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餐饮业的瓶颈与突破_磨磨小刀_新浪博客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贵阳餐饮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数据显示,2007年,贵阳市餐饮住宿业零售总额为61.13亿元,同比增长21.69%,比2000年增长了4.3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8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4.53%,对拉动贵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环保条例》正式实施,本来此项旨在“为保护、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条例》{dy}条)的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其中的第三十二条{dy}款(以下简称《条例》32条)却在贵阳市的餐饮企业中掀起一阵波澜,贵阳市饮食服务行业(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经营者的反应较为强烈。

《条例》32条规定:“禁止在城市住宅楼、以居住为主的综合楼内,建设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业和产生环境噪声、振动污染的娱乐业等经营项目。原有项目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排放标准排放。 

 

案例:贵州拾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黔蘑菇”在水口寺香榭丽舍大厦建设的分店,被今年6月1日施行的《条例》32条叫停,投资数百万元的装修可能泡汤,原定的开业计划受到耽误,签订的各项采购合同无法履行,企业蒙正在受巨大损失,大批招收的员工不得不被遣散……,朝气蓬勃的贵阳餐饮企业的发展在《条例》32条面前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条例》32正成为限制贵阳市乃至贵州省餐饮业发展的枷锁!

 

餐饮行业特别是主营业务营业额在200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上餐饮业经营者对此项条款的内容颇有微辞,认为此项禁止性条款严重的限制了贵阳乃至贵州的餐饮行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在政府强调抓住发展机遇,对实现贵阳市餐饮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此项对促进包括餐饮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是:

 

一、《条例》32条对餐饮企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不利于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

2007年12月29日出台的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12年,全市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成。《决定》中强调,要做好八大生态产业,服务业就占据了三项,餐饮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贵阳市人民政府也于2008年8月8日印发了《贵阳市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其发展目标也明确了“经过3—5年的努力,规划、改造、新建2—3条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美食街;重点扶持10家品牌店、10家特色店,着力发展10家连锁店;大力推进贵阳市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到2010年底,力争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80%达到规范化服务,使餐饮业成为贵阳市商贸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做大餐饮业,已成为贵阳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任务。

随着贵阳市餐饮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全市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1至9月,贵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32亿元,同比增长22.52%,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就完成50.84亿元,同比增长17.33%。

然而《条例》32条对餐饮企业禁止性规定直接导致一些有志于发展贵州餐饮特色文化,实现贵州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一些因在商住楼中在建有餐饮经营项目的企业,面对《条例》32条带来的不确定的前景,也不再思考雄心勃勃的拓展计划·······,这些都不利于贵州餐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餐饮业的目标实现也会受到《条例》32条带来的阻碍。

 

二、《条例》32条限制对餐饮企业吸纳就业,不利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的贯彻实现。

1、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就业的作用无可替代。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是传统服务行业,挣的是辛苦钱,餐饮业设立岗位较多,没有性别、年龄限制,对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要求不高,一般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非常适合农村进城无技术务工人员和下岗待业人员转行就业,这些是其它行业难以做到。有专家指出,在中央重点提及的能够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中,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门槛低,对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餐饮业等行业是最能够快速吸纳失业农民工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对返乡农民工有快速吸纳作用,应予大力扶持。

2、餐饮业扶贫帮困作用突出,应予支持。因就业门槛低,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工和低收入城镇下岗职工选择在餐饮业就业,他们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处在贫困线下,他们的收入是其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餐饮业对扶贫帮困、维护稳定作用突出,

3、餐饮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由于门槛低、发展快、附加值低、劳动密集,餐饮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行业,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产生的就业岗位一产400个,二产700个,三产1000个以上。可见,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安置劳动力就业的潜力非常巨大,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一个亟待挖掘的潜在引擎。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和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不仅可以拉动内需,而且可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目前,贵阳市餐饮业经营户数量达15000户左右,从业人员约6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介绍,预计到2012年,贵阳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服务业中重要环节的餐饮业,将迎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条例》32条的禁止性条款,制约了贵阳市餐饮企业的发展,也降低了餐饮行业在解决就业中本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如前述的贵州拾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黔蘑菇”香榭丽舍大厦分店,在投资数百万元的装修期间,被6月1日施行的《条例》32条叫停,致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大批招收的员工被遣散……;一条制度面前,餐饮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去了就业谋生的机会。

 

三、《条例》32条不符合贵州省经济发展历史形成的特殊的经营环境,餐饮企业失去了“上规模,做品牌”的发展基础。

广大的餐饮业经营者主要认为这一条款,没有考虑到地处落后地区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也未充分考虑到餐饮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将可以在增加一些限制条件下(通过控制油烟噪音污染技术达标等手段)解决的环保要求,却由于{jd1}的禁止性的规定,不符合贵州特别是贵阳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也不利于国家和贵州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很多刺激经济、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的有力实施

