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锐观察:专访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_芮成钢_新浪博客


芮成钢:感谢您接受我们财经频道两会期间的采访。


张晓强:我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你和中央电视台的朋友进行交流。

 

芮成钢:最近一段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了一系列部署和实施。但是我想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大家可能还不是特别的清晰,节目一开始和我们具体解释一下。
张晓强: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社会各界,都很xx在中国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要发展它,首先对它的内涵应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把握,当然认识应该允许有个深化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结合学习包括了解世界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研究,我的体会是这样,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是一个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就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且它因为有战略性这样一个前置,它应该是一个将来能够发展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比较大作用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我觉得这样一个内涵是比较科学的,它要有重大的,科技的创新,而且是新兴的。同时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个深度的相互融合。而且它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又能够代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最终形成一个很重要的产业。

 

芮成钢:您刚才说的非常精彩,就是它既代表着科技发展,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但是我们也知道,您在发改委是主管高技术产业司的,那么在这些方面,从国家的层面上,咱们还有哪些具体的扶持和措施?


张晓强:对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有多次的重要知识,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也专门有一段论述,总体的要求我想就是要抓紧研究,提出在中国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重大政策和相应的发展规划。这是在当前我认为浓缩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做好这三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做到,比如在2010年,我们应该对有条件的一些战略型新兴产业已经有一个起步,继续积极支持和推动它。包括在向人大提交的计划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比如今年就要继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那么对于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我们要继续推进,包括一些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工程,对一些创新能力的建设要继续加强,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支持进一步发展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产学研联合,这样使得我们将来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这种创新能力,能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今年在过去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的支持一批城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再一方面,还是要考虑用多种方式,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比较去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7个省市共同创立了20支创业投资的基金,那么它的很多使用方向就是用于包括航空航天生物产业,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等等。那么今年像这方面,我们认为可以继续推进。再比如说,去年航天科技集团和有关的机构,中信,联合设立了航天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发改委也是抱一个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像这些我觉得今年我们可以继续做,这样在编制规划,制订整体政策措施同时,有条件的工作,要不耽误,积极的向前推进。

 

芮成钢: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到了新能源汽车,以及互联网这些研发和应用。那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如说我们青岛有很多不同的生意,很多人说这是中国历次历史机遇,因为传统的汽车行业,我们已经很难成为世界的领头人了。日本、德国,美国汽车行业确实很{lx1}了。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果我们抓住机遇,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话,中国可以制定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听到比如公信部的副部长,在很多场合跟我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上还有很多瓶颈,有待突破。没有一到两次的技术革命,很难真正实心技术的革新。不知道根据您掌握的这些信息,我们在这些新能源汽车也好,或者说核心的一些新技术产业也好,我们目前核心技术的掌握,究竟怎么样?

 

张晓强:应该我想是客观的来看,一个在很多产业,包括我们现在重视要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我们和一些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们在关键技术的掌握,整个技术体系能力方面,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某些领域,因为它是个新兴的产业,我们的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和政府有关机构,xx的比较早,所以我们和它的差距相对来讲不是很大。那么就新能源汽车而言,它从目前大家讨论,至少它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那么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和结合世界的发展水平来看,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应该说我们的差距要更大一些。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我们刚刚起步,而日本,你比方丰田,它卖的更好的一款已经超过200万,而且它原来预想,今年这一款混合动力车就要卖85万辆。但是这次碰到(召回门),会不会影响我不敢说。而我们在这方面是刚刚起步。但是在电动汽车方面,我们还是应该说,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迎头赶上的可能。因为中国的一些企业和科研人员,在电池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目前对于电动车使用的电池,我们和国际{lx1}水平相比,差距不是太大。 目前我们一些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包括比如比亚迪公司,它的锂锌电池,像科力远公司,它的镍电池,应该说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和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在国际上还是比较先进的。目前丰田混合动力车采用的电池,基本上全部是靠科力远公司提供的,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我们一个作为电动车也好,或者混合动力车也好,它不仅仅只是要解决一个,比如电池本身的生产稳定,成本相对降低。而且它还有一个,智能控制的问题。它和内燃发动机的这种匹配,科学合理的问题。那么在这方面,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有可能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方面,在不断时间内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芮成钢:确实我们中国有一些领域,新技术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我们看到在某一些新科技,新的产业领域,中国甚至被媒体誉为出现了一些过剩的现象,特别是说的比较多光伏产业,包括风能等等。我们想跟您核实一下这是否属实,如果是的话,咱们今年还会有哪些举措来抑制这种泡沫的产生。


