所有OEM都准备走向“绿色”,最近由咨询机构Technology Forecasters Inc.(TFI)进行的一项调查就表明,客户与供应商的步调是不一致的。TFI访问的客户中有半数预期由于环保行动会产生过多库存,与此相对的是,元器件供应商中预期出现过量库存的百分比却要低得多。TFI的报告认为,“这可能是业界的一个危险信号,因为鉴于xx符合RoHS的重新设计和投产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元器件供应商们不大可能对元器件库存的需求波动做出准确预测并组织生产。”

库存不平衡可能只是业界忧虑的最简单的方面。TFI、iSuppli及其他咨询机构预计,如果电子行业在环保问题上仍然达不成一致,则此行业可能会遭受全球性的打击。从OEM开始,整个业界都应该接受世界要走向“绿色”的观点。Lidow说:“电子业是世界上{zd0}的产业,因而我们也要对如何应对RoHS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业内与此潮流对抗的企业最终都将归于失败。我认为除了接受之外别无选择。”

在元器件编号问题上采取行动是{dy}个步骤。Lidow说:“你是不能让两种不同元器件使用同样的编号的。这方面我们已经尝试过,结果是失败的。”{zh0}的办法就是业界逐步彻底淘汰铅的使用。“让我们接受RoHS,善待生命吧。让我们接受这一趋势,为世界环境做出贡献吧!”Lidow这样呼吁到。

仍然神秘的远东

尽管电子业数十年来都在遵守着国际规则、规范和物流原则,但中国却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国家,即使对于经验最丰富的企业也是如此。关于进口、出口和本地业务的法律经常会使位于中国的制造厂难以获得所需要的原材料。以仙童公司为例,它在中国大陆生产元器件,但其执照上只是一家出口商,这意味着该公司不能向其大陆客户运送大陆产的元器件。其结果是,该公司只能将元器件出口到商贸事务独立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仙童公司的客户在香港取得元器件的所有权,然后再将其运回大陆。

这种情况的{wy}“作用”,就是增加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许多企业已经成功地在中国大陆开展起了业务,但是有些企业在向那里转移制造能力之前确实没有进行必须的预先研究,或者没有对其已有的供应链进行修改和调整。

OEM摆脱单一出口许可证限制的一种方式,是从中国厂商采购元器件。但目前在中国生产的元器件普遍被认为质量较差,或者技术不先进。Jabil Circuit公司在中国有三家生产中心,它现在正在与本地供应商一起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Jabil在其中心里提供场地,并与本地供应商合作,以开发能够使供应链流水线化的产品或工艺。例如其工程师与元器件制造商合作开发了集成三个分离元器件的封装,而不需要对每个元器件都封装一次。Jabil负责全球供应链事务的副总裁Mike Ward介绍说:“我们正在开发新的技术,并向供应商提供技术指导。我们还在开发供应链,而不是从已经建立的供应链进行采购”。

Elcoteq和Sanmina-SCI等公司正在利用其在中国及其他低成本国家的业务力量跟踪本地供应商的动向,目标是能够与OEM进行合作。“我们可以向客户提供大得多的价值,因为由我们把它介绍给新供应商可以为其节省40%的成本”,Elcoteq的供应链采购和IT部门负责人Mike Hegedus这样介绍说。不过他也承认,这要非常谨慎:Elcoteq必须对元器件性能进行测试。

从远东为美国的生产厂家采购原材料也会有问题。{zd0}的成本优势来自于对金属材料的采购(例如钢材和铝材)。但这也会将时间和其他变量引入生产过程中。Hegedus说:“我们曾经对所有货物都采取空运,但那样太昂贵了。所以现在我们的供应链需要5 周, 而不是5 天时间。”他还说会将这些额外的时间因素计入到对O E M 客户报价的

交货日期中。

供应链将继续对这些变量进行补偿,毕竟这是设计它的目的所在。但一些分析家认为,如果能先自问一下为什么{sx}到海外发展,OEM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服务。

TFI 的分析师 Eric Miscoll 对远期原材料成本进行了较好的预测。他说:“中国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出路,但它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剂{wn}药。在制造业中,中国{zj1}成本优势的直接劳动力成本只是构成总成本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你还必须关注原材料的成本”。

下一步会怎样?

全球供应链一点儿也不会简化。可以理解,快运公司和经销商等供应链合作伙伴不会直截了当地指导他的客户(即OEM)如何开展业务。在某些情况下,供应商、OEM和分包商可以合力促进供应链复杂度的降低;例如,供应商正在与快运公司开展比以往更为密切的合作。

但是在其他领域,OEM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仍然有分歧:几乎没有企业认为同时管理含铅和无铅元器件是一个好的办法。专家认为OEM将在环保及其他全球性问题方面居于领导地位。这可能需要经过痛苦的重新调整过程,iSuppli公司的Lidow说,“一些公司正在竭尽全力为未来而努力。”但历史已经证明,OEM引向哪里,供应链就会跟随到哪里。“这些并不是以欧洲或中国为中心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应对,继续前进。”

Barbara Jorgensen是ELECTRONIC BUSINESS《电子商务》的高级编辑,负责该杂志的“商业趋势和供应链”专栏。

?

?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全球采购何去何从——电子企业面临下一波来自供应链的挑战| 深圳初创应用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