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温州人的柔性生存:进退有度过冬不难_折折_新浪博客

三个温州人的柔性生存:进退有度过冬不难

   浙江在线9月9日讯 “近几年是大变局啊!”在打火机行业干了10多年的浙江特灵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江向记者感叹。

   在2003年行业遭遇反倾销前,浙江打火机几乎已占领80%的世界市场,让日本、韩国等世界{zd0}的打火机“制造商”变成了“进口商”。但事实证明,数量上的成绩不是{zh1}胜利,在接踵而来的原材料涨价、欧美经济滑坡、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辉煌战绩并没有帮助大量打火机厂逃脱停产的命运。

   然而停产并不是最终命运,也许是新的开始。给打火机做配套的温州市洪殿厚红喷漆厂老板储明东,顶不住时把厂关了;一有机会又把人召集起来,企业比以前更强了。

   早前,温州服装行业普遍面临升级难题时,原来的王氏服装,现在的万谷科技彻底转型,步伐虽大转得却很平滑。

   企业也许会在经济的翻云覆雨中起起落落,但是那些有核心竞争力、有活力的企业向我们证明:困惑后他们会再次挺胸。借用庄子一句话,这叫“知其进退而不失其正”,即柔性生存。

   给打火机做配套的储明东

   一家企业变成了一个车间

   温州市洪殿厚红喷漆厂的储明东最近很忙,记者打了数次电话才逮到他,电话里传来他兴奋的声音:“你过会儿再打过来哦,我在参观新设备。”

   他这算是“第二次创业”了。{dy}次办的喷漆厂,主要给温州打火机喷漆,风风雨雨走过十多年,{df}产值曾超过1000万元,有120多个员工,规模能排进行业里前五名。不过,2006年那一关,工厂没能闯过。

   “反倾销就不说了,2005年开始原材料价格猛涨,我们打火机行业要用的一种锌合金,从每吨8000多块一下涨到30000多,很多打火机工厂倒闭了。我这个做配套的一下没了客户,自己又面临很多压力。”

   储明东不想停产,苦苦撑了一年多,把产能缩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遣散了大部分员工,只留下40多个核心技术工人。所有的努力都使过了,工厂还是难以为继。

   “我每做一块钱的产值,自己就要倒贴8分钱,一年亏了80多万,实在是吃不消了。”

   尽管有些心灰意冷,和员工分手前储明东还是勉励大家:一有机会,我们就重新开始!

   没想到过了阵子,机会真的来了。浙江特灵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江找上门,提出要跟储合作。

   李建江告诉记者,当时找上储明东,是看上他的人。“打火机厂倒了一批,为打火机做配套的喷漆、丝网印刷等等工厂也消失了很多。当时我们公司的打火机在国外销量增长很快,我越接订单越紧张:谁给我做配套啊?”李建江说,储明东做喷漆十多年,有人、有经验,这么现成的合作者放着不找,难道自己重新摸索建个配套厂啊?

   李建江找到储明东,开出了很多优惠条件。但储明东也有自己的顾虑:能够东山再起固然好,但办企业不是儿戏,当时关闭主要原因是客户锐减,现在李建江几乎是自己{wy}的大客户,万一这条船不牢靠呢?

   他通过各种考察,并询问了原团队人马的意见,{zh1}决定:合作。

   合作中,新员工由特灵统一招聘、培训、付薪;厂房不用另外花钱租,特灵腾出地方来,算是特灵旗下的喷涂车间;原有价值500万的设备继续用,特灵再投500万添置新设备以加强产能,提高质量;喷涂车间的全部产能为特灵服务,但双方独立核算,股权算是五五开,特灵的投资在10年合约期里逐步从核算额中扣除。

   这次合作,让储明东有了更大的平台。一方面,特灵的产品主要销给英美、日本烟草公司及万宝龙这样的大企业,对质量把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他看到自己的优势在于有技术、有团队、有经验,而这些优势要继续保持,必须不断引进新的设备、扩大产能、提升管理。

   “合作一直都很愉快,订单比想象中还多,已经排到2009年。所以我在外面考察生产线,希望能进一步扩大生产。李总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提出再返还给我20%的股份。我这趟出差完了,回去就谈这个事情。”储明东告诉记者:他现在比以前更有信心了。很多时候遇到困难不要硬撑,只要人在,技术在,不管企业形态经历什么变化,机会总还会有的。

   新闻纵深:储明东靠自己的韧性和实力吸引了更大的企业跟他合作,这样“共生”的现象并不少见。就在打火机行业,许多做印刷、做零件的小厂,在经历动荡之后都能找回自己生存的空间。当然,局面的变化让他们更加明白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曾经的服装老板王侠雄

   转型做了高科技

   跟打火机产业一样,上世纪90年代末,温州服装产业也经历了一次大变革:由原来竞相做中低档靠走量,到后来越来越注重质量树品牌。王侠雄就是在那个阶段走出了条新路,比较顺利地完成企业转型。

   “1999年到2000年左右,我越来越困惑: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服装企业?”当时,看似厂家林立、产量逐年上升的服装产业暗藏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会把许多企业拖向深渊。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靠廉价、量大,靠温州人强大的营销网络?光这些不行啊。”王侠雄很谨慎地审视着自己的公司。

   王侠雄计算了一下,如果要达到理想中的规模,首期投入就得2000多万元。那时,他的王氏服装厂已经做到每年几千万的销售规模,在全国有几十家门店,算不小的制衣厂了,但今后的投入跟得上么?即使跟上了,自己有信心做成行业老大么?