张晓强:在新能源领域,确实从客观的调查统计数据看,中国的光伏电池产业和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的现象。比如去年,中国的光伏电池组的总生产能力大约达到400万千瓦,实际的生产是超过了200万千瓦。这一个就是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实际的产量。而这个产量,目前98%是出口了,就是装在国内的只有10几万千瓦,风力发电设备,去年我们国内风力发电装机应该说是发展的很快的一年,增长差不多1千万千瓦。但是我们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已经超过了一年两千万千瓦,所以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正因为基于这样一个客观实际,在去年国务院的有关通知里面,对抑制过剩产能,在若干领域,也提到了对光伏发电设备和风电设备也要抑制它的过剩产能。它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从几个方面来看。{dy},从发展的角度。不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风力发电。它是一个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各国都很重视,中国也高度重视。那么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编制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规划,这里面对于风电,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都会给予一定的重视。但是,要使中国的,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能够更快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有关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比如说新能源发电,特别是光伏,风电。它还存在着成本比较高,而它的有效工作时间比较低,工作状态不太稳定这样一些特点。因此在它起步的阶段一定时期内,应该有一定的,比如允许它较高的上网电价,对于有些新能源的这种发展,在税收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这样鼓励它,能够让企业有积极性。同时,也有一些是涉及到要有好的产业环境,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风力发电装机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了。但是我们风电厂发展快,它和电网的连接还有一些矛盾,需要通过比如将来更科学的规划,以及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使得它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这是我想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我们要通过这样一些政策措施,使得我们国内的市场能够扩大,这样就使得我们生产能力大的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另一方面来讲,因为很多企业看到新能源,光伏发电、风电的市场前景很好,所以大家都去投资。但是在这两个领域,实际上它的科技含量还是很高的,光伏电池,你的转换效率等等,风力发电机组,怎么能够做到单机规模大,智能控制的水平高,使得它的发电效率高。这些确实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核心技术和规模经济。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去盲目投资,{zh1}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就造成投资的损失,所以这就有一个科学的引导和准入。

 

芮成钢:这恰恰是发改委新能源所要做的工作,引导和准入。但是总的来说,国家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还是非常大,各方都在预测,2010年国家对于新兴战略产业的规划会陆续的出台,会有一个大的促进经济的举措。在这些方面,咱们的财政规模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支持力度,或者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张晓强:那么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确实要提到不仅要科学制订规划,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加大投入。但是我想,这个投入应该是一个广义的理解,不是只靠政府的投入,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一方面政府应该主要是通过制订好的政策,创造好的市场环境,规划指导,以及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等等,给一定的投入,这个我想在今年,会进一步增加的。包括和已经起动的中长期各级规划的16个重大专项相结合。因为那里面有若干重大专项,包括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所以这方面,国家今年的投入是增涨的,包括国家发改委掌握的资金,也要注重,一方面是增加量,另一方面是在结构上,对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培育。在结构上更向它倾斜,但是更主要的我认为,还是要进一步的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发挥好企业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这种能源各方面的资金,加上政府资金的这种推力,使我们战略新兴的产业,能够有比较多的资金投入。

 

芮成钢:说到资金投入,我们先说国家层面上。您觉得在投融资的体系方面,包括您刚才提到市场准入方面,银行的政策方面,咱们今年还有哪些更大的力度或者措施?


张晓强:实际上有些政策,是在去年发布了,比如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那么这里面就明确提出来,对于生物产业的发展,不论是政府的资金,还是银行信贷利用资本市场,要抱一个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所以在这方面,我想应该说,在这些产业,因为政策已经明确了,今年是怎么实施好的问题。那么对于其他一些,比如说新能源产业,我刚才讲,不论是我们现在提到的这种太阳能光伏,风电,还是目前大家都很xx的,我们把核电也放在战略新兴产业,有一个比较大规模发展。目前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中国是居xx,占40%。那么这些方面,主要还是以企业资金为主,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政府的资金,主要还是帮助它解决关键共性基础的突破。

 

芮成钢:您刚才也提到,我们也特别支持您的观点。您刚才说资金的问题,还是更多靠市场的手段来解决。您提到市场,我们很自然就联想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这个新兴的战略层面当中的位置,以及市场的准入对他们会有同样的标准。对于这些民营企业,对于这些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您的心目当中,我们是否对他们也会用同种的待遇,甚至是更加优惠的一些策略,或者是战略来吸引他们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来。


张晓强:应该说,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在前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方面都非常xx,因为中小企业它相对一些大企业来讲,存在着比如说技术力量相对弱一些,产业规模小,受冲击能力弱。所以大家都非常希望政府对中小企业,有一个积极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不仅能够渡过当前的难关,而且实现今后可持续发展。那么应该说根据对中国客观国情的分析,党中央国务院还是非常明确,就是我们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去年9月,国务院是专门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那么这里面包括在融资上,要支持中小企业。在信用担保上要支持中小企业,在各种税费减免上,要尽量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那么同时,我们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好条件。比如说中小企业它本身科研能力比较弱,但是它也需要科技进步,那么我们就应该多打造一些这种共用平台,这样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通过公用平台,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技术上的进步。 再比如说中小企业,它也需要及时的了解,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市场的信息。如果它每个都搞自己的一套,投入很大负担不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帮助政府出资,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把握市场信息。当然再比如说,最近我们也在摸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展,发企业债券,几个中小企业规模太小,发行成本就会很高,把很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以后,还是市场办法,但是通过政府的引导,集合发债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这种融资困难。所以我想,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人曾经说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我说这个是少数。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被淘汰,新的又生长出来。但是你看世界历史,看当前世界各国,即使是最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还是占到98%,更主要的是使得广大的中小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它还是中小企业,但是有自己的小而专,小而精,有活力这就很好。

