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五节  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现状
1、水环境
规划区内主要水体有梭筛水库(给水水源)、虹山水库、娄家坡水库、杨家桥水库、三河水库以及流经城区的贯城河。目前仅梭筛水库、娄家坡水库水质达Ⅲ类标准。虹山水库受医院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标准劣于Ⅲ类。杨家桥水库、三河水库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标准为Ⅴ类。而贯城河主要受纳沿河工业(如虹山轴承总公司、贵州灯泡厂、安顺油脂化工公司等)废水和安顺市区居民生活污水,水质标准劣于Ⅴ类,其主要污染因子为SS、COD、BOD,受纳污水量为665万吨/年。
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908.8万吨,处理率为90.7%。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30万吨/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空气环境
城区SO2、TSP(大气总悬浮微粒)等监测项目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因大量使用高硫、高灰分煤,使该地区的空气污染属典型的煤烟型污染。西秀区二氧化硫的年平均浓度值为0.266m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3.4倍(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为0.06mg/m3;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值 0.031mg/m3,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5mg/m3限值;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浓度值为0.228m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20mg/m3限值。城市煤烟型空气污染严重,污染程度冬季重于夏季。酸雨出现频率为66%,Ph值{zd1}为3.98.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08亿立方米/年,其中工业SO2排放总量为5.4万吨/年,处理率为1.7%,工业烟尘排放总量1.27万吨,处理率为98%,回收率为29.3%。
3、区域环境噪声
城区主要噪声污染源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影响程度大,影响面较广。生活及工业噪声影响虽小些,但影响面最广。2000年交通干线等效声级平均79分贝。
2000年西秀区功能区噪声一览表
类别标准时间        1        2        3        4        单位
昼间        59.2        64.3        ≤65        ≤70        分贝
夜间        50.8        ≤50        ≤55        59.2        分贝
(二)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①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以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环境质量为标准,坚持环境功能与城市整体功能协调,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②规划原则
A、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讲求实效,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目标和措施。
B、坚持防治污染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改造、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贯彻环境综合整治方针。
C、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科学管理。
③目标
环境保护总目标:有效控制和防治城市污染,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把安顺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旅游城市。
2、城市工业布局规划
安顺市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西部和南部具有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特点。降水多集中于5-8月,年平均气温14-16℃。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现状工业主要分布在安顺市开发区,主要有金星啤酒公司、南风日化、龙岩、双阳飞机制造、贵府酒业有限公司、青松卷烟厂。
规划工业布局考虑依据现状工业区分布,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以期安顺市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布局尊循以下原则:
进行工业布局时,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各工业区宜分组团布置。除考虑主导风向的影响外,工业园区之间、工业园区与居住区划之间应尽可能保持足够的距离,并加强其间绿化防护工程的建设。安顺市工业除原有的属轻度污染工业仍保留于开发区,其余工业均迁到城区外围的青山、黄桶、云马工业园。
3、环境质量目标
①水环境
2005年前控制水质量不继续恶化,并使水质有所改善,2020年各地面水体达到与其使用功能相应的水质标准。详见下表:
水库、河流项目        虹山水库        娄家坡水库        杨家桥水库        三河水库        贯城河        梭筛水库
                                                一级        二级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类        Ⅲ类        Ⅱ类        Ⅲ类        Ⅲ类        Ⅱ类        Ⅲ类
②空气环境
2020年居住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及城郊农村地区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各片区之间、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林带,仍按二级空气质量标准控制。
③区域环境噪声
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控制城区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污染,2020年各功能区应达到相应标准:
类别标准时间        0        1        2        3        4        单位
昼间        50        55        60        65        70        分贝
夜间        40        45        50        55        55        分贝
④绿色生态环境,2005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7m2/人。2020年绿化覆盖率不小于40%。
4、污染控制目标
参照安顺市“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现状确定本规划城区污染控制目标。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
2005年75%     2010年90%      2020年95%
工业废水处理率:
2005年{bfb}    2010年{bfb}     2020年{bfb}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2005年60%     2010年75%      2020年90%
工业废气处理率:
2005年70%     2010年80%      2020年90%
其中燃烧废气处理率:
2005年85%     2010年90%      2020年95%
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
2005年45%     2010年65%      2020年85%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
