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_大漠风光_新浪博客

 

—翁旗农枚业机械化发展记实

 

翁牛特,是玉龙的故乡.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地处两河流域的翁牛特,远古时期,就是北方农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发明了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和较先进的耕作技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早在12000年前,翁牛特这块土地上就有了人类活动。在距今5000年左右,翁牛特进入原始农业阶段,先民们筑城堡而居住,从采集、狩猎业过渡到原始农业、畜牧业,他们以种植业为主,制造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石铲、石耙、石磨等。后来,又发明了一轰属生产工具-

江河滚滚东流,历史沦桑巨变。原始农业后期,翁牛特进入原始畜牧业阶段,游牧部落在马背上叙写着历史。这时,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放慢了脚少。

18世纪中叶,清政府的“借地养民”政策,吸引了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移民迁徙到翁牛特这块土地上,用老牛木犁在西部山区和少朗河、西拉沐沦河两岸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与5000年前的原始农业相比,此时,农业生产工具惟一的进'- ,就是铁犁桦取代了旧石铲。

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里吸示出了惊人的迟缓。

两个世纪又过去了.历史的脚步走进了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木实现了现代化,而在翁牛特的土地上,农业生产仍然延用着老牛木犁的传统拼作方式-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翁牛特的农业栩城化发展的新纪元。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翁牛特的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

从1958年{dy}台农业机械—小型柴油机在书旗使用开始,到1997年,全旗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9895千瓦,农牧业用拖拉机达3468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3479台,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达2267台,农田作业机械3191台,农川运输机械3473辆,机耕地而积99.1万亩,机播面积41.16万亩,机收面积达5500亩,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占全部耕作面积的47%以上。

翁旗的农机事业,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在这条布满荆林的路上,翁牛特人,硬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靠着大胆开拓、锐介进取、披

翁旗的农机事业的发展同全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同步而行,由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农机化的发展几经波析,几经反复,有高潮,也有低谷。人们不会忘记,1958年春天.那个阳光明嵋的日子,{dy}台小型柴油机在翁牛特大地轰鸣的情景。翁牛特人改写传统农业的历史,从这里落笔了。70年代,在xxx“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伟大号召的激励下,翁牛特掀起了农机发展的高潮;80年代初,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贵任制,农机体制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机化暂时陷入了低谷。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机化又有了新的转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翁旗农机事业40年的发展史是几代“农机人”的奋斗史、创业史。农机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农机化发展的前提。几十年来,旗委、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一直把机构和队伍建设,当作发展农机事业的首要任务来抓。1972年7月13日,由旗革命委员会批复,成立了旗农机管理站。1973年批准为农机管理局。1984年变局为站,1989年8月由农机管理站改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全旗31个苏木乡镇绝大数都建起了农机管理服务站,5个国有农牧场也都有专人分管农机工作。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翁旗的农机管理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自1972年成立农机管理站至今,虽然领导换了几任,但就发展农机事业这一点看,每一任领导都同唱一台戏,同念一本经。认识达到了高度一致,那就是:“全力推进翁旗农机化发展的进程。”

