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的诞生和变迁(三)_科大6005校友_新浪博客
 

三、“xx”冲击与迁校合肥(1966年-1988年)

 

 

1.“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冲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爆发,高等学校首当其冲的遭到破坏,学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在十年动乱中,中国科大是深受其害的“重灾区”之一。

 

1966年6月,根据中共北京市委要求,中国科学院向中国科大派驻工作组。7月29日,驻校工作组撤离。

 

1968年3月,经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大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8月,解放军驻京“xxx思想宣传队”200余人、首都工人“xxx思想宣传队”150人进驻科大,领导学校“斗、批、改”运动。

 

2.迁校合肥

 

1969年10月,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国务院驻中国科学院联络员刘西尧主持拟订中国科大《关于要求创办“五七教育革命实验基地”的报告》。基地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农场、科研单位,地点拟设在河南省南阳地区,计划二三年内完成基地筹建工作,并把学校逐步迁到基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谢富治批示同意。校革委会派人到南阳等地考察选点。考察人员认为在南阳山区、丘陵地带开办基地确有困难。1969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刘西尧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协商,指令中国科大“战备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赴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等基本生活无法维持。1970年1月,校军宣队政委贺魁民、革委会副主任杨秀清随同科学院军代表尚可、革委会副主任王锡鹏到合肥向安微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副主任娄学政汇报工作并办理移交手续,商定学校搬迁到合肥市,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并决定将全校人员分散到淮南、马鞍山、铜陵、合肥等地厂矿、农场进行“斗、批、改”,半天劳动,半天搞“运动”。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大改为安微省与三机部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1973年1月,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的基建和经费等仍由中国科学院归口安排。197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经请示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由以安徽省领导为主改为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由中科院和安徽省双重领导。

 

1972年,随校南迁的刘达恢复校党委书记职务。在学校濒临解体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中国科大全体校职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满怀对学校的拳拳挚爱,对科学的孜孜追求,自强不息,开始了艰难的第二次创业。1972年,学校重建了数理化基础教研室,广大师生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1975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多名1967~1970届毕业生,举办“回炉班”,组织他们回校学习,经过两年以上的培训后补充师资,并从全国各地物色调入200名教师,使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形成以年轻人才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招收的1972~1976级工农兵学员,学制曾改为3年。

 

3.顶住压力,同“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

 

1975年9月,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院党核心小组{dy}副组长胡耀邦在准备向国务院提交中国科学院《汇报提纲》的同时,指示科大代表科学院起草向国务院汇报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科大要通过择优录取应届毕业生、试办研究生班等建议。当时,全国教育界尚处于“四人帮”严重干扰下的混乱和落后状态,科大大胆提出这些发聋振聩的建议,不仅深具远见卓识,而且有着非凡的胆略,十分难能可贵。报告上报后,xxx圈阅同意。9月26日,xxx在听取中国科学院汇报《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时插话:“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学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样做要是犯错误,我首先检讨。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xxx文选》第二卷第34页)xxx的这段谈话,不仅是对科大的支持,也为后来全国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当中国科大准备实行经xxx指示同意的办法招生时,全国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关于科技的几个问题》被诬蔑为“复辟”、“回潮”的“毒草”。中国科大师生员工承受着巨大压力,不畏强暴,同“四人帮”及其走卒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党委书记刘达调往北京,后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至1977年底,中国科大校舍面积达11.8万平方米,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教师1157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6人。

 

 

四、率先改革、重新崛起的新时期

 

 

1.正本清源,走出低谷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倒台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中国科大经历了迁校合肥和为生存奋斗的困难时期后,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1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dy}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学中心,制订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郭沫若校长会见了与会人员,并重新审定了校歌。8月18日,新华社以《一定要办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会议的消息。8月19日,《人民日报》在刊登新华社消息的编后语中称:“在教育要大上的形势下,中国科技大学先迈出了一大步。”9月5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要继续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采取措施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扎根安徽,把科大办成一个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大学,加强基础课教学,主要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北京设立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加大基建投入,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安徽省领导,业务行政主要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等七条措施。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xxx及纪登奎、余秋里、王震、谷牧副总理等批示同意。

 

1977年9月30日,中国科大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和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等发来贺电,安徽省{dy}书记万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等参加大会并讲话,全校上下一片欢腾。从此,科大终于走出低谷,迈向一个新的起点,进入恢复发展和重新崛起的新的历史时期。

 

2.锐意改革,大胆创新

 

1977年10月22日,xxx圈阅同意中国科学院《关于仍由郭沫若同志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请示报告》。中国科学院决定副院长李昌兼任中国科大{dy}副校长,严济慈、华罗庚、武汝扬任副校长。1977年9月,武汝扬任党委书记,1978年杨海波任党委书记。1978年2月17日,学校恢复列为重点大学。

 

在国家奋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科学、教育的春天降临大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改革举措,主要有:

 

1. 面向世界,开放办学

 