2005年60%     2010年70%      2020年7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
2005年50%     2010年65%     2020年80%
5、污染控制措施
①工程措施
A、近期在抓紧污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采用一批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
重点抓好电力、化工、建材、医药等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以污染负荷占全市65%的企业为治理重点,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实行总量控制。
远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跨越严重污染环境的传统工业阶段。耗煤大户燃用低硫煤,鼓励发展环保产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B、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近期建成金银山污水处理厂(南厂),处理能力4万m3/d,以处理老城片区生活污水为主。中期建成小屯污水处理厂(西厂),处理能力2万m3/d,主要处理双阳片区生活污水;扩建金银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6.0万m3/d,主要处理老城区生活污水。远期扩建金银山、小屯污水处理厂(规模分别为8万m3/d,4万m3/d)。近期受经济条件限制可先建一级污水处理厂,适当发展氧化塘技术,远期逐渐完善为二级生物处理,并考虑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回用作农灌或城市绿化、洒地等市政用水。
C、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倡清洁能源,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减轻大气污染。
D、加强对各种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近期完成红蝶钡业公司钡渣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年处理钡渣8万吨;安顺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年处理粉煤灰70万吨。
E、建设好防护隔离林带、各组团之间防护绿化带及铁路、高等级公路沿线30m宽防护林带等绿化工程,改善规划范围空气质量,提高城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使城区内绿化覆盖率不小于40%。
②管理措施
A、对新、改、扩建项目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B、严禁国家明令取缔关闭的“十五小”或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大规划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上工业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C、做好各项环境统计,研究基础工作,为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创造条件,逐年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给新上项目留出一定的环境容量,做到增产不增污。
D、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绿色产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
E、加强对驶入城区车辆的管理,监督执行交通规则,所有车辆不得随意鸣笛。并应着重提高城区交通干线的绿化管理,发挥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削减作用。工业噪声应限期治理达标,保证工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环境。
F、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积极抓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G、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掌握环境质量实时状况。
H、加强城郊绿化和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能源利用,建立梭筛水库、杨家桥水库、桂家湖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定有关保护条例,依法保护水源,为安顺市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一)环境卫生现状
安顺市城区各片区环卫所为环卫处基层独立核算服务部门,负责辖区道路清扫、保洁与生活垃圾的收运工作。城区日产生活垃圾360吨/日,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安顺市环卫业先天不足,发展缓慢。城区环卫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机械化作业率低,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步,造成对垃圾系统管理与处理的困难。城区仅有垃圾临时转运点18处(98%为露天简易型);垃圾处理场一座(简易型),占地2公顷;垃圾综合利用厂(复合肥厂)一座,占地0.25公顷,因不适应城市的发展以及受到处理经费的限制,已停止运行,导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二)规划
1、规划指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005年50%   2010年80%    2020年{bfb}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2005年20%    2010年40%     2020年60%
垃圾机械清运率:{bfb}
2、垃圾、粪便产生量及成分预测
生活垃圾、粪便产生量标准各为1.1kg/人.日。
①生活垃圾粪便产生量各为
2005年374吨/天,2020年550吨/天。
②生活垃圾成分预测:近期有机物占40%,无机物占60%;远期有机物占60%,无机物占40%。
③医院垃圾产生量:
2005年10吨/天     2020年14吨/天
3、垃圾、粪便清运规划
①粪便清运方式:居住区、社团、工厂企业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公厕建成水冲式,化粪池沉淀物用吸粪车收集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远期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下水道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
②垃圾清运方式:提倡垃圾分类收集,住宅楼不设垃圾通道,贯彻减量化、密闭化,禁止有毒、有害垃圾混入居民生活垃圾。同时,加强废品回收工作管理。远期使有用物资的回收率达到85%,居民的垃圾定量定点分类倒入专门设置的垃圾桶内,由垃圾转运车送到垃圾转运站或有用物资回收处,日清运率{bfb}。
医院垃圾由专门的容器收集,专运车辆运输,运往处理场焚烧。工业垃圾应尽量实现资源化、能源化处理,工厂建立自己的垃圾清运系统,环卫部门监督、管理。
③街道清扫:每天两次(凌晨5-6时)及晚上21-22时各扫一次,白天保洁。
4、环卫设施设置
根据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和《城市容貌标准》的要求设置。
①公厕:2005年设置140座,2020年增设50座。100m2/座,均为水冲式。
②洗车场
2005年设置4座,2020年增设3座。
③垃圾转运站
2005年设35座,2020年增设15座,转运能力15吨/座,用地面积150m2/座,附属建筑面积100m2/座。
④环卫管理及停车场用地:占地约4700m2。
5、垃圾处理场
在安顺市北郊青山砖厂处建一占地约3公顷的以综合利用城市垃圾为主、卫生填埋为铺的处理能力为32万吨/年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其中建设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厂和处理能力为6万吨/年的垃圾焚烧炉,以及处理能力为10万吨/年和卫生填埋场。采用卫生填埋法时,加强对垃圾溶滤水的处理和处理场周围环境的保护,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填埋结束后必须进行覆土绿化。