由于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原因,餐饮企业的发展必然选择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城市小区作为基础,贵州也不例外。长期以来,贵阳的餐饮企业有80%以上选择了(也只能选择)商住楼作为营业场所,现今贵阳市各区的在建楼盘规划也大都以商住楼为主,由于没有形成以餐饮业为主要经营导向的餐饮区域规划,,小区楼盘的规划也未全面考虑商业到开发餐饮与居民区隔离的问题,更没有给商住楼预留专用的餐饮排烟管道。贵阳市的餐饮企业选择商住楼作为主要经营场所实属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这一现状在一定时期内也无法改变。

餐饮企业在历史和现实的面前没有太多的关于营业场所的选择,今年又在《条例》32条面前遭到拦截。许多餐饮企业因找不到合适的店面而遗憾地放弃了发展计划,失去了发展的基础,这些被限制的企业,恰恰是那些最有条件和可能发展贵州餐饮品牌,实现“黔菜出黔”的规模以上企业。那些也在商住楼内经营的小型企业由于多如牛毛,无论是资金、规模、管理和环保要求都无法与规模以上餐饮企业相提并论,而32条对它们却无可奈何。

四、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条例》32条对餐饮行业的禁止性规定可以修订为限制性规定,既保证环保要求,又照顾到餐饮企业的发展

加强源头控制强化后续管理 政府可适当规划小区楼盘建设餐饮业区,将过于分散的餐饮业到一定区域,这样就可以高标准地通过环保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餐饮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的转变。环保部门在新开发小区和商住楼的环评中应指明房产建设中的餐饮用途区域和面积,对所开发房屋的餐饮功能有明确规定,作为今后在这一类小区里兴办餐饮业的依据。

对经营餐饮、娱乐服务企业排放的油烟、异味强制设置收集油烟、xx异味的装置,并通过专用烟道排放,烟道的排放设置,应以不影响周围环境为原则(如烟道高出楼顶);餐饮业用火,严禁使用煤等重污染燃料,必须使用清洁燃料;产生噪声污染的餐饮、娱乐服务业必须采取降噪措施,达到城市环境区域功能的噪声标准;排放污水的餐饮、娱乐服务业必须设置隔油和污水治理设施,使其污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超过排放标准的要依法征收污水超标排污费,并令其限期治理。

已经在商住楼中的在建与已建产餐饮项目,建议注重治理实效保证治理质量,环保部门对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单位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合格后方允许其进行安装施工。治理采用的油烟净化设备必须是经国家环境保护部认定的产品。餐饮业治理单位可自主选择符合要求的安装单位和油烟净化设备。

这样既保证了餐饮企业的发展需要,又有效地保证了群众、政府的环保要求。不至于出现“泼出脏水也倒掉了孩子”的情况。

 

(二)修订《条例》32条,促进贵阳市餐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细数贵阳的旅游资源优势,贵阳的特色餐饮业可算是其中引人的亮点之一。近年来,贵阳餐饮业发展快速,许多黔籍餐饮xxxx的树立,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使“贵阳特色”开始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招牌”。

从结构上看,目前的贵阳本土餐饮业呈多层次模式发展:高中低档各有千秋,雅园、贵州龙、龙门渔港、海港大酒楼等xx餐饮企业走餐饮精品化的道路;黔蘑菇、金芦笙等一批特色餐饮企业着力弘扬本土餐饮文化;花溪牛肉粉、黄家糯米饭等地方特色小吃遍地开花。虽然这些餐饮企业的发展思路并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树立餐饮品牌的重视。除关注自身经营状况外,这些企业更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

尽管贵阳市餐饮业已开始走上树品牌、上规模的发展之路,但和全国其它城市相比,贵阳餐饮业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相关资料表明,2007年贵阳市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为4.84亿元,占全市餐饮业营业总收入的7.9%。2007年全市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6家,上亿元的仅有“雅园”一家。

贵阳餐饮业无论是行业总量还是企业总体规模都偏小,大企业、大品牌少,餐饮连锁经营发展迟缓,企业经营管理相对落后,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名店、名吃。

为了进一步促进餐饮业全面发展,贵阳市加强了对餐饮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引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今年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将餐饮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出台了《贵阳市餐饮企业经营服务质量要求(试行)》和《贵阳市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举办了2008贵阳避暑季之贵阳餐饮行业青工技能大赛,年内将推出贵阳市首批“早餐示范店”……这些都为贵阳市餐饮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条例》32条只是一个条款,但是对贵阳市餐饮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却是巨大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帮助企业解困,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就业岗位,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使他们健康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反哺社会。

1.建议在法定范围内尽快清理、修订地方条例中限制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不合理禁止性和限制性规定,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压力,使这些民生型行业获得与其它高增长行业同样的发展机会,增强其发展信心和活力,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政府税源和税基都会扩大,税收总量也会增加,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在政策和资金上帮助各类餐饮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等技术升级,提高其能源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推动整个餐饮业向绿色饭店的目标发展。

 

贵州有非常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黔菜独树一帜,特色小吃名扬天下,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大力发展贵州特色餐饮业,可极大促进旅游服务商贸等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建议通过修订《条例》32条,将扶持政策和措施落到事处,解决餐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餐饮业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在贵州省的大发展。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贵阳餐饮业的瓶颈与突破_磨磨小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