   问了自己这么多问题后,他下定决心要转行,转到科技行业上去。

   从事服装行业10多年,擅长的是传统产业,也有了管理经验,但要说到科技行业,王侠雄就不太懂了。幸好前些年在广州积累了很多人脉,圈子里的人互相讨论,启发他想做“电子智能卡”行业。“中国的智能卡产业是从广东起来的,那边的朋友跟我说,这个产业前景很广,值得做。我也觉得很好,于是就开始准备。”

   从xx不了解到建厂,王侠雄只用了非常短的时间,这得益于他找到了非常关键的人物,找对了非常先进的设备。“现在我们的总经理黄建良,原来是做IT的,这方面我不懂,我就找他来合作。”

   接下来的事情被王侠雄描述得非常简单。遣散原企业员工——当时温州制衣业非常发达,熟练工人挺紧俏,所有员工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设备当然也挺顺利地转手了;新工厂的机器从菲利浦、西门子进;新的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各种方式招聘。就在2001年这一年,他神奇地把服装厂变成了电子智能卡厂,除了他和几个骨干,一切大变样。

   “只要你想好要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人,做起来是很快的。”新工厂发展很快,现在销售额已经接近1亿,而且未来的空间很广阔:银行、餐厅、健身会所、公交……几乎所有的领域都需要智能卡。“这是跟我们这个IT时代共存亡的产业,至少能走过一个漫长的时期。”

   王侠雄说,智能卡产业的基础跟服装不同。服装产业起点太低,要追上国外的品牌太难;而智能卡产业,中国的技术不比国外差,因此全球都是他们的市场。

   现在,王侠雄把智能卡产业交给总经理负责,自己又跑东跑西去考察新项目,他说,要跟上这个大时代。  

   新闻纵深:在温州,像王侠雄这样转型或者多元化发展的公司不少。比如温州华士集团,原来也是做服装的,现在则扩大到了石油、有色金属行业。做什么领域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张有弛,能进能退,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大不美丽,小不美丽,有活力才最美丽。

   拒绝跟超市合作的郑老板

   必要时解甲归田等机会

   郑老板不愿写出自己真实姓名。他的故事,是目前那些正受煎熬的企业的典型。

   他是湖北武汉人,20岁不到就到温州闯荡,现在经营着一个颇具规模的卤制品厂。他的故事,可以分“提价”、“拒绝大单”两部分来表述。

   2006年开始,他的企业所涉及的原材料开始涨价,利润越来越薄。到2007年,再不提价就会亏本——问题是,同行们都憋着忍着,不肯做{zx0}提价的那只“出头鸟”。

   “市场就那么大,许多代理商是大家共享的。人家都没动静,我一提价,肯定就在渠道上吃亏。到{zh1},我的产品没人肯卖或者卖不出去,公司就死了。”他{zh1}还是作了涨价决定,并且一涨就是20%。

   听到这个消息的朋友都说他疯了,他则说自己要xxx。一方面,公司加大开发新品力度,通过提升质量来增加价值;另一方面,他自己开着小车,载着{zx1}的产品,巡回全国各地,找每一个代理商吃饭聊天沟通思想。

   几个月下来回到温州,郑老板瘦得不成样子,产品销量依然在下降。正在绝望时,他终于发现销量出现反弹:消费者重新评价过他的产品后,认可了新价格。

   他的{dy}次涨价终于成功了。迫于原材料价格一路提升,此后公司又两次调高价格。虽然每次都涉险过关,但每次涨价后的胆战心惊让他意识到,这招已经用到底了。

   前段时间,处于困难时期的郑老板得到了好消息:某省内大型连锁超市想跟他合作,让他贴牌生产。经过一番谈判,超市方甚至同意让两个品牌同时出现在产品上。

   可是,郑老板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这个机会。“你得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这可不是扩张的好时候,而应该紧缩生产线,保证现金流,力求自保。如果给超市做贴牌,货款3个月才能结一次,订单量又大,这意味着我得垫付大量资金。而现金现在是最宝贵的,很多企业都死在这一点上。”

   一直走过来,郑老板觉得自己没有做错过什么,也坦然接受失败的可能。“企业做好做坏,跟经济周期有关系,不是个人说话算数的。我是个信心很足的人,即使这次公司真的遇到问题需要暂停,以后也一定会再开始。”

   郑老板说,企业的外在形态是工厂、设备,内在软件则是老板、熟练员工、原材料及销售渠道,以及把这些因素串起来的管理。只要核心的东西在,企业就不会散。

   早些年他就在武汉老家置了些产业,还有鱼塘和农田。他说,如果企业需要暂停,他就先回老家搞养殖,做点卤制品的上游产业,为将来企业重新开始做准备。“说不定到时候会做得更好。”

   新闻纵深: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处于“生物链”低端的食品行业首当其冲受到打击。成本上升、资金链问题都深深困扰着他们。相信郑老板这样经过许多尝试拯救企业的人,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今后无论顺境逆境都能走得更从容些。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三个温州人的柔性生存:进退有度过冬不难_折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