第六节  燃气规划

一、规划依据
1、《贵州省燃气规划》(2001年,贵州省建设厅、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阳市煤气公司)。
2、《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煤气规划》(1992年,安顺市建设局)。
二、城市燃气现状
    (一)生活用能现状
    1、液化石油气:共20余家液化石油气公司,供钢瓶用户2万户。
2、电热:供电局开户的共10000户,除去液化石油气与电热同时使用而重复计算的居民,使用以上优质能源的居民约2.9万户,其余居民均采用直接燃煤方式作为生活能源。
(二)燃气设施现状
安顺市燃气设施目前仅有液化石油气设施,现有储配站总罐容300m3,其中石油公司200m3,位于西秀区,有专用铁路;另一家公司100m3,位于开发区,有专用铁路。

三、民用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
    1、煤制气工程需由政府承建,一次性投资较大,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2、近年来液化气在安顺市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主要民用能源,但目前为各家公司经营,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且全部为钢瓶供气。另外贵州省没有液化石油气资源,各公司储配站等设施投入较少,供气可靠性、稳定性较差。
    3、安顺市实施天燃气计划需从四川引入天燃气,工程巨大,其实施的可行性尚待进行充分论证。
4、民用电热户已停止发展,居民对用电的承受力有限,电热也不可能成为安顺市生活主能源,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

四、规划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规划确定的方案、步骤对规划的实施应具有指导作用。
    2、各种燃气间的可互换性原则。即近期和远期方案相结合的原则。远期与城市规划年限及城市范围相适应,按天燃气方案统一规划,近期实施的燃气管道应适应远期天燃气的发展。
3、统一规划、分区发展的原则。对近期实施燃气方案根据气源形式和城市形态进行分区规划。
4、供气原则,供气对象以民用(城市居民、公共建筑)为主,考虑部分工业用户。

五、近期规划方案
1、气源
近期实施方案按管道液化气考虑,管道液化气可分片区、组团独立供应,逐步实行联网供应。
    2、分区规划方案
    ①塔山片区气化规模3.9万户;
    ②双阳片区气化规模2.8万户;
    ③规划考虑利用现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2处)的同时,再新设储配站2处,片区、组团分设气化站。每个气化站供气半径3km左右,并按供应5000-10000方考虑。
    3、气化规模
    近期到2005年气化范围内人口33万人,计9.5万户,管道液化气户数6.7万户,气化率70%。
4、气量平衡
用  户        计算月平均日耗气量        %
        kg/d        NM3/d       
居民用户        38665        15753        75
公共用户        10310        4200        20
未预见量        2579        1051        5
合   计        51554        21004        100
年用气量共计16363.8吨/年(666.74万NM3/年)
    5、输配系统
    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设计压力为0.2MPa。
    6、储配站贮罐容积。
规划总罐容1042-1562m3。

六、远期实施方案
1、气源
远期按天然气方案统一规划,引接四川天然气。
    2、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范围,总人口50万人,按3.5人/户计,计14.3万户。
    3、气化规模
气化率按90%考虑,气化人口45万人(约12.9万户)。
4、规划参数
①天燃气计算低热值8500×4.18kJ/Nm3,计算重度0.72 kg/Nm3。
②居民耗热定额:650×4.18kJ/人·年。
③不均匀系数:月高峰系数1.15,日高峰系数1.20,小时高峰系数3.20。
④耗气定额:居民计算月平均日耗气:0.2409Nm3/人·日(0.8433Nm3/人·日)。
5、气量平衡
计算月平均日耗气量18.89万m3/日,其中居民10.84万m3/日(57.4%),公共建筑3.78万m3/日(20%),工业3.32万m3/日(17.6%)未预见量0.95万m3/日(5%),全年耗气量是5996万m3/年,高峰小时流量3.02万Nm3/h。
6、供气方案
供气流程如下:

















7、储气方案
储气系数取70%,储气量为13.2万Nm3,其中利用长输干线,高压干管储气占55%,计7.26万Nm3,建高压储罐储气占45%,计5.94万Nm3,采用1000m3球罐,工作压力1.2 Mpa(表)需6个,全部建在门站内。
8、管网布置
①长输干线沿公路布置;
②调压门站结合高压储罐设置,靠近长输干线布置;
③高压干管工作压力0.8Mpa(表),沿城市外环线布置;
④高中压调压站沿高压干管布置;
⑤城市管网采用中压一级干管系统,中压干管工作压力0.3Mpa(表),中压干管沿城市道路布置成环状,管径DN100-DN300;
⑥中低压调压箱式样调压站布置在城市小区、庭院内;
⑦管道均采用钢管,填地钢管采用特加强级防腐。

七、近远期结合方案
    1、近期实施的液化气管道应适应天然气的输送管径,管材及实验压力与天然气管道相统一。
    2、实施天然气后,液化气储配站作为市郊及所辖县的液化气(钢瓶或管道)供应基地。
    3、气化站、调压站作为天然气供应的调压站。
    4、远期实施天然气需新建、改造的项目有:
    ①建长输干线、门站、高压干管及高中压调压站;
    ②改造部分中压管道,使其联网;
    ③改造燃气灶具。

郑重声明:资讯 【--10】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