翁旗旗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农业饥械化都非常重视,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80年代以来,旗里成立了以分管旗长为组长,旗政府办公室主ff、农机局长为副组长,计委、经委、财政、农行以及农口各科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牧业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旗农牧业机械化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各苏木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负贵抓好本地区的农机化工作。旗乡两级政府把农牧业机械化已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旗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旗农机工作会议,部署新的一年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工作。征年部要召开两次各苏木乡镇农机站长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农牧业机械化工作的具体任务。旗乡两级农牧业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有侧重的原则,深入基层,深人实际,大胆开拓,锐意进取,有效地保证了全旗农牧业机械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翁旗农机事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与农机竹理部门实施科学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他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目标化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到)、,量化管理,事事有人抓,人人有压力、贵、权、利仆钩,奖优罚劣。这种管理办法有效地调动了农机部门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对农业机械化的有效管理,局领导高瞻远瞩.又走出了四步高棋,对农机化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一是实行了承包制,局级领导包“片”,一般技术干部包“点”。作业前,承包人深入到各苏木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抓资金、机具及作业任务的落实,抓机车及配套机具的检修,使作业前的各项工作都准备就绪。二是作业过程中,抽调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农牧民解决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保证农机使用的质量。三是作业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四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有机户进行机械化作业。对购买播种机的农户,除了在资金方面给予协调外,在国家实行平价供应柴油时期,每购一台王米精播机补给平价柴油指标1.5吨,购买一台小麦播种机补给平柴指标900公斤,购买一台二斗式或三斗式的破茬播种机分别补给平柴指标540公斤和720公斤。1995年,国家停止供应平价柴油指标后,各地区采取了资金补偿及对新推广的作业项目免收作业费的政策,鼓励农牧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这项优惠政策,不仅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而且调动了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进步。由于管理科学、措施得力,进一步促进了全旗农机化发展。1992年,翁牛特旗农机化出现了“三多”、“三好”的喜人局面。“三多”:一是资余投入和购置机具多,全旗投人农机化资金494万元,购买大小拖拉机189台,购买各种农机具533台。其中,购买播种机354台,是全旗原有播种机总数的2倍;二是投人生产作业机具多,全旗春季投入作业的拖拉机7%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2%,播种机531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8%,秋季投入作业机车及机具1063台(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5%;三是机耕机播面积完成得多,机播面积37.265万亩,超计划的25%,比上年增长106%,机耕面积99.86万亩,超计划的11%,比上年同期增长10.3%0“三好”:一是任务完成好,全旗各项任务超额完成,机播机耕两项作业任务都超过历史{zh0}水平;二是服务体系建设好,旗级建起了农机推广服务公司,新建乡级农机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队4个,旗级建起了农机推广服务公司;三是作业质员好,机播面积中机带步犁面积仅4.2万亩,比上年下降59.5%,机耕面积中深耕比上年增长22.2%0广站购买这种新机一具。

翁旗东部的乌敦套海镇、海日苏镇、玉田皋乡、大兴乡等几个乡镇苏木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红山水库、老哈河、西拉沐沦河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灌溉水源,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70年代,实施水稻种植始至今。东部地区已成为翁旗主要的产粮区之一。面对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现实,农机部门在思考着水稻开发如何实现机械化这一重大课题。水稻插秧是一项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翁旗东部地区由于地多人少,到了插秧季节总是忙不过来,为了抢农时,只好高价从中、西部农区雇人帮忙。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成本。为了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水稻的开发。多年来,农机部门把引进先进的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作为推进东部农机化进程的头等大事来抓,几任农机部门的领导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接力的事业来完成。

农机部门在1988年,引进了7台手动插秧机,又与农业部门一起引进50台日本产保田插秧机。为了使农民掌握这项技术,插秧前,在玉田皋乡现场办起培训班,培训了20名机械插秧手。这一年全旗利用机械插秧2670亩,比上年增长了7876

90年代初,年仅32岁的师传江同志就任农机局局长。作为农机部门建制后的主要领导,他深深地偷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农机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几年来,他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着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凭着一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驾驶翁旗农机部门这叶小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开始了新的航程。他带领农机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开拓进取,不懈追求,迎来了翁旗农机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师传江同志与局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制定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他亲自带领有关部门人员先后赴北京、河北、辽宁、河南等地考察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通过考察他更深切地认识到,农业要发展必须走机械化的道路,因此.决定大明引进新技术新机具。他在任期间,引进了黔膜机、坐水Jr种机、旋耕机、水稻抛秧机等多种新技术。1996年池同技术人员一起到外地考察整地、抛秧、收割等机械作业项目:通过考察,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你业的信心。根据翁旗的实际情况,引进了3台稻田整地旋耕机,两台水稻机械抛秧机,于6月3日在海日苏镇召开了稻区机械抛秧旋耕现场会。站在水深没过膝盖的稻田里,他详细讲解和示范。手把手地教农民使用这种新机具。望着平整的像镜面一}f的稻田,看着像天女散花般均匀撒向田地中的秧苗,人们折服了。大家一致认为,旋耕机比平地机效率高两倍以上,充分发挥了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这年秋季,又引进了稻麦割晒配套机械,于10月17日在海日苏镇召开了东部稻区机械收割现场会,介绍了使用新技术的工作情况,通过这几项技术和机具的引进和应用,水稻开发地区的耕作,从整地,插秧到收割可以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翁旗的农业机械化已在水稻种植区率先实现,为全旗各地全面实现机械化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旱地覆膜,可以节水、节肥、省工、抗御灾害、提高产量.被称为是农业生产上的“白色革命”。为配合农业的“白色革命”,翁旗农机部门大力推广了机械覆膜技术。引进了粗膜机、坐水点种机。机械覆膜、坐水点种,一改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桥头镇有个种田的“老把式”对着放在地头的Fit膜机、坐水点仲机,头摇的像拨郎鼓……,农机部门的同志说服了池. r;r-出一块地来做实验种玉米。秋后,老汉望着长得像棒褪一般大的玉米作子,舒,b地笑了。逢人就说:“这年月,你不信科技不行,你不用农机不行!”

