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安全技术研究和探讨(二)

电梯检验安全技术研究和探讨(二)

2010-03-10 11:19:32 阅读7 评论0 字号:

  选择“被运行的轿厢剪切”是故障树的顶事件,它的发生是由于“”造成的后果,但是否造成人员被剪切取决于检验人员是否处于危险位置,如当检验人员用三角锁打开层门时,头伸入井道想观察轿厢位置或两腿跨在轿厢(顶)与层门地坎之间时,由于层门开关失效,有人呼梯,轿厢突然启动,就有被剪切的可能。因此在顶事件和{dy}个中间事件之间用控制门联系,只有在人处于井道危险位置时剪切事故才会发生。轿厢突然移位必须有二个因素同时发生,也就是防止电梯误动作的电气开关失效和有人呼梯。有人呼梯这是正常事件,所以只对开关失效作进一步分析。主、副门锁安全触点开关的触点被人短接或使用非安全触点开关时触点粘连都会造成开关失效,只有在主副开关同时失效时电梯才会误启动。

  通过对故障树模型的深入分析,得到各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从三个重要度分析来看,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即人的技术与安全素质的高低。在人与机这一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必须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检验操作技能,才能杜绝电梯检验事故的发生。

  2、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

  检验作业是由人员、设备、工作环境组成的人、机、环境系统。所以预防事故就从这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不使这三个不利因素同时发生,就可避免检验事故的发生。

  2.1 把好检验环境关

  不良的作业环境会诱发人失误,进而导致事故,恶劣的检验环境常会发生跌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为此把好检验环境关对检验安全来说很重要。《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第八条和gb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第3条分别规定了实施现场检验时的检验条件和安装验收条件,即检验现场(主要指机房、轿顶、底坑)应清洁,不应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相关现场应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这些都是指电梯安装完成后的验收检验,若今后开展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由于许多土建工程和其它设备安装工程仍在施工中,现场施工单位多,环境复杂,检验人员更应注重环境安全条件,如层门口是否堆积有杂物,坑洞是否封闭,未装设层门的层门口是否用合格的防护栏围起来,脚手架搭设是否符合要求等;用于施工的临时电源是否按工地临时用电的要求进行安装,是否配有检漏保护装置等。

  譬如在安装过程中对电梯轨道项目进行检验时,检验人员必须站在脚手架的铺板上进行检验作业,但经常由于安装队为了图省事,对脚手架的搭接,尤其是铺板的铺设不重视,常用电梯包装箱的三合板作为舖板,因为三合板抗剪抗弯强度差,受弯容易断裂酿成坠落事故,所以对不符合要求的脚手架应要求安装队重新架设,直到符合安全要求,才准使用。

  在井道内进行导轨和层站项目检验时,为使检验人员清晰地看到周围的情况,光线不能过暗或过亮,以避免由于作业场所照明不良引起事故,所以电梯安装之前,应要求安装单位先做好井道照明的安装,保证井道内有适当的照度。

  2.2坚持做好警示和个人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检验前必须设置警示牌,尤其是定期检验时,经常有人要乘电梯,若不设置警示牌,在做安全钳和限速器等联动试验时或制动性能试验时,乘客可能误入轿厢,造成剪切等事故,由于电梯层站很多,尤其是高层电梯,每个层站都设置警示牌是不可能的,本人认为至少在轿厢内、基站和平常乘客多的层站设置警示牌。

  检验人员在进入检验现场时,必须带好“三宝”,即安全帽、工作鞋和安全带。尤其是在土建施工工地,地面经常有铁钉等,所以必须穿厚底防滑的工作鞋。在电梯安装过程中,进入井道进行轨道及支架项目检验时,应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帽,踏上脚手架前,应检查脚手架架设情况的,尤其是工作平台(舖板)情况,踏上脚手架后,检验人员应尽量站在靠近有横架上的舖板上,并及时将安全带绳挂在安全绳或井架上,安全带绳的长度不得超过2m。

  有的检验人员认为,只有进入井道才戴安全帽,其它场所可不必戴,这是错误的。因为电梯验收检验时,经常是土建工程还未完工,许多项目还在交叉进行,在工地上因为物件从高处坠落造成行人的伤亡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进入工地的每个检验人员都应随时戴着安全帽。

  2.3 应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

  检验人员应按《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规定的检验方法开展检验工作:《电梯监督检验规程》是个检验大纲,它主要规定了对电梯监督检验的项目内容和方法,它是概要的,在检验中如何确保检验安全,应按怎样的程序进行检验,还需各检验机构根据《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进行细化,即制定出《电梯监督检验细则》。细则内容应包括检验流程、检验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安全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细则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检测。电梯的检验程序对检验安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若检验程序不当,将可能酿成事故。《电梯监督检验细则》除了应明确规定电梯整体检验程序外,还应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项目规定子程序,如进出轿顶检验程序、进入底坑检验程序和动载试验的检验程序等。

  制定检验程序的原则,本人认为应遵守先表后里,先静后动,先轻后重。譬如做“轿厢承载125%额定载荷,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停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的曳引能力试验时,若不先进行制动装置的检验和平衡系数的测试,就贸然进行重载制动试验,就可能由于制动力不够或曳引能力不够,发生墩底事故。所以在做重载制动性能试验之前,首先应检查制动器的安装情况,检查闸轮与闸瓦的接触面积、间隙以及制动力矩,测定平衡系数,并调整平衡系数达到0.4~0.5的要求。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电梯检验安全技术研究和探讨(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