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读书笔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1. 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2. 0-3岁:语言和运动
3. 3-6岁:能力,性格及其他

1. 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0-3岁,精神胚胎期,成人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也无法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


3-6岁,儿童开始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0-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对性格发展非常重要。这阶段的婴儿是大自然的孩子,她们没有好坏意识,不受我们道德观念的影响。我们不能评价一个0-6岁的孩子“好”或“不好”。


6-12岁,儿童表现得平静而快乐。心理处在一个健康,强壮和稳定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儿童开始有了好,坏观念,她们不但可以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也可以评价别人行为的好坏。这一阶段的儿童也有了道德感,这种道德感最终会形成社会感。


12-18岁,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同0-6岁这一阶段有些类似。性格变得非常不稳定,有一种叛逆的倾向。道德观上,儿童知道了爱自己的国家,知道自己属于的群族,也有了群族的荣辱观。

2. 0-3岁的语言和运动


--语言
婴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听力,在4个月时,开始注意到深深吸引她的声音来自于嘴。她们会发现是嘴和嘴唇的运动产生了语言。她开始对于嘴唇的动作观察并进行模仿。有意识的兴趣开始被唤起,这又提高了婴儿的注意力。经过2个月的细致观察后,儿童开始发出一些单音节的声音。6个月的时候,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已经发展到临界点,她开始发出类似爸爸妈妈的声音。10个月大的时候,婴儿有了另一个发现,就是她知道了她听到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并开始努力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因此,{dy}年发生了两件事情:她在无意识状态下学习了语言,并且逐步达到了有意识状态。

1岁大时,儿童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她仍然没有xx摆脱咿呀学语,但是她说的东西已经有一定的目的性了。她开始意识到语言是与她周围的事物有关的。而且非常想让别人知道她的需求和感受。这阶段,成人要注意规范语法和用语。大约一岁半的时候,儿童有了另一个发现,那就是每一个东西都有名称,她开始掌握名词了。但是她仅仅会用名词来表达她的思想,就是用一个词表达一个句子。这对成人提出巨大的理解挑战。同时在这个阶段儿童形成很强的秩序感,因此当我们听不懂她们的语言时,她们感觉遇到障碍,就很容易发脾气。

2岁后不久,是一个词汇组合有序排列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使用句子的爆发期。{dy}个阶段是词汇的爆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思想的爆发阶段。这时候儿童心理所具有的创造能力会允许她同时学习多种语言。另外,这是她人生第二个适应环境的困难期({dy}个是母体回归期)。这一过程对于儿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如果不能对她们进行适当的照顾和理解,就会出现心理创伤和成长衰退现象。不要抑制她们发脾气,儿童发怒表示她们具备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后的发展也会正常,但如果她们以改变性格或者过度寻求保护来回应,她可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一阶段,成人不要阻碍儿童自我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翻译水平。

--运动
婴儿在初期的运动就是运用她们的感觉器官,因为这时候她们还无法灵活移动四肢和身体。只有大脑在活动,不停地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环境。儿童不是机械地观察,观察到的事物会对她们产生某种心理反应,这些事物对她的人格也产生了本质的影响。

儿童的小脑在6个月的时候开始快速成长,直到14-15个月,然后这种成长速度渐渐放缓。儿童的小脑会一直长到4岁半。儿童6个月能够坐,9个月能爬或者打滚,10个月可以站立,12-13个月可以行走.

如果儿童走路和说话受到妨碍,她就得不到正常发展,因此,儿童通过获取运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性,她们只有在自由使用这些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自由发展。通过运动的本能儿童摆脱对她人的依赖,然后才能在精神上独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经验,她开始寻求各种事物发生的原因,人类的个性也就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儿童是通过运动协调能力来完善自己的心理,进而通过心理来影响运动。

3. 3-6岁:能力,性格及其她
3岁前是各种功能的建立阶段,3岁后是功能的发展阶段。这时候,儿童获得了自我保护能力,如果感觉到受到成人的管制,她就会通过语言抗议或者恶作剧。但是她们是通过这些来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式。那么她要发展什么呢?就是前一阶段创造出来的各种能力,因此3-6岁的她们已经能够有意识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开始一个真正的建设阶段。前一阶段她们受到潜意识的力量指导,这阶段她就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行为了。于是她的手忙碌起来。因此,她开始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加强自己对环境中行为的意识,二是完善已经形成的各种能力。这一阶段,我们要更多的接纳她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仅仅提供各种玩具。

--书写:5岁半到6岁之前,儿童的书写爆发期就结束了。给她们提供充分的准备,比如锻炼感觉区分能力的各种手工练习,加大词汇量,这种学习不是机械式的,同实物或者户外活动结合起来,保证词汇同实际经验同步。花,树叶,地图都可以成为提高词汇和想象力的工具。

--抽象力:这一年龄的孩子总是要求成人解释很多事情,但是记住,儿童喜欢简短xx的解释,而不是成人喜欢的长篇大论。准确对她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提供的工具要能够让孩子有兴趣,容易动手,更容易感知出细微的区别。兴趣推动儿童进行动手,动手提高了感知能力,感知的过程中加强了理解能力和xx的观念,而这些最终帮助孩子提高条理性和抽象思维能力。

--性格:6岁前,人的性格定型。大自然采取的方式是让儿童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当儿童具有了专注于某种事情的能力之后,韧性就随之出现了,儿童喜欢的重复活动显然没有外在目的,而是被内在力量驱使着。忙碌工作后的心灵满足会形成平和坚定的性格。

--占有欲:这个阶段儿童有很强的占有心理,但是在占有一个渴求的东西之后,就会丢掉或者打破这些东西。那是因为她们的兴趣已经消失了或者更可能的是,儿童渴求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包含的知识,当她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兴趣就自然消失了。我们不能通过说教来防止儿童弄坏东西。只有工作和集中注意力才会满足儿童的知识和爱,才能把潜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美好东西挖掘出来。

--错误和改正:儿童的行为来自于她自我的兴趣和约束,成人的奖励和惩罚会混淆她们自我努力的因果关系。工作后的心理满足是她们给予自己的奖励,不需要成人的标准来评判。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改正错误并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儿童要能够自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前提是不要过度重视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对自己的错误感兴趣。成人不要害怕自己不xx,成人犯错误会让儿童认为犯错误是一件自然的现象,改正错误也是自发的,自然的行为。通过工具为儿童创造一些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改正的机会。

--服从的三阶段
最初,儿童有时服从,有时不服从,那是因为她们的服从意识同她所具有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要服从某项命令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具有一定的能力。儿童可能会根据别人的要求做某件事情,但这只是说明她刚刚开始形成某种能力了,如果要儿童能够反复使用这种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第二个阶段:儿童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她不但可以服从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听从她人的意志。第三阶段:儿童分辨出,成人能够做的事情是她的能力所不及的,对于他人能力的崇拜,对于从另一个人身上学到东西的发现激起了儿童巨大的热情,儿童会非常热衷于服从。

--教师的工作
{dy}阶段:老师应该做为环境的保持者和管理者。保证环境的有序,清洁。第二阶段:在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之前,给予或多或少的指导。第三阶段:儿童开始有了兴趣之后,教师要注意一定不要打扰她们,多数情况下,儿童对某件事情的兴趣持续2周左右,这期间,教师要远远地观察,不要贸然去帮助。当儿童提出需要帮助或者赞美的时候再进行应对。

 

来自一位爱孩子的妈妈,深夜写下的读书笔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转]读书笔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