40年来,翁旗的农机部门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挑战,在探索中发展。1988年,为了解决无电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用电问题,农机部门推广了小型异步柴油发电技术,先后为5个苏木2个乡的部分无电区解决了生活用电。另外,推广了风力发电技术。这一年为249户农牧民安装了风力发电机,为他们解决了生活用电问题。1990年,引进推广了小麦分层播种机;1992年,引进推广了沟犁机和破茬播种机;1994年,引进推广了甜菜挖掘机和灭茬机。在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的同时,他们还特别注重对老农业机械的更新改造和新机具的配套工作。他们采取措施,通过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机具的更新配套工作。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旗投入大量资金,更新配套农机具。仅1994年,全旗各渠道共投入资金210.77万元,更新配套拖拉机118台,其中,大中型9台,小型109台;更新配套农具261台。从而,提高了全旗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水平。为了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性,做好更新配套农机具的工作,旗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从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中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机具的更新配套。在旗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和农机部门的多方努力下。翁旗的农牧机械的更新配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年年上一个新台阶。

旗农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农机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有机户的农牧民培训,教育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较高、技术个而的农机操作人员、这批人员在全旗农业机械比’!毛价二l均{dy}线大挥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培训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的工作中,旗农业机械化教育学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机校始建干1970年,20多年来,为全旗农机部门培养了一批批技术人员,为农牧区培养了几代农牧'11: R械的驾驶员和操作手,为全旗的农牧}ll1.机械化,!‘业的发展趁定了良好的纂础。因此,农机校多次受到农业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79年[月,被辽宁省革委井授子“先进单位”称号;1980年2月被国家农业机械部命名为“先进单位”;1980年3月被评为昭乌达盟“农机战纹先进单位":1990年3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11月,被农业部农业VL械化管理司命名为“先进单位”-

翁1'l1 f农机校开始建于乌丹镇北大庙村,芳造三北防扣”林“一期,迁称诬桥桐花镇境内的鸭鸡山林场。为了管理方便,农机部门经多方筹集资金,于1991年在旗政府驻地建起了一座配典i}施齐全的学校。新学校的建立,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招生难、教学队伍不稳定、教学管理困难等问题,为i }f -步做好农机培训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t) L部门利用农机校这块阵地,为全旗大力培训农业机械化事业所急需的各种人才。70年代教学日标以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为主;8!)年代培养对象呈大〔},小型拖拉机驾驶员以及其tif'农机具的操作手;90年代培荞目标是能够掌握现代农机技术新型的人刁‘。近年来,每年培训农、}}仁机械f匕所需的各方面人员千人次以_1=,特}9 p注重对原宋的技术员的继续培if .吏他们尽•{矛三掌握{zx1}农业机械技术。FI}据形势的发展和全旗农牧业实际情况,农机校采取多种办学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以在校学习为主要培训形式,定期招生,对学员进行理论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农业机械原理和实用技术,做到既能使用,又能保养和检修,技术全面,一专多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农机校的教师们还走出校门,送教下乡。对集中学习有困难的山区,他们采取“分片定点,就近办班”、‘’闲长忙短,长短结合”等不同形式,将培训班办到t 1j区,办到田间地头。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边讲解理论边进行实际操作演习,使学员不但学到了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了操作技术。他们还抓住春播秋收等农忙季节,到耕作现场,通过对机具安装调试、故障排除、机械检修、对农牧民进行培训,做到在实践中学习,P:学习中实践,学习生产两不误。他们从不放过利用新推广引进的机具{dy}次使用的机会进行培训、当新机具准备投入使用时,农机技术人员,到现场边安装调试,边给农牧民讲解,这既是一个培训过程,又是宣传推广农牧业机械新技术的过程。农机部门还利用入户服务、年检、路检时机,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这样,既增强机手们的安全意识,又提高他们的驾驶操作能力。

