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管家和无功就地补偿技术

电管家和无功就地补偿技术

2010-03-09 09:27:34 阅读5 评论0 字号:

      电管家系列智能型无功补偿器是本着安全、经济、合理、可靠、高精度的原则而设计的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该装置免维护的质量使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50Hz,额定电压220V或380V的配电系统内,作为各类负荷的动态无功补偿,用以降低网络损耗,改善电能质量。该装置既可利用专用接触器投切电容器,也可利用功率模块作为开关器件投切电容器,补偿方式根据实际要求采用共补、分补相结合的方式。

 

无功就地补偿技术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降损节能措施。

    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①集中补偿: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组;②分组补偿: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用户车间配电屏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③单台电动机就地补偿:在单台电动机处安装并联电容器等。

    加装无功补偿设备,不仅可使功率消耗减小,功率因数提高,还可以充分挖掘设备输送功率的潜力。

    确定无功补偿容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在轻负荷时要避免过补偿,倒送无功造成功率损耗增加,也是不经济的。②功率因数越高,每千乏补偿容量减少损耗的作用将变小,通常情况下,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补偿。

    无功补偿具有显著优点:

    ◎改善电能质量

    电网中无功补偿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电网的供电电压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安装补偿设备可以改善电压质量。

    负荷(P+JQ)电压损失ΔU简化计算如下:

    ΔU=(PR+QX)/U(1)

    式中 U-线路额定电压,kV

   P-输送的有功功率,kW

   Q-输送的无功功率,kvar

   R-线路电阻,Ω

   X-线路电抗,Ω

    安装补偿设备容量Qc后,线路电压降为ΔU1,计算如下:

    ΔU1=[PR+(Q-Qc)X]/U(2)

    很明显,ΔU1<ΔU,即安装补偿电容后电压损失减小了。由式(1)、(2)可得出接入无功补偿容量Qc后电压升高计算如下:

    ΔU-ΔU1=QcX/U(3)

    由于越靠近线路末端,线路的电抗X越大,因此从(3)式可以看出,越靠近线路末端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效果越好。

    ◎降低电能损耗

    安装无功补偿主要是为了降损节能,如输送的有功P为定值,加装无功补偿设备后功率因数

    由cosφ提高到cosφ1,因为P=UIcosφ,负荷电流I与cosφ成反比,又由于P=I2R,线路的有功损失与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当cosφ升高,负荷电流I降低,即电流I降低,线路有功损耗就成倍降低。反之当负荷的功率因数从1降低到cosφ时,电网元件中功率损耗将增加的百分数为ΔPL%,计算如下:

    ΔPL%=(1/cos2φ-1)·{bfb}(4)

功率因数降低与功率损耗增加的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如表1。

1  

功率因数提高对降低有功功率损耗的影响见表2。

表2

    ◎挖掘发供电设备潜力

    (1) 在设备容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了功率因数可以少送无功功率,因此可以多送有功功率。可多送的有功功率ΔP计算如下:

    ΔP=P1-P=S(cosφ1-cosφ)(5)

    (2) 如需要的有功不变,则由于需要的无功减少,因此所需要的配变容量也相应地减少ΔS计算如下:

    ΔS=S-S1=P(1/cosφ-1/cosφ1)(6)

    可以减少供电设备容量占原容量的百分比为ΔS/S计算如下:

    ΔS/S=(cosφ1-cosφ)/cosφ1=(1-cosφ/cosφ1) (7)

    (3) 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可使发电机多发有功功率。系统采取无功补偿后,使无功负荷降低,发电机就可少发无功,多发有功,充分达到铭牌出力。

    ◎减少用户电费支出

    (1) 可以避免因功率因数低于规定值而受罚。

    (2) 可以减少用户内部因传输和分配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因而相应可以减少电费的支出。

    就三种补偿方式而言,无功就地补偿克服了集中补偿和分组补偿的缺点,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补偿方式:

    (1)因电容器与电动机直接并联,同时投入或停用,可使无功不倒流,保证用户功率因数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既有利于用户,也有利于电网。

    (2)有利于降低电动机起动电流,减少接触器的火花,提高控制电器工作的可靠性,延长电动机与控制 设备的使用寿命。

    无功就地补偿容量可以根据以下经验公式确定:

    Q≤  U I0

式中:Q——无功补偿容量(kvar)

U——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

 I0——电动机空载电流(A)

但是无功就地补偿也有其缺点:

    (1)不能全面取代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分组补偿:

    众所周知,无功补偿按其安装位置和接线方法可分为:高压集中补偿、低压分组补偿和低压就地补偿。其中就地补偿区域{zd0},效果也好。但它总的电容器安装容量比其它两种方式要大,电容器利用率也低。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分组补偿的电容器容量相对较小,利用率也高,且能补偿变压器自身的无功损耗。为此,这三种补偿方式各有应用范围,应结合实际确定使用场合,各司其职。

    (2)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就地补偿不恰当:

    随着大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采用大容量晶闸管电源供电后,致使电网波形畸变,谐波分量增大,功率因数降低。更由于此类负载经常是快速变化,谐波次数增高,危及供电质量,对通讯设备影响也很大,所以此类负载采用就地补偿是不安全,不恰当的。

因为:①电力电子装置会产生高次谐波,在负载电感上有部分被抑制。但当负载并联电容器后,高次谐波可顺利通过电容器,这就等效地增加了供电网络中的谐波成分。②由于谐波电流的存在,会增加电容器的负担,容易造成电容器的过流、过热,甚至损坏。③电力电子装置供电的负载如电弧炉、轧钢机等具有冲击性无功负载,这要求无功补偿的响应速度要快,但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是难以奏效。

    (3)电动机起动频繁或经常正反转的场合,不宜采用就地补偿:

    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4~7倍,即使采用降压起动措施,其起动电流也是额定电流的2~3倍。因此在电动机起动瞬间,与电动机并联的电容器势必流过浪涌冲击电流,这对频繁起动的场合,不仅增加线损,而且引起电容器过热,降低使用寿命。

    此外,对具有正反转起动的场合,应把补偿电容器接到接触器触头电源进线侧,这虽能使电容随电动机的运行而投入。但当接触器刚断开时,电容器会向电动机绕组放电,引起电动机自激产生高电压,这也有不妥之处。若将补偿电容器接于电源侧,当电动机停运时,电网仍向电容器供给电流,造成电容器负担加重,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为此,对无功补偿功率较大的电容器,如需接在电源进线侧,则应对电容器另加控制开关,在电动机停运时予以切除。

    (4)就地补偿的电容器不宜采用普通电力电容器:

推广就地补偿技术时,不宜直接使用普通油浸纸质电力电容器,因为其自愈功能很差,使用中可能产生{yj}性击穿,甚至引起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电动机并联电容器的就地补偿,当电动机停运时,电容器会向绕组放电,放电电流会引起电动机自激产生高电压。为保证电动机停运时,电容器能可靠放电,应设有放电电路,而普通电力电容器不具备放电电路。同时其体积大,重量重,安装使用不方便,所以不宜采用。

    为此,就地补偿应使用金属化聚丙烯干式电力电容器,或专用就地补偿装

 

1、无功补偿的原理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度.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度.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度.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

   2.无功补偿的意义

   (1)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

   (2)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数cosΦ=0.8增加到cos4=0.95时,装1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反之,增加0.52KW.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

   (3)降低线损,由公式△P%=(1-cosΦ/cosΦ)X{bfb}得出其中cosΦ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Φ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则

   cosΦ>cosΦ,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功率因数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规划、实施无功补偿势在必行.

   3.无功补偿的原则

   提高用电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无功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应该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电管家和无功就地补偿技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