中国科大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实行对外开放,选拔20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赴欧美进修访问,接着从77级学生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他们学成回校后很快成为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1978年,龚昇、黄茂光、杨衍明、曾肯成、吴杭生、项志遴等在恢复职称制度后首批晋升为教授。除中国科学院大批科学家继续到校讲学外,学校还邀请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Jen-Marie-Lehl、Anton Zailinger、吴健雄、袁家骝、陈省身、任之恭、萨拉姆等国际xx科学家到校讲学并聘为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至1998年,学校已与美、日和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邀请外国专家1200余人次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聘请近百名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举办20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2. xx少年班

 

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大经过考试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探索在少年中成功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经验。首期少年班21人,平均年龄14岁,年龄最小的谢彦波仅11岁。少年班办学成绩斐然,取得丰硕成果,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也引起国际上的重视。李政道教授从美国寄来贺词:“人才代出,创作当少年;桃李天下,教育数科大。”xxx1984年8月会见丁肇中时对中国科大少年班作出较高评价:“少年班很见成效,也是破格提拔,几个大学都应当办少年班。”此后,部分xx高校也陆续开办少年班。截止1998年秋,中国科大少年班已连续22年招生共806名,已毕业的前17期591名学生中,有73.7%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其中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300余人,有1/3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有的已经学成回国工作。开办少年班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教育改革和世界超常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 创办全国{dy}个研究生院

 

1977年10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1978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研究生院。不久,中国科大明确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1981年11月,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博士点11个,硕士点24个。1983年,国内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白志东、苏淳、李尚志、范洪义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的研究生。1982年1月,中国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学校。1986年,合肥校本部也设立研究生院。

 

4.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对专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造,使当时以理工为主的学科结构调整为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综合性学科结构,并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科专业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还及时提出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进行“4-2-3(学士-硕士-博士)分流培养"的试点,将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通盘考虑,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缩短培养周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办学效益,为后来国内高校推行“硕博连读”制积累了成功经验。1980年中国科大开始实行学分制,同时实行免修、选修、跳级等措施;试行导师制,允许对拔尖学生单独拟定培养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加科研活动,设立学生科研专项费用,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使用。1985年,中国科大开办不分系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班-----00班,设立主辅修制、双学位制,为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中国科大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并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因而在国内外声誉鹊起。1977年以后入学的中国科大历届毕业生中,有6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在1978~1988年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赴美留学生中,中国科大学生共考取237人,占录取总数的25.8%,为全国之冠。在历年全国大学四、六级统考中,中国科大学生平均成绩一直名列榜首。1984年,英国《自然》杂志撰文称赞中国科大为“招风的大树”,文中说:“在中国,最令人鼓舞的学校要数中国科技大学了,它的蓬勃朝气与成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美籍xx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多次访问中国科大,并担任中国科大理学院名誉院长。他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拥有{zh0}的青年学生、富有活力、充满希望的大学之一。

 

3.进入xxxx建设高校行列

 

1978年6月22日,郭沫若校长逝世,享年86岁。1980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严济慈任中国科大第二任校长。198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同意成立中国科大校务委员会,严济慈任主任委员,卢嘉锡、华罗庚、郁文、杨海波任副主任委员。198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科大设立“郭沫若奖学金”,该奖学金系用郭沫若生前交给中国科学院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为中国科大学生奖学金中的{zg}荣誉奖项。

 

由于中国科大在教育改革、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际合作等方面,在短时期内都取得重大进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瞩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983年12月,xxx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大校长严济慈转呈校党委《关于请求给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重点支持的报告》上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1984年,学较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xxxx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

 

1984年7月,中国科学院审核同意中国科大重点建设总体计划任务书,并报送国家计委、教育部审定。11月20日,国家在高校中建设的大科学工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中国科大西校区举行奠基典礼,聂荣臻发来贺电,胡启立、严济慈及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合肥市等有关领导出席奠基典礼。

 

1984年9月,国务院任命严济慈为名誉校长,管惟炎为代理校长,安徽省委副书记杨海波兼任党委书记。1985年4月,管惟炎任校长。198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彭珮云为党委书记,滕藤为校长。

 

1986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dy}期工程计划任务,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67000平方米,总投资9300万元;批准在校人数为9800人,其中本科生4500人,研究生1500人,教职工编制为3800人。1986年9月20日,学校举行新校区工程奠基典礼,严济慈为新校区奠基题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校区奠基”。

 

经过“七五”、“八五”xxxx建设,截止1988年底,中国科大校园面积扩大近一倍,建筑面积已由迁址合肥时的6万平方米增至51万余平方米。教学楼、化学楼、电子楼、力学楼、生物楼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xxxx实验室以及结构分析、选键化学等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实验室相继建成。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设备先进、性能优越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建成图书馆并初步建成与Internet联网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1988年9月20日三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举行郭沫若铜像揭幕典礼,严济慈为郭沫若铜像题词:“在建校三十周年之际敬立郭沫若像,缅怀郭沫若校长为xx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业绩。‘郭沫若像’四字系xxx同志于1987年11月28日亲笔题写。”同年5 月,严济慈为学校题词:“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指明了学校长远发展的奋斗目标。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科大的诞生和变迁(三)_科大6005校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