农机部门对安全监理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1995年,根据农机率业发展相当快,农业机械快速增多的形势,针对相当数量的有机户对安全监理工作认识不高,无证驾车、无牌行驶和不参加定期检审等现象以及部分机手技术素质低、农机事故时有发生的现实,农机部门加大了对农牧业机械的检审力度,逐乡、逐村、逐户对拖拉机和驾驶员进行补检补审,严肃清查无牌行驶、无证驾车现象。旗交通xx大队派出得力人员协助农机部门开展工作。为了迅速清查,农机局抽调有业务专长的人员组成两个清查组,进村进户,调查摸底。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协助下,清查组逐村逐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拔掉“钉子户”,不留死角。

由于农机部门在安全监理时,措施得力,一仁作力度大,促使全旗农机事故、违法违章的现象明显减少,农牧业机械的技术达标率显著提高,农牧业机械安全、高效地投入农业生产,以{zj0}的性能为全旗农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加强农牧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多年来,翁旗农机部门下大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新技术推广、新机具引进、机具配件供应、农机人员教育培训、安全监理、机械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在农机服务休系中,旗级已建有农机服务推广中心、农机公司、农机推广站、农机校、农机研究所、农机监理站、农机修造厂等综合配套的服务部门,绝大多数的苏木乡镇建立了农机服务站,一些村(嘎查)还建立了村级农机服务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旗、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为了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旗农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建立健全各种服务组织。首先,下大力加强旗级服务组织的建设。80年代以前,建成了旗农机公司、农机校、农机修造一厂、二厂、三厂。改革开放以来,又先后建成了农机研究所、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服务推广中心,旗级农机服务体系基本完备。第二,加强乡级服务站建设。农机部门在“七五”、“八五”、“九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对建立乡级农机服务站进行了具体的安排,近年来,征年都有计划地建立乡级服务站,并对原有的服务站进行充实和完善。第三,对一些服务组织,实行企业管理,将他们推向市场,让这些部门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

1992年,为适应改革的新形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翁旗农机局大胆开拓,根据有关政策,经主管部门同意,成立了农机服务推广中心。创建伊始,农机局的领导们就认真思考如何管理的问题。经过研究,局里对这个中心不负责管理,一开始就把它推向市场,让它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经过几年的实践看,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个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管理,不但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这个公司不但为农机部门安排了十几名分流人员,而且,每年都向局里上交管理费,5年来共上交近15万元。农机服务推广中心的建立和管理,为农机部门建立和管理其它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了经验。

翁旗农机服务推广中心始建之时,正赶上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时期。在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中小企业纷纷破产、转制的情况下,翁旗农机服务推广中心,这个仅有18名职员、不足100平方米营业厅的小企业,仅1997年,销售收入达838.8653万元,实现利税11.2249万元。公司员工人均收入连续4年超过万元。公司的发展事实,使业内人士也极为佩服。它不但为农机部门如何管理农机服务组织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对其它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翁旗农机服务推广公司的建立是翁旗农机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个新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成立5年来共累计实现销售2968万元,实现利税33万元,企业积累58万余元,上缴农机局管理费15万元,返回农机系统分流}、员工资6万多元,职工人均收入连续4年达到万元以土。在取得很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5年来,共销售整台农机具8183台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6台,小四轮拖拉机774台,三轮农M车1856台,机引农机具3000余台件,为用户无偿安装修理机械348台次,主动为用户上门服务72件次,为农牧民培训技术人员60名。农机服务推广公司在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全旗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翁旗的农牧业机械化事业,仅仅40年的时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不能不令人震惊。40年的农牧业机械化,一改数千年一贯制的老牛木犁式的原始耕作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40年的飞速发展与数千年的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翁旗的农机化的发展只是新中国各方面事业发展的缩影,我们坦然地承认,翁旗的农机化,在全国并非是最突出的。事实上也代表不了全国的总体水平,但就翁旗的农机化发展水平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一定会为期不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为了大地的丰收_大漠风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