 

芮成钢:还有一个具体的我想请教您。前两天我们在和商务部长陈德铭先生做专访的时候,他特别提到他的两难,他的尴尬,作为商务部长,他是希望和世界各国有更多的贸易。但是在某些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转移方面,欧美对中国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我们也知道您在过去的两年当中,也负责过很多中外合作高新技术大型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当中,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这种战略型的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的支持合作与配合,这也是双向的。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些,我们可能跟世界对话当中,有一些比如说特别是来自美国的一些限制,在这方面,您有没有两难,您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期待?


张晓强:如果说两难也可以说两难,当然也可以说是期待,就是中国在这几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确实对我们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入世以后,我们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外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到去年,成了世界{dy}出口大国。相应的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到去年底接近两万四千亿美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多进口一些东西,减少贸易顺差。应该说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其中也包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它的内涵很多,但是其中有几条,一个就是我们要更多的提升我们外贸产品的质量,不考虑再靠这种大数量的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优化结构,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支持这些我们有劳动力,比较优势,或者有自己技术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企业,多进口,我们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这是一个基本方向。作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不追求外贸的顺差。但是目前想想这个顺差它有很复杂的原因,限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去专门展开讲。从去年一年来讲,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那么如果我们看,去年的外贸,我们就能看到有一个现象,去年中国的总的外贸是负13.9%,但是这里我们的出口是负11%。进口呢,出口是负16%,进口是负11%。也就是说,我们在进口方面,跌的要比出口跌的少的多,因此客观的结果,是去年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比2008年减少了一千亿美元,那么今年我们仍然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尽量的通过多进口一些我们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和产品,来进一步减少贸易的顺差,那么这里面,就有陈德铭部长所谈到的问题。中国需要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应该说量是很大的。但是,确实包括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它有诸多的限制,这样就使得我们有需求,它也有比较优势。但是它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出来,使得它的对华出口,自己说服了自己。我们现在在多种场合,和美国,和欧盟在交流,都希望它进一步放宽对中国高技术装备产品的出口。这样使得他们的比较优势,也能得到发挥。国际贸易更加平衡,当然我想,对这点,发达国家也并不是一个声音,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已经多次向政府提出,过于严格繁琐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实际上是束缚了本国企业的手脚。

 

芮成钢:我们注意到确实在这个方面,如果说西方国家,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如果能够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其实更容易达到我们比较理想的贸易的平衡。同时也有利于咱们国家包括战略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在这方面,您觉得大的趋势,是不是咱们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从海外引进先进的技术?现在有种说法说,咱们现在引入技术,尽量连专利一起引进,直接就把专利买断,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张晓强:我想应该这样看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现在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一个基本战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跟第三种联系方式联系得更紧密,这又有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怎么正确的理解,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果我们静态的看它是一次性的,我引进了你的先进技术,包括专利,或者甚至一些技术诀窍,然后通过我的消化吸收,我自己形成了很强大的产业规模。如果我今后没有继续跟人家的合作了,就出现中国老化,说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了。但是我经常讲,发达国家它的这种科研能力,企业的这种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应该说是很强的。那么就拿研发占GDP的比重来讲,我们经过很大的努力,到去年只相当于GDP的1.62%。那么十一五规划的有几个指标,要完成起来非常困难,其中就包括原定的到2010年研发占GDP的比重达到2%。而发达国家,研发占GDP的比重一般要达到2.5%到2.8%,那么它的人才素质,企业的这种研发投入,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中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样一个进程中看,绝不是和国外的企业是一次性合作。而是在一个阶段,我们有一批这样的合作成果,那么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在更多的层次上,仍然会和发达国家继续开展合作。比如说,中国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天津合资成立了A320的总装成。那么从去年5月{dy}驾飞机交付进展很好。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盈,共同发展。那么着眼长远,我们一方面是自己在发展自己的科技,但是同时在天津总装,大家也有一个共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不是每一个公司能够把它给垄断了,所以将来如果在A320总装合作顺利的基础上,将来的空客如果也有新一代的飞机,同样要考虑在天津合作。

 

芮成钢:如果概括的话,就是中国发展战略信息产业的商机,不仅也属于中国的企业,而属于全世界的。


张晓强:中国的这种发展,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国的发展肯定会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芮成钢: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zx1}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两会锐观察:专访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_芮成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